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铂类抗肿瘤药物因其独特的抗肿瘤机制、广泛的抗肿瘤谱、良好的抗肿瘤效果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但目前上市的铂类抗肿瘤药物都属于经典的顺铂类药物,由于其结构的相似性,使得其在临床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顺式铂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双核铂类药物是一类新型的非经典铂类抗肿瘤药物,它的设计突破了经典顺铂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其作用机制不同于经典铂类药物,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桥连基团的不同将其归纳分类,主要有三大类:以多胺为桥连基团的双核铂配合物,以氨基酸或二羧酸为桥连基团的双核铂配合物,以卤素离子为桥连基团的双核铂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顺铂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但具有溶解性低、肾毒性、神经毒性强等毒副作用,使其在临床应用方面存在部分缺陷.为增加顺铂的溶解性,使用药物载体可提高顺铂的生物利用度,其中碳酸镁和氢氧化镁两种载体不失为有效的策略.以自制合成并符合食药级标准的碳酸镁和氢氧化镁作为顺铂药物载体,通过载药机制,将药物输送到肿瘤细胞液中,促进顺铂在肿瘤细胞液中的溶解和分散,对细胞起到应有的抑制作用,适度提高顺铂的细胞毒性,同时与靶向DNA分子之间发生了较强的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类具有独特构效关系的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顺铂在临床治疗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等实体肿瘤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然而,经典顺铂类抗肿瘤药物结构上的相似性使得耐药性或交叉耐药性成为限制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对经典铂类抗肿瘤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指导已上市铂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而且能够有效地针对其耐药机制的产生来进行更为合理的药物设计和结构修饰改造,从而获得具有更好疗效、更低毒副作用的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4.
金属有机Schiff碱类配合物是金属有机配合物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 Schiff碱是通过灵活选择与各种氨类及含羰基的不同醛或酮缩合得到链状或环合,单齿或多齿、结构各异性能多变的有机配体. 利用头孢类医药中间体氨噻肟酸[2 (2 氨基 4 噻唑基) 2 (Z) 甲氧亚胺基乙酸]的氨基与水杨醛反应合成Schiff碱配体,Schiff碱配体与稀土钐无机金属离子配位得到目标配合物,运用元素、红外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它们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5.
金属有机Schiff碱类配合物是金属有机配合物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Schiff碱是通过灵活选择与各种氨类及含羰基的不同醛或酮缩合得到链状或环合,单齿或多齿、结构各异性能多变的有机配体.利用头孢类医药中间体氨噻肟酸[2-(2-氨基-4-噻唑基)-2-(Z)-甲氧亚胺基乙酸]的氨基与水杨醛反应合成Schiff碱配体,Schiff碱配体与稀土钐无机金属离子配位得到目标配合物,运用元素、红外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它们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6.
选用2,2'-联吡啶-4,4'-二甲酸配体与钇金属,在100℃水热条件反应获得一个新颖的钇配合物Y_2(H_2bpydc)_3·H_2O.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新颖钇配合物结构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法测定了钇配合物与鱼精DNA的结合能力.通过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化合物切割pBR322质粒DNA的能力.荧光光谱显示出该钇配合物有良好的DNA性质,而且凝胶电泳测定也证明复合物切割pBR322质粒DNA的有效切割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对靶向DNA有极强的结合能力,并对肿瘤细胞有极强的抑制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无机抗肿瘤聚合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铂兰配合物的研究领域,尤其是与铂兰有关的非兰铂配合物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本文从铂兰的结构、合成、性质及应用研究等几几方面评述了这些成就.  相似文献   

8.
以8-羟基喹哪啶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设计合成双(8-羟基喹啉)类柔性配体H_2L,将柔性配体H_2L与Cd(Ⅱ)离子反应得到镉配合物[Cd_2(L)(NO_3)_4]。利用~1H-NMR、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配体和镉配合物的结构,利用LS 50B荧光光谱仪表征配体和镉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镉配合物是一种双核的分子型配合物,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超分子作用力,如π—π堆积作用和C—H…O氢键作用力;当激发波长为340 nm时,柔性配体H2L和镉配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48,449 nm。  相似文献   

9.
