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遗址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宪圣慈烈吴皇后宅邸在文献中也有记载,两者宅邸皆为南宋园林建筑佼佼。现立足于杨皇后宅,并与文献史料中吴皇后宅进行对比考证。通过对比两宅园林设施、地理位置和美学意境等方面异同,进一步研究两宅关系及原因。吴皇后宅的建造及设计对南宋外戚宅影响颇深,也影响了杨皇后宅的建造设计。而两者营造之法式又同为宋代园林理法的代表,在众多宋代宅邸、园林中,两者又能以其自身特点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2002年考古勘探在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发现的较为完整的园林遗址,被考古部门认定为南宋名园——张氏东园的遗址。遗址在2011年被列入浙江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是罕见的南宋私家园林考古发现,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的古代造园遗迹,但迄今尚未引起关注和重视。以遗址考古简报为基础,实地调查并进行局部测绘,对古代文献典籍进行考证,揭示宋元两代名园——石门张氏东园的兴衰史,在此基础上对东园的性质、年代、园主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考证和推测。  相似文献   

3.
衙署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现存的宋代园林却尚无完整实例。洛阳东城发掘的宋代衙署庭园遗址,无疑为北宋衙署园林的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以考古发掘报告及现存遗址作为复原基础,结合同期衙署园林营建背景、建筑规范等资料为复原依据,相关绘画为佐证,对该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建筑单体进行初步探讨;并从建筑艺术、植物配置、理水、空间意境等方面对其庭园造园意匠进行分析,总结该衙署园林的园景与园境特点。为后续洛阳东城衙署庭园整体复原研究及北宋衙署园林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梁伟 《中国园林》2022,38(6):127-132
海宁安澜园遗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考古所于2020年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运用二元证据法,在考古勘查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存世文献和图本的对照研究,对这一清代名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进行了推断,进而对其造园意匠、理景特色进行了分析。提出考古资料、文献、图本三者在历史园林研究中缺一不可,历史园林应重视历史信息的留存和遗址保护,审慎进行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5.
金明池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汴京外城西南城门顺天门外干道以北。这座园林的殿宇大多建造在池岸或池中。尽管金明池御苑早已损毁,但宋代名画 《金明池争标图》描绘该了园林的基本平面布局,南宋文献 《东京梦华录》中也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园林内部的主要建筑,并提到了殿宇的名称和大概尺寸。此外,20 世纪 80— 90 年代,开封市文物工作队曾对金明池展开考古调查,初步探明了池的范围及池内部主要建筑遗址的位置。上述资料为金明池皇家园林的平面布局复原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杭州西湖凤凰山系中的宋代月岩遗址是南宋皇家禁苑的重要地面遗存之一,素有"月岩望月"的奇观。以宋代月岩遗址为研究对象,在场地测绘和实景观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月岩遗址的空间布局与月岩主峰岩孔"月窦"的成景机理,详述了2014—2016连续3年中秋"望月"、2016年春分和秋分"望日"的观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研究。月岩遗址造景手法具有罕见的天文考古遗产价值和风景园林遗产价值,在国内迄今已知的风景园林遗产中堪称孤例,其保护和更新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历史上营造最早的史前古城。考古发现,城头山古城存在原始宗教崇拜和祭祀场所。本文在前人考古发掘的基础上,从园林视角系统地梳理出城头山古城内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址和遗迹,并推测城头山古城存在祭祀园林萌芽。 城头山古城祭祀园林萌芽主要体现在坛庙园林、祠庙园林、陵园三种 类型上,并分析了其园林特征,为我国史前园林研究提供新的考古史料与视角。  相似文献   

8.
《建筑师》2017,(1)
唐东都洛阳上阳宫园林遗址位于今洛阳市支建街,20世纪90年代发现。遗址总面积为1648.6m~2,是上阳宫皇家宫苑中一处园林的局部。发掘内容丰富,有池、卵石园路、6座假山和3段廊址。根据考古信息,结合历史文献与唐代绘画、敦煌壁画、出土明器等相关图像信息以及其他唐代苑囿遗址的考古资料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复原探讨,明确了这处园林的景观主体是由石景与水景构成,主要建筑为组合变化的廊,这些都体现出了唐代的造园风格。  相似文献   

9.
谢纯 《风景园林》2011,(2):33-33
华南植物茂盛,河网众多,自然周而复始,园林事业发展得天独厚。中国人的祖先最早战胜自然是建造了建筑和城市,同时也建造了享受型的园林。1995年广州市的秦汉考古发现了西汉南越王宫署园林遗址,  相似文献   

