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某细粒低品位钼钨氧化矿粗精矿浸出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细粒低品位钼钨氧化矿粗精矿钼钨含量较低、脉石矿物方解石含量较高的特点,研究了采用碳酸钠溶液加压浸出钨和钼。试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160℃、浸出时间0.5~1.0h、碳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2.5倍、液固体积质量比1.0~1.5的最佳条件下,钼浸出率大于98%,WO3浸出率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2.
采用蒸馏水和碳酸钠溶液对WC粉和硬质合金刀片进行浸泡试验,并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等设备,研究硬质合金中WC浸出的影响因素和机理。结果表明,水、碳酸钠均可导致硬质合金中WC的浸出,在较高溶液温度下碳酸钠的影响非常明显。切削液中H+、OH-和HCO3-等离子的存在是WC浸出的根本原因,钨最终以WO24-形态进入溶液而从刀片表面脱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纯碱焙烧-浸出法处理白钨矿精矿。把碳酸钠掺入浸出剂,从而成功地消除了浸出时白钨矿从钨酸钠溶液中返沉。把浸出残渣经简单粒度分离,使粗粒级(+37μm)返回使用,可进一步提高钨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平武某难处理结合钨精矿进行了成分及物相分析,发现其中所含主要矿物为白钨矿(26.47%)、黑钨矿(14.82%)、电气石(47.65%)、石英(11.06%),通过化学分析得出该试样中WO_3含量为32.66%。放大300倍的光学显微照片清晰显示大部分黑钨矿在白钨矿中以细粒嵌布形式产出,因此通过常规选矿方法难以将该结合钨精矿分离以分别获得合格的黑、白钨精矿。在物相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通过湿法浸出的方法充分回收其中的钨元素。通过矿样筛分试验及碳酸钠焙烧浸出条件试验确定了磨矿细度为-74μm占75.68%,碳酸钠用量0.25g·g~(-1)矿样,焙烧时间3h,焙烧温度800℃;浸出时间t~2=30min的纯碱浸出流程,获得钨浸出率97.61%的结果。通过研究纯钨酸钠溶液中CaO的添加量与CaWO_4生成量的关系并结合条件试验结果讨论了浸出过程的返沉现象,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导致石灰的生成,会造成浸出液中的WO_4~(2-)发生返沉,导致浸出率的下降,所以焙烧时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苏打压煮浸出工艺处理河南某白钨矿,为了使浸出渣中钨含量从原有的4%降至0.5%以下,探究了焙烧时间、碳酸钠浓度、压浸时间和搅拌速度对白钨矿浸出渣中钨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时间40 min、碳酸钠浓度160 g/L、压浸时间12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压浸温度205℃、液固比5∶1条件下,浸出渣中钨含量低于0.15%,基本实现了浸出渣中钨损失率的最小化,可为企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运姣  李洪桂 《稀有金属》1997,21(4):257-260
以柿竹园钨细泥为原料进行了碳酸钠分解过程添加镁盐、铝盐等抑制杂质浸出的研究。在不影响钨分解率的情况下,添加2%的镁盐可有效地抑制硅等杂质的浸出,使硅的浸出率降至074%以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不同浸出剂对混合型废钨钼催化剂中钨、钼的浸出试验,经过试验研究与分析,使用氨水、碳酸钠作为浸出剂浸出效果最佳,钨钼浸出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8.
采用碳酸钠焙烧—氢氧化钠浸出的方法,从含钨 1.4 %的碱浸钨渣中回收钨,试验研究了浸出温度、反应时间、碱浓度与液固比对钨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 80 ℃,碱浓度 130 g/L, 反应时间 45 min,液固比(指碱液与钨渣的质量比,下同)4:1 的试验条件下,钨的浸出率可达到 90.5 %, 达到了高效浸出钨的目的.该工艺方法流程简单,操作条件温和,回收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碳酸钠焙烧—氢氧化钠浸出的方法,从含钨1.4%的碱浸钨渣中回收钨,试验研究了浸出温度、反应时间、碱浓度与液固比对钨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80℃,碱浓度130 g/L,反应时间45 min,液固比(指碱液与钨渣的质量比,下同)4∶1的试验条件下,钨的浸出率可达到90.5%,达到了高效浸出钨的目的.该工艺方法流程简单,操作条件温和,回收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不同温度、碳酸钠浓度和粒度下,研究了用碳酸钠溶液浸出白钨矿时的浸出特性。浸出速率随碳酸钠浓度的增高(从0.1到0.25摩尔)而增大,当碳酸钠浓度进一步增高时,浸出速率趋于恒定,可认为上述浸出反应的机理是白钨矿同已吸附在白钨矿表面上的碳酸盐分子间的反应,浸出速率受表面反应控制,其活化能为16.7千卡/摩尔。  相似文献   

