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轻汽油醚化装置应用S型树脂催化剂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希平 《中外能源》2007,12(4):81-84
重点介绍了丹东明珠特种树脂有限公司研制的D005-ⅡS型树脂催化剂具有酸度较强、催化活性中心大量存在于固态球型颗粒内表面、低温反应活性优良的特点,以及具有相互贯通、孔径均匀的大孔结构,有更高的交换容量和强度的性能特征。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8×104t/a轻汽油醚化装置在采用D005-ⅡS型树脂催化剂后,产品质量得到了改善,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提高30.5~1.5个单位,烯烃含量降低了5~10个百分点,并增收1052.45万元/a。  相似文献   

2.
LIP-100催化剂在重油催化装置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婷  马达 《中外能源》2006,11(6):61-65
介绍了MIP装置配套催化剂LIP-100在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1.80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工业试验的情况。标定结果表明,与LV-33催化剂相比,LIP-100催化剂的重油产率降低0.47%,总液收提高了0.9个单位,汽油研究辛烷值增加1.6个单位,丙烯产率明显增加,显示了很强的抗重金属污染和抗碱氮污染能力,并改善了裂化反应的焦炭和干气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轻汽油醚化工艺可将催化轻汽油中的C5~C7叔碳烯烃与醇类(甲醇或乙醇)发生醚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醚(TAME、TAEE等)。该工艺可有效降低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同时将全馏分催化汽油辛烷值(RON)提高1~2个单位,蒸气压降低10k Pa左右,是提高车用汽油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该工艺还可将低价值的甲醇转化为高价值的汽油,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宁夏恒有化工科技有限公司40×104t/a轻汽油醚化装置,是采用以催化蒸馏工艺为基础的国内首套大型深度醚化装置。就该装置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预处理、主醚化反应器、催化蒸馏的结构和流程,甲醇回收系统的防腐蚀、凝结水热量回收、装置安全联锁等)进行介绍。自开工以来,装置运行平稳,活性C5和C6叔碳烯烃的平均转化率分别为96.6%和54.5%,达到或超过设计值(设计值分别为95%和50%),说明该装置所采用的轻汽油醚化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程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祁兴国 《中外能源》2009,14(10):69-70
由于原油的重质化和劣质化,大连石化公司350×10^4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于2008年选用CDC催化裂化催化剂,以增加液体收率、降低油浆产率及汽油烯烃含量。应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裂化性能良好,可明显提高装置反应深度,并具有明显的降烯烃作用,在达到系统藏量20%的情况下,能降低汽油烯烃含量近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江波 《中外能源》2009,14(10):64-68
法国Axens公司的Prime—G^+是采用固定床双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技术,催化裂化全馏分汽油脱硫率可达到98%,满足生产超低硫规格汽油的要求,具有烯烃饱和量少、辛烷值损失小、液收率高、同步脱臭等特点。锦西石化120×10^4t/a催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采用该技术后,产品标定数据表明,轻汽油(LCN)硫含量分别为42.8μg/g和63μg/g,满足设计值不大于65μg/g的要求,满足京Ⅳ汽油标准;混合产品辛烷值较原料辛烷值分别下降0.9和1个单位,符合辛烷值损失不大于1,5个单位的要求;二烯烃数据满足加氢脱硫反应器进料二烯烃体积分数小于2%的标准;混合产品收率100.01%.瓦斯收率0.1726%,含硫气体收率0.08%;能耗标定分别为18.99kg标油/t和18.59kg标油/t,小于设计值19.1kg标油/t;在满负荷条件下装置运行较为平稳。MCN组分没有单独抽出,造成HCN产品硫含量略偏高。  相似文献   

