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PROFIBUS-PA网络之组态3.1软件工具PROFIBUS网络之组态主要决定于所使用的主站。笼统地讲,人们必须告知主站,下联网络在它整体中的结构是怎样的。分网络的组态包括有关的现场仪表和部件。将PROFIBUS-DP/PA部件和HART仪表组态到它们的自动化系统中应遵守统一的规则,无论它们是一个标准的I/O模块或者一个HART模拟模块;无论是一个DP-从站,还是一个PA-从站。对于西门子主站系统有若干方便的软件工具可供使用:(1)COMPROFIBUS(适用于SIMATICS5)COMP…  相似文献   

2.
STUDY ON LOADS AND CONTACT STRESSES FOR TOROIDAL DRIV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UDYONLOADSANDCONTACTSTRESSESFORTOROIDALDRIVEXuLizhongYanshanUniversityAbstractTheloaddistributionandcalculatingformulaeofth...  相似文献   

3.
多数据源互操作与开放分布处理系统CIMS-MIODP是采用分布对象互操作与代理技术,实现面向CIMS的基于RPC的远程对象访问ROA(RemoteObjectAces)功能和基于SQL3的远程数据库访问RDA(RemotDatabaseAces)功能的系统,为CIMS环境下的信息集成与分布处理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支持功能。本文讨论了CIMS-MIODP系统的主要设计和实现问题,包括基本模型、扩展服务和协议、对SQL3的支持、系统实现结构等。  相似文献   

4.
NEWAPPROACHFORSOLVINGRESTRICTEDTORSIONPROBLEMSLiuJianjun,FuBaolianYanShanUniversityAbstractThereciprocaltheoremmethod(RTM)isp...  相似文献   

5.
多晶硅表面微机械光学角速率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晶硅表面微机械技术是微机电系统(Microele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中重要的加工技术。本文采用这种加工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Sagnac效应的新型微机械学光角速率传感器(Optical Rotation Sensor,(ORS)。由于采用MEMS的最新技术,安将是一种低成本、微型化的ORS,文中给出了ORS中环形谐振腔的设计和基本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电路和控制系统的  相似文献   

6.
I/ASeries信息管理系统FOXBORO的I/ASeries信息管理系统将过程控制系统与工厂信息管理系统之间无缝隙地连接起来,实现了工厂管理控制一体化。I/ASeries信息管理系统将过程控制系统的信息和/或画面实时地传送给工厂信息管理系统,提供...  相似文献   

7.
基于D—S证据理论和模糊数学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和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选用以决策层为主,特征层为辅的方法。通过比较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进行故障诊断的结果与单传感器进行故障诊断的结果,说明了此种算法的优越性,它避免了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减少了各传感器不确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ROLLINGCONDITIONFORROLLERSALONGCAMSINCOLDDOUBLESETMULTIROLLERTUBEROLLING①LiuJianjunLiuQingguoLaiMingdaoYanshanUniversityFan...  相似文献   

9.
EDGEPROCESSONARCWELDINGINVERTERCOMMUTATINGLiZhongyou,JaoJudong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0.
Minist是为工厂管理而开发的微机系统。它具备模拟,数字信号的输出输入功能,控制计算功能,CRT画同的监视操作功能,报表打印功能等。它和AAMS-4000系列组合,构成了大气监视,数据管理系统Minist-AR。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基于CMAC数据融合模型的复杂智能图像融合算法,既可实现同质图像融合也可以实现异质图像融合,具有实现任何图像融合模型映射和逼近的能力,具有原理简单、易实现的特性;并设计了一个图像模型仿真实验,对所设计的融合算法进行验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CMAC图像融合算法的融合效果比加权融合等方法更能有效地逼近真实的融合模型,与原始实验图像的误差值远小于其他方法的误差值,且具有实时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传感器是智能检测和自动化装置中重要的部件组成,为了解决多传感器异步数据下的融合难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基于滑动聚类的多传感器异步信息融合方法。首先引入了K-means聚类方法去容忍异步问题,主要利用曲线拟合给出一种简易的快速的判定法则以便实现实时聚类方法中的k值计算;其次设计了聚类滤波核从而在时空域上形成融合滑动管道,让数据的变化一直维持在一个能接受的误差之内,完整实现了实时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最后实验验证了设计的聚类融合方法的正确性以及合理性,实验证明了SC-MSIF方法是正确可行的,且在实时性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相比较EKF和MEAN方法,SC-MSIF方法的RMSE误差减少了47.8%、36.3%,同时无人机中多传感器融合实际测试结果也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6-THHT并联机器人实时位姿信号,必须对其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根据并联机器人中心轴检测装置上安装的3类传感器,介绍了基于数据采集卡的6-THHT并联机器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过程.多传感器数据采集是为了将采集来的相关数据参与到系统控制软件的计算当中,达到信息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出现的背景,给出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定义、原理、框架、模型,着重归纳了信息融合技术的算法和应用,指出了信息融合技术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提出基于CMAC模型的复杂智能传感数据融合算法,既可实现同质传感融合也可以实现异质多传感融合,成功地解决了大输入空间的存储问题,并具有实现任何映射和局部逼近的能力,具有学习速度快、收敛速度快、全局稳定的特性;并设计一个非线性参考函数模型,对所设计的融合算法进行验证与评价;介绍CMAC融合算法在通用智能多传感融合实时检测系统中的应用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表明:训练过的融合算法具有较高的拟合准确度、学习效率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列车定位方法.介绍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结构及联邦卡尔曼滤波算法模型.对INS/GPS/DVS组合导航进行了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列车定位方法能提高列车的定位精度和可靠度,更适合于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列车定位.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PCR仪温度校准系统.系统对特征点的温度检测和处理后能给出PCR仪基座的温度均匀性和对称性,同时对采集到的多点温度数据运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处理,得到更接近真实基座温度的融合温度,从而可以得到仪器的温度示值误差,以实现对PCR仪的设定温度进行校准.系统选择LabVIEW作为开发软件,能自动生成检测报告.系统的温度校准不确定度优于0.03℃.实验表明,建立的温度校准系统可以用于目前大多数使用中的PCR仪温度的在线校准.  相似文献   

18.
归一化加权平均算法在温度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棚温室环境空间大以及其温度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等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温度采集系统.该温度采集系统采用AVR单片机、Cu50热电阻搭建硬件平台,用嵌入式C语言编写程序.在此基础上,运用莱以特准则法消除疏失误差,并采用归一化的加权平均值融合算法对8个通道检测到的温度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了采集温度的准确估计值.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实时性好,可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与精度,适合平稳过程的测量估计.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基于ADμC812型单片机和TMS320F206型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双CPU结构的多传感器融合与控制系统,介绍了其体系结构、硬件配置、接口电路、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该系统实现了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高速高精度采集、复杂算法的大数据量实时计算以及模拟量与开关量并有的多控制通道等功能,系统硬件结构简单,可作为泵、马达综合试验台的子系统用于泵、马达性能试验。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试验要求,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20.
The principles for lifecycle safety guarantee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re proposed, and the conception is developed for developing the safety guarantee system by integrating the monitoring system, analysis system and maintenance system together on the basis of multi-sensor, distribution-measurement, data fusion and digital-signal-processor (DSP)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three-dimensional (3D) fatigue fracture unified theory. As all the systems should work in situs and in real-time, micromation and integration are important. Damage detectability is introduced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of life prediction and healthy monitoring or faulty diagnosis. The research work to realize the lifecycle safety guarantee system is summarized and perspectives for future efforts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