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给占用车行道的路内停车泊位设置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开展路内停车干扰条件下城市道路路段交通流参数调查,分析给出了小客车饱和车头时距随路内停车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别构建了间隔车道、邻近车道的饱和车头时距与小客车在路内停车数量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理论模型,给出了设置路内停车泊位的邻近车道和间隔车道机动车交通量阈值的建议,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路内停车数量的增加,邻近车道和间隔车道的小客车饱和车头时距均增加,且满足二次函数关系;路内停车数越多且设计速度越高,该道路实际通行能力的路内停车数量的修正系数越小,说明其越不宜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在路内停车数量相同的情况下,间隔车道的修正系数若大于邻近车道,说明路内停车对该路间隔车道的交通运行影响要小于邻近车道。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应急车辆对交通流的影响,引入应急车辆影响区域和普通车辆让行概率,修改换道规则,建立了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生成不同密度下的时空图以及不同参数取值下的密度-流量、密度-速度基本图.研究表明:应急车辆影响区域的设置提高了0.08~0.18密度范围内的车流量和速度,同时提高了所有密度条件下的应急车辆速度;在密度大于0.08时,让行概率对换道次数产生明显影响.应急车辆促使较低密度的交通流更为均衡,对较高密度的交通流干扰有限.  相似文献   

3.
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了城市交通中车辆的换道行为。在模拟非对称换道规则下混合交通流中的车辆换道行为中,通过增加公交车影响因子这一换道动机,分析了公交车对社会车辆换道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公交车的存在增加了车流中车辆的换道概率,且当道路处于中低密度状态时,社会车辆换道概率随公交车比例上升而增加,相应路段平均车速降低。在考虑了公交车影响因子后发现,公交车影响因子的存在会明显降低车辆换道概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HDV)与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CAV)构成的新型混合交通流的运行规律,研究不同管理车道设置策略对城市快速路新型混合交通流产生的影响。首先,基于不同种类车辆间跟驰与专用道选择概率间的耦合关系,定量描述了不同管理车道设置策略条件下快速路通行能力演变机理。基于此,利用SUMO仿真平台分析了新型混合交通流条件下车辆延误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对车辆换道类型与换道间隙分析,研究了不同管理车道设置策略对交通流车辆间碰撞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CAV渗透率低于30%或大于80%,且只限制HDV在普通车道通行时,通行能力最大;CAV渗透率介于30%~80%之间,应考虑设置公交和CAV专用车道;设置公交和CAV专用车道但不限制其通行路权时,路段平均延误最小且几乎不受CAV渗透率的影响;当只为CAV或多乘员车辆(high-occupancy vehicle,HOV)设置管理车道时,会增加车辆碰撞风险。这说明CAV渗透率是建立合理的管理车道设置策略的重要参考因素,CAV渗透率对设置管理车道路段的通行能力有很大影响,而路段平均延误和交通流车辆间碰撞风险则更受管理车道设置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设置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流形成的延误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量化分析路内停车实施以后对路段车流影响,提出设置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流形成的延误模型.针对城市最常见的一幅路设置路内停车带的情况,将停车占用道路宽度形成机非混行和停车到达出发形成阻滞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根据不同道路机动车交通量到达(离散流、连续流)推导设置路内停车带车辆运行的减速-加速延误模型和跟驰延误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设置路内停车对路段交通流形成的总延误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误差在10%以内.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对设计方案的确立起到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换道行为对交叉口交通流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为研究驾驶员在机非混合的交通环境下变更车道的交通流运行状态,建立驾驶员在机非混合的交通环境下变更车道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对道路的平均车速、交通密度和车辆延误等数据进行分析.模拟仿真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绿信比情况下,换道行为可以打破道路的稳态;当交叉口的绿信比超过0.7时,道路的交通密度下降了2.3%,说明此时驾驶员变更车道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影响不显著;交通流量增大,加剧了交通干扰,交通信号控制能有效的抑制交通拥堵,从而改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结合元胞自动机的理论,对车辆运行建立了交通流数学模型.通过C++软件描述了运行车辆除超车之外靠右行规则下,交通流量随换道概率变化的情况;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揭示了交通密度在右行规则控制下所形成的交通流的规律性.结果表明:在靠右行驶规则下,适当的转向概率和车速有利于交通流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三车道有管理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将第1车道规定为超车道,对超车道上车辆换道进行管理,提出了一种三车道有管理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并分析了车辆减速概率、换道概率对交通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超车道上车辆进行管理,并没有改变系统的交通流特性,而是增加车辆驾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路内停车是城市停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发挥服务车辆出行短时间停放和补充夜间停车位不足的作用。本文以混合交通条件下设置路内停车泊位的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动态交通的影响,研究混合交通条件下设置路内停车泊位的具体条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马鞍山市安居路的道路改造中。  相似文献   

