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孙永波  汪云甲 《中国矿业》2005,14(4):36-37,81
本文在分析影响矿产资源安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调查法设计确立了评价矿产资源安全的指标体系,进而用AHP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以石油为例对相关样本进行了评价,较好地反映了样本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有色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表和易采矿产资源的日趋枯竭,使得进行矿产资源状况综合评价时,必须从以往偏重储量品位评价的模式转向资源禀赋、开采条件及外部条件综合评价的模式.以利于科学恰当地评价金属矿产资源,搞好资源管理,科学合理地规划矿产建设及生产规模.同时也是矿产资产化管理、开采权流转、合理计取资源税及资源补偿费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西部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我国西部矿产资源集中区建设,对推动我国西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集中区综合评价,有助于把握集中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集中区发展的因素,并为西部矿产资源特区选择提供依据.以系统论为基石,综合考虑影响指标体系构建的有关方面,构建了我国西部矿产资源集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志宏 《煤炭学报》2002,27(1):103-107
对矿产资源竞争力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各种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指出矿产资源的竞争力是由其内在素质和外部环境影响的综合体现,矿产资源竞争力的评价应以矿产资源禀赋条件为基础,以市场需求趋势预测为主要依据,在投资环境,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评价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构建了我国周边国家矿产资源投资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主要指标进行了说明。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周边国家进行了矿产资源投资环境的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6.
日本得益于强大的全球矿产资源经略能力,作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强国之一。系统研究日本的全球矿产资源经略战略,对于我国矿产资源战略调整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研究发现:(1)日本形成了以JOGMEC为核心的系统高效的矿产资源管理机构,为其境外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日本分别就能源、战略性金属矿产制订了以有效保障本国资源安全为核心的目标明确、可操作性的矿产资源战略;(3)通过财团运作,日本在全球资源市场获取了规模可观的市场份额,打造了多艘国际矿业航母;(4)通过资本运作,与美国金融财团形成利益共同体,获得了进入西方世界的入场券,在世界矿业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骆正山 《金属矿山》2005,(4):1-3,16
针对传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提出了1套既简明、科学又体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模糊理论,提出了一个更加科学的、易于操作的评价方法,以便更好地对矿产资源开发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我国21世纪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在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下,建立了包括开采秩序、安全开采、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治理和社会效益等5大类指标构成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绩效进行评价的方法,并对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绩效评价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吴琼 《中国矿业》2014,23(5):134-138
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形势日益复杂,矿业要建立"调查先行、规划调控、市场配置、权益保护、监管有力、绿色和谐"的矿产资源管理格局,必须依托全面、科学和系统的统计指标体系,以全面反映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矿产资源现有储量情况;②矿产资源地质勘查新发现、新查明情况;③矿业权审批、发放情况;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⑤矿产资源监管情况;⑥矿山环境和地质环境监测。本文通过研究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确立了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建立了矿产资源指标体系框架,并选取主要统计指标,初步建立了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媛媛  王青 《金属矿山》2009,39(2):144-146
通过对四川省典型矿区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对环境问题分类统计,建立了矿区环境问题与开发矿种的对应关系,并对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识别;针对四川省的自然环境背景和已经存在的矿区环境问题,构建了四川省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用层次熵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对指标及因子进行定量化研究,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宏观控制矿区环境质量提供了依据,对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不适应现象逐渐凸显。因此,寻求适合新形势下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方式,对推动我国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矿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改革措施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深化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阐述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和智力等五个方面设置了评价指标,建立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详细论述了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3.
吴仲雄  高清平 《中国矿业》2007,16(9):14-17,29
本文应用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对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各级评价结果,分析了影响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业授  郭敏 《中国矿业》2008,17(1):32-36
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出发,遵循科学性、整体完备性、可操性、层次性的原则,从“资源开采率、资源回收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物最终处置降低率”五个环节,“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三个重点入手,初步形成勘查、采选冶、消耗、综合利用、环境治理、循环经济投入与产出六个环节34个指标的“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价值尺度及其价值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时期,必将对矿产资源需求持续增长,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通过调整价值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本文从矿产资源有效配置视角,在确立矿产资源价值确定应基于经济效率、分配公平、创造就业、资源保障和维持"可接受的"环境质量标准五尺度基础上,明确指出矿产资源价值应包括矿产资源净价值和调节价值。以矿产资源净价值为主,调控价值为辅的矿产资源总价值体系是配置资源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志宏 《煤炭学报》2000,25(5):556-560
根据矿产资源开发的特点,对矿产资源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建立了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矿产资源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实例对兰坪金顶铅锌矿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竞争力比较评价,提出了改善其竞争力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资产清查是摸清资产家底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矿产资源资产清查制度是加强资产管理的必要措施,也是推动建立矿产资源资产管理体系的重要抓手。本文在总结矿产资源资产清查试点经验基础上,对清查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矿产资源管理实际和资产平衡表编制、国有资产报告等数据服务需求,指出了存在问题、处置依据和工作建议,首次提出矿业权有偿处置划分思路。从报表制度建设、空间“一张图”构建、年报制度建设和软件系统平台搭建等四个方面提出矿产资源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思路,以期为我国矿产资源资产清查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评价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评价研究较少且有较大局限性,而开发过程效率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的满足程度。评价指标除了利用率外,还包括利用效果,受到资源条件、矿业政策、矿产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国际市场、国际政治、矿山开发阶段、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评价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定量评价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