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春  张艳  代丽君 《化学与粘合》2006,28(6):413-415,423
为扩大原花青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原花青素为心材,对其微胶囊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微胶囊化工艺的最佳壁材组合为:乙基纤维素、阿拉伯胶、麦芽糊精;原花青素占复合壁材的最佳质量百分数为15%;乳化剂占原花青素的质量百分数为0.6%。通过混料实验确定复合壁材的最佳配比为:乙基纤维素25%,阿拉伯胶33.33%,麦芽糊精41.67%,包埋率可达88.1%。原花青素微胶囊在正己烷中的溶解度为87.1mg/g,而未包埋的原花青素溶解度仅为43.5mg/g。  相似文献   

2.
邢晨晨  陈思浩  孙蕊 《化学世界》2011,52(4):228-231,243
测定合成辣椒碱微胶囊在盐水、碱性及酸性三种释放环境下的释放曲线.在三种释放环境下,合成辣椒碱的释放率(ARP)具有显著的差异,盐水环境下的释放率最小.通过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Higuchi模型方程对所得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三种释放环境中合成辣椒碱的释放动力学均适用于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的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葡萄籽原花青素在大孔树脂HZ818上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分别采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对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数据进行拟合,采用Largergren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在HZ818树脂上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等温吸附数据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焓变大于0,吉布斯自由能变小于0,HZ818树脂对原花青素的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吸附动力学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过程受主要包括颗粒内扩散在内的多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散染料微胶囊的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卓  陈水林 《染料与染色》2003,40(5):272-273,286
本文主要研究了乳化剂用量、乳化速度、乳化时间和保护胶体的用量对分散染料微胶囊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乳化剂的用量、乳化速度和乳化时间,使分散染料微胶囊的释放速率提高;而增加保护胶体PVA的用量,分散染料微胶囊的释放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花青素是一种聚多酚类混合物,有着极强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还有调节脂质代谢、抗肿瘤、降血压、治疗眼科疾病、免疫调节等作用。综述了原花青素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原花青素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洪新  唐克 《河北化工》2009,32(4):24-26
葡萄籽中含有一种执瓴化剂的植物化学物质——原花青素低聚物,具有抗衰老、防癌、防心血管病等作用。初步研究了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溶剂提取工艺,考察了溶剂种类、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粉碎度等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最终确立最佳提取条件:乙醇为溶剂、提取浓度为70%、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温度为50℃、料液比1:7、粉碎度80目。  相似文献   

7.
葡萄籽中提取原花青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姜守霞  孙威 《应用化工》2005,34(2):108-110
用常规溶剂提取青、红两种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研究了葡萄籽品种、操作温度、提取剂种类和提取剂浓度对原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青、红两种葡萄籽分别用搅拌方式提取,料液比1∶20,提取2h,50℃,青葡萄籽提取剂为丙酮,浓度60%~80%,产物纯度和提取率达67.35%和7.86%;红葡萄籽提取剂为乙醇,浓度80%,产物纯度和提取率达55.20%和5.36%。  相似文献   

8.
温度控制瞬间释放微胶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外有关温度控制瞬间释放微胶囊及其微胶囊化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其释放原理。列举了石蜡等制备微胶囊的囊壳材料以及熔化分散冷凝法、锐孔—凝固浴法和喷雾冷却法等三种制备方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葡萄籽原花青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酸性条件下,原花青素与香草醛反应生成红色产物,由红色产物的吸光度可确定原花青素的含量.实验首先考察了酸对显色的影响,确定以较低浓度的硫酸作催化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其他因素的影响,确立了稳定的比色条件:硫酸30%、香草醛4%、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5 min,并得出了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10.
薰衣草精油微胶囊释放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薰衣草精油微胶囊在不同温度下的释放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微胶囊技术有效抑制了薰衣草精油的易挥发性及易氧化性,提高了其热稳定性;随着温度升高,精油的释放速度加快;微胶囊在空气中的释放机理与Avrami′s公式和一级动力学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桂花油香精微胶囊制备因素对释放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花油香精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平均粒径12.4μm的桂花油香精微胶囊,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香精释放的影响。实验表明,固化剂用量、水浴温度、油胶比对释放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迄今温度感应型控制释放微胶囊的各种类型、相应的结构特点和感温性控释特征,以及应用开发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农药微胶囊悬浮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7.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为例,介绍了微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囊皮材料、质量控制指标以及生物活性等。  相似文献   

14.
海藻酸微胶囊的制备及在药物控释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康  何志敏 《化学工程》2002,30(1):48-54
海藻酸具有相对温和的凝胶条件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与生物医学工程。综述了海藻酸微胶囊的制作方法、增加海藻酸微囊的稳定性与控制物质扩散的主要方法及海藻酸凝胶在药物控释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原位聚合法制备乙酰甲胺磷农药微胶囊剂。观察了脲醛树脂为壁材包埋乙酰甲胺磷农药获得微胶囊的反应过程。研究了酸化强度与固化温度、溶剂以及反应过程中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微胶囊结构、表面特征以及粒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适当的酸化反应速度下,反应体系酸性越大,对微胶囊的生成越有利。同时发现聚合温度以60℃为宜;在非极性溶剂二甲苯及搅拌速度3000r/min的条件下,可以制得包覆良好、粒径较小、分布均匀且流动性好的圆球形微胶囊。测定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6.
热敏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界面聚合法将热敏染料微肢囊化的工艺过程,通过制备工艺各因素对微胶囊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确定了界面聚合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此最佳工艺条件成功制备出粒径在0.5um左右的热敏微胶囊。  相似文献   

17.
再生丝素蛋白/海藻酸盐包药微胶囊的结构与释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型药物消炎痛(吲哚美辛)作囊芯,再生丝素蛋白和海藻酸盐(FB/AG)作囊膜,在液体石蜡,Span-80的W/O型乳化体系中于50~60℃,高速搅拌下,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包药微胶囊。采用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X ray、FTIR、DSC等测定并表征了包药微胶囊的结构。结果显示,微胶囊呈近似球型,粒径为65μm左右,粒径呈正态分布,再生丝素蛋白与海藻酸盐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结晶程度提高。采用药物体外释放法测其释药性能,该包药微胶囊24h的释药率为24%,海藻酸盐微胶囊为42%,药粉为80%,FB/AG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对苯二甲酰异硫氰酸酯与邻苯二胺为原料,通过界面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聚硫脲微胶囊,考察了搅拌速率、乳化剂用量、投药量等因素对微胶囊粒径及释放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油相分离法以天然高分子材料甲壳糖包裹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制备微胶囊,初步探索了原料配比、交联剂用量对茶多酚包含量、释放速率的影响,茶多酚微胶囊化后其瞬时释放量在4h达最大值,随后缓慢释放可持续12h以上,在释放12h时,累积释放量在90%左右,当加工处理过程在0.5h以内不会对茶多酚的性能有太大影响。胶囊化不仅起保护作用,而且延长了抗氧化时间。  相似文献   

20.
阻燃剂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以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为分散剂,制备了十溴联苯醚/三氧化二锑、三(β-氯乙基)磷酸酯两类微胶囊阻燃剂。测试了它们应用于聚氨酯硬泡中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三(β-氯乙基)磷酸酯微胶囊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