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了以两种不同形态氧化铝-工业氧化铝BA和氧化铝纤维Q4为载体的负载型钯催化剂在蒽醌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通过TEM,BET等方法对载体的形貌、比表面及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Q4特殊的纤维状结构,使得载体具有更高的比表面及适宜的织构性质,有利于实现活性组分钯在载体上的高分散和有效利用,从而相应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蒽醌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2.
胡华荣  谢福中  范康年  乔明华 《石油化工》2004,33(Z1):1202-1204
采用不同的Mo修饰方式制备了3种猝冷骨架Ni催化剂,并把它们应用于2-乙基蒽醌加氢制备双氧水.结果表明,3种RQ NiMo催化剂都能提高双氧水的收率,但它们对2-乙基蒽醌分子中的苯环加氢活性的影响不同.在合金制备时加入Mo得到的催化剂能促进苯环加氢,在碱液中加入Mo对苯环加氢作用不明显,而将RQ Ni在Mo盐中浸泡得到的催化剂能够完全抑制苯环加氢.同时,对RQ NiMo催化剂进行的系统表征发现,Mo在催化剂中的存在形式和氢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形式是影响催化剂对苯环加氢产生不同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经过H_2和H_2S处理的担载铁催化剂,对于烯烃和二烯烃的加氢有着不同的活性相.通过对催化剂的程序升温还原谱和穆斯堡尔谱以及加氢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物相及其对烯烃加氢反应的影响;提出了铁催化剂加氢活性相的形态和生成方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向γ-Al2O3中引入Pd,Si或P元素,制备了系列2%Pd/X-Al2O3 (X=Si或P)催化剂。采用XRD、NH3-TPD、CO化学吸附、XRF、TEM、XPS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评价了其催化戊基蒽醌加氢性能。结果表明,Si或P的掺杂未改变原始γ-Al2O3载体的晶型结构,Si或P嫁接在γ-Al2O3表面,减少了其四面体和八面体空穴,形成了Al—O—Si或Al—O—P键,使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有所降低,金属与载体的锚固作用减弱从而分散性降低,Pd2+/Pd0的摩尔比增大。水热实验结果表明,由于γ-Al2O3表面空穴的减少,改性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和耐磨性均显著提高。在蒽醌加氢反应实验中,改性后催化剂的蒽醌加氢效率达到了17~20 g/L,选择性提高到了94%,这可能是因为Pd2+的比例增大使催化剂表面的缺电子吸附位增加,蒽醌分子更易活化,且催化剂表面强酸量的减少调节了蒽醌分子的吸附强度,从而加氢活性和选择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蒽醌法制过氧化氢的高负载Ni催化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君  韩家旺  刘纯山 《石油化工》2003,32(7):555-558
以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加氢催化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以Al2O3为载体的高负载Ni加氢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条件下的活性,并测定了加氢催化剂在不同制备条件下的比表面积、晶粒粒径、表面形貌等,初步探讨了与氢化效率相关联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在以Ni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中,通过选择适当的Ni负载量,控制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等催化剂制备条件,充分利用δ、θ-Al2O3载体的理化特性,可以制得具有较大比表面积、活性组分高度分散、晶粒细小且不规整、有较高加氢活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以ZSM 22分子筛为酸性组分,制备了不同分子筛含量、不同金属负载量以及不同金属种类的加氢异构催化剂。采用XRD、氢氧滴定、N2吸附、吡啶吸附和SEM等表征工具对所用分子筛以及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详细的表征。以正癸烷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制备的催化剂的烷烃异构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将获得的反应结果与表征数据相关联。结果表明,对于长链烷烃加氢异构反应,当加氢功能不足时,长链烷烃加氢/脱氢反应为控制步骤;为了制备双功能平衡的加氢异构催化剂,Pd负载量要高于Pt,但当双功能平衡后2种催化剂的异构反应行为一致。对于长链烷烃加氢异构反应,加氢中心与酸性中心之间的距离不是影响催化剂异构选择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四硫代钼酸铵为前躯体制备二硫化钼(MoS2)催化剂,并引入Ni金属作为助剂合成Ni-Mo-S催化剂,以二苯并噻吩质量分数为0.8%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这两种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同时考察喹啉的存在对于这两种催化剂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助剂的引入增强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活性;喹啉的存在抑制了加氢脱硫反应活性,在MoS2上,喹啉的存在同时抑制了催化剂的预加氢脱硫和直接脱硫两条路径的活性,而在Ni-Mo-S催化剂上,喹啉只抑制了预加氢脱硫路径的活性,而直接脱硫路径的活性反而得到提高;喹啉的存在对于Ni-Mo-S催化剂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小于MoS2,说明Ni助剂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硫化钼催化剂的耐氮性能。  相似文献   

