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贺兰山东麓产区平吉堡和玉泉营两个区域露地越冬的‘北红’葡萄成年树体1年生成熟枝条的水分含量、芽眼萌发率、主芽坏死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两个区域的‘北红’葡萄一年生枝条总含水量和束缚水含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1~5节枝条的萌芽率大于95%,芽眼萌芽率也保持在89%以上,表现出较高的耐寒旱特性。调查发现,不同节位和区域芽眼的萌发率不同,平吉堡高节位(4芽、5芽)芽的萌发率大于低节位芽,而玉泉营呈相反的趋势。两个区域的‘北红’主芽均出现坏死情况,推测枝条营养状况是导致玉泉营枝条主芽坏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大棚设施葡萄在浙江台州沿海地区发展迅速,仅玉环县葡萄面积就达400hm2,其中大棚设施面积近300hm2。但沿海地区由于台风多发,易造成叶片提早刮落或枝条受刺激,冬芽萌发后营养积累不够,花芽分化不健全,最终影响葡萄的产量和质量。本试验通过筛选合适的催芽药剂和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冬季低温对山东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影响,结合2021年1月6日至8日的极端低温天气,选取5个设施农业园区进行灌水、喷水和熏烟处理,调查冻害发生率和枝条萌芽率。结果表明,葡萄芽眼冻害有4种:仅主芽冻死、主侧芽全部冻死、部分侧芽冻死、主芽及部分侧芽冻死,其中仅主芽冻死的比例最高。葡萄芽眼受冻率与枝条成熟度和棚型有关,枝条成熟度越好,冻害越低;拱棚冻害发生率显著低于连栋塑料棚。棚内进行熏烟、灌水、枝条喷水均可降低葡萄冻害程度,其中灌水和枝条喷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埋土厚度与出土前后灌水对葡萄延迟萌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山东麓是我国近年兴起的又一优质酿酒葡萄产区。该地区冬季寒冷干旱,葡萄必须埋土才能安全越冬。葡萄埋土和出土上架占全年管理用工的1/5~1/4,尤其是春天葡萄出土前后,气温变化无常,晚霜冻频繁发生。当地葡萄出土多集中在清明过后的1周开始(4月中旬)。出土早了,极易遭受晚霜冻,出土晚了,葡萄芽眼在土壤中萌发,造成出土过程碰伤,出土嫩芽经太阳曝晒,灼伤而抽干,主芽损失很大。因此,本文从冬季埋土厚度和早春葡萄出土前后灌水两方面探讨,为葡萄园冬季防寒和早春管理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在宁夏贺兰山…  相似文献   

5.
葡萄的无性繁殖方法很多。以插条定植建园是栽培中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葡萄芽眼的萌动和幼根的形成对温度的要求不同(芽眼的萌发温度为10℃左右,幼根的形成则需要25℃左右),在春季直接露地扦插后,因气温高,地温低,往往是先萌动后生根,形成插条营养吸收与消耗的矛盾。因这种供需关系的脱节及其它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春果栽培是将葡萄成熟期调整到春季的一种生产模式,即将夏季枝条上的果穗全部去除,只进行营养生长,到10月时进行第二次修剪,逼迫冬芽萌发并利用当季新梢结果。本文以‘巨峰’葡萄为例,从修剪、枝梢管理、疏花果、光温湿调控、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对广西南部地区大棚春果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初步总结。由于春果葡萄的生长期正处于冬、春季,光照不足和温度低是其主要制约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更换大棚新膜、铺设反光膜、架设照明灯等来改善光照不足的问题,通过覆盖保温材料来解决温度低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早南方大棚葡萄的成熟期,课题组进行了葡萄双天膜覆盖栽培实验,对内棚搭建、冬季修剪、适时扣棚、棚膜选择、双膜覆盖期温湿度调控、无核化处理等技术环节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双天膜覆盖保温大棚比单层保温大棚提早成熟10~30 d,完熟后品质与单层大棚无显著差异,产量略低于单层大棚。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对大棚的建造、葡萄的种植、棚内温度和湿度的调控、肥水管理、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利用冬芽二次结果、新梢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十几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豫北地区大棚葡萄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9.
葡萄不同品种隐芽孕穗情况调查葡萄隐芽寿命长,有利于结果部位和枝蔓的更新复壮,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当结果新梢遭受雹灾等自然灾害后,人们迫切希望隐芽能萌发并能孕育花序,以弥补产量的损失。关于隐芽的孕穗情况,现有文献很少报导。为此,于4月中旬在我校葡萄品种试...  相似文献   

