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烟草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与防病促生长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能促进烟草生长和防治黑胫病的稳定菌株,通过常规方法从烟草茎、叶中分离到478株内生细菌,其中65株能拮抗烟草黑胫病菌,占13.60%。菌株YN201408、YN201442、YN201448和YN201458对烟草疫霉的抑菌率分别为63.85%、60.82%、64.72%和76.07%,用1.0×107 cfu/mL拮抗菌液浸烟苗根系30 min,移栽后浇灌1次,在温室盆栽试验中控病效果分别为68.24%、65.47%、69.12和41.40%。YN201448对烟草种子萌芽率和烟草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烟草的发芽率、第5~6真叶期苗高和地上部鲜重分别高于清水对照10.95%、29.31%和67.24%。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YN201408、YN201442和YN201448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YN201458为铜绿假单胞菌。YN201448因良好的促生长和控病效果而具有继续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从高温大曲中筛选产吡嗪芽孢杆菌(Bacillus),通过形态观察及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发酵试验分析其代谢产物。共筛选出3株芽孢杆菌,即菌株B1、B2、B3。经分析鉴定后得出:菌株B1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B2和B3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3株菌发酵产物分析结果表明,在液态发酵条件下3株菌发酵产吡嗪,其中菌株B2和B3发酵产物中吡嗪相对含量较高,均>60%;固态发酵条件下生成吡嗪前体物质3-羟基-2-丁酮,且发酵产物中相对含量均>75%。表明这3株芽孢杆菌对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铁载体在植物营养、诱导植物抗性及人体保健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CAS双层平板法从69株苏铁根际微生物中筛选出8株高产铁载体的芽孢杆菌,经鉴定发现8株菌所产铁载体主要为儿茶酚盐型。综合考察8株芽孢杆菌铁载体的产量和发酵后绿茶感官特征,最终筛选出一株两者俱佳的菌,通过分子和生理生化鉴定、菌落形态比较初步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最后对特基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产茶的条件进行优化。在40℃,接种0.5 mL/g,发酵5 d时利用该菌发酵绿茶得到的茶叶口感、香气、色泽最佳。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食品包装用纸需满足GB11680-1989中的卫生指标要求,但GB11680-1989中规定的微生物检测项目并不满足检测需求。在日常检测过程中筛出2株未知菌,经16SrRNA方法鉴定为环境条件致病菌环状芽孢杆菌及有安全风险可能的赖氨酸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耐盐、耐高温、耐药的特性,在CAN哥伦比亚血平板琼脂平板上出现溶血环。食品包装用纸上环状芽孢杆菌的检出在国内是第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烟草内生细菌YN201448的定殖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测定烟草内生细菌YN201448的定殖能力,通过自然转化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GFP4412成功导入YN201448细胞中,获得了GFP标记菌株48-pGFP。48-pGFP能稳定表达GFP蛋白,且对5种病原真菌的拮抗能力与野生型YN201448的相同。用48-pGFP菌液浸泡烟草种子和浇灌烟草苗后,在烟草的根、茎、叶等组织中都能检测到标记菌,其定殖数量分布为根 > 茎 > 叶;同时标记菌也能在根际土中稳定地定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标记菌株主要聚集在烟草茎组织的表皮、皮层部位及维管组织。因此,YN201448可以在烟草体内外较长期定殖。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酱香型酒醅中的产香芽孢杆菌及其优势代谢产物。通过平板分离法从酱香型酒醅中筛选出5株芽孢杆菌,采用PLFA技术对其鉴定,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ereus)、泛酸枝芽孢杆菌(Virgibacillus pantothentic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革兰氏染色试验结果说明:这五类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生化分析发现:枯草芽孢杆菌产淀粉酶能力最强,巨大芽孢杆菌蛋白质水解能力最强;以高粱粉为底物进行固态发酵,采用GC-MS分析技术对发酵代谢产物进行分析表明:菌株的优势产物主要为3-羟基-2-丁酮,另外还有少量的2,3-丁二醇和酯类等芳香物质。蜡样芽孢杆菌、泛酸枝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这五类菌株是酱香型白酒主要的产香功能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烟草增香细菌对烟叶吸食品质的影响,以云南主要烟草种植区的根际土壤和新鲜烟叶为微生物分离源,对菌株产酶和降解功能进行筛选,并对烟丝发酵样感官质量和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供试云南微生物分离源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可同时产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并可降解β-胡萝卜素的复合功能型菌株YN14;与对照相比,菌株YN14发酵样的烟气细腻度有改善,香气质和香气量均有增加,甜感有增加,刺激减小;GC/MS分析结果也表明,YN14发酵样烟气中香味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菌株YN14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细菌。综上所述,芽孢杆菌YN14具产多种酶和降解功能,并可明显改善烟草吸食品质。  相似文献   