6.
汽油选择加氢脱硫技术工业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采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OCT-M),将直馏柴油加氢装置改为汽油选择性加氢装置,以此来降低汽油混合全馏分的含硫质量分数。工业应用表明,采用OCT-M技术后,重汽油加氢干点上升了5℃,总硫量由1700μg/g降至230μg/g,硫醇硫由加氢前的103μg/g降至42μg/g,研究法辛烷值降低了5.5个单位,马达法辛烷值降低了3.3个单位。通过提高反应深度,加氢汽油总硫的脱除率提高,汽油中硫醇硫含量下降。根据统计函数,建立了汽油加氢装置预分馏塔顶温度(x)与轻汽油硫含量(y)的关系式。若y为500~600μg/g,则x为88~92℃;在y不高于450μg/g时,x应小于85.7℃。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MMT抗爆剂在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的使用情况。使用结果表明,在汽油中添加该剂约50μL/L时,汽油的辛烷值(研究法)上升1.5个单位以上,而且汽油的其他质量指标未受到任何影响,每吨汽油成本上升约15元左右,但汽油辛烷值的提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成品汽油的主要调和组分有催化裂化(FCC)汽油、催化重整汽油、烷基化汽油、异构化汽油等,其中催化裂化汽油占我国成品汽油的80%以上,而FCC汽油具有高硫含量、高烯烃含量的特点。因此,有效控制催化汽油的硫含量,是控制成品汽油硫含量的关键。中海油惠州炼化分公司为满足全厂汽油升级至国Ⅳ、国Ⅴ标准的要求,新建一套500kt/a催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该装置采用惠州炼化和北京海顺德钛催化剂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全馏分催化汽油选择加氢脱硫工艺技术",即一段选择加氢+二段选择加氢脱硫工艺,简称CDOS-FRCN。该装置由镇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ZPEC)负责工程设计,于2012年2月10日动工,当年12月24日一次开车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装置标定情况说明,催化汽油经全馏分加氢精制后,加氢精制汽油中,硫的质量分数达到12μg/g,硫醇硫质量分数达到10μg/g,汽油辛烷值(RON)损失小于1.5个单位。CDOS-FRCN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汽油硫含量,减少辛烷值损失,可为炼油厂生产硫含量小于50μg/g甚至10μg/g的清洁汽油提供经济、灵活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赵剑涛 《中外能源》2009,14(12):85-88
由于生产调整,长庆石化公司140×104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原料由常压渣油变为全减压渣油,原料密度增大、残炭含量增高,反应生焦量大,制约了装置的加工量。为此,试用了Endurance重油深度转化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对渣油原料深度转化的同时,可最大量地降低焦炭产率。试用结果表明:Endurance催化剂初活性较高,衰减慢,且持久活性表现良好,抗重金属污染能力强,催化剂性能稳定,一段转化率较好,回炼油量减少;重油裂解能力较强,可以显著提高轻柴油、液化气收率,但汽油产率略有下降;可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同时会造成汽油辛烷值的降低(汽油烯烃含量下降约3个百分点,汽油辛烷值下降约1个单位),对轻柴油、液化气质量基本没有影响;可明显降低催化剂单耗,试用期间,催化剂平均单耗由原来的1.46kg/t原料下降至1.25kg/t原料。  相似文献   

10.
MIP-CGP组合工艺可以提高催化液体收率,提升汽油质量,多产丙烯,为企业多创效益.我厂在实际生产中按照此工艺的原理进行工艺和催化剂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英  朱学辉 《中外能源》2009,14(4):78-81
介绍了NBMS离线磁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流程.采用该技术得到的低磁剂上的重金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微反活性均有所提高。收率为28.3%和40.2%的低磁剂微反活性较平衡剂提高6-7个单位。综合考虑,当低磁剂收率为40.2%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益。将低磁剂与新鲜剂以1:5的比例加入系统后,产品质量和产品分布可维持不变.再生后催化剂活性可维持在60左右。催化剂单耗由1.108kg/t降至O.9kg/t,每年可减购新鲜剂120t。同时还相应减少了制造新鲜剂对原材料资源的消耗和制造过程中带来的废水污染。  相似文献   

