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琰  霍冉冉 《家饰》2008,(8):142-143
古老的北京在这个月无疑是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城市,其透着文化味儿的吃穿住行再次被世人关注。仿佛老舍和邓友梅小说里写的那样恬淡稳重,北京那一条条胡同里居住的人们和故事,四合院垂华门内槐树下听鸽哨的生活方式都让他们和我们神往。时过境迁,这个城市的居住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无论是红小兵们的黄书包和五角星,还是老红木和旧瓷器,都依然让人着迷。  相似文献   

2.
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前后,原是皇城的前庭,属于皇宫大内的前部。广场呈T形,由大明门(后称大清门、中华门)、长安左右门(俗称东西三座门)和红墙、千步廊相围。老百姓不得入内,往来东西城需绕到大明门外,甚为不便。1912年,拆除了东、西两门的门墙,打通了东、西长安街。1924年,天安门前建了柏油路,又开通了从正阳门到西直门的有轨电车。到北平解放时,广场地面坑洼不平,垃圾如山,杂草丛生,一片破败景象。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天安门广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狭窄、封闭的广场变成了宽阔…  相似文献   

3.
4.
北京是一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名城,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从建城的时候,其城市建筑和布局就凝聚了当时的最高文化。北京城是由胡同搭成的,每一条胡同里的四合院都是一种在中国建筑中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居民住宅院落,从十二世纪开始,它就在北京民居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抗抗 《建筑创作》2004,(4):124-124
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国际上一些优秀设计师,携带着现代建筑理念的设计方案,正在雄心勃勃地挺进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是中国本土舆论所发出的坚守并延续“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的强烈呼吁。  相似文献   

6.
新大栅栏     
傅刚  费菁 《百年建筑》2006,(3):68-77
关于大栅栏 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它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m。在1.26km^2的范围内,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发生在它们中间的“城南旧事”.都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宝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李卫伟 《建筑》2008,(19):60-62
北京四合院建筑是北方四合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映,由于工作原因,我几乎走遍了北京城内外的四合院,对其建筑意境、寓意及文化底蕴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8.
王建明 《新建筑》1996,(4):68-69
关于北京大杂院的思考王建明如今的北京,住新楼的越来越多,四合院(严格讲是大杂院)被越拆越少。从改善居住条件方面讲,这本是好事,但有不少人却觉得住楼房太憋闷、孤独,人际关系亦嫌冷漠,因而仍深深地怀恋着以往的大杂院。认为大杂院人多,可以走东家串西家,大事...  相似文献   

9.
10.
北京四合院保护理念及政策方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在经历了建国初期所有制变更和出自发展生产的需要而对历史建筑的扰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对传统建筑及其文化的浩劫,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开发建设对胡同四合院的破坏之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认识到北京四合院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四合院及其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北京四合院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四合院既是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危旧,房屋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文化意义来说,保护古都风貌就要保护四合院;但从为民解困的意义来说,拆旧建新又势在必行。近几年来,社会上对保护古都风貌不力的指责,主要集中在旧城内大量拆除四合院问题上。对此,我个人有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捷 《重庆建筑》2005,(1):63-65
如果街道是一个城市的眼睛,那么,建筑就是城市的瞳仁.浓眉大眼的北京城很迷人:皇家园林、小胡同,四合院,长安街--她身上散发出的浓郁的传统文化芬芳,令人痴迷.  相似文献   

13.
王军 《世界建筑》2004,(7):74-75
近些年来,关于北京四合院存废的问题讨论不绝于耳,拆与保的交锋日趋激烈虽然关于历史建筑的争论在定都北京以来直存在但在早些时候,火力点只是集中在城墙、寺庙、王府等“大件文物”上面,可现在的情况真是不同了。  相似文献   

14.
戴维.   《世界建筑》1999,(10):70-71
Beijing:WorldArchitecturePivotPeterDavey世界上不会有其它任何城市能够象北京一样,为第20届国际建筑师大会的召开创造如此良好的环境。北京,一座有着1200万人口的巨大城市,在广阔的大地上延绵伸展,集中体现了世纪之交建筑和城市发展的种种过失。严整的棋盘式道路格局,繁忙的多车道高速公路,加之古老的人力三轮车,这就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北京,堪称为莫斯科和休斯顿两座城市的综合体。随着人力运输机械逐渐被各种各样的机动车所取代,货运三轮车正在从现代城市生活中消失。但在一般情况下,除非有单独的自行车道、步行通道和地下…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胡同是历史悠久的中心城区,它精致的城市结构由狭窄的街道和四合院建筑共同组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很多胡同都被破坏了。许多单层四合院住宅被高楼大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傅刚 《工程质量》2006,(5):62-62
今天的人们,热衷讨论城市。哪儿哪儿四合院又被拆了,破坏文化!哪儿哪儿标志建筑又选出中标方案,没中国特色!哪儿哪儿都盖一样的摩天楼,千城一面!但这些,不是真正的城市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人类需要何种居住环境进行分析,从四合院的发展及特点进行论述,对传统四合院如何适应当前城市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创建良好人居环境的前提下传统四合院改造的新路径,最后对创造宜居四合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理性的败却:“北京建筑现象”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默 《新建筑》1996,(3):38-38
科学与理性的败却──“北京建筑现象”杂感晓默在年初,对"北京建筑现象"的讨论就像盎然的春意,很是喧闹了一阵,专家学者有的不惮其烦,愤笔疾陈;有的胸臆直抒,畅快淋漓。人们似乎已准备好了迎接北京建筑创作的春天。但寒意已去,却未见齐放的百花,理论界的阵阵喧...  相似文献   

19.
建筑,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北京的老建筑其实就是传统的北京生活缩影。在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快节奏紧张的生活方式之后,老式四合院一座座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悠闲的,宁静的生活仿佛成了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似乎只有在那些仅存的青堂瓦舍中,才能够重新体会什么叫做从容。  相似文献   

20.
第三世界国家城市发展问题应当是21世纪与城市、建筑有关。人类的首要问题。城市,是可持续发展,还是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实在让人感慨万千。一中国现在不少建筑缺乏一种当代性,有些正在发展的城市暴露了可怕的问题,我们的新建筑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堆砌,城市没有活力。再者,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