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新 《园林》2004,(5):26-27
令人神往的Longwood Gardens地处北美宾夕法尼亚州,离费城30英里。它就是由杜邦基金会长期资助“为大众提供展览、教育及娱乐”种植1万1千多种植物的乡村别墅花园——长木公园。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这里不断有成千上万种世界各地的新优花卉展出,300年的老花园,却时时呈现出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新貌,难怪总是游人如织,经久不衰,举世闻名。  相似文献   

2.
1995年美国迪斯尼乐园的诞生开创了主题公园的历史,尤其深圳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的成功开业,主题公园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起情侣园作为一个小型主题国,座落于风景秀丽的贵阳市南郊公园,其由爱情中心广场、西式结婚礼堂、中式结婚礼堂、新婚植树园、金婚、银婚纪念园、爱情雕塑廊及一座改建的小型配套宾馆等组成。一、主题定位与创意构思情侣园作为一个主题国,其合理定位的主题将使整个国富于凝聚力和整体感,并且对整个园的设计风格、景园形象、环境质量都将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最初业主只有一个拟建结婚礼堂的大致构想,后经设计…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大明宫遗址区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理念引导下,进行了遗址公园的建设。通过对唐大明宫遗址公园遗址保护与展示方面的研究,从宏观——遗址公园模式,中观——边界的显现与形象,微观——遗址保护展示方式等层面阐述"大明宫模式"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揭示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在城市文脉的延续、城市特色的彰显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今年在德国罗斯托克市举行国际园艺展览会的主题为“人-自然-水”,其目的是引起更多的人,对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的关注,探索利用园林景观手段,来美化并塑造有利于人们生存的环境的可能,“瑞华园”遵循这一题,以宋代园林的风格,作为设计的主要参考,利用相宜的植物花卉造景,期望在异国他乡,营造出一方富有中国特色的园林空间。  相似文献   

5.
公园城市以传承与发扬地域历史文化为责任担当, 在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中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造园理念。以孟 兆祯院士生前全程指导的作品——成都蜀园的建设实践为例, 深入研究巴蜀文化与川西园林文化,明旨立意,以“中国风景 园林设计理法序列”为指导展开设计。蜀园因势利导绘山水, 因境安景始问名,布局有秩成章法,穷理尽微显文脉,达到艺 海妙谛的愿景,余韵可期。以此探索在当代公园城市建设背景 下中国优秀传统园林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亚斌 《江西建材》2014,(13):208-208,220
与传统园林相比,城市的开放性公园更追求实用性与功能性。本文主要就园路设计要点、园路铺装施工要点两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与同行进行交流,使城市开放性公园更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过了快速增长期,旧城的有机更新日趋重要,那些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建成的老旧园林的改造将成为风景园林行业新的议题。旧园改造比造新园更难,也更考验设计师的功力,要综合考虑历史沿革、现状使用、造价平衡、大众心理、园林类型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以杭州少儿公园改造为例,通过前期使用调研和现状资源梳理,明确了让孩子们回归自然、体验自然之趣的总体改造规划。在具体的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从微创改造、自然体验、自然教育、低碳设计4个维度展开设计,以较低成本完成少儿公园核心区的有机更新,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最后,总结儿童游憩环境的设计要素,思考旧园改造的普遍问题和价值取向,以期为儿童友好型社区和城市的创建进行探索,也为未来城市有机更新和风貌改造带来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阿房宫始建于秦代,是我国历史记载中最大的宫殿建筑。秦代盛行夯土建筑,且建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秦国仅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现存的秦国建筑遗址多为秦统一天下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建筑,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上林苑建造的朝宫,在秦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地位,其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对人们了解秦代宫殿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阿房宫遗址考古资料和阿房宫遗址地区相关规划的研究,以及不同设计方案的对比,来寻求如何实现遗址保护、秦文化传承与展示,同时又能以史为鉴,让后人铭记“秦因奢而亡”的历史教训,利用公园绿地为古都西安的生态环境和市民休闲体验打造城市公园场所的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2)
园路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园景观中不可或缺的景观元素,在公园景观中具有重要地位。该文阐述园路在公园景观中的规划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英国园艺展览活动遍布一年中的各个季节。花展中的展示花园,主题和创意缤纷多彩、贴近日常生活,与中国展示性花园的设计特征有着明显的区别。展示花园的主题涉及社会爱心、生态保护、宗教道德、人生感悟等。展示花园创意灵感的源起简单而随意,创意的表达注重细节的体现和场景的营造,而且受到多种现代艺术形式的影响。企业赞助者的多元化与花园主题的多样化和生活化有着直接的关联。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由行业自发组织的方式是导致展示花园主题丰富性和园艺展会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11.
老城区的城市综合公园大多建造时间久远,其园路系统是否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游憩需求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中以沈阳市5个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将综合公园内园路系统分为路径和节点2个方面分析空间组织特征,运用SPSS识别空间组织与人群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出人群在空间组织层面上的选择偏好,以此评价样本公园使用效率较低的空间并提出优化策略,为综合公园的更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的园艺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澳大利亚,园艺疗法的发展大部分靠实际项目来推动,而非靠政府或慈善机构来维持长期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社区花园、学校和儿童乐园中一些新措施的推行,园艺疗法的服务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虽然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规模还比较小,但这些园艺疗法项目具有良好的形象和良好的社区引导等特性,已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详细地剖析了这些新型园艺疗法,并期能为其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和获得投资奠定基础.目前园艺疗法发展还存在诸多障碍,如研究不充分、缺乏组织和代表性、相关人员接受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少、缺乏延伸及社区服务等.  相似文献   