12.
李高峰  潘岩  刘帅 《中外能源》2011,16(6):79-83
锦西石化柴油加氢改质装置2009年进行了催化剂更换,选用美国标准公司预硫化催化剂DN200、DN3100,降凝剂为SDD800,裂化剂为Z-5723,保护剂为834HC和814HC。采用干法硫化,因为预硫化催化剂DN200每个颗粒都含有硫,在硫化时不需要另外加注硫化剂,自身携带的硫可完全满足硫化需要,相应的加硫设施也可以省略。催化剂初期活性较温和,不易出现飞温现象,所以可省略普通催化剂开工前的注氨钝化步骤。一年来的运行情况显示,催化剂运行初期,在反应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即可满足生产需要,催化剂活性很好。柴油硫、氮含量大大降低,平均脱硫率达到97.24%,平均脱氮率达到98.21%。柴油的色度可由原来的3.5降到0.5,外观呈淡绿色。柴油十六烷值平均提高7.9个单位。生产的石脑油,芳潜含量高,是优质的重整原料,可用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石脑油氮含量很低,但硫含量稍高。此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氮性,完全满足装置产品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东阳 《中外能源》2012,17(4):89-92
长岭石化2011年原油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000×104t/a.引进霍尼韦尔油品调合技术和近红外在线检测技术,实施汽油在线优化调合项目.汽油在线调合技术方案是以调合规则(也称调合属性预测模型)为基础的多变量预测优化调合控制,结合在线分析仪提供的质量反馈校正,实现以成品油质量为控制目标的在线管道优化调合技术,包括调合优化控制(Open BPC)软件和调合比例控制(BRC)软件.该系统在保证成品汽油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平均调合完成一罐(5000m3)的时间由原来的2.5d缩短至1.5d;应用优化调合系统,用3.5×104m3的库容实现了8000m3/d的调合交库任务;93号和97号成品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RON)平均分别降低0.4和0.3个单位,减少了质量过剩,一次调合合格率由70%升至95%以上.2011年长岭石化汽油产量为135.5×104t,少添加MMT36.88t,节省费用686万元.  相似文献   

14.
锦西石化100×104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装填保护剂FZC-100、FZC-105、FZC-106,以及加氢精制催化剂FF-36和加氢裂化催化剂FC-50。其中,FF-36催化剂以钼、镍为活性组分,以纳米C等多种助剂改性的氧化铝为载体;FC-50催化剂以钼、镍为活性组分,以高结晶度、高硅铝比的改性Y型分子筛为主要酸性组分,以碳化法硅铝为主载体。装置开工催化剂采用二甲基二硫(DMDS)作为硫化剂进行干法硫化,选用低氮油-直馏柴油进行钝化,不用无水液氨,过程容易控制,既节省资金和人力,又简化开工方案。工业应用表明,FF-36催化剂加氢活性好,脱硫、脱氮率高,装置过程产品柴油和石脑油的硫含量和氮含量都在10μg/g以下,能生产硫含量达到国Ⅴ标准的清洁柴油和质量良好的石脑油;FC-50催化剂通过调变裂化功能来减少过度裂解,有效避免二次裂解,干气、石脑油产率低,柴油收率高,中油选择性较强,柴油色度≤0.5,十六烷值较原料提高12个单位以上,改质性能较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The Global MARKAL-Model (GMM), a multi-regional “bottom-up” parti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global energy system with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s used to address impacts of internalisation of external costs from power production. This modelling approach imposes additional charges o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which reflect the costs of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damages from local pollutants (SO2, NOx) and climate change, wastes,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of accidents, noise and other burdens. Technologies allowing abatement of pollutants emitted from power plants are rapidly introduced into the energy system, for example, desulphurisation, NOx removal, and CO2 scrubbers. The modelling results indicate substantial changes in the electricity production system in favour of natural gas combined cycle, nuclear power and renewables induced by internalisation of external costs and also efficiency loss due to the use of scrubbers. Structural changes and fuel switching in the electricity sector result in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emissions of both local pollution and CO2 over the modelled time period. Strong decarbonisation impact of internalising local externalities suggests that ancillary benefits can be expected from policies directly addressing other issues then CO2 mitigation. Finally,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total generation cost of different technologies points out that inclusion of external cost in the price of electricity increases competitiveness of non-fossil generation sources and fossil power plants with emission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