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美食行     
提起天津的食品,“津门三绝”首当其冲,它们是麻花、狗不理包子和耳朵眼儿炸糕。到天津之后这三种东西我们当然是一件不落地吃过来了。麻花有点俨然成为天津象征的意思,大街上满坑满谷都是兜售麻花的店面,不过我们要吃的是最正宗的麻花,天津的“卫嘴子”们会说“吃麻花,嗨,那不就是桂发祥了么?”  相似文献   

2.
编辑朋友: 我最近看了一些“有毒食品”的报道,感觉“有毒食品”几乎涵盖了我们日常消费的大部分食品,餐桌上的东西都很可怕。、还有一部分人则破罐破摔:既然吃什么都不一定安全,干脆想吃什么吃什么,根本不去考虑什么营养平衡问题,以上这两种情绪,都不可能增进人们的健康、那么编辑朋友,到底我们不能吃什么食品?应当吃什么食品才是健康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陈思 《烹调知识》2011,(8):75-75
“病从口入”这句话告诉我们东西不可以乱吃,但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主动去吃那些不卫生、不健康的食品,而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吞下了有害的物质。下面告诉你哪些突然的情况可能会让你“吃错”。  相似文献   

4.
在很多家庭里,老公和老婆之间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你怎么买这种酱油呢?”“不然要买哪一种?”“就我们家常吃的那一种啊,你不会吃了十几年都不知道吃的是哪一种酱油吧?”  相似文献   

5.
现在我们正处在不缺吃的年代,特别生活在城市里,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我们也正处在越来越挑剔的年代,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觉得特别的好吃、特别的有味了。那么我们吃什么呢?到宾馆吃鱼翅、燕窝?去酒楼吃“满汉全席”……  相似文献   

6.
徐永忠 《四川烹饪》2005,(10):28-29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话的确不假,因为中国饮食文化是数千年厚重历史积淀的产物。烹饪和“文人谈吃”,算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两个基本元素。因此,我们对“文人谈吃”这种现象进行一些探讨,也就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濠江食谭     
北人善侃,南人好吃,都是要在嘴上花些功夫的。一个是出口,另一个是进口,出口生意得了光彩,而进口生意则占了实惠。 我经常跟占了实惠的澳门朋友调侃,你们广东人敢吃天下先,只要是活的,你们都敢吃,还美其名曰为食文化。朋友反唇相讥,我们的饮食确实很有文化,别的不讲,就拿吃的东西来说吧,你们用“吃”,而我们都用“食”,食比吃来的雅吧?想想,此话颇有道理,诸如与吃相关的动词选择上,他们是比我们讲究。 譬如饮酒,北京人讲喝酒,上海人则讲吃酒,或吃老酒,俗一点的也有讲吃黄汤等。澳门人与香港人一样,一律称之为饮酒,…  相似文献   

8.
如何才能知道我们每天的饮食有没有所谓的“功能性”,很简单,只要在吃东西前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吃进去的食物是否有益于健康”。美国营养学会新的《饮食指导规范》中特别提出一个饮食新观念——功能性饮食。也就是说番茄不单单只是番茄,它的茄红素有助于预防前列腺癌,这就是功能饮食。我们平日所吃的食物哪些是功能性食物呢?  相似文献   

9.
李慧均 《食品指南》2009,(11):34-36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和疾病的关系早已在医学研究巾得到了证实。许多我们每天都吃的东两,恰恰是被忽视了的不卫生物质,如果不多加小心,造成的后果常常是难以预料的。  相似文献   

10.
漫画6则     
理由 儿子:“爸爸,今天我不想上学。” 爸爸:“怎么啦?” 儿子:“上周农场死了只鸡,第二天中午就吃‘红烧鸡’。三天前农场死了头猪,第二天中午就吃‘红烧猪肉’”。 爸爸:“那又怎么啦?” 儿子:“昨天我们英语老师去世了。”找便宜的 有一对夫妇坐在车里,妻子开车,丈夫坐在一旁。突然,妻子失声叫道: “糟糕,刹车好像失灵了!” “冷静些,尽量找个便宜的东西撞吧!”也是枕头下 今天是尼克的生日,晚上临睡前,尼克要妈妈再给他一块蛋糕,妈妈不同意。“尼克,你吃得太多了,不能再吃了”“妈妈,那我把蛋糕放在枕头底下可…  相似文献   