8.
依据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将一株产脂肪酶芽孢杆菌BL03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提取该菌核酸,PCR扩增出地衣芽孢杆菌脂肪酶基因LIP,克隆到pMD19-T载体后进行PCR鉴定及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菌LIP基因片段完整,开放阅读框为615bp,编码204个氨基酸,与已发表地衣芽孢杆菌脂肪酶基因(GeneID:3098655)相比,核酸序列相似为99.67%,推导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02%,该基因的获得为其异源表达及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四川主栽油菜品种根肿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成都根肿病重发病区,对四川主栽的38个油菜品种和8个德国新引进的油菜品种进行了根肿病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6个油菜品种可分为4个类群,其中54.4%的油菜品种为感病品种,四川主栽油菜品种中无抗根肿病品种,德国油菜Lisek和Oase病情指数均小于30,为高抗品种,可作为育种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地衣芽孢杆菌(Baclicus lincheniformis)DY-1和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XK混菌发酵产芽孢的最佳条件,该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利用Eppendorf 7.5 L发酵罐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了混菌发酵产芽孢试验。结果表明,混菌发酵产芽孢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胶冻样芽孢杆菌XK和地衣芽孢杆菌DY-1种子液的接种比例为4∶1(V/V),培养温度37 ℃,培养时间60 h,pH 8.0。在此条件下,进行Eppendorf 7.5 L发酵罐混菌发酵试验,其芽孢数可高达1.1×1011 CFU/mL,高于摇瓶发酵所产芽孢数(2.0×1010 CFU/mL)。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单一生防菌防效不稳定问题,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相容试验、盆栽试验从6株生防菌中筛选对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复配菌株组合;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各菌株的16S rRNA和gyrA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各菌株分类地位;并采用轮换因子法筛选各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GY1、GY10和GY12发酵后混合施用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平板抑菌率达到86.9%,盆栽防效为74.53%,比GY1、GY10、GY12单独处理分别提高15.34%、27.42%和44.94%;分子鉴定表明,3株菌分别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筛选得到了GY1、GY10、GY12的最适发酵培养基,发酵24 h后生物量相较于基础培养基分别增加了75.12%,92.31%和194.55%。  相似文献   

12.
王靖  黄云  张艳  姚佳 《中国油料》2011,(2):169-174
以寻找对油菜根肿病菌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拮抗微生物为主要目的,采集茶树、红豆树、银杏树、白菜和油菜的根际土壤及根、茎、叶、枝条等样品进行分离,通过测定根肿病菌休眠孢子接种这些微生物后的萌发率来筛选拮抗菌株,并在室内盆栽及大田试验中评价了10株拮抗微生物的防治效果。实验共分离出细菌421株、真菌155株、放线菌368株,使休眠孢子萌发率低于45%的菌株仅分别占5.46%、0.65%、4.35%。其中放线菌A316、A10和真菌T1对根肿病的生防潜力最大,对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高达77.11%、72.54%、69.01%,室内盆栽防效分别为73.60%、70.94%、67.10%,大田防效依次达65.84%、59.59%、61.24%。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亚麻假单胞菌、沙福芽胞杆菌、暹罗芽胞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考察了这些菌株的防治效果,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测定了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与农药甲霜·锰锌相比,亚麻假单胞菌、沙福芽胞杆菌、暹罗芽胞杆菌及哈茨木霉菌在盆栽和大田试验中均表现出较高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95.0%和95.9%、96.2%和81.2%、90.9%和78.4%、88.7%和39.3%。(2)甲霜·锰锌和生防菌处理后的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细菌和真菌核心物种数量分别呈现上升和下降的趋势。(3)甲霜·锰锌药剂和生防菌处理不影响土壤中细菌和真菌优势菌群群落结构,但改变了土壤中菌群的丰度。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拮抗胡麻枯萎病菌的生防微生物,对采自我国不同省份胡麻根围土壤进行了细菌分离和拮抗菌筛选。根据土样中151株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ini(FOL)]对峙培养获得21株拮抗芽孢杆菌,其中XJ2-20拮抗效果最好,盆栽实验的胡麻枯萎病防效可达56.3%,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XJ2-20对151株镰刀菌株的抑菌率最高可达64.5%,其发酵滤液可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及抑制分生孢子萌发。菌株XJ2-20的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硫酸铵沉淀浓度为70%,活性物质对热和胰蛋白酶敏感,最适pH为7。其最佳发酵条件为LB液体培养基(初始pH 7.2)、每300mL三角瓶装液量50~100mL,29℃培养5d。  相似文献   