10.
降雨条件下高速公路车辆行驶速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省内金山至武汉南路段的交通流检测器,以及交通流检测器附近设置于路侧的公路气象站历史数据为对象,考虑降雨天气因素,分析有无降雨和不同降雨强度对车辆速度均值及速度离散分布的影响;考虑不同降雨天气条件及不同车道位置、不同车辆类型、不同时间段的车速行驶速度的差异性;基于Greenshield经典交通流V-K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因素对速度影响的雨天车辆行驶速度综合预测模型,拟合度达到80%.该成果对于研究降雨因素对行车安全影响,分析降雨条件下通行能力,制定降雨条件下可变速度控制等交通控制措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毗邻互通立交特长隧道换道通行的客观需求,解决交通组织中车道控制方式和控制路段长度问题,通过防侧滑和防侧翻临界安全状态分析,建立了基于最小车头时距的车辆变道最小安全距离模型,测算特长隧道洞内或连接段变道最小安全距离.针对单向3条车道及以上特长隧道存在二次变道的实际情况,以保证前后车保持安全距离变道为目标,构建了单次...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自行车元胞自动机模型.该模型是在机动车Nagle-schreckenberg(NS)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自行车的换道行为,在NS模型规则前加入路径选择规则,从而建立符合自行车行驶行为的模型.根据模型的规则,在不同最大速度、不同随机慢化概率、不同车道宽度等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分析,其通行能力及速度-密度仿真曲线均符合...  相似文献   

13.
基本路段机非混合交通流的解析模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基本路段的非机动车对机动车流的干扰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交通流理论以及交通动力学理论提出一个旨在可以对基本路段混合交通流进行解析的混行交通流模型.该模型可运用于基本路段的交通流的解析、交通管理措施以及交通工程项目的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4.
路边停车(指占用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停车)会占用道路资源,对道路实际通行能力有一定影响。在分析路边停车对道路交通流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平行式路边停车的路段通行能力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停车后剩余车道数、车道宽度及侧向净宽、车辆进出泊位三个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路边停车剩余车道数的修正系数模型,通过公式推导构建了车辆进出泊位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模型,最后给出了考虑路边停车时提高通行能力的措施建议。以上研究可以为路边停车的设计和管理、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其他的路段虚拟瓶颈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单车道路段上车辆排队的演化规律,描述了车辆排队的形成和消散过程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过程之间的相似性。根据核链式反应原理,建立了单车道路段上车辆排队的链式反应模型体系,包括车辆排队形成模型、车辆排队消散模型和信号交叉口车辆排队模型。利用大连市典型路段的实测交通数据对车辆排队形成和消散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运用MAT-LAB软件对不同条件下的交通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阻滞信号和消散信号的传播速度对于到达流量和行驶速度的敏感度。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测算单车道路段上车辆排队的链式反应速度和范围,能够解释车辆排队形成和消散的内在规律。研究成果为解析多车道路段上车辆排队的演化规律以及路段阻塞的链式反应规律奠定了基础,可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研究交通排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A disorder situation of traffic operation always appears in on-ramp junction area of urban freeway, because the operation action for vehicles presents the weaving condition, especially for different vehicle typ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cellular automata theory, and combining with on-site survey data, several key parameters were defined, namely, cellular length, cellular speed, cellular acceleration, updating time interval. In addition, cellular acceleration rule, cellular deceleration rule, random rule, lane-changing rule and other micro-simulation rules were set, and cellular automaton micro-simulation model was set up. Further-more, a micro-simulation module was developed for traffic operation actions of on-ramp junction with Matlab toolbox. Finally, a simulation experiment for traffic operation reliability was done with this micro-simulation module, and the situation of change for on-ramp junction area was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mainline design speed, acceleration lane length, vehicle generation probability and lane-changing prob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operation reliability for on-ramp junc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parameters of the probability of vehicle generation and the length of acceleration lane, especially for on-ramp.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停放车辆的驶入特征与主路车流速度之间的变化规律,以路阻函数(BPR)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城市路外停车场出入口接入主路的最右侧车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建立了无停车驶入时出入口影响区范围内该车道的路阻函数模型及停车驶入后对该车道的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无停车驶入时,最右侧车道的车流速度仅与本车道流量密切相关,且该车道的利用系数仅为0.384;当有停车驶入时,最右侧车道的车流速度与停放车辆的驶入频率、驶入影响时间、减速距离及本车道流量等参数密切相关.通过对影响模型的各个参数进一步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受停车影响后的社会车辆的平均车速与停放车辆的减速距离呈现反比关系,与停放车辆的驶入影响时间呈现正比关系;当减速距离小于10 m时,社会车辆的速度受停车驶入影响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18.
交通岛在城市交叉口运用越来越广泛,与公路上的交叉口交通岛相比,除了具有分隔交通流向的功用,还担负着保障行人、非机动车安全有序通行的功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交通岛设置以后,在部分路口出现了交通拥堵现象,甚至人为造成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通行现象增多,形成安全隐患。本文就宁波市部分设置了交通岛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通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就在较大非机动车流量情况下路口交通岛设置必要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车辆集结、消散、超车、堵塞等过程中经常伴随着车道变换行为.与其他驾驶行为相比,车道变换过程中将产生冲突点,增加了与其它车辆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因此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极大.选择性车道变换行为是驾驶员在不同车道行驶满意程度的选择结果,其需求产生的过程可以用Logit理论进行描述.通过引入Logit模型,建立了基于效用选择的选择性车道变换模型,并应用实测数据及近景摄影测量原理对模型进行标定.最后,基于Open GL在VC.net环境下编写仿真程序对所建选择性车道变换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并标定的车道变换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