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宝树 《美食》2004,(5):6-7
传说,从前京城有一位名厨,擅长烹“羹”。博得南来北往食客的赞赏。后来,他收下一徒,传授了众多菜品做法,唯独没有教徒如何做羹。晚年,回乡之前。徒弟问:“做羹有何要领?”答曰:“料精、汁浓、味淡,切记一定要味淡!”  相似文献   

2.
羹汤闲话     
羹是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备受人们喜爱。因它营养丰富,鲜美可口,且易于消化吸收,故老少皆宜,被誉为佐餐佳肴和充饥妙品。 公元前2000多年,我国已有“羹”这种食品了,烹饪鼻祖(?)铿,以野鸡为原料,最早做成“雉羹”。相传他以鲜美醇香的雏羹敬奉唐尧,尧帝欣然食之,龙颜大悦。司马迁《史记》一书中,还说唐尧经常食用豆叶煮成的“藜霍之羹”。尧死后,虞舜继位,吃饭时舜常在半透明的羹碗中,看见尧的笑影,连对面墙上似乎也映现出尧帝向他招手的形象。后来人们常用“羹墙”一词,以表达对已故先辈的追怀。 春秋战国以后,羹的品种逐渐增多,各类肉食、蛋类、菜蔬都可以做羹。不少羹的原料、做法都十分考究,有的还非常名贵。如玉版笋与白兔胎做成的金玉羹;芙蓉花和豆腐煮成的雪霞羹;用清溪里带苔藓的石子煮成的石子羹;素中珍品荟萃而成的道场羹;各类食物零料杂煮而成的骨董羹,以及羊羹、犬羹、蛇羹、熊羹、鱼脑羹、猪蹄羹、鹅肝羹等等,繁不胜举。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极尽奢侈之能事,他们食  相似文献   

3.
羹,也称汤,是以肉、蛋、奶、海味等为主体原料制成的较稠厚的汤液.羹可作为正餐,也可以作为小吃佐餐食用.保健医疗羹是在一般羹的基础上加入适量味美或味淡的药料制作而成.  相似文献   

4.
吴正格 《中国烹饪》2014,(4):126-127
“羹”字 “羹”的本字是“鬻”(geng),字中下面的“鬲“,为古代陶类炊具:“鬲”上面的“羔”,即小羊;两旁的曲线代表不断上升的热气。此字表示的是古人把小羊的肉放在鬲中做羹时热气腾腾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宋宪章 《美食》2008,(5):21-21
宋高宗首创分食制 宋高宗晚年退居德寿宫。每进膳。必命人准备筷子、莱勺两副。用餐时,一副筷勺自己用的,另一副则用以夹兜莱点汤羹。吴太后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赵构答日:“我不想以吃剩的残食再给宫人们吃。”  相似文献   

6.
天下第一羹     
4000多年前,彭祖,即[竹钱]铿,他善于烹调,创制味道鲜美的雏羹,即野鸡汤,献给尧帝食用,治愈了尧帝的多年重病,尧帝便把彭城封给了[竹钱]铿,故而后世称他为厨师之鼻祖,徐州也被称作“彭城”。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也写道:“彭铿斟雏,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汉代楚辞专家王逸注:“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雏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宋代洪兴祖补注:“彭祖姓[竹钱]名铿,帝颛顼玄孙,善养气,能调鼎,进雏羹于尧,封于彭城。”彭祖首创雏羹,影响深广,《论语》、《史记》中均有记载,虽时代变迁,但经过历代彭城厨师的不断努力,使彭祖遗艺有继,并被逐步改良。据《大彭烹事录》记载:“雏羹”被历代皇帝视为珍品,至今仍是高级宴席上珍馐美味。雏羹初以稷米、野鸡为主料,后演变为薏米、乌鸡。  相似文献   

7.
正月初七这一天.古人称之为“人日”或“丁日”,而就在这天,南方许多地方都有食用七种羹的习俗。南北朝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载日:“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各地方志当中也有相关的记载,福建泉州:“是日取菜果七种作羹”。广东潮汕地区:“以菜七样煮食,云益寿。竞抬神出游,各村设供,以兆一岁平安”。  相似文献   

8.
有个词叫做“豆饭霍羹”,就是说用黄豆粒做豆饭,用豆叶做羹,这是古代战乱时贫苦人家的饱腹方案,因为没有其它食物的辅佐,通常会吃得人瘦骨嶙峋。而现在,我们可以“自讨苦吃”,把豆元素变成“瘦”元素。  相似文献   

9.
从古到今,人们都把花卉视为观赏品.用花入肴,在历代著作中多有零散记载.最早在诗经《幽风》里有“采蘩祁文“之句,“蘩”是开白花的野菊.这种野花在古时,既用以入药,也用以人馔.司马光在《晚食菊羹》诗中说“采撷授厨人,烹瀹调甘酸.毋令姜桂多,失彼真味完.”他惟恐厨师做菊羹时配放调  相似文献   

