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用实例论述了结构体系与建筑空间、建筑美学、建筑安全、建筑经济的紧密性和重要性,阐述了建筑、结构两个专业相互配合,在建筑创作中形同手足的伙伴关系。突出强调了这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必须认真面对、通力合作的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3.
4.
钢结构建筑最能体现结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从结构工程师的角度,探讨钢结构建筑的美学表现方法,分析钢结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功能、结构造型和建筑美学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建筑造型艺术是一种意象的传递 ,一种通过视觉转化的形象经过不同类型功能的具体化 ,表现了对理念的追求、空间的想象、个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7.
论述了美的可知与不可知,针对建筑的特殊性,探讨了建筑美的可知与不可知,指出无论何种建筑美学思想都在于创造一个美的有人情味的生活环境,这个目的将决定未来建筑美学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人们对建筑美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理性”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概念、判断、逻辑、推理等思维活动。人们对理性美的追求一般是建立在事物某种程度上的真实之上,它从客观的真实出发,通过有步骤的推理和科学的判断,使事物臻于完美。这是理性主义者的信仰,他们从理论上否定主体论美学,力图排除感性经验的干扰与迷惑。因此,理性美的追求始终在一个独立的、不受环境干扰的系统中寻求其永恒的真理。纵观建筑发展史,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建筑理性美的创作原则,尽管人们各抒己见,但这些原则对我们当前和未来建筑发展的探索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分析建筑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建筑的创作离不开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的紧密合作。建筑师和工程师的角色从最开始的合而为一到后来的明确分离,再到现在的渴望相互渗透在更高层次融合。这是建筑艺术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对这个过程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摆正两者在建筑创作中的关系,更好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我国建筑市场十分活跃,建筑创作百花齐放,各种建筑风格的作品有些让人眼花缭乱,并令人由此产生了很大的困惑。现从四个方面谈如何实现建筑的“美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作品的形态及其结构部件的受力分析,初步探讨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在建筑设计中对于自己建筑关学观点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建筑立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呈现出与光电板整合的趋势,但是目前除了价格及技术因素外,光电板与立面整合的美学问题限制了其在可持续建筑设计中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本文试图从分析光电板材料所传达的美学信息入手,在分析其材料的颜色、质感及构造基础上,通过实例研究的方法,归纳了光电板在立面设计中美学表达的组织策略,为建筑师更好的应用光电板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新近完成的苏州中新置地湖东09号会所项目在WSP的设计中多少算个"意外",主设计师吴钢给予一个诗情画意的解释:该没计采用了苏州园林的假山、亭子、水面和漏窗等手法.但乍一看,很难从直观上立刻体会到建筑师的意图,因为设计手法上完全没有惯常所期待的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符号性表达.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消费文化主导的时代,图像已成为文化的主导形态.建筑在这种对图像狂热消费的冲击下,导致对形象的过分关注.建筑审美视觉化,建筑远离其原有价值.意象作为建筑的一种思维方式也许是走出"形象之围"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6.
17.
建筑风格问题是建筑美学理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形式加工和抽象气氛都不是建筑风格的表征,建筑风格则是建筑形式的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往往被视为建筑设计的新工具和新手段,其美学方面的意义易被忽视.本文从社会学意义上的建筑美、物质形态的建筑美、理想中的建筑美三个层面阐述数字技术给建筑美学带来的影响.社会意义方面,探讨基于环境行为学的设计(互动美学),数字技术将对建筑私密性、领域感、安全性等重新诠释,机器感知、远程控制等拓展了人的“感觉”,促成建筑与人互动;物质形态方面,探讨理性控制替代主观想象的设计(过程美学),虚拟现实技术将引入时间、质感、声音等诸多要素,体现四维之美;理想形态方面,探讨综合性而非还原性的设计(整体之美).数字技术有助于实现建筑形式的跃迁. 相似文献
19.
20.
富邦国际酒店作为北京首家极具个性和特色的商务型设计酒店,它的形成有着各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该酒店身居CBD国贸商圈中央地带,所处地理位置周围相邻者不乏星级商务酒店,却缺少设计类酒店;其次,原建筑为公寓,室内户型各不相同,致使配置规格不能统一。基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