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农村文化和谐、助推文化创新以及开发文化产业等多角度,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意义,并以此为视角,结合当前陕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实语境,从政府、传承人、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陕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县级文化部门来说,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在落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需要我们对这一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和检讨,解决存在问题,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本文就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建立工作机制的设想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但是,由于众多原因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进入我们的主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了许多或正面临失传的险境。本文主要从电视媒体的角度论述了如何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农村也发展与农村.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多数来自于中国悠久的农耕传统当中.本文旨在分析和阐释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文化遗产有物质的、非物质的,我们更注重于后者,也即通常所说的植根、传衍于民众之中的"民族民间文化"。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围城"现象:放眼当今世界文化之发展,某种"围城"现象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文化保护自觉意识差、制度保障不健全、立法保护不完备、财力支持不足等问题,通过借鉴韩日传统文化保护的经验,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重树国民认同感、健全保护机制、保护遗产传承人、重视遗产项目申报以及加强文化产业化开发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苍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笔者通过分析苍南县文化概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绩,指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机制不完备,专业队伍人才缺乏;保护经费难以保障,技术装备严重缺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青黄不接,传统乡土教育后继乏人;公民、社会团体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弱等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广泛开展宣传,深入学习贯彻省《条例》,切实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意识;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坚持依法保护,加大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8.
几千年来,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一直是以农田耕作为主的农业大国.农村在我国占有很大的面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的积淀.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日益迅猛,生产方式的剧烈改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随之急剧恶化.本文主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村之间的密切关系,谈论当下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远意义和具体传承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农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长的摇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源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关系紧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坚持政府主导,以农民为主体,资金为保障,制造文化建设良好舆论,并持之以恒,必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群众文化是我国主流文化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两个并列的概念;群众文化活动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播途径和保护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繁荣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离不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吸收运用。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保护其本源——非物质遗产文化,同时通过旅游开发,才能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才能借助旅游产业发展保护其资源,使其充满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但必须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仓促进行旅游开发,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才是科学有效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腹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酒乡和药都。自商成汤建都于此,已有3700多年历史。哺育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陈抟、花木兰、李绅等一批影响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杰出人物,拥有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尉迟寺文化遗址等享誉中外的瑰丽文物景观,更留下了二夹弦、华佗五禽戏等丰富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幅员辽阔的疆土,众多的少数民族使得中国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下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作用3个方面探讨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以湘西凤凰县为例,具体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构想,建议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民族乡村旅游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方面着手,并具体阐述了相关策略,以期增加农民收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地区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从而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月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部法律将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经过10余年的酝酿、打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无疑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成果。真是"恰逢其时,恰如其分"。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也是一个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的大国,这部法律的出台显示出了我国的文化自觉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有助于非遗工作更好地融入当今时代、贴合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西方文化观念的摄入、文革时的浩劫,传统文化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灭和遗失。所以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中,云南提出了:"建立民族文化大省"的口号,对于云南高等艺术院校来说,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本土化民族音乐资源,调整高校教育模式,培养本地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借此树立自己的品牌是目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几千年来口传身授的民族民间活态文化传统正面临着急剧的流变和消失。中国高校和现行教育体制如何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普查、挖掘、研究、整合,以及文化传承、发展、创新方面发挥教育功能,是摆在中国教育界面前艰巨而又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引入高校教学体系中,也引起了许多高校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