手性聚合Salen-Mn(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新型二聚水杨醛衍生物,将其与(1R,2R)-环己二胺缩合制备出手性聚合Salen配体,该配体再与Mn3 配位制得手性聚合Salen-Mn(Ⅲ)配合物。利用FT-IR、UV-Vis等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分别以NaClO和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为氧化剂,考察了该Salen-Mn(Ⅲ)配合物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顺-β-甲基苯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产物选择性达98%,ee值达80%。以顺-β-甲基苯乙烯为底物,m-CPBA为氧化剂时,该配合物可循环使用3次。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二乙三胺五乙酸钆(Gd—DTPA)是一种离子型造影剂,由于其成像时间短、渗透压较高,没有组织或器官选择性(靶向性),尤其对早期肿瘤的成像检测效果较差的问题,利用卟啉对肿瘤的特异亲和性,将5-(4-氨基苯基)-10,15,20-三吡啶基卟啉与二乙三胺五乙酸双酸酐(DTPAA)进行化学反应,合成了一种小分子配体(DTPA-2APTMPyP),再与金属钆离子Gd(Ⅲ)配合,从而制备了小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Gd—DTPA-2APTMPyP).并对所合成的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与核磁共振等结构表征,证明产品为目标产物.同时初步测定了配合物的体外弛豫率与细胞毒性.实验表明,与临床应用的小分子造影剂二乙三胺五乙酸钆(Gd—DTPA)相比,这种小分子造影剂具有较高的弛豫率与略高的体外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1.
用研磨法制备了丙烯酰胺氯化稀土配合物,配合物的化学式为LnC l3.3PA(PA:丙酰胺)。配体是通过酰胺基团的氧原子与稀土配位。配合物LnC l3.3PA与烷基铝组成的二元体系对丁二烯聚合具有较高的催化剂活性,所得聚丁二烯顺-1,4结构含量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2-苯基喹啉为主配体,以乙酰丙酮和樟脑基配体为辅助配体,分别合成铱配合物1和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及质谱表征配合物的结构,并研究其光物理性能和电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的发光波长分别为603,619 nm,分别属于橙光和红光发射,量子效率分别为34%和53%,樟脑基辅助配体能有效提高配合物的发光量子效率;配合物1和2的电致发光波长分别红移到612,622 nm,樟脑基辅助配体能有效降低电致发光光谱的发光红移;配合物1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为0.014%,最大亮度30.2 cd/m~2,与配合物1器件相比,配合物2的外量子效率提高到3倍以上,最大外量子效率达0.044%,最大亮度48.6 cd/m~2,且其色坐标为(0.64,0.35),接近标准红色的色坐标,配体中引入樟脑基团能有效提高配合物的发光效率,发光颜色对掺杂浓度不敏感。该研究结果对设计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3个具有水溶性的三联吡啶铂-吡啶配合物[Pt(Rtpy)(Spy)](NO_3)_2,Rtpy为2,2′∶6′,2″-三联吡啶衍生物,Spy为(E)-p-N,N-二(正丁基)胺基-4-苯乙烯基吡啶.配合物的合成过程简单便捷,其结构采用核磁、电喷雾质谱以及元素分析法进行了表征.3个配合物在室温水溶液中表现出强荧光发射.在双螺旋的ct-DNA分子以及线型的[Zn(SCN)_3]_n~(n-)阴离子存在下配合物的发光强度显著增强,3个配合物的发射光谱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与配合物阳离子在聚阴离子上的不同聚集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6,6'-二甲基-2,2'-联吡啶为配体合成了二水合氯化顺一二氯·二(6,6'-二甲基-2,2'联吡啶)合钌(Ⅲ)配合物,进一步用三氟甲基磺酸银脱氯得到三(三氟甲基)磺酸顺一二水·二(6,6'-二甲基-2,2'联吡啶)合钌(Ⅲ)配合物.研究了后者对1-己炔、苯乙炔和丙炔酸乙酯环三聚反应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环三聚产物具有区域选择性:产物只有1,2,4一三取代苯与1,3,5-三取代苯两种同分异构体,且主要为1,2,4一三取代苯.催化机理研究表明,三(三氟甲基)磺酸顺一二水·二(6,6'-二甲基-2,2'联吡啶)合钌(Ⅲ)中的两个水分子配体首先被两分子炔烃取代生成π-炔基配合物,然后通过氧化偶联反应得到钌杂环戊二烯配合物;第三个炔烃分子经由插入反应或双烯加成反应生成钌杂环庚三烯或7一钌杂双环[2.2.1]-2,5-庚二烯中间体,随后发生还原消除反应得到三取代苯.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四个卟啉铂配合物[PtR][R=顺二苯并卟啉(DBPs,1),5,15-二苯基-顺二苯并卟啉(PDBPs,2),顺二萘并卟啉(DNPs,3),5,15-二苯基-顺二萘并卟啉(PDNPs,4)]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光谱特性。