11.
针对碳酸钠选择性浸出钨钼混合矿的理论问题,选取25℃条件下的热力学数据,计算并绘制了不同总碳浓度条件下的Ca-W-Mo-C-H2O体系主要离子的浓度对数图,以及溶液中总钨、总钼的浓度与pH关系图,分析了CO32-浓度以及pH值对钨酸钙和钼酸钙混合体系选择性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中钨钼饱和浓度随着CO3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钼的饱和浓度是钨饱和浓度的1.85倍;在总碳浓度一定的条件下,CaMoO4比CaWO4更易分解;为了避免低pH值下CO32-以HCO3-形式存在导致钨钼浸出率降低,溶液需要保持较高的碱度.通过控制溶液总碳浓度及pH值,可以达到钨钼混合矿选择性浸出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湖南某地区含钨萤石精矿采用氢氟酸直接浸出提钨的方法。通过对氢氟酸用量、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表明:在加入液固比1.2∶1的氢氟酸溶液(含氢氟酸40%),浸出温度30℃,浸出时间1 h的条件下,钨浸出率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钽富集渣为原料,进行了浸出及萃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65%HF浸出、温度60℃、时间1h、液固比4∶1,钽浸出率大于99%;选用MIBK-HF-H2SO4萃取体系,在钽质量浓度25g/L、温度25℃、萃取时间3min,H2SO4浓度2.5mol/L、相比O/A=1/2时,钽、铪、钛、钨萃取率分别为86%、1.6%、0.2%和5.8%,可实现钽与铪、钛、钨等金属离子的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段逆流浸出—沉钒—氨溶重结晶—再提纯的工艺流程从废旧催化剂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钨、钼、钒。结果表明,控制浸出温度70℃,时间3.5h,碳酸钠浓度350g/L,液固比3∶1,钨、钼、钒浸出率均在95%以上,综合回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低品位氧化钼精矿高压浸出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氧化钼精矿钼含量低、脉石矿物方解石含量高的特点,采用碳酸钠溶液高压浸出新工艺处理该原料,最佳浸出条件为:碳酸钠用量为理论量1倍、浸出时间1 h、浸出温度160℃、液固比1.5。最佳浸出条件下,钼浸出率大于97%。  相似文献   

16.
采用碳酸钠碱融焙烧-水浸工艺处理硬质合金磨削废料,系统考察了焙烧温度、碱用量、焙烧时间、水浸参数等工艺条件对WC转化效果的影响。在较优的碱融焙烧-水浸工艺条件下,WO3浸出率高达98%以上,磨削废料中钨组元能被高效一步转化为粗钨酸钠溶液;提高焙烧温度和碱用量均能有效提高WO3浸出率;通过调控粗钨酸钠溶液pH值为9~11,可降低溶液中Cu、Cr、SiO2 等杂质浓度。  相似文献   

17.
从钨渣中的提取钨,钪,铁和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艺适用于从钨渣中提取钨、钪、铁和锰。首先用足量的硫酸在80℃以上,并在还原剂碳存在下充分溶解钨渣,然后将溶液和残渣分离。溶液中含大部分钪、铁和锰,残渣中含大部分钨。以三浣基伯为萃取剂,芳香酯为溶剂从溶液中萃取钪,再用HCl将有机萃取剂中的钪反萃下来。或以二尝基磷酸为萃取剂进行萃取,用碳酸铵溶液反萃钪。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钨业》2016,(2):43-48
研究了钨碱性萃取过程中铝的存在形态、行为及对钨萃取的影响以及不同洗涤剂对负载有机相中铝的洗脱率效果。结果表明,(R4N)_2CO_3优先萃取钨酸根离子,当料液p H13,WO_3浓度95 g/L,铝浓度低于20 g/L,萃取相比O/A=1.2∶1时,W/Al分离系数达到72以上;当铝浓度2.7 g/L,WO_3浓度低于117 g/L,萃取相比O/A=1.2∶1时,W/Al分离系数超过31.5。料液中的铝浓度变化对钨的萃取率没有明显影响,铝的萃取率在10%左右;采用0.1 mol/L的碳酸钠溶液作为洗涤剂时,铝的单级洗脱率可达75%;对于串级萃取、洗脱铝的载钨有机相,采用3 mol/LNH_4HCO_3+1 mol/L NH_3·H_2O为反萃剂,相比O/A为1.2∶1时,钨的反萃率达到93%以上,反萃获得的钨酸铵溶液中未检测到铝。  相似文献   

19.
钨矿及钨锡中矿碳酸钠加压浸出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热力学原理及有关数据,分别绘制了Ca-W-CO_3~(2-)-H_2O系、Fe-W-CO_3~(2-)-H_2O系、Sn-H_2O系高温φ—pH图和Fe-H_2O系,Mn-H_2O系、Sn-H_2O系高温lg C_(MeT)—pH图。对白钨矿、黑钨矿及钨锡中矿碳酸钠加压浸出热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酸钠加压浸出既可充分分解白钨矿、黑钨矿及钨锡中矿中的钨,也可有效地分离铁、锰、锡、硅等杂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采用高压碱浸法从高锡钨精矿中分离锡、钨,考察了浸出温度、碱浓度、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及添加剂用量等对锡、钨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750℃下焙烧2h的高锡钨精矿进行高压碱浸,在添加剂用量为矿石质量的1.0%、温度150℃、氢氧化钠用量为理论量的3倍、浸出时间2.5h、液固体积质量比1∶1条件下,钨浸出率达98.57%,浸出渣中锡质量分数为3.34%;锡富集于浸出渣中,钨进入溶液,钨、锡得到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