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FLAC-3D 进行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分析 总被引:72,自引:33,他引:72
首先介绍了FLAC23D 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然后将其应用于三峡船闸高边坡开挖过程的应力变形分析和稳定分析。结果说明船闸结构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损伤流变模型在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分析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将损伤力学理论应用于岩石力学,建立节理岩体的损伤力学模型,并采用粘弹-粘塑性理论和有限元法,编制了平面有限元计算通用程序对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模拟边坡开挖过程的损伤流变分析。 相似文献
3.
三峡船闸高边坡节理岩体稳定 分析及加固方案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朱维申;张玉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4(4):305-305
针对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节理岩体,采用了断裂-损伤力学模型的有限元数值方法,着重分析了在压剪应力场作用下边坡节理尖端产生次生裂纹而进一步扩展的可能性及产生的附加变形,并研究了如何对这种破裂方式用锚固手段加以控制,以达到减少节理损伤演化扩展区和边坡的变形量。文中对锚固方案做了优化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锚索预应力状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17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使用了250束1000kN和3873束3000kN的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并安装了113台锚索测力计对锚索的受力状态进行长期监测,在使用锚索的数量及安测力计台数上均属世界少有。在对锚索测力计监测资料系统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高边坡锚索的受力状态、加固效果及预应力损失,为船闸高坡稳定安全状态的判别提供依据,并为今后其他工程提供可资借鉴的实际应用资料。 相似文献
5.
吴海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2):261-267
在阐述船闸高边坡工程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该工程实施的技术路线,并重点介绍了工程规模、岩体支护、防渗排水、施工程序与爆破控制和监控技术,最后得出了施工期边坡总体和局部稳定、总体变形基本控制在预计范围内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能量耗散本构模型及其在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6,他引:14
从不可逆过程的原理出发 ,分析了岩体开挖中的能量耗散。考虑了能量耗散对本构方程的影响 ,结合三峡工程实例进行弹塑性和流变状态的稳定性计算 ,并与常规计算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8.
三峡船闸是三峡工程的主要工程之一。闸室区边坡高度一般为70~120m,最高约160m,地下水是影响岩体高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介绍了船闸高边坡施工期地下水渗流监测的布置和实施情况,根据将近3 a的实际监测成果,分析了施工期船闸高边坡地表降雨、排水、水质、排水硐渗流渗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监测成果分析认为,施工期船闸南北边坡地下水位均低于设计水位,与长江科学院计算成果基本一致,随着二期工程的实施,地下水位将随之缓慢降低,说明设计最后选定的渗控方案是基本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三峡永久船闸高陡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多因素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永久船闸高陡边坡工程是1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其整体稳定性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地质资料、数值分析计算成果以及监测数据等多源信息,基于多因素优化融合的思想,采用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基于系统工程的观点,借助可拓学理论,依据菱形思维模式和物元的可拓性,建立了三峡永久船闸高陡边坡工程整体稳定性的多指标分层次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物元的概念将研究对象、评价指标和量值结合为一体,应用物元变换建立整体稳定性评价的物元模型,从而实现对三峡永久船闸高陡边坡整体稳定性的质与量的综合描述,并结合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以完成对高陡边坡整体稳定性的三维动态评估。另外应用优化理论,进行了评价指标的主、客观组合赋权。经计算得出边坡整体稳定性属1级,特征值为1.86,介于优与良之间。同时,所述方法亦可应用于大坝健康性态整体评价、岩体质量评估、大坝老化评估等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小波网络的三峡永久船闸中隔墩稳定性分析和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永久船闸中隔墩的稳定性影响着船闸的安全运营,但其安全系数与控制因素之间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引入小波网络,利用其良好的时频局域化性质和强自学习功能,通过一些工程实例作为网络的训练模式,来刻划和模拟它们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并将训练好的网络来分析和预测永久船闸中隔墩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均较高,可用于定量评价其稳定性;并且,模型具有强抗噪音能力,而这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设计的网络学习算法性能较优,这是由于在小波网络整个参数空间中的子空间能最小化误差目标函数。 相似文献
13.
戴会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7):2907-2912
在深入分析永久船闸高边坡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监测设计的基本原则;针对三峡船闸高边坡中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监测要求:最后给出了具体的监测部位(断面)及监测项目和仪器的优化布置方案。实践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系统提供的监测数据能相互协调,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1994~2000年间,作者在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的第一期和第二期位移反分析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理论与工程应用、边坡岩体变形机制及其数值模拟方法等。认为位移反分析理论研究很重要,但足由十岩体变形的非连续性,工程应用上应该加强岩体的宏观变形行为及其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就三峡工程的块状结构边坡而言,岩体的变形主要由松动区的变形构成,在变形分析中将松动区等效为一种弱化的线弹性材料,模拟其宏观变形行为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危岩稳定性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6
危岩是三峡库区两大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是地层组合、地貌特征、水动力特性及地震等因素耦合异变的结果。根据危岩失稳破坏的可能模式,可将危岩分为滑塌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3类。三峡库区内危岩破坏的主要荷载有危岩体自重、天然状态的裂隙水压力、暴雨状态的裂隙水压力和地震力,可以构成3种组合:(1)自重 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2)自重 裂隙水压力(暴雨状态);(3)自重 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 地震力。据此,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及岩体结构理论建立了危岩稳定性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已经在三峡库区的危岩稳定性分析及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三峡工程永久船闸三闸首区闸室开挖诱发的岩体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复杂岩体变形、应力及损伤状态的智能分析方法。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岩体力学参数和本构模型利用现场监测到的位移进行智能识别,然后利用所确定的参数和模型,考虑动态施工和环境诱发岩体损伤的影响,对复杂岩体的变形、应力及损伤状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智能计算得出的中隔墩顶面和两侧边坡直立墙的变形趋势与实测情况较吻合,而且开挖区表层附近出现较大区域的塑性区,直立墙和中隔墩的中上部出现拉应力区,直立墙底部拐角处出现压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