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霜  何艳芬 《建筑与文化》2023,(10):123-125
文章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划分经济、社会、人文、生态四个质量评价子系统,利用熵权TOPSIS法,对辽中南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Arc GIS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存在空间不均衡现象。(2)辽中南城市群的人居环境质量水平与经济质量水平相关。(3)辽中南城市群的人文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杨明俊  李嘉  刘冬明  夏鸣晓 《规划师》2011,27(10):90-96
研究表明,经济社会空间集聚程度不高、距离成本较大、城乡分割严重是制约鲁南城市带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鲁南城市带应优化空间结构,引导人口和经济在空间上的集聚,消除空间障碍,降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距离成本,统筹城乡发展,减少分割,以促进鲁南城市带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曦 《建筑与文化》2016,(8):131-133
历史上江南水乡城镇空间呈现高度的亲水性特征。而在近年城市扩张中滨水空间被忽视,城市亲水意向消逝。城市滨水空间的传统价值虽然减弱了,但新的价值增长了,在城市更新中需要恢复江南城市的亲水性特色。针对不同的滨水空间类型应采用不同的更新方法。首先根据河道尺度大小、滨河地块性质将滨水空间归纳为四个类型;然后对应这些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法,通过增加滨水空间的活力而复兴江南城市的亲水性特色。  相似文献   

4.
成武县位于鲁南城市带菏泽组群,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在目前区域产业转移、快速城镇化战略机遇下,实现快速、精明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城市谋求发展的现实需求,其中探寻合理的城市定位是指导城市发展方向路径的首要策略。文章从分析成武所处的战略地位出发,基于资源本底和现状发展的特征问题,从区域格局看发展动力,基于发展动力探寻城市定位。探索符合欠发达地区转型期快速发展需求下的城市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5.
辽中城市群规划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翀 《城市规划》2007,31(10):44-47,62
基于实证分析,将辽宁中部城市群规划的空间格局归纳为巨型城市区、都市区、网络城市、边缘城市等四类空间,并进一步就各类空间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一些大城市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都市区空间借助强大的中心、依托交通走廊、形成外围"簇群状组群"的扩展形态。该文用"簇群式"来解释都市区空间结构的这一新发展,提出都市区簇群式空间结构的概念,并追溯其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7.
丁伟 《建筑与环境》2009,3(6):31-33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各级城市的规模增长很快,城市空间急速向外扩张。在这一过程中,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变化尤为显著,城市功能也正在经历重大调整与重组,城市建设的重心已开始由中心城区转向新城。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空间发展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经卫 《规划师》2005,21(8):5-9
当前,我国大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着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紧缺、城市机动化水平低、城市开发强度高等困境。应确定合理的大城市主导交通方式,从“区域”入手整合城市群发展与交通体化的关系,从“结构”入手形成城市空间与交通发展的互动,从“控制”入手实行用地分区与交通需求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推进城市空间结构和绩效问题研究。旨在阐明城市空间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解释\"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内在组织逻辑和空间绩效机理,并将其运用于大城市空间发展的模式选择。为实现这些目标,以我国大城市\"职——住——流\"组织作为空间绩效研究的切入点,从\"场所——流动\"空间的\"静态——动态\"耦合的视角,分析现实中大城市的不同空间战略及其绩效迥异的成因;基于理论和经验研究,提出大城市空间组织的高产、低熵、稳定和可持续性准则,以用于权衡和选择大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引力和网络:长三角创新城市群落的空间组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作为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区域层面的创新集群和活动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中国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案例,从创新阶层、创新经济投入、创新文化环境、创新产出四个维度的指标入手,通过创新引力和外向创新联系度,来观察长三角创新城市群落的组织特征和空间网络.结果表明:①城市创新引力.形成7级划分,第一级别城市为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前4级城市的创新引力与后3级城市有明显的分野;②创新外向联系.空间上呈现沿沪宁线和沪杭线的“八字形”的核心结构和沿海“C型”的潜力圈层;③网络总体特征.创新群落由核心圈层、关联圈层和边缘网络三部分组成,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相关联形成两个嵌套三角形的结构组成了核心圈层.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逐渐成为全球新的空间竞争主体单元。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也涌现出了众多规模不等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核心区。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群发展实际,提出了划分城市群的新标准,并以此对国内城市群进行重新划分。同时以空间视角,对当前国内城市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城市群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城市群具有明显的梯队结构。发展国内城市群,需要重视其内在固有的梯队特性,采用逐步推进、梯度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城市群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格局经历着由"单核引导"的点轴结构向"单核+多中心支撑"的网络状结构的转变,支撑其演变的市场力和调控力的力量对比也在发生着变化.长三角城市群已有部分协作机制和内容,但区域一体化过程推动缓慢.目前,国家和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和财税制度正在逐步优化改革的过程中,并且有世博会和高速...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重大的演变,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因素也变得错综复杂。本文主要从聚集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住宅发展三方面,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认为区划调整之后的淮安市应选择“三足鼎立”的星状结构发展模式,摒弃“摊大饼”式的扩展扩散发展模式,重视城市历史文化灵魂的保护,并指出实现理想的淮安城市空间结构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口的高密度聚集是亚洲城市的重要特征,且中心区存在着规模、等级及形态的较大差异,但是在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丰富复杂和类型多样化的现象背后,其核心空间结构却表现出一定的组织逻辑和形态规律,可以凝结提炼出相应的空间原型.通过对亚洲200个典型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的定量分析与梳理,揭示其非均衡性、自适应性、演替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并凝结城市中心区在演替过程中形成的四种空间结构的原型范式——单核结构、圈核结构、轴核结构和极核结构原型,以及在不同空间形态下衍生出的各种亚结构原型.在此基础上,剖析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原型演替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形成阶梯状的演替过程、垂直脉的演替模式、螺旋式的演替趋势,以上构成了亚洲城市中心区演化升级的基本框架.旨在全面解释中心区的结构原型与演替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矿业城市因其强烈的资源导向性而产生了特殊的城市空间形态,文章通过对转型的矿业城市空间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利用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这一特殊的土地资源的策略,并通过案例实践了具体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空间发展演化态势研究--以福厦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群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一般认识。在此基础上,以辐厦城市群为例,对其发展条件、形成机制与空间范围的界定及发展阶段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其未来空间发展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相互关系探析——以淮安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因素和城市空间和交通方式组成的演化分析,得到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又互相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并以淮安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中心区圈核结构模式是指在城市中心地区中,由公共设施主核与亚核体系及其扩散圈层、轴环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集聚结构现象,它广泛存在于我国特大城市中心地区。文章在研究国内典型中心区的基础上,从形成机理方面剖析其源于城市服务业的聚集效应与分离效应的空间叠合,提出由于圈核结构模式兼顾了城市中心的趋中性和特色功能的边缘性,从可以实现多核中心区在内部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进而提出圈核结构中心区发展的空间规律。  相似文献   

20.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绩效的评价,是通过对影响城市空间的社会经济、空间形态、流通空间、生态安全4方面要素的评价来实现的;运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架构了由4个系统、10个指数、36个指标构成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并对包头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