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赵静然  张胜  谷晓昱等 《印染》2014,40(15):1-4,30
采用微波接枝法,将丙烯酰胺(AM)接枝到尼龙66织物的表面。研究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到的优化反应条件为:引发剂浓度3%、单体浓度2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90 min。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征,接枝单体成功接枝到尼龙66织物表面;热重分析(TG)表征接枝后织物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极限氧指数(LOI)及垂直燃烧表征接枝后织物的耐燃烧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木薯淀粉接枝含氟单体合成纸张施胶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用乳液聚合法合成淀粉-含氟丙烯酸酯(St-g-FA)接枝共聚物纸张施胶剂。单因素实验分析表明,反应温度为40℃时,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分别达到31%、46%和100%,继续升高反应温度,接枝效率、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均逐渐降低,55℃时甚至发生凝胶现象。单体转化率基本不受引发剂浓度影响,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分别在0.0621mol/L和0.0829mol/L时达到最大值。单体转化率不受淀粉单元浓度的影响,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在淀粉单元浓度为0.257mol/L和0.288mol/L时达到最大值。乳化剂用量对接枝效率、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没有显著影响。该施胶剂对提高纸张防油性能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马铃薯淀粉为接枝骨架,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醋酸乙烯酯(VAc)为接枝单体进行接枝共聚。考察了不同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配比、淀粉浓度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浓度18 m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5 h,单体配比2.5:1,淀粉浓度5%。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淀粉接枝共聚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接枝共聚后,淀粉的微观形貌已经改变,结晶度降低且醋酸乙烯酯成功接枝在马铃薯淀粉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锰酸钾-草酸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腈在羊毛纤维上进行接枝共聚。考察了氢氧化钠前处理、单体用量、接枝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及纤维强度的影响。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形貌观察表明高锰酸钾-草酸氧化还原体系可以有效引发丙烯腈在羊毛纤维上的接枝共聚,接枝后聚丙烯腈均匀覆盖在毛纤维表面。接枝率随氢氧化钠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羊毛纤维单纤强度减小;接枝率随丙烯腈单体用量增加而增加,但接枝效率却减小;接枝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至达到平衡;升高反应温度会导致接枝率降低。接枝共聚后接枝羊毛的断裂强度和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黎丽华  何东保 《广西轻工业》2009,25(11):10-11,32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瓜尔胶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pAAm-g-CG40)。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当CG40浓度为10g/L,硝酸铈铵浓度为3 mmol/L,丙烯酰胺浓度为0.7mol/L,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和4h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达最大值。并对接枝共聚物进行红外谱图分析,证实了接枝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酰胺为接枝单体,采用紫外光(UV)接枝法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表面进行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单体浓度、光引发剂用量、UV能量、UV波长、红外(IR)预处理等对上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单体接枝到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上,发生了接枝反应;上染率随单体浓度增加而升高,超过30%后有下降趋势;在光引发剂的用量3%和UV能量0.26 J/cm2时,上染率最高;UV波长对上染率的影响与光引发剂的紫外光吸收性有关;IR预处理对上染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魔芋葡甘聚糖-丙烯腈接枝共聚反应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硝酸锫铵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魔芋葡甘聚糖基体的反应条件,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聚合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魔芋葡甘聚糖为原料,丙烯腈为单体,通过硝酸锫铵引发制得接枝魔芋葡甘聚糖的最佳工艺为:引发剂浓度0.01mol/L,单体浓度1.6mol/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h。红外光谱和X衍射表明魔芋葡甘聚糖与丙烯腈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8.
王祥荣  赵建平 《印染》2005,31(23):1-4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进行接枝改性,研究接枝率的影响因素,并测试接枝改性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的接枝条件为GMA单体用量20%~70%(owf),引发剂用量1%(对单体重),冰醋酸浓度0.5g/L,反应温度80℃,时间60min;接枝处理后织物的白度稍有增加,干态折皱回复性有所提高,但强力有所下降.通过红外光谱和纤维形态扫描电镜照片,证实了接枝共聚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不同活化时间的木薯淀粉为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为单体制备淀粉接枝共聚物,分别考察机械活化时间、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30 min的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0 min,淀粉浓度0.37 mol/L,单体浓度1.52 mol/L,过硫酸铵浓度3.0mmol/L,亚硫酸氢钠浓度6.0 mmol/L,反应温度60℃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145.1%、85.0%,而原淀粉(预糊化)在相同条件下,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100.3%、60.2%。表明了机械活化预处理对木著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淀粉/MMA-EA自交联型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联联剂存在下,以硝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玉米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乙酯进行自交联接枝共聚合成反应的规律,讨论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引发剂浓度为7.0*10^-3mol/l、单体浓度为1.30mol/l、反应温度为51℃、反应时间为2.5小时,自交联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较高。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1.