10.
四种酿酒葡萄抗寒性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北醇’‘Frontenac’、托县葡萄和山葡萄4个酿酒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高寒地区进行引种试验,测定其萌芽率、冻害情况以及电导率等抗寒相关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在自然越冬后,4种酿酒葡萄的萌芽率以及冻害情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托县葡萄的萌发率最低且最不抗寒,而‘Frontenac’的芽眼萌发率最高,抗寒力最强;采用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其4种酿酒葡萄的抗寒性:山葡萄Frontenac北醇托县葡萄。由于山葡萄不耐旱,在呼和浩特地区冬春易抽条,综合比较‘Frontenac’的抗寒力最佳,适宜在内蒙古寒冷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东麓葡萄自然越冬抗寒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贺兰山东麓葡萄越冬期间和霜冻日温度等指标测定,调查分析自然越冬霜冻后3个酿酒葡萄、11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植株存活率、节位芽眼萌发、节位着穗状况,认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越冬期间1~2月致死温度区累积时数合计61 h,耦合低的空气相对湿度与晚霜的频发是导致葡萄自然越冬存活率低的主要外部原因。数据显示,贺兰山东麓种植的‘霞多丽’‘赤霞珠’‘马瑟兰’抗寒性差,且存活品种植株主要为主蔓根茎地表萌发再生,不适宜自然越冬栽培;鲜食葡萄品种植株存活百分率在50%以上的品种为‘摩尔多瓦’‘玫瑰香’‘夏黑’。对指导葡萄材料覆盖越冬防寒栽培,自然越冬栽培品种选择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冬季石河子垦区普遍遭遇低温,导致葡萄园受冻严重,2008年葡萄出土后,各团场出现葡萄枝条不萌发的现象.2008年4月18~20日,全垦区范围内葡萄园又遭受雪灾和晚霜危害,最低温度降至-4℃,局部地区最低温度达-7℃,葡萄第一批萌发的芽全部冻死,严重影响当年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在葡萄设施栽培中利用夏季高温、高光照的自然条件下进行采后超短梢修剪,促使基部萌芽或副芽或潜伏芽萌发成为完好的1 年生新梢,花序得到良好的花芽分化以达到连年稳产、树势健壮。  相似文献   

14.
花芽分化是葡萄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为了解葡萄不同节位芽发育的情况,本试验以6年生藤稔品种为试材,通过在枝条不同节位进行修剪并仅保留顶部2个芽的处理,研究了不同节位芽萌发新梢的开花及结果习性。结果表明,不同节位的修剪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结果枝的粗度和花序数,果穗和果实性状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葡萄有两种芽眼——叶芽与花芽。春季,枝条迅速生长时,叶腋间即出现芽眼,此时都是叶芽。直到枝条逐渐生长缓慢,植株产生的营养比消耗的多时,芽眼才有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取在生长季断根培肥、移栽后保温保湿减少蒸发、多项技术处理促进萌发、及时抹芽集中营养、多次施肥恢复根系5项环节的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葡萄大树移栽的成活难题,而且实现了葡萄老树"当年移栽、当年成活、当年结果"的效果,填补了国内50年树龄以上的葡萄古树高成活率移栽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黑奥林葡萄是属于巨峰系中的晚熟品种,在黑龙江省东宁县露地栽培初步获得早期丰产的较好成果。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边疆。气候寒冷,年平均温度在4—9℃之间,无霜期149天左右,≥10℃的平均年积温为2,740℃.左右。1986年春在东宁镇郊庭院定植(山砧嫁接成苗)。1987年春,芽眼萌发率76.9%,  相似文献   

18.
玫瑰蜜属欧美杂种,可酿酒、鲜食兼用,是“云南红”干红葡萄酒原料的主栽品种,在云南高原地区已有几十年的栽培历史,现有栽培面积1000hm2,其中定植20年以上生长旺盛的老树约130 hm2。玫瑰蜜葡萄在云南弥勒地区生长势强,芽眼萌发率高,抗旱、耐瘠薄,抗病力极强。所酿之酒,酒体丰满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生防菌洋葱霍尔德氏菌B-1的生防潜力,并为其生产性应用奠定基础,研究洋葱霍尔德氏菌B-1的生物量最大值的培养时间、浓度和发酵时间对玫瑰香葡萄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接种后24 h,拮抗菌B-1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2.81 cm。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防菌可有效抑制灰葡萄孢霉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稀释5倍发酵液和发酵原液可完全抑制灰葡萄孢霉孢子萌发,稀释40倍发酵液孢子萌发率下降60.39%。在0,16℃和26℃温度条件下,拮抗菌均可显著降低葡萄采后自然腐烂率。菌株B-1不论是在离体条件还是在活体条件下,均有抑制灰葡萄孢霉的作用,能有效防治葡萄采后灰霉病的发生,是一株生防潜力较好的菌株。  相似文献   

20.
研究证实,葡萄炭疽病(Glomerelle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是潜伏在一年生葡萄枝皮层内的菌丝体,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引起果实初次发病,同时对嫩梢、叶片等幼嫩组织进行潜伏侵染;病果上的病菌越冬后,即失去生活力。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力很强。在28℃条件下,3小时即可萌发。一个萌发的孢子能长出1—5条芽菅,其顶端可长分生孢子和吸器。孢子萌发后的32小时内,可见到连续产生两次次生孢子或吸器。试验证明,在春天葡萄芽萌动时和五、六月份分生孢子形成时,喷强力杀菌剂能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葡萄炭疽病是我国葡萄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的年份,造成果实大量腐烂,对产量影响很大。对于炭瘟病的初次侵染源,以前文献记载是病果上的菌丝体或分生孢子。日本资料报导:炭疽病的初次侵染源是结果母枝。由于以前对这些问题不够明确,在防治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虽然喷药次数不少,但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据此,我们于1979年至1981年,对炭疽病病原菌的初次侵染源、生物学特性以及药剂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