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建强 《勘探家》1998,3(1):24-25
不规则三维观测系统的激发点和接收点呈不规则分布,可以有效地避开地表障碍物。文中得出了不规则三维采集方法的设计步骤及施工要求;并针对吐鲁番市区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观测系统;对胜南地区三维构造解释,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宽方位角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目前国内外对宽、窄方位角三维观测系统的认识,通过运用施工设计分析软件,对不同的三维观测系统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江陵凹陷范家台地区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并对新老剖面的地质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3.
采集参数是构成观测系统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地震成像的效果。塔里木盆地勘探情况复杂,针对复杂地区的采集设计,常规的采集参数论证方法显得片面、简单、不直观,难以满足复杂区地震勘探需求。为了提高观测系统参数论证的精度,提出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设计技术,对面元尺寸和最大炮检距两个常用采集参数进行了论证,提高了观测系统参数论证的精度,使得采集参数论证更合理,并从CRP观测系统属性、三维地质模型观测系统正演、三维地质模型照明分析技术等方面进行对比,优化了观测系统。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设计技术应用到了塔里木油田地震采集设计中,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与属性分析是地震数据采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面元间属性分布的合理性又是影响地震数据处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基于前人给出的面元属性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对比了几种不同类型观测系统的均匀度,以优选面元属性的均匀性最好的观测系统;然后从观测系统属性的变化规律出发,根据采集脚印周期的计算公式,逐一分析了接收点距、激发点距、束线距等参数变化对采集脚印的影响,从而明确观测系统参数优化的方向。在胜利探区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优选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三维观测系统优选和参数优化提供了实用的方法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黄土塬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源于常规非纵地震勘探方法,并借鉴了三维地震勘探中非纵观测能够避开部分干扰波的技术优点。本文论述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黄土塬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非纵地震技术为基础,针对探区地质目标特征进行非纵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论证,通过基于山地微测井表层结构调查的激发因素设计,并利用该设计的非纵三维观测系统完成了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高质量三维数据体,促进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6.
安店地区面元细分三维地震勘探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泌阳凹陷进行二次三维地震勘探时,选择了安店地区进行面元细分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试验。在面元设计上,基础面元与该区以往的三维地震勘探采用的面元一致,在此基础上设计的面元细分的方案合理,达到了细分效果。在资料处理时可以与以往资料采用一致的面元连片处理,也可以根据处理目标要求灵活选择面元的大小;设计的最大炮检距从工区北部向南逐渐增大,使最大炮检距变化与地层埋深变化相适应;一改以往窄方位角观测的传统,采用了宽方位角观测。存在的缺陷是:在宽方位角观测的情况下,基础面元上设计的横向覆盖次数偏低;细分后的最小面元仅5次覆盖,且为非纵二维观测,细分后的最小面元观测方位角近零度,细分面元上覆盖次数分布和方位角分布不具备三维属性,失去了三维观测的意义;最小面元上最小炮检距过大,导致浅目的层资料不连续。通过本次勘探效果分析认为:在设计宽方位角观测系统时,一定要有别于束状观测系统.大幅度增加横向覆盖次数,使横向覆盖次数与纵向相等或相近,才能把宽方位角观测的优势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经过常规三维地震采集和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后,我国东部产油区油气勘探正在向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方式过渡。基于前期丰富的地震和地质资料,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成熟勘探区的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技术。首先将已有高密度采集数据的退化处理结果用于炮道密度的论证,以实现经济成本和勘探效果的平衡,并用于指导本地区新一轮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然后对面元边长、最大炮检距、接收线距等主要的观测系统参数,充分利用已有的地震、地质资料,基于目的层地震地质参数模型进行观测系统参数宏观论证;再建立目标地质模型,通过波动方程正演进行观测系统参数精细论证;最后将该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采集结果表明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能力明显改善,断裂系统刻画清晰,成像精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球物理目标参数的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对于陆上三维地震采集的线束状观测系统优化设计,记录仪器的有效利用道数、观测系统总的覆盖次数、排列片的最大炮检距是最为重要的地球物理目标参数。针对这3个目标参数所论证的期望值的偏差最小化,提出了一套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即利用有约束的数学规划求解优化的目标函数,实现三维观测系统参数的最优化设计。应用该设计方法对胜利探区4个实际区块的观测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窄方位角采集、纵横向覆盖次数均匀分布等方面该方法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依据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对称性、连续性、均匀性和充分性,定性分析观测系统各参数对叠前成像效果的影响,以此优选观测系统相关参数,设计观测系统。但目前这类方法尚未达到量化分析程度。本文使用双聚焦计算方法,基于克希霍夫积分偏移计算原理,以观测系统双聚焦主瓣与最大旁瓣的比值作为成像效果量化分析指标,并通过地质模型和实例资料的应用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及其参数的优选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分析法。  相似文献   

10.