11.
喜欢吃川菜和品辣的读者肯定听闻过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家餐厅——荣腾渔乡。以往“精典”栏目也介绍过几家在上海比较有特色的川菜馆,可是现在上海的川菜追随者是不满足于那些信息的。也许你要问,大家都知道的地方,有什么好介绍的呢?答案就是,“精典”是和读者沟通关于怎么吃好的一个栏目,吃每个人都会,但是怎么才能吃的好,吃的实惠,吃的开心就是一门学问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不做饭了,我们出去吃。”“晚上有时间吗?出去吃顿饭。”这些话语在如今的年代可谓是司空见惯。生活水平提高了吗。但是随着生活的变化,仅仅为了“吃”是不够的。吃出新意,好像才是共识。于是商家也是千方百计想些标新立异的办法招揽顾客。如今上海的餐馆就流行起“欢迎光临”、“祝你好运”、“恭喜发财”……这些令人欢喜的问候语。不过,让人感到新奇的是,“说出”这些语言的却是可爱的鸟儿。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将鸟“引进”餐厅,并教他们说几句迎宾客语成为了沪上餐馆的新兴时尚。走进上海的一些餐馆,消费一餐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3.
在南国小住时,某天,女友果红让我在我们一起外出前先去她家,尊旨后,她正好在下面条,问:“早餐吃了没?”回:“吃了。”“吃的是啥?”“两粒早桂核桃糖。”她瞪圆漂亮眼睛:“什么?糖也能当早餐?”  相似文献   

14.
大米     
“吃饭了。”在开饭的前几分钟,妻子就已经召唤我们父子。她说我们吃饭喜欢“挨”,不提前通知她要“卯等”。饭是一日三餐要吃的。坐到桌前,我们的眼睛首先逛的是桌上的菜,而不是碗里的米。时间一长,我就感觉奇怪了,为什么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吃着碗里的大米饭,倒是忽略了它,只对菜感兴趣?难道我们是“忘恩负义”的人?妻子也是这样,她每次总是问儿子:“菜合不合口味?”从不问米饭。细想想,这对大米太不公平了。大米是我们的主食,而我们竟将它遗忘。我不是吃大米饭长大的,我出生在鄂西山区,那里以盛产苞谷和洋芋为主,水田到我们生产队也是…  相似文献   

15.
大众评说     
呼唤精品 豆腐是我们中国人餐桌上的老搭档了,我父亲每天总爱买点儿豆腐或豆腐皮、豆腐干什么的,而我因为嫌有涩味儿,一直无法爱上这传统豆腐,总是“点到为止”。常常听说美国人发明出什么营养保健豆腐,日本人、韩国人又发明出什么什么新品种美味豆腐。而最早发明出“豆腐”的中国人却为何要面对发涩的豆腐呢?就是推广到整个食品行业也有类似的情况:粗枝大叶的多、精工细作的少!而我们老百姓则不仅想吃“饱”,更想吃得“好”。孰不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社会不断在发展,人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传统不传统我们不在乎,只…  相似文献   

16.
《烹调知识》2009,(2):38-38
编辑同志: 许多饮食习惯人们很少怀疑过是不科学或是有害的。如过去总认为“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吃为好,“猪吃叫,鱼吃跳”,活鱼营养价值高,蔬菜含有维生素,腹泻时不食油腻多吃蔬菜对身体有利;高温杀细菌,加热煮沸的剩菜吃了无害:吃猪蹄会增加胆固醇,最好少吃或不吃。  相似文献   

17.
腊味飘香     
小时候,我喜欢吃腊味,腊鸡、腊鸭、腊肉,腊肉吃得最多。为此,母亲不高兴,常埋怨说:“嘴巴这么刁!投胎的时候怎么不睁大眼睛看看?我们种田人的五谷杂粮,哪样吃不得?”  相似文献   

18.
生姜小档案     
李军 《饮食科学》2009,(4):23-23
人类食用生姜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不怕风霜,常吃生姜”的说法。生姜也是厨房中不可缺少的佐料,能去除腥味,可使菜肴味道鲜美,促进食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姜除了常用作烹调的调味剂外,在美容、保健等方面也有着它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轻风 《美食》2012,(12):20-20
2012年。饮用奶安全再次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老百姓对生活里头等大事“吃”的最基本要求,可以放心的吃,可以健康的吃,是最起码的底线。可是,今年我们的底线屡屡被冲破,问题牛奶接二连三,似乎每天的新闻中都会有一篇关于问题牛奶的报道,牛奶质量、奶源、保质期限、外包装、甚至是运输车辆,这几乎是覆盖了牛奶从奶源到生产再到外包装直到最后的运送所有的环节,食品安全问题这样的频发多发真的是让百姓无法不惶恐、不担忧。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中国烹饪是饥饿文化的产物,此话不假。不信,你看看我们的传统节日就知道了———好像多半都与吃有关。初一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过年的年糕,当然旧历年三十少不了还要来个年夜饭,这算得上是一年来吃的大总结了吧。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也就是说早年那种饥饿感的消失,我们如今天天都可以吃得像以前过年一样,于是乎这年夜饭也就变得越吃越乏味了。不过这月饼倒是搞得一年比一年隆重,成了每年的重头戏。“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可对于为了生计而颠沛流离的人来说,团圆是件奢侈的事,送月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