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靖  王云平 《中国冶金》2019,29(2):34-38
对两种不同碳含量的Cr25Ni20型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分别加热到800 和1 100 ℃循环氧化96 h后,进行了循环氧化分析,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钢材表面氧化膜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氧化膜进行物相分析;采用划痕法测量氧化膜与金属基体的黏附力。结果表明,氧化膜是由菱形结构的Cr2O3晶粒和尖晶石结构的MnCr2O4晶粒组成,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氧化物晶粒变得粗大并由菱形结构向尖晶石结构转变;碳含量的增加造成“贫铬”现象的发生,减缓保护性氧化膜的生成,降低氧化膜与金属基体的黏附力;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氧化膜横截面的厚度不断增加,氧化膜受破坏程度也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2.
LC4CS棒材零件硫酸阳极化后表面出现发暗、发黑的非正常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和性能。采用SEM、金相、氧化膜分析等手段,经综合分析得出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热处理不当引起的合金组织异常,产生大量的T相、S相和残留杂质相,使阳极氧化膜中出现空洞和夹杂,造成氧化膜出现局部发黑现象。可以采用二次热处理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3.
工作辊表面氧化膜状态与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细孔及小白条压入缺陷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为了解决此问题,分析了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动态变化及脱落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氧化磨损与氧化物润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氧环境中工作的机械设备,一般其运动金属摩擦副表面必然会氧化。氧化膜将参与摩擦磨损过程,故表面氧化膜摩擦学性质的研究极为重要。利用自生氧化膜减摩作用设计新型且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高温自润滑材料,不仅是为了满足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固体润滑领域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氧化膜减摩现象的研究,评述了氧化磨损理论及模型。随后,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着重介绍一些氧化物润滑性质及其与硬度、熔点及温度的联系,简介了合金高温摩擦表层氧化硬化现象。同时就合金与相应氧化物的高温摩擦行为进行了对比讨论。作者认为,氧化膜减摩行为的基础研究积累还很不够,在其应用方面还有大量工作尚待进行,预料采用氧化物和其它固体润滑剂配合,承载氧化层中软质与硬质氧化物并存,是解决工业及尖端技术中需要的宽温度范围减摩耐磨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能等离子体微晶处理对Fe3Al抗循环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方法在Fe3Al表面获得纳米级微晶,显提高了Fe3Al的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实验表明,微晶Fe3Al在氧化过程中表面氧化物 核率极大提高,形成了微晶氧化膜。该氧化膜很薄,膜中应力很小,蠕变性能得到提高,微量氧化物长大的同时松弛膜中一部分应力,因而具有极佳的塑性和粘附性。  相似文献   

6.
高能等离子体微晶化处理对Fe_3Al抗循环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方法在Fe3Al表面获得纳米级微晶,显著提高了Fe3Al的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实验表明,微晶Fe3Al在氧化过程中表面氧化物形核率极大提高,形成了微晶氧化膜。该氧化膜很薄,膜中应力很小,蠕变性能得到提高,微晶氧化物长大的同时松弛膜中一部分应力,因而具有极佳的塑性和粘附性。  相似文献   

7.
庞成贤 《铝加工》2003,26(1):27-28,57
Ni-F体系常温封孔的氧化膜曝露在大气中,封孔反应仍在缓慢而持续的进行,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异,即氧化膜的陈化过程。本文对在常规工艺下生成的氧化膜封孔后陈化历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TC4合金特高温下的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特高温下TC4合金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1300℃以上的氧化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氧化增重持续增加,并远远大于1150℃时的氧化增重:氧化产物中的V2O5具有挥发性,在合金的外表层无法形成保护性的Al2O3氧化膜,次外层中TiO2氧化膜和Al2O3氧化膜在低于1150℃温度时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在1300℃以上形成的氧化膜以疏松的TiO2为主。  相似文献   

9.
采用显微硬度测试、金相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研究了固溶工艺对6061硬质阳极氧化膜层厚度、硬度、均匀性、致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因内外表面受到电解液的腐蚀程度不同而表现为氧化膜的硬度自膜层表面到基体逐渐升高。固溶工艺的改变对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均匀性无显著影响,氧化膜自身的成分结构决定了其膜层厚度的均匀性。试样在530℃×3 h下采用水冷的方式所获得的硬质氧化膜与基体结合平整,不存在针孔、疏松等缺陷,表面无孔残蚀现象。提高固溶温度,虽然能使强化相Mg2Si、第二相质点等全部回溶到基体里,但因形成粗晶组织,使晶粒度极为不均匀。在而后的阳极氧化过程中造成氧化膜的成长速度不一致,生长快的氧化膜和生长慢的氧化膜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应力,这种内应力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微裂纹,因而使得氧化膜层质量下降,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借助热重分析仪研究了高速钢轧辊工作层材料在500℃、650℃、800℃下于空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得到了高速钢在不同温度下的恒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镜对高速钢的金相组织、恒温氧化产物及其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高速钢的氧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速钢试样在500℃恒温氧化2h,氧化速率缓慢;在650℃恒温氧化2h,氧化速率略有增大;在800℃恒温氧化2h,氧化速率剧增,并伴有明显的氧化膜开裂现象。氧化动力学曲线均为直线型。  相似文献   

