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过氧化氢和过硫酸钾为复合氧化剂、以Fe2+为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采用超声波辅助复合氧化法合成氧化玉米淀粉。以淀粉乳浓度、复合氧化剂质量分数(占干淀粉总量,下同)、体系pH值、数控超声波清洗器功率、催化剂质量分数(占干淀粉总量,下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氧化度(羧基含量)作为衡量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超声波辅助复合氧化法合成氧化玉米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30%,复合氧化剂质量分数10%,体系pH值3.OO,数控超声波清洗器功率90w,催化剂质量分数0.3%,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40rain,在此条件下,可以制得氧化度为0.203%的氧化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2.
以白果淀粉为原料,用生物酶降解的方法制备微孔淀粉,研究制备条件对白果淀粉成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酶法制备白果微孔淀粉的最优工艺条件为:20g白果淀粉,酶种类为α-淀粉酶,酶用量2.0%,pH值5.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8h,白果微孔淀粉的得率为92.5%,吸水率由102%提高到16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白果微孔淀粉的颗粒结构和热特性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原白果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制备的白果微孔淀粉表面有凹坑或孔洞,内部有空腔,其糊化温度范围(温差7.69℃)较原淀粉变窄(温差8.27℃)。焓变值为1.913J/g,较原淀粉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搅拌磨湿法制备氧化铝超细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粗颗粒氧化铝粉为原料,采用搅拌磨湿法工艺制备了-5.0um颗粒产率为99.68%的氧化铝超细粉。按正交表L16(4^5)安排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确定了制备氧化铝超细粉的最佳球磨条件,并分析了各因素对球磨过程的影响程度。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制备氧化铝超细粉的最佳条件为:球磨质量分数50%、球磨时间10.0h、搅拌转速500r/min、球料比7:1。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多孔淀粉。通过考察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多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确定了多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HCl浓度为10%,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10 h。在优化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得产物平均吸油率在107%左右。用扫描电镜(SEM)检测,淀粉表面呈稀疏的孔状,说明产品为多孔淀粉。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先用a-耐高温淀粉酶处理,制备多孔玉米淀粉,然后以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合成具有多孔结构的颗粒态交联淀粉絮凝剂,并对交联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制备多孔交联淀粉的最佳条件为:25 g多孔淀粉,碱性硫酸钠溶液用量50 mL,环氧氯丙烷用量0.75m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8 h。  相似文献   

6.
以H2O2/NaHSO3为引发剂,水为分散介质,玉米淀粉与醋酸乙烯酯接枝聚合后再经氧化酯交换反应制备了淀粉浆料.经IR光谱确认了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工艺条件对接枝参数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制备工艺:ω(H2O2/NaHSO3)=1:3.引发剂为0.40%,接枝反应温度为35℃,接枝反应时间为2h。此浆料80%替代PVA用于T/C80/2013.1×13.1433×299160经纱上浆,织机效率高达90%.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丙烯酸为接枝单体,K2S2O8-Na2S2O3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酸接枝淀粉超强吸水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接枝工艺,并以吸水倍率为指标,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淀粉与丙烯酸质量比1:4,引发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3.5%,交联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0.8%,接枝温度为35℃,接枝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丙烯酸接枝淀粉超强吸水剂对纯水的吸水倍率可达368%。  相似文献   

8.
徐志伟  穆元春  肖昊江 《玻璃》2011,38(10):3-6
以本实验室制备的高性能减反膜为研究对象,利用溶胶一凝胶法合成SiO:溶液,采用高速旋涂法制备纳米多孔SiO2减反膜,测试结果表明涂覆在白玻基材上的减反膜在可见光波段(400~800nm)范围内的透过率为94.6%±0.3%,其在405nm波长处的透过率达到1198.27%;同时进一步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在减反膜涂覆阶段对其减反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在基材表面涂覆一定厚度的减反膜,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的减反效果影响很大;如果热处理工艺选择不当,会使最终得到的涂层失去减反效能,甚至大幅度降低基材本身的透过率,为84.9%±1.1%。  相似文献   

