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曾是发达国家经济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成功转变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比较严重,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已经成为我国进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结合实际,从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困难、原因等方面着手展开论述,提出使过剩的农业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认为,乡镇企业布局要适度集中,通过乡镇工业小区的建设和小商品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小城镇,特别是高层次小城镇,提高现有小城镇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转换城市机制,完善城市经济结构,用市场法则取代行政原则,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文章结合经济学理论和国外经验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相对下降,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种形式,在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和资源约束日益严重的今天,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转移方式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和各国经验说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形式,即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并比较了向城市转移和就地非农化两种空间转移方式的优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了在今后一段时期转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在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因素,构造了一个扩展模型。并对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笔者依据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解决农民持续增收这个农业、农村工作的最现实问题,解决二元经济转换这个新世纪的最大难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推进城市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质量的现状分析 ,探讨两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利弊和可行性。指出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农业增长才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发展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论述进行了梳理.着重介绍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认为托达罗模型考虑到了更多的因素,进一步看到并强调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对当前的中国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兴农产业,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诸多障碍,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利用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得到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沿海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之后,许多地方不但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反而相继出现了丢弃耕地的现象。这里针对欠发达地区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之后农村土地经营出现的困境,分析了制约土地规模经营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测算方法的数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讲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借助于资源配置优化模型,用严格的数学推导获得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方法,并给出了恰当的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14.
必须重视企业的劳动力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仍具商品属性,劳动力产权理应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劳动者把劳动力作为一种资产投入企业,除了要收回成本(劳动力价值)外,还必须有投资回报,即分享企业剩余劳动成果.把企业利润一部分转化为劳动力产权收益,有助于确立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