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南部中上二叠统发育的泥页岩厚度大、分布广泛、有机质含量高,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南部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和上二叠统梧桐沟组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对泥页岩样品开展了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该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和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泥页岩沉积时的氧化还原条件、古盐度和古气候特征。结果表明:①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沉积期处于贫氧的弱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整体上以低等水生生物、沉水植物、原核生物等为主,芦草沟组中段混有少量高等植物输入;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沉积期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的环境,有机质来源整体上以低等水生生物、沉水植物、原核生物等为主,可能混有少量的高等植物,与芦草沟组相比有较多的沉水植物、泥炭藓、原核生物等;②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沉积时期湖盆为咸化—半咸化的水体,以干热的古气候条件为主;而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沉积时期则为弱咸化—淡水的湖盆水体环境,以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条件为主;③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研究区湖盆水体整体上呈现咸化程度降低,沉积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沉水植物、原核生物等为主,古气候呈由干热变为温暖湿润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为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以粗碎屑沉积为主,夹少量的泥岩。为了恢复百口泉组沉积时期水体的古盐度,并与上二叠统乌尔禾组、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的古盐度对比,对上述3个组岩心中的泥岩样品开展了全岩黏土矿物分析和微量元素测试,采用硼元素法、锶钡比、硼镓比等方法恢复百口泉组沉积时期水体的古盐度。结果表明,泥岩样品中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适合用科奇公式恢复古盐度。玛湖凹陷乌尔禾组、百口泉组一段、百口泉组二段、百口泉组三段和克拉玛依组的平均古盐度分别为7.0‰,5.0‰,7.2‰,8.9‰和8.4‰,反映当时水体为淡水—微咸水环境;黄羊泉扇与夏子街扇百口泉组表现出不同的古盐度变化趋势,黄羊泉扇的古盐度值较低,而夏子街扇的古盐度值相对较高,可能与所选井位的古沉积环境有关。此外,锶钡比和硼镓比也指示玛湖凹陷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水体为淡水—微咸水环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环玛湖凹陷斜坡区中—上二叠统单井层序地层划分和井震层序地层对比,将夏子街组、下乌尔禾组和上乌尔禾组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夏子街组中—下部、下乌尔禾组下部和上部、上乌尔禾组厚层砂砾岩储集层发育段,以及夏子街组上部、下乌尔禾组中部、上乌尔禾组顶部3套区域性盖层发育段,并优选出3套有利储盖组合:中、下部储盖组合受低位域坡折控制,以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上部储盖组合受二叠系与三叠系、下乌尔禾组与上乌尔禾组之间的大型不整合控制,以地层油气藏为主,埋藏相对较浅,与油源断裂匹配好,具有高效的油气输导体系,是近期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新疆鄯善照壁山晚二叠世瓣鳃动物化石及其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首次发现于新缰鄯善照壁山上芨芨槽群上部的瓣鳃动物化石,讨论了化石组合特点及地质时代。根据化石组合特点、岩性和沉积特证,以及剖面结构,重新厘定了博格达山南缘晚二叠世地层层序。认为这里的晚二叠世地层与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二叠统完全可以对比,应采用统一的地层名称,这对于吐哈盆地油气资源的综合评价,特别是把上二叠统作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向更深层次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玛湖凹陷源上砾岩大油区形成分布与勘探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物探、地质、钻探等资料,对玛湖凹陷大油区发现过程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油藏解剖及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储盖组合整体研究,完善了研究区成藏模式,指导了夏子街、克拉玛依、中拐、夏盐等百口泉组和上乌尔禾组沉积扇体油气勘探的整体突破,发现了北部百口泉组、南部上乌尔禾组2大油区。认为上乌尔禾组和百口泉组沉积期的大型斜坡构造背景,下二叠统风城组优质碱湖烃源岩,2大不整合面之上叠置连片分布的砾岩体,以及高陡断裂等是玛湖凹陷大油区形成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期退积型砾岩体搭接连片大面积分布岩性油气藏群成藏模式。玛湖凹陷大油区勘探发现过程和成藏模式的建立,对该区中二叠统、深部石炭系—下二叠统的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碎屑沉积物通量法将西泉地区上二叠统梧桐沟组自上而下划分为三个成因单元,每个成因单元都是由下部的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和上部的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两部分构成。