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筑·环境·文化--以环境和文化的观点考察乡土建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志雄 《华中建筑》2006,24(6):116-11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建筑中蕴含大量的文化信息,尤其是广大的被忽略的普通村落.本文拟从乡土环境和乡土文化的角度对乡土建筑做一些探索,探究在乡土建筑的演变过程中乡土建筑与它所处的乡土环境和乡土文化之间的冲突.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最广大的乡土建筑所起的变化,并合理的引导这种变化,达到乡土建筑与现代文化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岭南乡土建筑改造中存在的现状问题,通过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定性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为辅的方法进行研究,从采用生态节能材料和技术、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和创新建筑空间研究实现乡土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从建筑形态文化和乡村肌理的传承、传统建筑空间文化的传承、建筑材料与技术文化传承研究乡土建筑文化可持续传承的方法,从建筑与村落整体环境融合、建筑与村民活动结合、建筑与商旅文创产业结合研究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可持续规划的方法,从而达到有效保护岭南乡土生态环境,传承活化岭南乡土传统建筑文脉和乡土文化特色,使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乡土建筑,一般来说开始是由一群受到当地文化传统影响的当地人所建造,然后经历了漫长的反复试验,又在对地域环境熟悉的当地工匠手中有系统地建造起来,因此特定气候的环境建筑技术转化对现代建筑具有重要且深远的价值。基于浙江中部地区的乡土村落——义乌神坛村的实地考察,对传统乡土建筑与当代乡土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将传统乡土建筑的建造智慧转化设计为适应当前环境和建筑需求的气候响应性建筑。结合正在施工的义乌雪峰文学馆阐述如何将环境能量协同与气候响应作为主要考量因素进行当代乡土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4.
楠溪江流域具有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圈,在我国乡土文化宝库中闪烁着特殊的光辉。然而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们纷纷建造新屋,大量乡土建筑被拆除,建筑环境被破坏,乡土文化的见证飞快地消失。笔者分析了楠溪江流域乡土建筑的类型与特色以及建筑文化的特点,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楠溪江流域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建筑保护的几项措施,以期把源远流长的楠溪江流域乡土建筑及其特色文化长远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5.
对于乡土建筑的研究往往需要涉及文化、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其历史发展有着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碉楼建筑作为防御建筑,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是研究某一时期乡土建筑的重要资料,本文立足于建构理论的视野之下,通过对重庆部分地区碉楼建筑的调研、测绘等研究,对传统乡土建筑碉楼在建造方式、材料应用、技术手段、细部构造方面进行解读与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研究乡土建筑的价值,并且能够引发对乡土建筑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和城镇一体化的发展逐渐深入,使村民的生活方式、乡村风貌以及乡土建筑发生了巨大的革新与迭代.乡村风貌和乡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面临着冲突与博弈,遗存下来的传统乡土建筑已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新农居的设计关系着乡土历史文脉的传承与乡村活力的激发.本文从生态模式、地域文化价值、建筑...  相似文献   

7.
地域性建筑主要以地域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支撑而创作设计的建筑.从某种程度来讲,地域主义也就是乡土地域主义,即一个地区的乡土建筑,这是当地居民经过长期实践与经验积累而创造的结果,在建筑设计中可通过乡土建筑与地域性元素寻找创造灵感.以建筑为载体,对地域民族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突出民族文化元素的象征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5,(6):160-161
UED:您认为建在乡村和乡村建筑是否有区别? 罗德胤:我之前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直接理解,乡村建筑是已经存在于乡村的建筑,而建在乡村的建筑是之后添加的建筑,含有一些当代的意味. UED:乡土建筑和乡村建筑怎么区分? 罗德胤:乡土是文化,乡村是一种空间概念.乡土包含传统的概念,乡土建筑是长期按照当地传统而建造的建筑.乡村建筑单纯强调乡村的空间概念,不那么强调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乔琦  高静 《华中建筑》2011,29(2):51-53
阐述云南艺术学院呈贡新校区教学区方案的"乡土"设计理念,以及选择云南本土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作为设计源泉的理由通过时云南乡土建筑分析、抽象与提炼,控制完成教学区的规划和各学院教学楼的设计试图说明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注入乡土精神,适当运用乡土建筑语言,能够创作出更具特质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0.
传承和实践     
正乡土建筑,是民间自发的传统风土建筑,具有浓厚的民间与民族气息。而传统聚落是由一定范围的乡土建筑与居住者共同形成的生活场。随着时间的变化,村落与建筑也在不断地演变。乡土建筑是乡土性在其岁月流逝中乡土精神和本土文化的外在显现,而乡土聚落则是地区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因此乡土建筑与聚落的保护传承和实践利用对于保持我国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文脉的延续至关重要。本期的主题为传承和实践。内容包含传统聚落的保护,更新与文  相似文献   