影响观测系统采集脚印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脚印是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固有属性,是由观测系统炮检点分布和施工方式不均匀性而产生的,严重影响采集资料振幅保真度,从而影响采集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效果。通过应用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分析评价技术,定量对比分析三维观测系统不同道距、激发线距、不同排列线距、不同滚动距离、不同目的层深度等对采集脚印的影响情况,揭示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和采集脚印的内在联系,为从设计源头人手压制采集脚印、优化三维观测系统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存在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多次波发育、非均质性砂岩巨厚或砂—泥—煤薄互层等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制约了勘探的深入进展。通过剖析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因素和不同勘探阶段地震采集关键参数与实际效果,系统总结了西湖凹陷地震采集技术的3个发展阶段:早期二维地震勘探阶段以凹陷结构和区带评价为采集目的,采集参数取得了从短缆小震源容量到长缆大震源容量的进展;中期为以重点探区勘探评价为目的的三维地震勘探阶段,采集技术上经历了从常规三维到Q-Marine和拖缆双检等技术进步;现今进入针对重点油气田的二次三维地震勘探阶段,攻关试验了针对中深层重点目标区的斜缆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宽方位及非零偏VSP等地震采集技术,形成了以“两宽一高一多”为核心的中深层二次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东营凹陷共采集67块三维地震资料,基本覆盖了整个凹陷。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凹陷三维地震勘探的历程,对其三维地震采集技术进行了后评估;根据凹陷内2块二次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果,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第二次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对苏北盆地历年所实施的三维区块进行地震资料评估的基础上,优选了汉留断裂带的永安区块、南部断阶带的竹墩区块进行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从分析苏北盆地地震勘探难点问题着手,应用基于叠前成像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精细的表层调查技术、逐点设计井深和采用小组合基距等六项技术以及严格质量控制体系和措施,通过针对性技术攻关,高精度三维勘探资料品质取得了大幅度提高。通过对永安高精度三维退化方案处理分析,提出了针对苏北盆地不同勘探目标新一轮地震勘探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地震采集成本较高,尤其是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因此,提高地震采集效率、控制地震采集成本尤为重要。山地高密度地震采集中,震源井施钻、排列布设和迁移是影响采集效率的重要因素。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地地区实施的第一块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使用浅井小药量激发、单点检波器接收,提高了地震采集的效率,且所获得的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有所提高,对复杂构造和小断层的成像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BPX滩海地区三维地震勘探实例,从采集、处理两方面探讨了三维采集施工方法及参数选择,通过分析阐明了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采用三维地震相对窄方位角排列片要优于宽方位排列片。笔者认为,目前全三维处理技术尚不能满足全三维采集的要求,而其中三参量速度分析是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传统的检波器组合地震采集技术在中国西部一些复杂山地地区的效果不理想。能否仍采用无组合检波地震采集方法呢?本文采用非均匀介质三维一阶压力一速度标量波动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进行了三维正弦形山地模型声波模拟,并通过对模拟记录进行室内不同组合和叠加处理,结果表明该法不但可以灵活、方便地实现检波道组合,有效地压制干扰波,而且可以得到最佳的叠加剖面。无组合检波地震采集技术有可能是解决复杂山地地震采集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苏北探区变观设计及不同震源联合施工填补城区三维地震采集空白中存在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分布不均匀、资料信噪比低等问题,开展了三维地震数据规则化处理方法研究,应用实际数据对三种常用的叠前规则化方法FLEX、FIRE3D、COMFI进行了精细的测试分析,建立了适合城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规则化处理流程,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流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海上地震数据处理中采集脚印分析与衰减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海上地震资料处理中,由于检波点空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采集脚印现象不仅影响地腹构造的高质量地震成像,而且还会严重影响AVO属性分析和地层速度模型,有效的衰减采集脚印对地质构造解释和油气藏储层预测等都十分必要。通过对海上某区的地震数据采集脚印的成因及特点的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试验研究,最终选用SkyFix XP定位系统来进行三维地震资料的潮汐校正;采用面元中心化技术来实现资料的面元规则化,减小相邻道间的差异从而压制采集脚印;此外,剩余静校正技术也是处理过程中压制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脚印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以上3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处理出来的地震资料在信噪比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采集脚印从时间切片上和剖面上均有了明显的衰减,地震资料达到了最大限度的相对保幅,地震振幅、能量等地震属性与地质认识也更加吻合,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和已投入生产油气田的开发部署调整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针对惠州地区中新统珠江组地层岩性圈闭勘探面临的三维地震分辨率较低的问题,在该地区进行了中浅层高分辨率二维地震采集试验,采用了短电缆、小容量气枪,枪、缆小埋深以及提高采样率的采集技术,通过高保真的处理手段,在中浅层获得了较为可靠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辨出常规三维地震所不能分辨出来的薄层砂体,并且大大降低了采集成本,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