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许兆棠 《工程力学》2012,29(9):330-336
为了获得直升机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特性,对直升机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简化传动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将直升机传动系统划分为若干个轴段和圆盘的子系统,根据振型叠加原理,得到了直升机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解,分析了传动系统的扭转频响函数.结果表明:传动系统扭转频响函数幅值的峰值出现在低阶固有频率附近;不同频率激振源的部件引起传动系统同阶扭转共振时,发动机的转速不等,发动机到激振源部件的传动比大,发动机的转速高;在同阶扭转共振中,桨叶引起传动系统扭转共振时,发动机的转速最高.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动力传动系统振动特性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动力传动系统(柴油机和齿轮箱)为工程背景,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在加载方式与实际情况尽量一致的原则下(柴油机和齿轮箱的连接方式采用具有预紧力的螺栓模拟,主轴承的加载采用只具有压缩而不具有拉伸的单元模拟),对系统进行振动特性预估,结果表明:对该系统来说,油底壳是表面振动最为恶劣的部件,建议通过诸如添加加强筋等方式加强油底壳侧壁和底板的刚度;由于上曲轴箱两侧壁自上而下有刚度逐渐弱化的趋势,因此越接近上箱裙部,柴油机结构表面的振动情况越为恶劣;同时,对结构施加合适的阻尼对结构振动将有很大影响,复合材料或高阻尼材料的使用是降低系统振动等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级传动系统扭振的固有频率对立磨的扭振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系统扭振频率完全取决于传动系统结构,控制和调整多级传动系统结构避开共振频率,既是多级传动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减小振动的有效措施。文中求解出系统的固有频率,并进行多级传动系统激励频率分析,为立磨传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传递矩阵方法分析直升机旋翼试验台传动系统振动特性。获得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态及各阶模态振型、传动系统横向振动各阶固有频率及横向振动与试验台支撑刚度关系。实验测量旋翼试验台三向振动,旋翼转速经试验台共振区达960 r/min并稳定运行2~3 s后试验台振动发散,该回转频率对应横向振动一阶固有频率。经分析知振动发散与试验台主轴支撑刚度有关,并给出解决此类故障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引入了一种新的扭转振动测试模块,详细说明了运用这一模块结合传统的试验仪器进行扭转振动的测试方法。然后以某四驱车型的低速振动噪声问题为实例,并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并验证了这一测试模块及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动力传动系统的弯曲共振是导致动力总成或传动系统的失效及车内振动噪声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系统的约束方式和状态对其固有频率和振型有重要影响。针对某轻卡在高速行驶工况出现的动力总成附件失效问题进行试验诊断,确定为动力传动系统弯曲共振导致。通过研究不同约束方式对动力转动系弯曲模态的影响,建立最符合整车实际运行状态的弯曲模态识别步骤及方法。结合CAE分析对传动轴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1阶弯曲模态频率,有效地解决了疲劳失效问题,同时改善车内高速轰鸣。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后驱传动系统扭转振动分析的刚柔耦合模型,计算出传动系统各个档位扭转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影响变速器敲击,并用NVH实验进行验证。系统谐响应分析和强迫振动分析结果通过传动系统扭振实验得到了验证。最后,采用模态综合法计算出传动轴系的弯曲模态,并与有限元法对比,得到较好的一致性。中间支撑刚度影响传动轴系一阶模态。  相似文献   

8.
针对起重机系统电机变速过程引发的振动问题,应用单个动力减振器进行控制。建立一个实际系统的简化振动模型,基于振动测试数据估计参数。采用准稳态的分析方法,设计、计算和预测动力减振器控制效果。实际应用表明,恰当选择附加阻尼动力减振器的参数,在电机的变速范围可以有效地将振动幅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混合动力汽车噪声和振动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特点,研究了由于结构变化而带来的噪声与振动源及其特性的变化,提出了混合动力汽车噪声与振动源的控制措施,总结了混合动力汽车噪声与振动控制的难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款前置前驱乘用车的动力传动系统,进行了扭转模态及灵敏度的分析,使用ADAMS工程软件建立了动力传动系统模型。结合实际车型,计算了动力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型、扭振响应和刚度参数对系统的灵敏度。主要从调整离合器与驱动轴的刚度及阻尼,进行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的优化。这项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动力传动系统零部件匹配对扭转振动的影响及改进扭振性能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某多用途货车加速行驶时,在发动机转速1200 r/min~1500 r/min范围内,传动系出现明显振动,影响整车NVH品质.针对此问题在传动系关键节点处加装传感器,对车辆6个前进挡在加速工况下进行扭振测试,由数据处理获得传动系各部位的角加速度振幅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关系.分析获得各部位振动的主要阶次,确定发动机2阶激励...  相似文献   

12.