11.
边际建筑创作实践——以四川省风景区游人中心设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喆  戴宇 《规划师》2006,22(9):27-29
游人中心作为边际建筑的一种类型,具有典型的边际特征,它既为风景旅游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又弱化了人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成功实现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建筑风貌.峨眉山游人中心和剑门关游人中心的设计既体现了传统风景的边际文化特色,也成功运用了风景区传统的、本土的设计理念,吸收了本土的建筑形制特点.  相似文献   

12.
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包括两广南部。广义的岭南,还应包括闽南及台湾岛,大致与华南地区相同。从古建筑的角度分析,岭南古建筑有两大体系,即粤江流域系和闽南系,其中粤东潮汕地区及台湾受闽南影响较大,均属闽南系。两系虽有其差异,但在古代属于同一个文化圈,同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又具有其共性。与北方古建筑相比,首先是脊饰的巨大差异。岭南古建筑中最突出的即是脊饰,其装饰题材与风格,流露出显著的地方特色:基调豪放、内容丰富、精雕细刻、装饰华丽、色彩鲜艳,使砖雕、石雕、嵌瓷与陶塑、灰塑熔于一炉,成为南国古建筑的一支奇葩,为世人所称道,有“可代天工”之誉。岭南古建筑脊饰的发展也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包括影响脊饰内容的文化因素、生活方式与风俗、文化圈特征和地理经济因素等。  相似文献   

13.
徐怡静 《华中建筑》2012,(8):159-161
探寻城市及建筑的个性特色是目前城市建设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特定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特色进行研究尤为必要,这将给建筑创作带来更多灵感及思路。该文概述了武汉市区传统建筑的历史背景、分类、现状,从表象出发进而思考武汉市区传统建筑文化现象所蕴涵的地方特色,分别从刚柔并济、大气开阔、浪漫自由三方面举例并总结了武汉传统建筑中的“意”,期待能为武汉城市建筑特色的营造提供一些借鉴,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真正体现出文化传承和地域神韵。  相似文献   

14.
王鲁民 《新建筑》2006,(5):54-58
中国近代史上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途径,一种是基于中国传统建筑观念的、以中国传统建筑为本体的吸纳西方建筑技术、纹样和造型特征的途径;一种是基于西方建筑观念,以西方建筑为本体的吸纳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的途径。这两种途径,从文化学立场看,均显示出中国传统的把建筑视为塑造人们起居格局并建构社会秩序的工具的观念具有深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霍童镇丰富的古代传统建筑的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分析了霍童镇古代传统建筑概况特点及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霍童镇古代传统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几项措施,以期将霍童镇独特的古建筑及历史文化长久的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6.
全球一体化作为当代文化的强势语境,己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全球各地的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中击。作为城市和建筑个性的地域文化面临着逐渐衰落和消亡的危险。那么,在这种语境下如何保护、继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成为当代建筑师的历史使命。该文以关中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了关中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结合本人所参与的相关工程实践创作提出了对其现代传承的有效策略,进而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相关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下,地域性成为影响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代拉萨城市建设,由于多数设计者缺乏对传统藏式建筑的足够认识和把握,建筑创作过程草率、急躁,导致城市地域性逐渐丧失。文章从梳理拉萨当代建筑地域化探索之路入手,基于解读传统建筑特征,来分析当代拉萨典型地域性建筑创作案例中的策略与手法,旨在探求具有传承与创新意义的地域性建筑创作路径。  相似文献   

18.
As one of the basic narratives of cultur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s an important value, indicating its relationship with its environment. Due to this, the continuity of culture in rural area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ustainability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Cyprus is a Mediterranean island, which has managed to sustain her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gainst the many economical, socio-cultural and political changes she has gone through. There is a need for new dwellings in rural areas and this demand is increasing rapidly. In these areas which are physical environments where sustainability can be maintained easily, the Social Housing Department of the North Cyprus Government has made several studies for the proposal of prototype house plans’ as a solution to the above mentioned problem of a need for housing and the prevention of migration to cities. However, upon analysing the architecture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and the life-styles of the people who live in these rural areas,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these projects, with incomprehensible, strict and totalitarian design principles, are incompatible with local culture and condit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an appropriate environment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life-style that is natural to the people that live within them. On the contrary, these projects form the basis of a step towards a monotonous settlement development which does not respect either the values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r local identities.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at the correct steps are taken for both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existing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for handling the issues of new settlement developments in relation to production relationships and cultural sustainability. The main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traditional design principles that can be re-interpreted in the proposed ‘prototyped dwellings’ in North Cyprus.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aim, a case study, based on observations, literature survey and site survey techniques has been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19.
曾俊 《城市建筑》2014,(2):211-211
面对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和深厚的建筑文化,如何继承和更新传统的建筑,是一直以来探讨的问题。本文简单地陈述了我国建筑文化底蕴,思考如何利用本土传统建筑优势,创造更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强 《山西建筑》2007,33(30):77-78
从社会状况与文化艺术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困境,指出应吸收中国乡土生态建筑环境观的精髓,完成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当代转换,从而确立既符合中国特殊国情又能彰显本土文化特点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