9.
利用α-耐高温淀粉酶酶解法制备多孔玉米淀粉吸油材料,以吸油率为衡量指标设计实验优化多孔玉米淀粉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温度50℃、酶解p H值为5.0、酶添加量3%、酶解时间12h、底物浓度25%,该条件下吸油率最高可达112.04%,对油脂吸附效果良好,其吸油率、比容积、膨胀率、透光率及溶解率性能指标比玉米淀粉分别提高了82.30%、21.94%、38.29%、7.39%、69.83%。FTIR分析表明,酶解作用使得玉米淀粉只是特征吸收峰有略微变化,并没有使玉米淀粉的分子结构发生显著改变;SEM分析显示,多孔玉米淀粉颗粒完整,孔洞明显,成孔效果良好,有利于增加比表面积,提升吸油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超声波法制备薄荷油β环状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原料配比和包合时间两个因素对薄荷油β-环状糊精包合物的超声波法制备工艺的影响,考察包合物的收率。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β-环状糊精与薄衙油的用量比为6.0:2.0,包合时间为5min/次,共1.5h。此方法可用于制备薄荷油β-环状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纳米微乳化技术,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得到了优化的制备工艺。得到优化制备条件为:在30℃恒温水浴下,薄荷油载量为12%(质量分数,下同),乳化剂用量为12%(其中T20为10%,P1570为2%),助乳化剂PG用量为20%,PEG-400用量为5%,去离子水为51%,剪切乳化速度为5 800r/min。产品理化指标为:外观澄清泛蓝光,水溶性良好,为O/W型微乳,粒径≤100nm,相对密度为1.0270,折光率为1.3944,薄荷油实际载量为(11.0±0.5)%,30℃时包封率为90%,在60℃条件下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蔡敏 《广西化工》2012,(2):12-13
分别采用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复合酶水解淀粉得到多孔淀粉,并通过分析测试不同水解条件下多孔淀粉的吸油率和微观形貌,研究酶的种类以及水解时间对多孔淀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复合酶(葡萄糖淀粉酶∶α-淀粉酶=3∶1)水解16h得到的多孔淀粉的吸油率最大,达到了31.84%。在多孔淀粉的制备过程中,采用复合酶水解16h得到的多孔淀粉的吸油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36%唑草酮·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研究过程,通过对载体、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填料的筛选,最后确定了36%唑草酮·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优选配方。各组分及含量为:唑草酮22%、苯磺隆14%、载体A40%、EFW3%、木质素磺酸钠7%、硫酸钠3%、玉米淀粉补足100%。试验结果表明,按该配方生产的水分散粒剂在水中分散性好,悬浮率高,润湿时间小于90 s,崩解时间小于60 s,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酸酶序解法制备了高吸水性玉米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酸酶序解过程中各主要因素对多孔淀粉吸水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酸处理条件为:盐酸质量浓度3.0%、淀粉乳质量浓度40%、处理时间70 min、处理温度50℃;最佳酶解条件为:复合酶加量为理论水解量的40%、酶解时间18 h、酶解温度40℃、pH值4.0。用该酸酶序解法制备的玉米多孔淀粉的吸水率为156.98%,比传统的单用复合酶解法提高约20%。  相似文献   

15.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为变性剂,采用湿法工艺,在超声作用下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用单因素实验探索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及酯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超声作用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作用时间30 min,超声功率250 W,酯化pH 8.5,反应温度3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所得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达0.0181,比未施加超声作用所制得的产品取代度提高了28.4%.超声波强化淀粉变性反应机理是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对木薯淀粉的颗粒结构有一定影响,使淀粉颗粒表面变粗糙,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强化了酯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聚乙烯醇(PVA)膜的机械性能,选用玉米淀粉为原材料,50℃条件下以过硫酸铵和尿素为引发剂,同时加入丙烯酰胺对淀粉进行接枝改性,制备得到丙烯酰胺改性的玉米淀粉/PVA复合膜。其中,优化改性淀粉的接枝率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3∶7、引发剂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0.5%、尿素占单体总质量的0.5%。进一步利用优化的改性淀粉为改性剂,制备了系列改性玉米淀粉/PVA复合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膜的组成与结构进行表征,同时测定复合膜的机械性能、耐水性、耐热性等物化特性,结果表明30%ST-0.50%APSU改性淀粉的单体转化率为95.0%,接枝率为85.2%。 30%ST-0.50%APSU/PVA复合膜的耐热性能轻微下降,但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56%,耐水性能提高了43.1%。  相似文献   

17.
运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了加载尼美舒利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Nanoparticles, NLC),采用单因素设计考察了固液态油脂比、脂质用量、乳化剂用量、药脂比、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纳米粒质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优化了制备条件。确定的最适宜制备方案为油酸与单硬脂酸甘油酯(glycerin monostearate,GMS)投料比为3:10,药脂比为1:40, TPGS用量为1.4 g,均质压力为90 MPa。依据最适宜处方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为132.6± 1.4 nm,包封率为82.35±1.23%。扫描电镜显示所制备纳米粒呈类球形,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其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  相似文献   

18.
洪利军  李庆  林华  李元 《聚酯工业》2008,21(3):20-22
利用硫酸水解的方法。在常温情况下制备微细玉米淀粉颗粒。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用浓度为4mol/L的硫酸,反应72h,水解效果最好。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研究了盐酸、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对淀粉颗粒平均粒径的影响,并优化反应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张进武 《世界农药》2014,(1):31-34,38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对申嗪霉素发酵滤液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从6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分离纯化申嗪霉素最优的树脂,考察了该树脂对申嗪霉素的静态、动态吸附与解吸性能并对吸附与洗脱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B-8树脂对申嗪霉素有很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其最优的动态吸附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3 000μg/mL,上样量4 BV,上样流速2 BV/h;最优的解吸条件为:洗脱剂为80%乙醇溶液,洗脱液用量3 BV,洗脱流速1 BV/h。在此优化条件下,申嗪霉素的吸附率、解吸率、收率、纯度的平均值分别达到(90.33±0.14)%、(90.87±0.12)%、(82.1±0.1)%和(90.74±0.14)%(n=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