以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采用紫外光(UV)接枝的方法对棉织物进行接枝改性,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有机元素分析仪和热重分析(TGA)对接枝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单体浓度、光引发剂浓度、光照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和有机元素分析证明AM接枝到棉织物上。接枝率随着接枝单体浓度和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随着引发剂二苯甲酮(BP)的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AM浓度为20wt%,BP浓度为3wt%,接枝反应40min,接枝率达到24.05%。接枝改性的棉织物,亲水性得到提高,接枝棉织物的亲水性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刘燕平  吴济宏  陈小燕 《丝绸》2007,(10):24-27
以Ce^4+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酸甲酯(MA)与竹原纤维的非均相接枝共聚反应。分析了单体浓度、Ce^4+浓度、介质酸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接枝反应条件。结果表明:[MA]=0.18mol/L,[Ce^4+]=O.01mol/L,[Hq=0.07mol/L,时间3-4h,温度为40℃时,接枝率较高。并用ATR、SEM、XRD和TG对接枝纤维进行了表征,接枝后纤维结晶度下降,热稳定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3.
马来酸酐接枝羽绒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在羽绒粉体上接枝马来酸酐(MAH)。讨论了接枝反应的温度、时间、引发荆浓度、单体浓度等实验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接枝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接枝对羽绒粉体的回潮率有明显的影响,接枝羽蜮粉体的回潮率增大,随着接枝率的增加,回潮率逐渐下降。红外光谱图显示接枝后羽绒粉体上羰基和S-O键的数量增加,-CH2-键的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淀粉接枝共聚物是一类新型功能材料,研究了单体与淀粉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交联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对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单体与淀粉配比0.4∶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2.5h、交联剂浓度0.14%、引发剂浓度2%。聚合物在自来水中最大吸液倍率为215g/g。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羊绒织物易毡缩、易起毛起球的服用特点,以甲基丙烯酰胺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对羊绒纤维进行了表面接枝修饰,分析了纤维接枝率的影响因素,测试了接枝羊绒纤维的形态结构和主要性能,结果表明:得到不同增重率的接枝羊绒可采用浴比1:20、引发剂KPS用量1%,单体浓度为40%、反应温度为80℃、反应ph值为2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实现;接枝增重率为10%的羊绒纤维,在保持着完整的鳞片结构的基础上,纤维表面得到了一定的修饰,其力学性能略有提升,摩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缩绒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6.
研究淀粉与丙烯酸甲酯在微波加热时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崑  马涛  王玉田 《食品科技》2007,32(11):66-69
淀粉与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物是淀粉化学改性的重要方法,该聚合物具有合成和天然高分子的优良性能,在生物降解塑料中有很好应用。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丙烯酸甲酯为单体、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引发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规律,用红外光谱来测定反应产物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甲酯的浓度为1.16mol/L、引发剂硝酸铈铵的浓度为3.10mmol/L、反应时间在6min,接枝百分率、接枝效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用紫外光(UV)接枝的方法将GMA接枝到苎麻织物(Pure Ramie)上,接枝后的织物(Ramie-g-GMA)用乙二胺(ED)胺化(Ramie-g-GMA/ED),再用磷酸(OP)磷酸化(Ramie-g-GMA/ED/OP),制得阻燃改性的苎麻。通过热重分析(TGA)、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极限氧指数(LOI)等技术和手段研究了阻燃改性前后的苎麻的热降解行为、阻燃性能和结构形貌,并考察了光照时间、引发剂二苯甲酮(BP)浓度、GMA浓度等因素对GMA接枝率的影响。扫描电镜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GMA接枝到苎麻织物上;GMA接枝率随着光照时间、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接枝反应20 min、BP浓度为0.3 mol/L、GMA浓度为30 %(v/v)时,GMA接枝率达到35.61 %,织物仍保持很好的手感;磷酸化后的织物在燃烧过程中因磷的催化成炭作用,显著地提高了苎麻织物的阻燃性能;GMA接枝率为50.65%的苎麻织物胺化、磷酸化后LOI可达38.6%。  相似文献   

18.
乳液接枝共聚法改性淀粉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氧化降解淀粉为骨架,丙烯酸(AA)、丙烯腈(AN)、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接枝共聚单体,过硫酸铵与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Span80和亚硫酸化鱼油为乳化剂,采用乳液接枝共聚法制备可用于皮革复鞣的改性淀粉产品。以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产品稳定性、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和在复鞣中应用的效果等为综合考察指标,经正交试验优化出的较佳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AA/1 0 g;AN/5 g;MMA/1 5 g;BA/1 0 g) ;引发剂用量3 0g;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 5h。此时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分别为:1 5 6 8% ;82 6% ;95 %。用FT -IR、DSC、XRD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乙烯基类聚合物已成功地接枝于降解淀粉骨架上  相似文献   

19.
以硝酸锫铵为引发剂,研究丙烯腈单体接枝到魔芋葡甘聚糖基体的反应条件,选取丙烯腈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三个影响因素,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魔芋葡甘聚糖为原料,丙烯腈为单体,通过硝酸锫铵引发制得接枝魔芋葡甘聚糖的最佳工艺为:单体浓度1.7 mol/L,反应温度5l℃,反应时间3 h.拉曼光谱、电镜扫描以及差示量热扫描表明魔芋葡甘聚糖与丙烯腈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20.
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取代度的阳离子淀粉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研究了丙烯酰胺与阳离子淀粉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浓度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和接枝效率最高的条件为:m(丙烯酰胺)∶m(阳离子淀粉)=2.5∶1,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3 h,c(引发剂)=2 mmol/L。将合成的聚合物用于纸张增强,当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用量为1.0%时,对纸张的增强效果最好,可使纸张抗张指数增加23.0%,撕裂指数增加12.7%,耐破指数增加63.7%,耐折度增加11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