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
3.
4.
重点以方案设计阶段为例探讨了水景设计过程中水景的平面构图、主体形式、载体造型、载体材料和辅助要素等5个环节的设计语言与构思原则。 相似文献
5.
荆州古城水景资源十分丰富,且化涵博大精深,其环城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重在理水,以水为师,紧贴“水”字下笔,创造出一系列具有脉、诗意,真趣、野味的水景景观,实现自然与人美的交织。 相似文献
6.
住宅区水景设计反思与水景生态设计构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前期住宅水景存在的问题,从生态环境理念、以人为本的功能需求、水景营造等方面,探讨了住宅区水景营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进行了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并指出水景生态设计应考虑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艳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3):26-27
园林景观设计已成为当下我国生态建设中的重点与关键.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水景设计能构成一个闭环的生态体系,提升风景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居民对生态的需求.因此,如何将园林景观与水景设计相融,是当下风景园林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水景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水景的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较详尽地阐述了居住区水景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及住区水景设计的基本内容,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了住区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采用的方式方法,从而梳理出一条较清晰的居住区水景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水代表着智慧,也正因有了水,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情趣,生存环境才充满活力。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能吸收水体中的养分物质,对富营养化水体起到净化作用,让人们真正享受到“如在画中游”的自然美景。在日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代大环境中,重视生态美并运用生态审美的观点来为传统的园林艺术设计原则向水体景观转变,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时代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园林规划中,因地制宜地设置一些水景,处理好水体与周围环境景观要素的关系,充分发挥水体的造景作用,使其展示独特的魅力。就可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景观。本文通过分析水体的各类形态和景观特性,对水景的设计原则及其在实际设计中考虑人们不同需要而设置不同水体景观的应用,水景设计和临水硬质景观布局以及水景设计和植物配置关系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讨论,分析了水景的多种功能并对其产生的景观多样性和空间艺术效果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13.
水质与水量的控制是避免居住区景观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关键。在杭州"钱塘春晓"景观居住区的水景设计中,设计师通过相互连通的五大功能区在规模、水深、植物的配置等细节的设计方面达到了净化水体、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水景的自然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民国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研究及启示
(1926—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民国时期传统城市中"新兴都市"的代表,南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了一段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高峰。在回顾该时期南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考证、解读并评价南昌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和实践,总结该阶段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特点及对于当代的启示,主要表现在:贴近城市现实需求,勇于借鉴先进经验;扎根城市山水骨架,营造地域风貌特色;尊重民族文化情感,保护城市历史文脉;规、建、管有机结合,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建设中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该时期南昌市公园绿地发展中体现出务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对于指导当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园绿地雨水径流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暴雨或较大降雨强度的条件下城市绿地也会产生地面径流,在建设公园绿地的同时要考虑对公园绿地上雨水径流的收集,并回用于绿地灌溉,而不是简单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结合北京市丰台区绿源公园绿地径流的现场试验观测,提出了城市草坪绿地降雨量、降雨强度与径流量的关系,以及不同地面坡度条件下的降雨径流关系,为北京城市绿地雨水径流利用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基础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降雨量小于9mm时试验坡度的草坪绿地均不产流;次降雨量大于9mm时,绿地的径流效率与次降雨量成正比,而坡地上二者的相关性比平地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国标编制相关的城市公园绿地主要规划
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园绿地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在参与国家《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的编制过程中,通过对159个中国城市(含港澳台地区)主要公园类型发展现状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提炼相关的城市公园建设主要规划指标,包括公园绿地的面积规模、绿地率和功能分区。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规模多为10~50hm^2,社区公园多为0.1~5hm^2;综合公园的绿地率平均值为75%左右,社区公园绿地率平均值为65%左右。综合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休闲游憩、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4项基本功能,兼容园务管理、演艺娱乐与商业服务等配套功能。社区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和休闲游憩2项基本功能,兼容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等辅助功能。合理地确定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指标,有利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实践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生态水景——规划设计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城市的滨水景区既是视线焦点,也是公共区,景观设计应致力将其打造成可持续的生态水景,而不是常规的高耗能、高成本养护的水景设计,景观设计应兼顾可达性、实用性、生态性、参与性和公平性,其中以生态性尤为重要,营造生态水景可以从植物、驳岸设计和意境营造3个方而着手.以北京地区的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段、北京温愉河生态走廊(朝阳段)和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的设计为例解读城市生态廊道的营造实践. 相似文献
19.
浅议主题公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我国目前在开发建设主题公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不能就主题公园论主题公园,而应树立以大众文化为内涵、以综合效益为目标、以区位组合为关键的规划设计理念。提出了可行性分析、主题策划、产品组合、游线设计、设施布局、环艺设计、形象策划、文化展示、经营管理和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极端气候条件频发及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水体要素热容量大、蒸发潜热大、反射率小的物理性质对城市热环境的局地冷却效应。以科学引文检索(SCI)核心合集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为依据,借助CiteSpace科学计量工具,分析了1986年以来国内外水体景观气候调节性研究发展趋势。重点总结了水体景观气候调节性评估技术与方法、效应机制以及物理特征、外部空间特征、植被特征影响因素等基础研究成果。明晰了该研究在拓展实证研究新思路、明确量化设计规范、提出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体系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旨在为最大限度发挥水体景观气候调节性、促进城市人居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