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气液比大于1400m~3/m~3的气井临界携液产量计算公式存在的修正系数问题,在假设气井井筒中的液滴为扁平形,考虑曳力系数与雷诺数(1.0×10~3~2.2×10~5、2.2×10~5~1.0×10~6)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经典力学建立了气井高气液比携液的临界产量新公式.从理论上解释了人们对临界携液产量模型理论公式是否需要提高20%所产生的争议.使临界携液产量模型在理论上更加完善,并与现场实际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2.
气井连续携液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气藏中天然气常常和一些液相物质一起产出。若天然气没有充足的能量把液体举升出地面,液体将在井中堆积形成积液,影响气井的生产能力。有时气井积液会完全压死气井。已有许多气井连续排液关联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采用正确的气井连续排液临界流量计算关联式,确定气井的合理产量,对Min LI和Turner et al的气井连续携液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比较的内容包括:(1)液滴在高速运动气流中的形状;(2)曳力系数;(3)临界流速计算公式;(4)用现场实际生产数据对Min LI和Turner et al的气井连续携液模型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Min LI气井连续排液公式计算的临界流量与实际的生产情况吻合。为了便于现场应用,还导出了临界流量和产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异常高压凝析气藏水侵量及水体大小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常高压凝析气藏的复杂性,给水侵量及水体大小的准确计算造成了极大困难.综合考虑开发过程中的凝析油析出,岩石、束缚水和凝析油弹性膨胀,水相挥发,凝析气相中水蒸汽增多,水溶气溢出及边底水的推进等复杂物理现象,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异常高压有水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推导了水侵量及水体大小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水侵量计算影响因素敏感性评价.实例计算表明:中国某凝析气藏开发16a后,水侵量为1 273.10万m3,水体体积为162 335.18万m3,如果忽略凝析油,计算的水侵量偏大,误差高达70.980%,其次是弹性膨胀的影响,误差为10.469%,而水蒸汽为1.098%与溢出水溶气为0.696%,影响较小,但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生产中气井产量临界值的相关矛盾,对砂粒直径所需的气体临界流量进行研究.结合气井实际出砂现状及规律,修正已有的携砂临界参数与出砂量模型,探讨出砂气井合理生产制度和冲砂周期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庙区沙溪庙组气藏为低孔低渗致密储层,由于强应力敏、地层出砂及凝析油对储层造成伤害,导致压后排液过程中井口压力下降快,返排率低,且压后产量快速下降。针对此情况,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优化压裂液中破乳剂加量、防膨剂加量组合,优选支撑剂材料;同时利用测得的高压流体露点压力,确定排液压力范围。通过研究确定适用于沙溪庙凝析油气藏的压裂技术,现场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雅克拉、大涝坝、轮台等凝析气藏属于深层、高温、高压、中高含凝析油的边底水凝析油气藏;2005年投产采用衰竭式开发,凝析气井受边底水的侵入、反凝析、地层能量不足的影响,多次出现因井筒内积液导致油压不足、产气量下降的情况,严重的积液使气井停喷。前期试验了放嘴排液、泡沫排液、柱塞气举、机抽排液等排液采气技术,效果不佳。为此,开展了深层凝析气藏涡流排液采气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印尼X凝析气田多层合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印尼X凝析气田多层合采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气井最小携液量计算图研究多层合采的合理产能.  相似文献   

8.
在气藏水平井中随着生产管柱倾斜角度的变化,井筒内液体的重力作用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气液两相流型的变化.以产气为主的气井井筒内液体主要以液膜、液滴的形式出现,由此出现了液滴模型与液膜模型两种解释积液的理论.从这两种携液理论出发,考虑生产管柱倾斜角度的影响,对倾斜管内液滴、液膜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了随管柱倾斜角度变化的连续携液临界流速的计算式,使之适用于水平井连续携液临界流量的计算.设计制作了水平气井连续携液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观测气藏水平井中气水两相运动与流型变化情况并测试其临界携液气量,结果表明,气藏水平井中水平井段的液体以液膜携带为主,但直井段中越接近井口,越以液滴携带为主,液滴模型也能适用于计算气藏水平井的连续携液临界流速.  相似文献   

9.
定向井井筒结构复杂,井筒内气流携液困难。利用定向井模拟实验装置对定向井携液临界流量进行测试,将实验结果与液滴模型、Belfroid携液模型、液膜模型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出的携液临界流量值比实验测试值大,Belfroid携液模型计算的携液临界流量值随井筒倾角变化趋势与实验测试结果一致。结合实验测试数据,对Belfroid携液模型中的携液临界流速公式系数进行修正,得到定向井携液临界流量修正模型。利用修正模型诊断的气藏定向井积液情况,其诊断结果与采取回声仪诊断液面的结果一致,证明定向井携液临界流量修正模型能较好的预测井底积液情况。  相似文献   

