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osplay在内地的急速发展也与国内希望这种文化形式来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内地现在的Cosplay活动大部份都具有极其显着的商业特征,得到动漫游戏厂家的推崇,这也与政府大力倡导文化产业发展、开发经济新的增长点密不可分。近年来,在内地各地区Cosplay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规模并迅速不断发展起来。Cosplay的兴起除了自身的文化特征符合了当代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外,也刺激了青少年Cosplay群体对动漫衍生商品的消费行为,这一点则对于动漫产业的推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动漫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发展缓慢,特别是在技术、市场化运作和题材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探究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进而与动漫产业强国进行对比,指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措施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动漫产业是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在动漫人才培养方面却较为薄弱,存在着诸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要加大投入,科学定位,形成完整的动漫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闽台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台湾在动漫产业上的优势为我所用,实现我省动漫专业的跨越发展;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建立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高动漫人才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迅猛发展,动漫产业人才需求量加大,但高校相关专业的部分毕业生却不能胜任动漫岗位。作者结合教学经验分析动漫产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强调动漫人才的创造力的培养。提出在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三种方式,论述其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动漫产业文化要素具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对这一规律的探索很有必要.本文立足于现存的结构方式的梳理总结,提出适合于动漫产业发展的结构策略,着重分析了动漫产业文化要素的构成规律,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动漫产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内,影响力与动漫产业创意水平、动漫产业渠道与平台建设情况、动漫产业品牌成熟度等高度关联.影响力的有无与强弱,受到创意水平、渠道平台、内容质量等因素的制约.创意具有新意、内容质量高、营销方式科学、制作水平先进、衍生品开发好的动漫作品,能够促进动漫产业影响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断提升,进而对动漫产业发展形成更高层面的作用力,形成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覆盖平台.  相似文献   

7.
日韩的动漫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在管理经验、运作模式、技术体系、人才培养、投融资、消费群体的培养等方面优势明显。山东的政策环境、区位与经济环境、自然与文化环境决定了与日韩展开动漫产业交流与合作的条件成熟。日韩有向外进行产业转移的需要,山东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这种双向的互动有利于促进产业合作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采取适当的策略,以利于克服困难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重庆直辖以来动漫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重庆应将新兴的动漫产业与巴渝深厚的民族文化紧密结合,建立有地域特色的动漫产业发展之路.本文拟通过结合重庆民族文化特点,分析民族文化对动漫产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以及简要提出在动漫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动漫产业是当前中国重要发展的产业之一,随着其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下游产品通过专卖店形式向消费者提供产品销售。通过分析当下动漫品牌服装专卖店的设计,有助于了解这一方面专卖店的设计,从而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促进销售。同时,也能够促进动漫上游产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的严重匮乏,是动漫走向产业的最大瓶颈。一个专业要成为产业,人才齐备是最起码的条件。院校动漫教育应从动画产业需求的角度去考虑学科建设,进行差异化招生和教学,才能为学科建设和动漫产业的发展作出更有效的贡献。搞好差异化教育培训,才能助推动漫产业。  相似文献   

11.
减少GHG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为了探讨铜业GHG排放减量化问题,文中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依据ISO14064定量评估标准,选取中国铜工业普遍采用的火法炼铜工艺,并以紫金山金铜矿为例,具体分析1 t铜生产过程GHG排放情况,从产业链与工艺角度来看,采矿、选矿、熔炼、精炼、电解环节中GHG直接和间接排放比率分别为:4.33%、58.62%、32.12%、2.42%、2.42%.其中选矿和熔炼阶段占90.74%.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铜工业GHG排放减量化的有效途径.其主要结论为:采用循环技术,减少直接GHG排放源;构建闭合型铜生态产业链,减少能源间接GHG排放;完善铜静脉产业,减少其他间接GHG排放.   相似文献   

12.
加快钨废料回收产业的发展,是弥补原钨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分析钨产业回收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总结钨产业回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发现其可能存在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完善、回收意识不强、废石量过大、工艺流程过于复杂等问题,探索企业自身回收、设置区域性代理和形成跨国性网络等多种钨产业回收的发展模式,以利于钨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研究进一步深化,促进钨产业循环良性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13.
工业经济时代的竞争是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的竞争,规模化大生产和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是有效方式,而现在这样的大型企业已难以取得市场上的持续竞争优势.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仅靠自身资源已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它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基地、分销网络、客户纳入到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活动.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已经超越了企业自身的层面,上升到以代表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①.  相似文献   

14.
节约资源以谋求可持续发展,降低能消耗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对研究高能耗高污染的铝产业走生态化低碳发展之路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文中首先对我国铝产业链现实情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构建铝产业链生态化低碳发展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产业链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科学地设计、按设计进行改造、加强企业管理、依靠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以实现铝产业链生态化低碳发展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有色金属产业是影响赣州市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外部环境变化加剧以及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行情低迷,使得当前赣州市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发展形势严峻.通过供应链整合的方法对产业集群进行管理,可优化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因此针对赣州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政策及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有色金属产业集群进行供应链整合的困境、实施路径,并基于赣州市有色金属发展现状提出几点产业集群视角下有色金属产业供应链整合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钨资源储量、产销量、贸易量大国,实施绿色战略有利于解决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问题。文中在分析钨产业供应链基础上,从绿色供应链运作的原理出发,引入供应链运作参考(Supply Chain Operational Reference,SCOR)模型,构建了基于SCOR的钨产业绿色供应链模型,阐述了模型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关系,以期为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有色金属行业生态化低碳经济产业链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食物链网原理,以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的关键种企业为核心,把有色金属的生产、消费、固液气废弃物综合利用、废旧金属回收再生,组织成一个生态低碳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模式。在构建了有色金属工业多级嵌套共生链接网络系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及火法炼铜工艺生态链接模型,构建了铜工业生态化低碳经济产业链网模型。  相似文献   

18.
根据钢铁工业逆向供应链流程,分析了钢铁工业逆向供应链及其服务的基本定义和三个服务主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二层级三维度钢铁工业逆向供应链服务过程模型.在服务抽象维、服务组织与协同运作维、服务网络跨级控制与服务增值维等三个维度构成的空间里,完成由服务方案匹配与决策实现的三阶段构成的第一级服务响应以及由服务功能实现的两阶段构成的第二级服务响应过程.探讨了服务过程实现中的服务模块化、服务知识获取与共享、服务模块智能匹配等关键技术.以某钢铁企业废钢逆向供应服务为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一种分布式Web日志挖掘模型DWLMS.根据对挖掘过程及算法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DWLMS的局部频繁路径的更新算法LFP和全局频繁路径的更新算法GFP,较好地解决了Web访问信息的异地存储、实时增长、分布式算法通讯量等因素给模式分析过程带来的困难.在实验室对该方法进行了简单实现和实际日志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The motions of objects in the environment reflect underlying dynamical constraints and regularitie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people are sensitive to natural dynamics are considered. In particular, the article considers what determines whether observers can distinguish canonical and anomalous dynamics when viewing ongoing events. The extent to which such perceptual appreciations are integrated with and influence commonsense reasoning about mechanical events is examined. It is concluded that animation evokes accurate dynamical intuitions when there is only 1 dimension of information that is of dynamical relevance. This advantage is lost when the observed motion reflects higher dimension dynamics or when the kinematic information is removed or degraded.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