西泉地区上二叠统梧桐沟组主要发育湖泊相和河流相的沉积,湖岸线控的滨岸滩坝砂是该区主要的砂体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上二叠统砂砾岩储集体中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为研究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岩相分析、偏光显微镜鉴定、物性分析及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细,砾石含量逐渐减少,为典型湖侵退覆式沉积.②上乌尔禾组发育3类11种岩相类型,不同岩相在成...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古生代植物群及其时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新瞳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泥盆系及二叠系植物化石。对其中较好的标本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几点认识:(1)阿尔加提山剖面中的植物群属中泥盆世;和布克赛河西岸植物群则为晚泥盆世。(2)托里柳树沟植物群时代为晚二叠世:其地层可与井下的乌尔禾群、南缘的下苍房沟群进行对比。(3)井下的风成城组可与地面的莫老坝组、南缘的下茇芨槽子组对比。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北缘是一个老油区,中、下侏罗统是主要烃源岩.通过区域研究,将侏罗系划为3统4组,即下侏罗统小煤沟组,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上侏罗统红水沟组和采石岭组,其中大煤沟组可细划分7段.对钻遇侏罗系的38口井逐次进行了划分和对比,总结了下侏罗统、中侏罗统的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和中侏罗统含油气系统,提出冷湖-南八仙弧形构造带、鄂博梁构造带为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1)由洪积扇、冲积扇、洪积平原、冲积平原四个亚相组成。它们互相连接,沿山脚呈不等宽的条带状断续延伸,紧靠山脚为洪—冲积扇裙,渐变为洪积—冲积平原。百口泉—乌尔禾上二叠统、东北缘的金沟组和将军庙组、上苍房沟组属之。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天然气按照成因类型可分为油型气、混合气和煤型气;按照赋存形式可分为溶解气、气顶气和凝析气.天然气在平面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油型气主要分布在八区以东、克一乌断裂上盘主体含油区的各层系中;煤型气主要分布于五区南克75井区上二叠统和下二叠统;混合气则分布于油型气与煤型气接合部的八区546井区上二叠统.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演化历史与含油气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准噶尔盆地的发展,经历了晚古生代弧后盆地阶段,晚二叠世至侏罗纪的残余弧后盆地阶段以及其后的远源碰撞山间盆地阶段。它是一个由多期原型盆地叠置的继承性盆地,为烃源岩的生成演化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各时代各类圈闭发育,含油气远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生,运,聚及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准噶尔盆地腹部可划分出5凸、6凹10个二级构造带;存在3套可信的烃源岩层:下二叠统风城组、上二叠统下乌尔禾组和侏罗系煤系,确定了其空间分布和热演化史;分析了油气二次侧向运移的聚散规律,指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并定量计算了油气聚集量,最后,探讨了该区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陆上四大含油气盆地之一,但天然气勘探进展缓慢,已有发现主要集中在盆地的东部和南部。基于天然气的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现了4种类型的天然气。第Ⅰ类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二叠统风城组湖相烃源岩,可进一步细分为ⅠA(主要来自沙湾凹陷)和ⅠB(主要来自玛湖凹陷)两个亚类。第Ⅱ类天然气为沙湾凹陷深部石炭系和下二叠统佳木河组高-过成熟腐殖型烃源岩生成的煤型气。第Ⅲ类天然气为第Ⅰ和第Ⅱ类天然气的混合气。第Ⅳ类天然气为油藏破坏后发生生物降解作用而形成的次生生物成因气。白垩纪,沙湾凹陷风城组、佳木河组和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大量高成熟煤型气和油型气沿断裂和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体系运移至构造高部位成藏,而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主体仍处在生油高峰,生成少量低熟油型气在凹陷内及边缘聚集。上述发现证实了准噶尔盆地西部上古生界发育石炭系(含佳木河组)和风城组两套规模有效气源岩,揭示了新的天然气勘探领域。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复杂地质条件下开展气-源对比和成藏过程恢复的典型案例,同时也深化了对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潜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东部构造地层层序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东部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沉积中心发生了多次迁移,地层遭受多期剥蚀。为揭示地层和盆地演化的关系,在全盆覆盖的地震剖面解释的基础上,刻画了不整合面的分布范围,分析了不整合面形成时的构造动力学条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存在下石炭统顶部、中二叠统底部、白垩系底部、古近系底部和新近系底部5套区域性不整合面。