不同负荷状态下的柴油机振动、温度、转速等信号显著不同,而机组故障信号特征往往淹没在随负荷变化而剧烈变化的信号中,因此变负荷状态下的柴油机故障监测诊断难度较大,一直困扰着柴油机的实际故障诊断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形学习和KNN算法的柴油机工况识别方法,为柴油机变负荷工况下故障监测预警打下基础。方法融合机组的多源信号特征构建特征向量,通过流形学习t-分布邻域嵌入算法(t-SNE)实现特征向量的维数约简和敏感特征提取,采用K最近邻分类算法(KNN)完成柴油机运行负荷状态的自动分类。正常及故障状态下的柴油机信号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非接触式扭振测试系统对一条5 7000 t散货船轴系扭振进行测量,测试结果表明:其扭振特性未达到预定要求,轴系扭振最大危险截面出现在中间轴。于是分别提出改变中间轴和桨轴长度以及增加中间轴直径两种改进设计方案,并对改进后的船舶轴系进行测试,分析得出两种改进方案对临界转速、扭振应力、扭振应力裕度及其转速禁区的影响,结论是增加中间轴直径方案更优。该结果对于5 7000 t型散货船轴系设计及后续船舶的建造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MSC ADAMS/View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怠速工况下各悬置元件振动响应测试结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根据能量法解耦理论,以各悬置元件刚度为设计变量,以固有频率合理匹配为约束,选取动力总成在激励作用方向能量解耦度的提高为优化目标,改善某经济型轿车在怠速工况时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仅以刚度为设计变量在一定程度可以实现解耦度的提高,要达到完全解耦,还需考虑其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受长弧形螺旋弹簧式双质量飞轮(DMF-CS)结构的启发,提出一种新型的扭振减振器 — 三质量飞轮,简称TMF。针对某车的传动系扭振问题,讨论TMF中阻尼系数、扭转刚度以及转动惯量的确定方法,得到和该车相匹配的TMF中各参数的取值方案,比较在此方案下TMF和原车所装配的DMF-CS的减振性能,并分析TMF对轴系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MF在减振性能及轴系安全性方面皆优于DMF-CS,这也证明所采用的参数匹配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讨论TMF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后驱传动系扭振模态,以一台后驱SUV为例,建立后驱传动系扭振模型,计算后驱传动系扭振模态,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其次,利用此模型和算法研究离合器扭转减震器扭转刚度、传动轴扭转刚度、桥轴扭转刚度对后驱传动系扭振模态的灵敏度;最后,总结出传动系部件扭转刚度对后驱传动系扭振模态的影响规律,对于后驱传动系扭振模态目标设定及后驱传动系NVH开发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某工程机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能量分布比较合理但隔振效果不理想,为此在ADAMS软件中,以系统能量解耦和振动传递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悬置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得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悬置参数。对优化前后的悬置元件进行多工况隔振测试。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悬置系统能量解耦程度和隔振性能均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周丰  赵浩 《计量学报》2021,42(11):1482-1487
设计了一种复合式罩极电机,为双定子双转子结构,电机运行时定子绕组施加励磁,产生的旋转磁场带动转子旋转。分析了电机气隙磁场的特性,推导了电磁转矩公式,表明电机运行时存在扭转振动。研制了复合式罩极电机样机,利用传感器对电机在不同励磁状态下的转矩输出进行了检测,表明电机运行时存在扭转振动,且扭振幅值随两相励磁电压的相位差而变化,最后对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扭转振动波的相位差为两相励磁电压相位差的2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多自由度集中参数模型分析中高频域动力总成-车身系统振动传递特性,导出悬置传递力、连接点速度与各部件结构导纳的关系,对振动单元参数进行修改分析得出影响系统传递特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进行动力总成振动传递系统动力学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舱壁振动对圆柱壳舱段声振性能的影响,对舱壁展开结构声学设计,并采用阻尼减振理论措施。在舱壁表面敷设阻尼材料以减小结构振动响应;利用阻抗失配原理,在舱壁根部与壳体连接处添加贴板支撑垫以增大振动波传递损失。采用FEM/BEM法对改进舱壁前后舱段的声振性能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舱壁的振动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舱壁敷设阻尼材料和添加贴板支撑垫不仅可有效降低舱段振动和声辐射,也进一步地隔离振动波向舱段壳体的传递,是一种较好的减振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