13.
方勇 《中州建设》2013,(15):78-79
园林道路是组织和引导游人观赏景物的活动与驻足空间,与建筑、水体、山石、植物等造园要素一起组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作为园林规划设计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园路设计是支撑整个园林体系的骨架以及贯穿整个景观的脉络,不同的园林园路常常会使园林景观的面貌与风格大相径庭,同时,园路也是园林中的一项重要设施,是构成园林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园林总体规划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在东西方造园艺术的影响下,俄罗斯自然风景园经历了从18世纪中叶开始的百年发展历程。这一时期产生了叶卡捷琳娜园、加特契纳、巴甫洛夫园、索菲耶夫卡园等俄罗斯园林史上重要的艺术作品。俄罗斯自然风景园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营造丰富的空间、人工干预少、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谐调、对规则式布局的吸纳以及大量采用乡土植物等特点对后来苏联园林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2010上海世博园区世博公园为对象,分析了世博公园设计的主题内涵,着重研究了世博公园"滩与扇"总体结构,并对多系统交织的格局进行了阐述,综述了世博公园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郑淼  郭毅 《山西建筑》2008,34(10):58-59
通过对太原市迎泽公园各出入口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人流量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分析研究,旨在探索新时期下公园出入口在景观和使用两方面规划设计时的营建方法,以期对同类设计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建工程作为当前园林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园林设计作为改建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同.以余姚市阳明公园改建工程为例,介绍了改建设计中对园林植物及设施的保护利用和在景观布局上的挖潜创新,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成功之处,并分析了公园改建设计及其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改建工程设计的特殊性,提出对公园改建工程设计不容忽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夏欣  阴帅可  高翅 《中国园林》2022,38(1):46-51
"公园"是伴随着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剧而产生的一种典型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并逐步发展成为区域尺度的公园系统。梳理了近代重要都会武汉的早期市政规划成果中有关公园的具体内容。从市政建设视角,考察中国早期公园系统规划的变迁历程和内在特质,展现近代精英阶层理性吸收西方先进经验、深刻联系本土现实、以民族主义的市政规划等物质空间改造进行社会改良的积极尝试;揭示了"公园"产生与"城市化"之间的深层逻辑关联,以及本土特色的公园系统规划的生成机制和深远影响;尝试从溯源角度解析其对当前我国公园城市建设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公园的发展深受苏联文化休息公园设计理论的影响,对该理论从全盘照搬、到理性批判、至扬弃吸纳的过程,本质上体现了现代发展与植根传统的双重诉求。中国现代公园的建设必须发掘本土传统,合理借鉴国外经验,以发展新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20.
郭维  朱育帆 《中国园林》2022,38(10):127-132
北京万牲园作为清末政府尝试社会变革之时的产物,是由新思想引发的本土化变革在物质空间层面的直观体现,也是北京近代公园建设与发展的先驱,反映了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传统空间转型中的设计应对方式。通过多种史料考察北京万牲园的建设历程与营造特征,解析其在场所功能转换中体现的空间营造手法与设计理念,以此探讨其物质结果呈现与时代背景、政治观念、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对农事试验场、公园、动物园等外来文化中“文明设施”原型的理解,北京万牲园在建构过程中将“农事试验”作为基底进行风景营造,以传统造园手法容纳了农业研究、科普教育、游憩休闲等多重功能;借由交通系统、车轿游船服务与多样化餐饮场所来建构相对完善的游憩服务系统,将游憩与“民智开通”的社会教育目的融合,奠定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公园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