8.
煤焦油通过悬浮床加氢中试装置,进行加氢中试研究.重点考察反应温度、空速和催化剂加入量对煤焦油重质组分转化率、沥青质转化率、液体收率及气体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应温度和催化剂加入量对于煤焦油加氢转化影响较大,空速影响较小;催化剂的加入不仅可以促进煤焦油中重组分的转化,而且对产物分布和产品质量起到促进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MCM-41为载体负载Ni-W催化剂对喹啉的加氢脱氮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当Ni与W摩尔比为0.5时,喹啉的加氢脱氮反应活性最高.Ni-W催化剂比Ni-Mo和Co-Mo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可能是因为其加氢活性高的缘故.H2S对喹啉的加氢脱氮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H2S抑制了喹啉的加氢步骤.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业上辛醇合成过程,两步法加氢工艺中的第二步液相加氢反应工艺,研究了共沉淀法制备的Ni/SiO2系列液相加氢催化剂.在小型加压评价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镍含量、助剂镁的加入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500 h运转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Ni/SiO2系列液相加氢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镍的质量分数在55.0%左右时,催化剂的加氢活性最佳;在催化剂中加入少量的助剂镁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加入镁的质量分数在4.5%~5.5%左右为最佳.此液相加氢催化剂用于两步法加氢的辛醇合成过程中的液相加氢反应时,具有良好的加氢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究开发的超深度加氢脱硫体相法催化剂与常规柴油加氢催化剂在反应器内不同装填位置的加氢脱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几种典型的混合柴油,当处理加氢脱硫难度较低的原料油时,体相法加氢催化剂装填在反应器的上部(低温反应区),加氢脱硫效果较好;当处理中等或较高加氢脱硫难度的混合柴油原料时,体相法加氢催化剂装填在反应器的下部(高温反应区),加氢脱硫效果较好。这一研究结果可为炼油厂柴油加氢装置采用体相法加氢催化剂和常规加氢催化剂匹配装填技术提高柴油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军  李梅  刘晨光 《石油化工》2005,34(Z1):479-481
研究了Pd/Al2O3催化剂在连续重整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烯烃反应中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对于Pd/Al2O3催化剂采用现有工业常用的工艺条件,不能用于满足产品需要,其原因是高沸点馏分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但在连续重整汽油BTX馏分选择性加氢脱烯烃的反应过程中,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以使加氢汽油的溴价小于200 mg/100g、芳烃损失小于0.5%,满足芳烃抽提进料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氯化钯为前驱体,活性氧化铝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蒽醌加氢流化床Pd/Al2 O3催化剂,系统考察了浸渍条件、焙烧条件、还原条件对催化剂表面性质和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液pH值和焙烧温度是影响Pd分散度和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优化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浸渍液pH值3.0~4.0,浸渍时间0.5 h,干燥温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器外预硫化型加氢催化剂对二苯并噻吩(DBT)模型化合物的加氢脱硫(HDS)活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制备条件下得到的不同配方的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HDS活性较好,部分可以达到器内预硫化的效果,不过其加氢活性稍弱;DBT在两种预硫化催化剂上的HDS反应的历程类似,但是对于器外预硫化催化剂而言,DBT的加氢脱硫主要依赖于氢解历程.  相似文献   

15.
童宗文  黄星亮 《石油化工》2004,33(Z1):1501-1502
研究了温度对FCC全馏分汽油选择加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在高温和低温反应时的失活原因,得出了适于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较佳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类二级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模型,用以处理试验数据,结果较好。石油馏分的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对于评价不同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比较各种硫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用Pd/Al2O3作催化剂,在混合溶剂体系催化加氢1-硝基蒽醌制1-氨基蒽醌,并用正交试验讨论了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反应物浓度等工艺条件对产品纯度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1-硝基蒽醌、混合溶剂、Pd/Al2O3的质量比为10∶100∶0.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0min,氢压1.0 MPa,搅拌速度1 000 r/min。在此条件下,产品纯度高于98.5%,收率达97.5%。  相似文献   

18.
 摘要:探讨了在Ziegler-Natta型均相催化剂上进行异辛烯加氢反应时,催化剂中的溶剂和铝/镍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Ziegler-Natta型均相催化剂,并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异辛烯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Ziegler-Natta型均相催化剂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异辛烯加氢催化剂;在反应压力2.0~2.4MPa、反应温度160~200℃、m(Ni)/m(i-C8H16)为5×10 4~7×10 4和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异辛烯的转化率大于95%。对于异辛烯加氢反应,Ziegler-Natta型均相催化剂表现出与非晶态镍合金催化剂不同的催化特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2-乙基蒽醌(eAQ)和H2分子在Pd(111)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eAQ平行吸附在Pd(111)表面,金属Pd转移了部分电子给eAQ;H2分子在Pd(111)面上发生了解离吸附,且解离能垒较低,表明金属Pd具有较强的H2催化解离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eAQ的Fukui(0)指数和前线轨道等电子结构性质分析,研究了eAQ加氢机理,提出了eAQ加氢生成2-乙基蒽氢醌(eAQH2)的2条可能的反应路径,路径1是H自由基先进攻离乙基近的羰基O原子,路径2是H自由基先进攻离乙基远的羰基O原子。研究发现,Pd催化剂催化蒽醌加氢选择性较高的原因,一是与eAQ自身电子结构性质相关,二是生成副产物的反应能垒远高于主反应。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柴油馏分组成和烃类反应特点,结合加氢反应放热和降凝反应吸热的原理,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通过优化加氢催化剂与降凝催化剂的级配组合装填方式,开发了柴油高效加氢降凝技术.该技术在某0.60 Mt/a柴油加氢降凝装置上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与上周期使用的常规加氢降凝技术相比,本周期降凝反应器催化剂床层温度分布合理,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