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地区能源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有问题。中国农村能源问题与其它发展中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有共同性。家庭生活用能主要依靠生物质能及当地其它自然资源;落后的能源转换工艺和设备使得能源转换率低下。  我国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普遍研究始于 20世纪 70年代中期。 1979年进行的一项全国调查表明,全国有 47. 7%的农户每年缺燃料 3~ 6个月,平均缺燃料 22%。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家庭用能在各地区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其用能水平和构成主要决定于当地可获得的自然资源。家庭生活年户用能一般为 700~ 12…  相似文献   

2.
未来我国民用能源消费走势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虹 《中国能源》2002,156(12):35-37,30
本文在对我国民用能源系统中能源消费形式、能源结构、用能设备活动及效率水平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模型进行了情景假设分析,得出了未来二十年我国民用能源消费可能出现的一些基本消费特点。研究认为我国未来民用能源消费将以1.4%左右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3.
<正>去年冬天以来,我国部分地区连续爆发雾霾天气,除去地形风力风向等客观原因外,在燃煤、机动车排放、沙尘和建筑扬尘等众多人为因素中,不合理的能源结构,特别是燃煤过度排放,是加剧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占全球煤炭消费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GIS中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对中国1953~2006年间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的特征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云南节能通讯》2005,(1):12-12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公布资料称,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目前我国面临着常规能源资源约束、过分依赖煤炭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10%和5%。  相似文献   

6.
何艳 《中国能源》2006,28(7):25-29
均衡合理的能源消费是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我国能源消费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些非均衡特征。其非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供需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消费等方面。在分析这些特征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能源消费均衡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原则:效率与公平原则、市场经济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  相似文献   

7.
对食品行业能源消费现状和用电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对食品行业的能源消费特点、用电和电耗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合理用能和用电的措施建议,可以为推动食品行业的节能和节电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自独立以来,乌兹别克斯坦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就,能源消费呈现总量相对充裕,但增长乏力,结构极不平衡,分析认为,主要是资源禀赋、能源地缘政治、发展战略、区位条件、产业政策等方面因素导致了乌兹别克能源消费结构的刚性,特别是能源地缘政治策略的选择制约了消费总量需求和结构的可塑性。结合中国油气资源自给率及保障形势进行比较分析,可为中国的能源政策、特别是能源地缘政治和产业发展策略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若干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建 《新能源》1999,21(11):42-46
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若干现状,诸如能源弹性,能源消费结构,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费,能源节约以及能源消费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外能源》2014,(10):59-59
<正>根据BP公司《2014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世界原油消费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中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国内消费比例最高的是新加坡(87.1%)、厄瓜多尔(78.9%)、沙特阿拉伯(59.3%)科威特(57.7%)、希腊(51.5%)。世界天然气消费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俄罗斯、伊朗、中国和日本,国内消费比例最高的是特立尼达多巴哥(91.8%)、乌兹别克斯坦(85.1%)、  相似文献   

11.
张抗 《中外能源》2012,17(7):1-12
纵观我国10余年的能源消费变化情况显示出:总量上升过快,2000~2010年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达11.58%,而同期世界均值仅为2.8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过高、能源强度大,2010年达到0.77t标油/千美元,明显高于世界和OECD国家均值,亦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构成也未得到明显改善,煤炭所占份额高、消费增长快;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增长较快,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份额却下降;新能源所占份额较低。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和能源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大幅降低能源强度,进而降低能源消费增速,但近10年发展的回顾提醒我们,其落实存在一定难度。经济增速过快、经济结构失调是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适中的经济增长率是保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低、节能指标得以落实的前提条件。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同时,对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要有客观的估计,政府或其他方面的补贴应主要用于科研、用于由实验室向大规模应用之间过渡性的工业化试验,拔苗助长将适得其反。在能源战略上应强调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多元互补,均衡发展、因地制宜。把节约能源、降低能源强度作为国策放在能源战略的首位,逐步增大石油,特别是天然气、一次电力和新能源的比例,降低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份额。要走因地制宜、多元化互补发展之路,多侧面、多方式、多途径地实现能源供应和消费的广义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及用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费特点、用电和能耗电耗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合理用能的措施建议,可以为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合理用能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以及经历类似阶段的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比较和政策的分析,指出我国能源问题的原因在于生活、建筑能耗方面及高耗能行业的过度消耗,进而提出规范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建议,从而实现使经济发展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良性循环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富含可再生能源的乡村地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建设开始提上日程。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连民村为例,由国网上海电力公司牵头提出了一套考虑乡村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案,并对规划方案进行未来中长期情景分析,验证了该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作为样板为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能源知识     
《中外能源》2012,(6):7+12+28+47+70+84+89+94+99
美国"能源独立"引发的问题美国"能源独立"的讨论始于美国,但其影响却是全球性的,尤其是对中国。如果美国大幅减少石油海外依存度,美国是否还有意愿维护全球能源主产区和主要运输通道的安全以及国际油价的稳定,将成为中国调整和制定新的能源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美国高级别外交官员在不同场合的发言表明,美国现在其实不太愿意使用"能源独立"这个词,唯恐引  相似文献   

16.
17.
朱曹坚 《中国能源》2006,28(12):34-37
本文通过对苏州近年能源消费情况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国际水平的对比分析,指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适应,与5年实现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不适应。为此,需要通过技术节能和经济节能的手段,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等,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6县3240户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抽样调查为基础,给出了农村家庭生活用能问题的水平和构成,探讨了家庭生活用能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而对家庭能源消费、商品能替代作用、成本及最终用能效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舟丹 《中外能源》2014,(10):36-36
<正>国际能源署署长范德胡芬女士在《世界能源展望2013》发布会上讲,非常规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正在改变全球的能源格局和能源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数量的1/5,但能源结构还处于煤炭阶段。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总量比例约为66.4%,石油为18.9%。随着全球能源消费重心的东移,尽管我国有较  相似文献   

20.
《节能》2021,(1):77-80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文中基于1978年~2019年广东经济和能源统计数据,分析了能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阶段性演变特征,能源-经济发展关系从最初能源供应相对滞后、能源供需趋紧阶段(1978年~1995年)进入到粗放型增长模式阶段(1996年~2005年),2006年至今处于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转型阶段。在当前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广东省对能源消费刚性需求和能源效率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东省应加速构建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型,为2060年前争取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深度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