15.
为减轻化学药剂防治烟草疫霉带来的弊端,提高生防菌剂效果,通过琼脂糖扩散法筛选抗性木霉并构建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Tpb55共培养体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了种间互作防治烟草疫霉的效果,利用单因素法优化共培养体系的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棘孢木霉HG1具有良好的抗烟草疫霉活性,与枯草芽孢杆菌Tpb55的共培养体系如下:HG1(106CFU/mL)接种量为2%,与Tpb55(106CFU/mL)接种比例为10:1,采用序列共培养方式,即先接种HG1,24h后接种Tpb55。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成分为木糖10 g/L,蛋白胨和酵母粉(质量比为2:1)5g/L;最佳发酵为温度25℃,初始pH7.5,转速140r/min。共培养发酵液盆栽防病效果显著优于单培养,防治效果达到74.72%。该体系发酵后能够明显提升两株生防菌抑制烟草疫霉的活性,并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显著防病效果,为后续多菌株共发酵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武汉地区种植油菜的灰潮土土壤中分离得到三种真菌,分别是短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25℃共培养2周后发现,三种真菌的菌株对油菜核盘菌菌核的致死率分别为95.6%、78.9%和83.3%。用哈茨木霉菌Tri-1和棘孢曲霉Asp-1制作而成的生防制剂用于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盆栽芝麻(旱地作物)和水稻(水田作物)种植60d后,土壤中埋植的菌核萌发率分别下降27.3%和38.0%;继而后作油菜60d后,重新埋植的菌核萌发率分别下降16.1%和18.3%。  相似文献   

17.
从采自黑龙江齐齐哈尔、黑龙江大庆、辽宁沈阳等8 个地区的10 份自然发酵豆酱中分离出40 株芽孢杆菌,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柱法筛选出2 株对青霉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QQHE-2和DQ1-3菌株,其对青霉菌的抑菌率可达到83.42%和46.83%。经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两株菌为枯草芽孢杆菌。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QQHE-2菌株发酵上清液使青霉菌菌丝形态发生改变,孢子形状干瘪且数量减少。通过对菌株发酵上清液进行pH值和温度调节及用蛋白酶处理,发现菌株分泌的抑菌物质的耐酸性和耐热性较差,经蛋白酶处理后对青霉菌的抑菌率显著降低,由此判断抑菌物质的有效成分为蛋白类或肽类物质。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QQHE-2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分子质量约为35 kDa。  相似文献   

18.
烟草黑胫病不同植物源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内生菌是生防菌剂的宝贵资源,在作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稀释平板法从8种不同植物茎组织中分离内生菌,采用二次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分析鉴定菌种,利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检验其生防防效,并测定其促生作用。结果表明:分离出内生菌共89株,其中烟草疫霉菌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6株,分别为J11、J21(构树),T3、T23(马铃薯),G3(枸杞)和KY(烟草)。KY被鉴定为亚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ini),J11、G3和T3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T23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J2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KY、T23及J11的相对防效较好,盆栽相对防效分别为75.41%、63.93%、70.49%,大田相对防效分别为63.62%、51.11%、52.67%,且对烟株的株高、茎围均有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两株生防菌对烟草黑胫病的抑制活性及其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测定烟草黑胫病生防菌K9-3和L14-2两菌株的生防潜力,通过对峙培养法、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的抑制能力,以双层滤纸法和盆栽检测法测定在烟草根际定殖能力,并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K9-3和L14-2两株生防菌。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中,这两株生防菌可抑制烟草黑胫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游动孢子囊的形成、游动孢子的释放和休止孢子的萌发;在盆栽试验中,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L14-2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6.29%,K9-3的防治效果为77.78%。同时,K9-3和L14-2均具有良好的根际定殖能力,以双层滤纸法测定其在烟草根部的定殖密度分别为1.30×105cfu.cm-1和7.00×104cfu.cm-1,在盆栽试验中两菌株在烟草根际土壤和烟草根部保持一定的定殖密度,在烟草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密度随着时间经过有所下降,但在烟草根部定殖密度均稳定保持在105cfu.g-1以上。另外,两菌株的鉴定结果,K9-3鉴定为普城沙雷菌,L14-2鉴定为绿针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抑制甜樱桃软腐病的作用机理,实验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KT对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LC-7的体外和甜樱桃果实体内抑制效果,以及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株对甜樱桃果实相关防御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学解析在与匍枝根霉互作期间,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株中与次级代谢物合成和生物防治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109 CFU/mL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悬液对匍枝根霉LC-7菌丝抑制率达87.12%,此时孢子萌发率和胚芽管长度分别为21.54%和11.45 μm。在甜樱桃果实上,1×109 CFU/mL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悬液处理48 h后,果实软腐病发病率约为20%,比对照组降低了约80%,并且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悬液能抑制甜樱桃果实多酚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力,诱导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增加,提高果实抗氧化和抗病能力。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经与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株共培养后,匍枝根霉LC-7菌丝和孢子形态扭曲,贝莱斯芽孢杆菌KT对匍枝根霉LC-7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株中抗生素合成基因簇bacillaene中的pksIJ和糖醛酸磷壁酸合成基因簇中的tuaAGE基因表达上调,此外发现,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学过程中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组装和亚基组成及核糖体组装等一系列与核糖体活动相关的过程。贝莱斯芽孢杆菌可能通过营养和空间竞争以及分泌抑菌活性物质直接抑制匍枝根霉LC-7,还可诱导甜樱桃果实的抗病性。贝莱斯芽孢杆菌对由匍枝根霉引起的甜樱桃软腐病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具有开发成生防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