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李嵘峰 《燃气轮机技术》2009,22(4):62-63,26
通过对燃机内环水所携带热量的研究,设计换热器,论证了用内环水加热燃机天然气进气的可行性,从而达到回收内环水余热,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5.
6.
物料余热回收是当前节能工作的热点之一。作者从物料余热回收的节能意义出发论述了物料余热回收的一般方法及近几年来开发研制的几项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镀锌厂生产线的供用能设备进行全面的热平衡测试及分析,提出对退火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以代替现有供热锅炉方案。本方案已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在余热回收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周曙  屠进 《节能技术》1999,17(3):10-11
本文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在燃汽轮机电站空气冷却和柴油机排气的余热利用等节能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国外资料的整理、分析,向读者展示了挑界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市场的近况概貌,同时也反映了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的技术趋向。  相似文献   

11.
《节能》2017,(10):74-77
从余热回收领域的节能产品的角度,分别阐述了螺杆式膨胀机、螺杆式压缩机以及螺杆式压缩-膨胀一体机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并提出了未来螺杆机械在余热回收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余热资源非常丰富,初步估计余热资源总量相当于50Mt标煤,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数字。如燃气轮机、水泥窑、加热炉、催化裂化设备、炼铁高炉等装置的排气温度较高,设法回收这些高中温排出烟气中的余热是很重要的,不仅节约了能源,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余热发电,补充各地所缺电力,这是件大好事。现在以燃气轮机回收余热的方法为例,来说明回收技术。当然回收的方法很多,在此我们叙述一种比较成熟、能普遍推广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刘长征  沈胜强 《节能》2012,31(4):7-10
介绍天然气冷凝式余热回收原理,分析天然气燃烧产物的组成,对排烟热损失、节能量、冷凝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烟气中可回收的蒸气潜热达到烟气低位热值的11.2%。排烟热损失随排烟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排烟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排烟热损失随排烟温度的升高急剧增加,水蒸气冷凝率随排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此外,对这种方法降低烟气中NOX排放的环保特性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佩  成强 《上海节能》2015,(3):160-162
介绍了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节能效果,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在原理上很简单,但它的设计必须满足整个发电系统的要求,因为余热锅炉的热效率直接影响联合循环的效率。因此,在余热锅炉的实际设计中,要具有特创性。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热力学基本定律出发,对余热资源的量与质以及余热回收的可行性与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对水泥厂的余热回收利用及其节能效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热管技术应用于钻井余热回收的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热管技术原理,对热管技术的特点、应用方法、节能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应用热管技术回收钻井柴油机余热系统的原理流程,并对可取得的节能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低温余热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热是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各种热能转换设备、用能设备和化学反应设备中产生而未被用尽的能量资源。其数量是十分可观的。据美国1970年的统计,全年被排弃的能量占总用能量的74%。从余热资源焓值分布看,冷却水排弃的热量最多,约占2/3(其火用值只占1/4强)。占总余热2/3的低温余热,由于其火用值低而还未被利用。虽然回收低温余热投资较大,但是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短缺,研究低温余热回收的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不让大量的废热流入河流、大海中去,变废为宝,既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一举两得。1 宝钢的余热资源宝钢余热余能载体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20.
余热回收与热管换热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节能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意义,指出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具有很高的经济利益,分析了五种常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换热器的优缺点,着重阐述了热管换热器受到普遍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