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沉默的反抗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成名作《女勇士》一问世就奠定了她在美国文学的历史地位。纵观整个文本,沉默是其中的一个主题,在《女勇士》这部反抗种族主义、男权社会,争取女性权力的文本中,沉默也体现了这一反抗精神。运用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来解读《女勇士》中沉默所表达的反抗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分析的角度,解读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华裔文学繁荣期代表作家的中国文化观。主要分析徐忠雄的《家园》、伍慧明的《骨》和梁志英《何所不死》,探讨美国华裔文学发展到繁荣期华裔作家变化的中国文化观。  相似文献   

3.
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自传体小说《女勇士》是一部颠覆了性别和种族歧视的作品。汤亭亭在这部自传性作品中融入了大量历史、传奇和想象,其中“鬼”的意象在作品中反复出现。通过对“鬼”意象的分析,论证了这一意象实际上是对性别和种族歧视的颠覆,汤亭亭为在身份上被双重边缘化的华裔女性建构自身话语权而发出了文字的呐喊。  相似文献   

4.
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在世界文坛声誉日隆。汤亭亭是代表作家之一。她的《女勇士》展示了生活在异域的华人双重身份的复杂性和面,临的困境,也透露出华裔作家创作的共性特征:其创作既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想象和改写了中国文化,使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变异为带有社会集体想象的“他者”。  相似文献   

5.
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突出地再现华裔女性的主体构建问题。小说通过“母亲”与“文化”的文化隐喻,以及母女关系背后的文化斗争,揭示了美国华裔女性在种族、性别夹缝中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从而指出华裔美国女性主体建构中的矛盾与迷失。  相似文献   

6.
作为美国社会的少数族裔,华裔始终无法回避文化认同问题。结合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从美国华裔杨露丝与其华人移民母亲、白人男友以及男友家人之间的交往入手.分析华裔是如何寻找自己的文化认同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现代以及后现代主体性的哲学思想对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半自传体小说《女勇士》中《白虎堂》篇章进行主体性意义解析。首先论述笔者意欲表现的自我是具有现代典型意义的,即独立自含的主体性。其次基于互文性关于主体性的阐释来讨论自我的另一面:无法逃脱与他者的关联。在逃避关联而不得的挣扎中才构建出第二代美籍华人的自我。  相似文献   

8.
基于特雷·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文学生产理论,结合文本细节,运用比较的方法,以中美两种文化差异及冲突,交融与和谐的根本——中西宗教差异的角度分析《女勇士》,探讨异质宗教观念对《女勇士》作者汤亭亭及其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影响。通过分析儒教和基督教观念对《女勇士》作者汤亭亭及作品主要角色"我"和母亲的影响,发现两种不同宗教意识形态对作者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两种文化观念的冲突及最终的融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被视作华裔美国文学的开山之作,其作者黄玉雪作为首位获得美国白人主流社会认可的华裔女性作家在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受到民族主义华裔作家的猛烈抨击批评。无论其历史功过,黄玉雪作为少数族裔女性能够跻身美国主流文化界就是一种成功。通过对小说中人物身份构建、写作内容以及叙述视角进行分析,解析了作家如何突破主流社会的阈限获得成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文化论战”对美国华裔文学的不同见解和主张:赵建秀痛恨“白人至上主义”、“种族主义之爱”和“种族主义之恨”;而汤亭亭的“另类神话”表明,只有继承发扬中国文化,将其与美国文化和华裔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出扎根于东西方文化、反映华裔真实生活的上乘作品,打破白人对华人/华裔的“静音”,从而让华裔文学进入美国主流文化的殿堂。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海外华文作家,严歌苓不仅获得了海外华文界的承认,在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于还在西方国家获得了巨大声誉。本文通过对她早期代表作《一个女兵的悄悄话》的分析,探讨了她从个人化的体验出发揭示时代的荒诞和人性的压抑的创作特征和文学追求,以期促进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解析《莳萝泡菜》中花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她观察敏锐,描写细腻,写作手法新颖,是现代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之一。本文以《莳萝泡菜》为例,深入解析其小说中花的意象,并探讨象征主义,意象主义对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茅盾为中国新文学开创了充分反映“时代性”和“社会化”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文学创作精选时代性的主题,在最具时代感的都市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丰厚的历史内涵。茅盾早期接受的中西文化和他的政治事业形成了他鲜明的创作个性,而时代的需求促成他走上“社会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道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李清照词与男性词在写作对象及其精神气质、内容上有无寄托及词风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了李清照与男性词人在描写女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李清照以词的形式透视自己的内心情感,抒情主人公真率自然、高洁纯朴,其词直抒性灵,别无寄托,词风清新典雅、真切细腻;男性词人多以歌伎舞女为描写对象,词中人物浓装艳抹、柔媚俗气,其词多有寄托,词风艳丽,且采用代言体,无法真正深入人物内心.  相似文献   

15.
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散文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涉及面广,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追忆日常琐事、悼念故去亲人、抒写真实情感的抒情小品。在这些抒情小品中,随处可以见到对归有光的文学创作影响至深的史记精神和史记笔法。这种史记精神和史记笔法在归有光抒情小品中恰到好处地体现和运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归有光抒情小品的独特风格,确立了归有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市民文学有其现实的意义,女性作家苏青在此环境下创作的作品以平实、单纯、高雅、市民化的文风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这种市民文学不是低俗的色情文学,而是一种高雅的东西,它在文坛上独树一帜推动那个时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