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选择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文化与石材文化为2个切入点,对厦门近代"嘉庚建筑"1919—1962年间的本土化历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首先追溯其本土化历程的缘起,进而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红砖文化融入南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红砖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最后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石文化融入南洋与西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石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7,(12)
闽南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域性特征承载着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神。近几年来,传统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逐渐成为重要的形式语言,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对于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但传统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也出现了种种的不适应性,导致地域文化精神的曲解、误读和流于形式。本文通过对于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语言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精神的解析,通过对当地景观设计实例中的案例分析,探究在当代城市特定文化语境下,景观设计传统形式语言的运用在传承地域文化精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陈嘉华 《城市建筑》2014,(6):237-237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三合院由于具有其结构特点和地域特色而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阐述闽南传统三合院的文化传承入手,对闽南传统三合院文化转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瑞英 《山西建筑》2007,33(14):46-46,73
结合工程应用实例,总结、归纳了闽南建筑文化中外墙的一些优秀做法,指出闽南建筑改造中应注重对传统闽南建筑特色装饰的吸收运用,并应与当今的优秀工艺相结合,从而能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红砖文化是闽南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闽南当地对红色有着特殊的喜好,红色砖瓦被工匠们以巧妙的工艺用于传统建筑中。本文探析了红砖文化的根源背景,阐述了其特征,分析了其历史价值,并对如何保护闽南传统建筑、延续建筑文脉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6.
颜才添  林怀钏 《华中建筑》2010,28(7):177-179
该文从惠安石雕艺术和传统建筑文化角度对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惠安石雕在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应用是研究闽南地域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闽南地域建筑的创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典典 《福建建筑》2011,(12):28-33
通过对传统闽南建筑的分析,笔者归纳出传统闽南建筑在空间、外形、材质这三方面表现的特征,并由此推导出大众对于建筑地域性设计的认同规律。借由此规律,笔者对当代闽南建筑地域性设计实例进行分类分析,并提出当代闽南建筑地域性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代闽南与潮汕侨乡的建筑风尚是中西建筑文化博弈的结果.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受主客体和环境三方面的影响.主体方面,近代闽南与潮汕华侨及侨乡民众对西方建筑文化的认识具有认同先于认知的特点,这也决定了主体对西洋建筑认识的感官性和经验性;在客体方面,中西建筑文化针对各种社会空间表现出各自的适应性;在环境方面,一定地区范围内原有中西建筑文化势力的对比影响着二者的博弈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闽南古厝作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精美装饰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阐述了传承传统民居建筑的优秀文化对我们当今社会现代化建设环境下多元化艺术设计有着不可忽略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象征类比设计法对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中的吉祥文化进行多方面的深入探析。提出关注建筑地域文化特色,延续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精髓,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现代设计观念相结合,是现代设计创作中所力求表达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结构和装饰具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文章以明清时期北京四合院和闽南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分析地域特色、建筑元素和装饰细部等,探讨地理条件、气候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建筑的影响,为地域建筑传承和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闽文化与福建建筑文化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闽文化具有多元性、地域性和融合性。福建传统民居受闽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独特的具有鲜明地方风格和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文章归纳了福建各区建筑文化现象为:闽南民居——海洋文化;莆仙民居——科举文化;闽东民居——江城文化;闽北民居——书院文化;闽中民居——山林文化;客家民居——移垦文化。同时对福建传统民居的保护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异彩纷呈的福建地域性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丽娥 《华中建筑》2007,25(2):144-14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地域性建筑在"现代建筑地区化、乡土建筑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汲取闽北传统民居元素而形成的"武夷风格"、发展传统"嘉庚风格"而形成的"新嘉庚风格"、延续与发展福建传统民居底蕴丰厚的红砖文化、灰砖文化和石材文化而创作的"新红砖建筑"、"新灰砖建筑"和"新石材建筑",使地域性建筑成为福建多元其生的现代建筑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该文旨在通过对它们不同创作倾向的分析与梳理,揭示建筑师隐藏于作品背后的创作智慧,以启迪人们去探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单体建筑及建筑组群的外部空间对研究闽南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热带亚热带环境下的城市外部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埕与骑楼两种外部空间的分析,从功能形态、产生背景等方面阐述了埕与骑楼从最初的单体间的过渡空间到组合形成大埕、骑楼街区等外部公共空间的过程,以及两者对闽南传统建筑单体外部空间影响和由此产生的城市外部空间的变化,希望通过研究完善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在闽南近现代建筑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把握代表地域性的骑楼在再次地域化的进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进而对闽南地区外部空间的研究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红砖体现了闽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也是广泛应用于地面铺装的建筑材料,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随着现代材料和工艺的引入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偏差,闽南传统建筑的地面铺装极易被破坏或替换,进而导致历史信息的缺失和工艺做法的消逝,甚至影响了人居环境的品质。文章通过梳理闽南地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传统村落的典型案例,结合传统做法,从材料、形式、工艺三个方面归纳传统建筑室内砖地面铺装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以期为今后的传统建筑修缮设计、施工和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侯艳芳  侯婷婷  李婷婷 《砖瓦》2022,(2):31-32,35
闽南古厝是闽南最具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有着极其浓烈的地域特色.在闽南古厝的传承中,"红砖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砖厝的建筑风格不仅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红砖文化"不只是闽南古厝建筑特色发展与成就的概括,它也代表了闽南人坚韧豁达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性格,红砖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传统村落中的乡土文化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传统建筑环境,传统建筑环境也从空间构成、建筑形态、细部装饰等各方面反映着乡土文化的特征.以陕北乡村传统建筑环境中文化特征的研究为例,主要包括乡土文化与乡土建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文化特征的影响因素与表现方式、文化特征的变迁等研究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乡土文化与乡土建筑环境整体性保护方法,对于乡上文化和传统建筑环境的有效传承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沈丽贤  叶眉 《华中建筑》2013,(10):109-112
城市自身的地域特征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博物馆区是体现城市地域文化景观的重要载体.保生大帝信仰是以厦门、漳州、泉州为基点向台湾、东南亚地区传播的主要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文章以海峡两岸中医药博物馆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初步探索了博物馆区规划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景观的方法.主要论述观点有:以弘扬本土文化,促进两岸交流作为规划理念,并将理念贯穿于整个规划中;提出博物馆区与慈济东宫景区的文化和自然背景相互协调的措施;创造性发展闽南民居风格的特色建筑;构建地域性特色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9.
赖世贤  陈志宏 《华中建筑》2012,(10):147-150
该文首先阐述"对场作"定义,通过对闽南地区几个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对场作"建筑的调查研究,详细描述这几个建筑采用对场营造方式的部位与建造手法,并给予对比分析及归类。文章同时进一步论述"对场作"这种营造方式之特点,并从地域文化、社会经济、匠师技艺等方面探讨其历史源起和盛行原因,评价"对场作"营建方式的优点与不足,以期管窥闽南地区多彩而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闽南传统建筑工艺提供最原初资料。  相似文献   

20.
伍国正  吴越 《华中建筑》2011,29(1):84-87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建筑文化审美可以从建筑生成环境系统、建筑文化传统和建筑的审美特征等三个层面展开.该文结合对湖南传统民居庭院的布局方式、人文精神、使用功能和审美价值观的分析,从文化审美的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民居庭院在体现"礼乐"和鸣的宗法伦理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阴阳有序的"四象"时空观、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