这5套区域不整合面将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第四系划分为下石炭统构造层和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构造层、中二叠统—侏罗系构造层、白垩系构造层、古近系构造层和新近系—第四系构造层6大构造层。自晚石炭世到第四纪,准噶尔盆地东部一共经历了5个演化阶段。晚石炭世准噶尔盆地东部进入陆内构造变形旋回,陆相盆地的雏形形成于海西期,中生代—新生代又叠加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克拉美丽山和博格达山的多期分段活动,盆内断层多次复活是多套构造层叠置和盆地多阶段演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南缘若干不整合界面的厘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及邻区18条野外地质剖面岩层岩性及产状的分析,识别出下石炭统齐尔古斯套群与上石炭统柳树沟组之间、中二叠统红雁池组与上二叠统泉子街组之间、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与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之间、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之间、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之间、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与下白垩统之间、上白垩统东沟组与古新统紫泥泉子组之间、中新统塔西河组与上新统独山子组之间及上新统独山子组与第四系之间9个区域不整合界面,大多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地球物理证据及泥岩样品主微量元素、砂岩碎屑成分、碎屑岩微量元素、砂岩重矿物成分等地球化学证据证明了这9个不整合界面的存在,为准确合理划分研究区构造层序及构造阶段、确定研究区不同阶段成盆作用及改造作用提供了依据。图9参31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煤成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根据原油生物标记化合物有关参数的聚类分析,将吐哈盆地原油分成源于侏罗纪煤系沼泽相(包括煤为源岩)的第一类原油,源于中、下侏罗统过渡相富藻碳质泥岩和富藻煤的第二类原油和源于上二叠统塔尔郎组湖相泥岩的第三类原油。根据原油中生物标记物的年代学特征,提出利用二萜烷指数将侏罗系的原油(二萜烷指数>08)与上二叠统的原油(二萜烷指数<0.5)加以区别的方法。根据不同沉积相带原油和相应源岩饱和烃组分中17降扁枝烷和5a雄甾烷以及芳烃中的三芳甾系列化合物进行了精细的油源对比,确定了本区三类原油的17降扁枝烷、5a雄甾烷和三芳甾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沉积相序关系,进一步从油源对比的角度证明了本区存在源于中、下侏罗统的具有商业价值的煤成油。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随着普光1井、2井在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中喷出高产工业天然气流,发现了四川盆地有史以来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田——普光气田。研究表明,普光气田主要以二叠系长兴组台地边缘形成的礁滩和白云岩组合以及三叠系飞仙关组浅海开阔台地相沉积的粒屑滩、鲕粒滩为储层,后期埋藏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天然气主要来自中下寒武统、下二叠统、上二叠统烃源岩。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运动都对普光古圈闭及油气藏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普光气藏属于构造—岩性复合孔隙型气藏,其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经历了原生油藏阶段、气藏阶段和改造定型阶段。普光气田的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对广大川东北地区勘探类似天然气藏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东部上二叠统生油岩地化特征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博格达山前凹陷三条地质剖面的上二叠统具多源输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的高生油丰度,有机质为腐泥或腐泥腐殖的混合型。成熟度自乌鲁木齐向东至吉木萨尔逐渐增高,属低成熟—成熟阶段,而三工河剖面二叠系生油岩高成熟度可能与火山岩活动局部受热有关。 三台、北三台原油储于仓房沟群(T1ch—P2ch)和侏罗系中,经生物标记化合物指纹对比,与大龙口剖面芦草沟组生油岩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类型及展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由海陆过渡相、泻湖相和河流相沉积组成,烃源岩发育,具有生、储、盖、圈、保的良好配置条件。中、晚石炭世和二叠纪,准噶尔古陆块受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的碰撞,形成了西缘、南缘、东北缘三大前陆盆地系统。由于三个不同地区前陆盆地系统的发育,构成了以二叠系风城组、下乌尔禾组为主要烃源岩的三大盆地级含油气系统。根据对形成盆地内含油气系统的充要条件──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的分析,确定出了以三个盆地级含油气系统为单元的七个盆地内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都有着各自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按其空间展布,又可划为同期并列式、同期交叉式、异期叠合式、异期重合式四种形式。这些形式的有效组合,构成了准噶尔盆地内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