11.
Na3PO4—Na2B4O7体系中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钛合金上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法制备氧化膜,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XRD)测其表面形貌、相组成,并对现象及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推理其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Fe 10Al、Fe 5Cr 10Al和Fe 10Cr 10Al合金在1 000 ℃的氧化行为,利用电子显微镜和俄歇电子谱分析了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貌及组成。讨论了三元Fe Cr Al合金形成保护性氧化膜的机理,对于不发生铝的内氧化情况提出了合金中第三组元铬的作用机制:在氧化初始阶段,铬与合金中其它两组元——铁和铝一起氧化形成各自的氧化物,铬在氧化膜内最大含量的位置处于铁和铝的最大含量位置之间;铬降低了氧化膜内的铁含量,提高了初期氧化膜的保护性,从而促进选择性氧化铝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444Nb和444NbTi不锈钢在1100℃下短时(4h)高温氧化行为,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氧化膜物相、微观形貌及化学成分分布.结果表明,444NbTi钢每cm2氧化增重为444Nb钢两倍,这与Ti改变Cr2O3氧化膜缺陷结构相关.444Nb钢存在氧化膜剥落现象,原因可能为Mn的快速扩散促进...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扫描电镜、裂纹密度测试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不同的阳极氧化工艺对冷热循环冲击之后2A12铝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氧化时间越长或电解液浓度越高,冷热循环冲击之后膜层表面的开裂现象越严重,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变差.当阳极氧化电压过低时,虽然冷热循环冲击之后膜层表面无裂纹产生,但所制备的阳极氧化膜偏薄,达不到...  相似文献   

15.
铝制品在氧化后,表面出现光泽偏暗、氧化膜偏黄等色差问题。初步分析,该问题是型材的合金成分、杂质的种类含量等因素造成的,因此研究了不同Fe、Mn、Cr含量对6×××系铝合金型材氧化膜颜色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e元素含量升高,氧化膜呈青灰色,光泽变暗,成膜速率增加,氧化膜变厚,合金的耐磨性和耐蚀性降低;Mn元素含量升高,氧化膜呈黄色并偏向棕色发展,但对耐磨性和耐蚀性的影响不大;Cr元素含量升高,氧化膜颜色呈黄色,氧化膜的耐蚀性和耐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以硅酸盐溶液为氧化液对AZ31镁合金进行的微弧氧化实验。讨论了氧化膜的性能,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主要成膜物质对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热轧带钢高铬铸铁轧辊表面氧化膜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精轧机组轧辊表面经膜引起的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细孔质量问题,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及能谱仪等对高铬铸铁轧辊表面氧化膜形成及脱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控制氧化膜脱落减少氧化铁皮细孔的方法,在生产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相图计算软件设计了一种节镍含氮奥氏体耐热不锈钢,采用氧化增重法、光学显微镜、等温线外推法对节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氧化膜截面形貌及高温持久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在1150℃时的氧化速度随氧化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高温氧化120h后节镍奥氏体不锈钢的氧化速度趋于稳定;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在1150℃循环氧化144h后,氧化膜厚度不均匀,氧化膜平均厚度约20μm,基体与氧化膜交界处出现晶界氧化现象;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在900℃和1000℃的持久强度外推值分别为23MPa和13MPa,高于310S的15MPa和9MPa,说明在900℃和1000℃时节镍奥氏体不锈钢的持久强度优于310S。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氧化的方法,通过氢化锆直接与O2反应在表面生成氧化膜作为氢渗透阻挡层。分析了氧化工艺参数对氧化膜生长速度的影响,并对氧化膜的物相组成、截面形貌和阻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氧化膜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氢化锆在45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氧化,氧化膜生长速度很小,氧气分压对氧化膜生长速度无明显影响;在450℃以上,氧化膜生长速度随着氧气分压的增大和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氧化膜的质量增重与氧化时间的关系曲线符合抛物线生长规律。氧化膜为双相复合结构,由单斜相M-ZrO2和四方相T-ZrO2组成。氢化锆原位氧化后经650℃真空脱氢50 h后样品失氢量低于0.2%。  相似文献   

20.
观察并研究了X80钢在800~1 200℃下氧化1 mmin的氧化膜以及氧化圆点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X80管线钢在1 050℃以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特性,从1 050℃开始整个氧化膜层明显增厚,抗氧化能力下降;在1 000℃以下氧化膜内侧区域存在明显的Si、Cr富集带,温度升高到1 050℃,基体界面开始出现氧化圆点,同时内侧元素富集氧化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此种现象主要与Cr2O2进一步氧化形成CrO3有关.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发现,低于1 000℃.Si、Cr的氧化物稳定性高,自扩散系数小,利于形成界面处稳定的氧化膜.同时发现,1 050℃属于X80钢氧化质点形成的临界温度,低于此温度主要形成致密的界面氧化膜,它起到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