10.
莫索湾盆5井凝析油气藏开发指标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盆5井区凝析油气藏的凝析气和原油高压PVT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确定了适合描述该凝析油气藏流体相态行为的流体组分特征参数;利用地质研究成果所确定的单井各层物性参数,结合构造形态和井位,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了论证盆5井区凝析油气藏气顶合理开发技术指标,从6个方面对该凝析油气藏未来的开发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所得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该凝析油气藏实际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1.
受生产管柱倾斜角和水平段长度的影响,气藏水平井中垂直段、倾斜段、水平段的携液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只取其中某一段的临界携液流量值作为水平井的携液临界流量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会引起水平井筒积液,增加气层的回压,影响气井正常生产。针对此情况设计水平管和倾斜管临界携液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水平段临界携液气量计算采用K-H波动理论模型,倾斜段临界携液气量采用修正的携液模型计算,倾斜段的临界携液气量大于水平段和垂直段,最终得到合理的水平井连续携液模型。  相似文献   

12.
凝析气藏自然衰竭式开采的采收率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B·A依顿和R·H加柯比利用美国27个凝析气藏的PVT实验分析资料,以及我国大港板桥、前苏联卡拉达格等凝析气田完井测试的原始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原始气油比和凝析油的相对密度等资料,提出了应用多元回归法推导出凝析气藏衰竭式开采的采收率预测新经验公式,公式特别针对我国凝析油含量在400 g/m3以下,废弃压力大约3.4 MPa的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13.
致密砂岩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气藏,储层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自然产能低等特征,如何有效开发这类气藏,是石油工程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带巴喀油田下侏罗统三工河及八道湾组致密砂岩气藏的开发为例,研究设计了具有气举排液、测试、生产为一体的完井管柱,对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下储层通常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流体的流动也受到多种未知因素的影响,这也与各种混沌现象极为相似。根据相空间重构理论,应用遗传算法求取最小嵌入维数m及时间延迟τ,构建了混沌时间序列模型,并对牙哈凝析气藏两口井的生产气油比进行了模拟及预测,拟合误差小于6%。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携液生产过程中,存在液体会首先在倾斜段积液,导致水平井自主携液期较同规格生产管柱的直井大幅缩短的问题,为实现水平井全井筒协调携液,延长水平井自主携液期,以临界携液流量理论为基础,论证形成了水平井Φ60.3 mm+Φ48.26 mm组合管柱排水采气技术.现场应用情况表明,组合管柱与原Φ60.3 mm油管相比,可提升气井携液能力,延长水平井自主携液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庆探区深层气井多为低气液比的特点,本文以低气液比携液临界流量与实际产量相比较,判断井筒是否积液。当井筒积液时,采用气举工艺排液,降低井底流压,提高返排效率。此外,也可以通过关放激励解出储层污染,提高地层产量。通常针对低气液比气井,也将气举和关放激励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排液求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排液求产方式可以提高试气效率,具有一定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含水气田开采时间的增加和开发程度的加深,气井产水逐渐增多,造成油管压力损失增加,井口流动压力下降,严重时甚至造成气井积液,大大降低气井的采收率。因此了解气井出水阶段及带水采气条件,提早更换小直径油管的排水采气工艺,消除和延缓水患,以保障气田合理、高效的开发。通过研究高气液比气井临界携液产量模型,推导适合不同雷诺数范围的油管直径,为井下作业油管直径的选取及更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甲型水驱曲线的变液量产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量预测是油田开发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油井见水后产量开始递减,若生产制度不变,则产量递减一般会遵循Aprs递减规律,而实际会采取提液来保持油量稳定或升高,此时产量的变化规律无法用该递减模式去预测,但可借助于水驱曲线进行预测.常用的乙型、丙型和丁型等水驱曲线可直接得出累产液量与累产油量的关系,唯有甲型曲线无法直接得出.通过泰勒公式进行数学变换,得到累产液量和累产油量的“平方型”和“立方型”两种关系式.应用结果表明当Ⅳp/Lp越小,计算日产油量精度越高且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越小;当Np/Lp小于0.6时,基本重合且精度较高;当Np/Lp大于0.6时,“立方型”公式精度较高.该方法将甲型曲线预测的技术可采储量转化为不同液量控制下的产油量指标,为液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填补了这一经典方法的应用空白.  相似文献   

19.
油田长期注水开发易造成地下流场固化,导致注采井间优势通道定向水窜,井组间、井组内水驱程度与水驱速度匹配性失衡,注入水利用率越来越低,开发效果变差。文章基于均衡水驱理念,从注采井间渗流阻力和驱替倍数差异角度,建立了区块级“宏观液量优化”、井组级“微观液量优化”和井间级“介观液量优化”3级注采均衡水驱液量优化方法;从纵向和平面三维角度建立了智能水驱流场保障方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常规液量优化方法,从理论上实现了流场与剩余油富集的最优匹配,效果显著、科学实用、现场应用操作性强,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油田水驱采收率,提出了油田高含水阶段采液量优化设计方案,丰富了高含水期间提高采收率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