首先使用密度泛函方法中的三种(B3LYP、M062X和B3PW91)不同功能泛函优化了四个分子的基态(S0)几何结构,选定UB3LYP泛函优化四个分子的激发态(T1)结构。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价其性能。计算得到的基态Ir-N键长和吸收值与相应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 TD-DFT和PCM计算水平下,得到1-4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分别在 498、507、537、545 nm和684、683、761、823 nm。其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主要占据在卟啉配体上,而最低空轨道也是π*(R) 型轨道。因此,1-4的该跃迁被指认为[π(R)→π*(R)]电荷转移跃迁。计算结果显示出,该类配合物的发光颜色主要受卟啉配体本身的π-扩展能力控制,而受5,15位置的取代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以金属有机配合物Cd(phen)2(NO3)2同脂肪类羧酸配体水热反应得到了两个配位聚合物[Cd(tar)(phen)]n(1)和[Cd(fum)(phen)]n(2)(tar=酒石酸根离子,fum=反丁烯二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数据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是P2(1)/c和P2/c.配合物1中的酒石酸配体配位方式为不对称型,通过羧酸配体桥联Cd(II)金属中心形成一维折线形链,在相邻链上的phen配体间存在π-π相互作用,一维链并进一步通过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为二维层状结构,在合成过程中苹果酸脱水形成了反丁烯二酸,这与之前报道的该类型原位反应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溶剂热合成法,将配体(1-三氮唑)异烟酸与金属盐硝酸镉常温下搅拌溶解于DMF与水的混合溶液中,置于90℃烘箱中72 h,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d(tinc)_2·2(H_2O)]_n(其中H_4tinc为配体(1-三氮唑)异烟酸),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借助荧光分光光度计通过与溴化乙锭的竞争实验测试该配合物与鲱鱼精DNA(HS-DNA)的相互作用模式与结合能力,初步判断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插入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得出配合物的荧光猝灭常数K_(sq)值为0. 200,此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DNA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利用分子对接模拟进一步验证其与DNA分子的作用方式为插入作用.这些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备较强的与DNA作用的能力,可有效插入DNA分子中,有希望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试剂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3-甲氧基苯甲酰肼和丙酮酸为原料,采用乙醇为溶剂,在油浴加热条件下,通过缩合反应得到丙酮酸-3-甲氧基苯甲酰腙(PMBH).以自制的丙酮酸-3-甲氧基苯甲酰腙为配体,采用溶液法,与稀土金属盐YCl_3·6H_2O作用,合成了一种新的钇(Ⅲ)酰腙配合物:{Y(PMBH)_3}·3H_2O.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采用菌落直径法研究了配体及配合物对腐皮镰刀真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配体及配合物对腐皮镰刀真菌的生长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配合物对腐皮镰刀真菌的抑制作用较配体更强.  相似文献   

19.
为了合成一种新的二硫纶类离子对配合物,选择1,1′-二吡啶甲基阳离子作为抗衡离子,以乙腈为溶剂,合成了[(Py)_2CH_2][Ni(mnt)_2]_2·2CH_3CN,并且得到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在配合物的堆积结构中,阴离子呈现一维锯齿链状堆积.经过磁性测试,该配合物表现为顺磁性质.  相似文献   

20.
以桦木醇为起始物,通过对其3号位与28号位进行修饰,合成了两种配体(桦木酮酸缩氨基硫脲和28-O-丁二酸酯桦木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金属配合物.利用红外、氢谱、质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所合成配体及金属配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与Hela癌细胞毒性测试.通过抑菌活性试验发现:桦木酮酸缩氨基硫脲金属镉、银络合物对S.aureus 4220型和E.coli 1924型细菌有抑制作用,28-O-丁二酸酯桦木酮缩氨基硫脲对大多数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