10.
我国醃渍蔬菜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先秦古籍《周礼》《毛诗》《仪礼》中早有记载。《周礼,天宫》载:“大羹不致五味,铡羹加盐菜”。所谓羹就是用肉或醃菜做成的汤。汉许慎在《说文》中有:“菹菜者、酸菜也”。菹菜就是利用乳酸发酵制成的酸菜。唐曹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有:“盐苜蓿,茭白”。苜蓿是古代的一种草。宋寇宗奭《本草衍义》有:“苜蓿陕西甚多,用饲牛马,嫩时人兼食之”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甘蔗的神奇     
蛇羹不论高下,一概称为“太史蛇羹”。它出于羊城江太史府第。江太史名孔殷,南海人,别号霞公,四十岁时入翰林,民国后为南洋烟草公司总代理,家中私厨有中亦有西。抗战后他避难香港,家厨四散,“太史蛇羹”因而流落于茶楼酒肆。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羊羹是一种营养丰富、香甜可口、颇受欢迎的小食品,在食品分类上属于糖果的范畴。羊羹产品因加入的辅料不同,名称各异,有“栗羊羹”、“小豆羹”、“山楂羹”等等。但  相似文献   

13.
歪打正着的-宋嫂鱼羹 宋嫂鱼羹,为浙江杭州传统名肴,又称“赛蟹羹”。相传,南宋初年临安(今杭州)钱塘门外有位宋五嫂,同小叔一起靠在西湖捕鱼为生。这一日,小叔忽患病,卧床不起,五嫂为他烧鱼煮蛋补养身体。但因其不慎碰翻灶上的酒、醋等调味罐,使锅中的鱼蛋煮成羹状了。小叔子食后反觉今日之菜特别鲜美了,而且很快便痊愈了。从此,叔嫂俩就以卖鱼羹为业了。一次宋高宗赵构乘兴游览西湖美景时,吃过了宋五嫂的鱼羹后大为赞赏,并召见了她,由此,“宋嫂鱼羹”使名扬京杭了,人相竞市。宋嫂每日烹制鱼羹,沽官酒,很快也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14.
“宋嫂鱼羹”是一道传统菜肴,其制法为:先将鱼蒸熟,再去头去皮去刺,取净鱼肉切碎,再加汤制成羹。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对传统制法做了一些改良,没想到成菜效果比原来的更好。一天中午,有桌客人点了“宋嫂鱼羹”这道菜。但当时蒸箱出了故障,无法将鱼蒸熟。情急之下,我只好直接将鱼去皮去刺,取净肉切成小丁,再将鱼丁用蛋清淀粉抓匀,然后下入汤中成菜。上这道菜时,我对传菜员说:“给客人解释一下,就说这道菜是创新的‘宋嫂鱼羹’。”意想不到的是,客人吃完这道菜反映相当不错。说鱼肉更加细嫩,汤味更加鲜美,比传统的“宋嫂鱼羹”还要好吃。此…  相似文献   

15.
细品百味汤     
按照今人的说法.汤和羹虽然都呈液态.却是有着制法之别,稀稠之分的。古人可不这样认为.明代李渔的《汤》谓:“汤即羹之别名也。”还解释道:“羹之为名.雅而近古;不毓曰羹而曰汤者.虑人古雅其名,而即郑重其实.似专为宴客而设者。”既然羹古雅得多.人们自然把它视为汤的前身.或者说汤滥觞于羹了:同时.也视汤优于羹许多。  相似文献   

16.
古时汤为羹的别名,所以有“古者煮肉为汁,后者谓之太羹”的流传。但最早的汤是淡的,因为那时人们还不知道有调料可以调味。直到唐尧时期我国最早擅长烹调技艺的彭铿,能使用盐来调味,他“进雉羹于尧”的雉鸡煨汤,就是在汤中放了盐,尧帝喝了这带成味的野味汤,大为赞赏, 据晋代葛洪的《神仙传》载:“彭祖善养性,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尧封之于彭城。”  相似文献   

17.
单守庆 《中国烹饪》2014,(6):128-129
李鸿章杂碎、李连贵熏肉大饼、王致和臭豆腐……这些以名人命之的莱名都“名出有因”,且一般来说,有一次入莱名就不错了,然而,宋代大文豪、美食家苏东坡是个例外,“东坡莱”几乎处处可见: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东坡饼、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豆腐、东坡玉糁羹……  相似文献   

18.
一鸡五吃     
购买一只光嫩母鸡(1500克),拔去细毛,取出内脏,斩脚,洗净。然后将鸡颈斩下,把鸡一剖二爿,一爿做冷菜“葱油鸡”和“香酥鸡”,另一爿的鸡胸肉撕下做热菜“腰果鸡丁”,鸡里脊肉做“鸡油三丝羹”,余下的做“醋溜鸡”。下面介绍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桂花鲜栗羹是最具杭州地方特色的甜羹。此羹用西湖桂花、西湖桂花栗子、西湖藕粉三种杭州特产合三为一制成,其中桂花素有“独占三秋压众芳”之誉,又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美名。桂花还是杭州市花。说起桂花的历史,《西湖游览志余》一书记载“起自唐时”,白居易《忆江  相似文献   

20.
桂花鲜栗羹是最具杭州地方特色的甜羹。此羹用西湖桂花、西湖桂花栗子、西湖藕粉三种杭州特产合三为一制成,其中桂花素有“独占三秋压众芳”之誉,又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美名。桂树是杭州市树,桂花是杭州市花。说起桂花的历史,《西湖游览志余》一书记载“起自唐时”,白居易《忆江南》中就有“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的名句;北宋宋慈云的“月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