10.
邱彩琳 《安徽建筑》2014,21(6):13-14
宋代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逐渐完善,尤其是文人园.从唐代的形成到宋代的成熟,无不体现中国园林的多样性.文章从宋代文化绘画的发展与文人园的关系,以及宋代文人生活思想等方面,以北宋司马光独乐园、南宋吴兴章参政嘉林园、丁氏园等私家园林为例,主要论述了宋代文人园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陈汪丹 《风景园林》2019,26(6):114-118
苏堤于北宋时期由苏轼兴造,风景形成的历史已长达900余年。自南宋发展为西湖十景之一以来,苏堤奠定了杭州西湖的基本山水结构,堤桥线性划分水面的特征影响了中日等地的造园理水格局。关于苏轼兴造苏堤始末以及苏堤在南宋如何风景园林化值得仔细研究。在梳理宋代文献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北宋苏轼兴造苏堤始末、宋代苏堤的基本风景园林特征,丰富苏堤建造前后的历史进程,以及提出宋代苏堤的交通性、纪念性等特征。苏堤自宋代以后风景园林化的发展,乃至在整个园林史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仍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晓  周学鹰 《华中建筑》2009,27(8):238-243
江南水乡园林的发展、演变历史进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兴起、发展、兴盛、高潮,隋唐五代宋元为江南水乡园林兴盛期。该文指出此时期,江南水乡园林体现出几方面特点:园林规模继续趋小;文人园林完全成熟;唐宋园林,尤其是宋代园林,达到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之高峰;皇家、私家、寺庙园林等区别渐著;在庶民阶层普遍追求庭院、庭园等园林形式的同时,世俗化园林在各地流布等。  相似文献   

13.
张婷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3,39(6):139-144
通过提取及分析宋词选(《乐府雅词》《绝妙好词》 《阳春白雪》)、宋代园记(笔者筛选整理得105篇)、宋代地 志(《方舆胜览》《舆地纪胜》)文献中的植物香景文本,结 合其余历史文献、图像资料等,对宋代植物香景的营造材料、 营造手法、营造特征、典型香景植物及园林、审美等方面进行 研究。得出基于宋代文人群体的植物香景偏好,发现宋人喜好 的许多香景营造范式在历史上早有渊源,从文学作品方面,包 括先秦典籍、两晋隐逸山水诗、唐诗宋文等都对宋人香景审美 产生重要影响。造景形式上宋人相互仿照或沿袭前人不在少 数,但也发展了宋代的植物香景应用实践;一些新兴的带有典 型宋代文化符号的香景植物审美内涵也为宋人所挖掘,如酴醾 之“香雪”“垂架飘香”,部分园林已具有香景营建自觉意 识。另外总结宋人的香景审美理念,即宗“理”审美为主, “娱情”审美兼具。  相似文献   

14.
夏舒婷  严敏  李早  成庚  杨箫 《中国园林》2024,40(2):138-144
竹洲吴氏园亭是南宋文人吴儆的私家园林,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由于宋代徽州园林的遗存较少,个案研究有所局限,因而园林文献记载成为研究宋代徽州园林的重要来源。以吴儆所写园记《竹洲记》为引,结合县志、文集等历史资料,首先考证并推断吴氏园亭的位置;再结合园记中的园林记述,提炼建筑、植物等造园要素及园林活动信息;进而推衍吴氏园亭的空间布局,得出空间结构拓扑图;最后,总结竹洲吴氏园亭的功能、流线,分析造园特征,还原文人造园的思想与手法。研究表明,竹洲吴氏园亭是宋代徽州文人园林的代表,扩充了江南造园史中宋代园林的研究案例,丰富了徽州园林的研究内容,为徽州园林案例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顾凯  叶聪  戴文翼 《中国园林》2024,40(2):124-130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发展。首先从“置”与“叠”2种基本方式出发,在历史语境中探讨“森列”与“饾饤”这2类南宋常见的假山营造类型及其来源与影响;进而关注二者在仿“飞来峰”营造中的结合与发展,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南宋,乃至其后的石假山营造。这一研究将对其后中国园林假山发展的认识,乃至当代假山特点的理解提供坚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郡圃,大量出现在各地地方志、名胜志及名人诗文之中,其丰富的数量及详尽的记载逐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而宋代郡圃,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典范和公共园林发展的阶段性案例,加之其洋尽的文献记载和珍贵的历史图片,对于理解宋代园林特别是官署园林有着实证的意义.结合保存较为完整的南宋江南地方志中的图文,综合《舆地纪胜》的相关记载和其他郡圃相关文献,分析郡圃与城市、府治的区位、功能关系,归纳郡圃的概念界定、园林功能及景点营造特色.  相似文献   

17.
北宋西京大内后苑是当时重要的皇家园林之一,虽不再拥有隋唐洛阳和北宋东京皇家御园的盛世局面,而超然物外的神仙意境仍未使其失去帝都陪京之尊位和皇家气势。根据宫城内考古和历史图文考证出大内后苑的整体范围,整理了描写大内后苑内景物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宋画、《营造法式》、相关建筑遗存和考古发掘报告首次对大内后苑的整体布局和单体建筑进行推理和复原想象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从选址、理水、建筑、花木等方面对其造园意匠展开分析,将其造园意匠归纳为“九曲通苑定乾坤”,主要体现在园林理水、空间和活动3个方面:园中理水采用了方中有曲的处理方法,阴阳相嵌,互相融合;园林空间北部呈现出规则形态,南部仍以自然式为主,体现道家、儒家和佛家意境;园林活动展现宗教性和文化性,整体上呈现较为鲜明的中原地区的造园特征。  相似文献   

18.
北京恭王府是清代现存规模最大且独具特色的一座王府建筑,其功能集居住(府邸)和园林(萃锦园)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本文在系统梳理恭王府发展沿革的基础上,对府邸建筑及其部分园林景点分类研究,并对其文化属性从儒释道的角度进行了详尽解读,进而对其儒释道的含义进行深层次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两宋园林中方池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沁星 《中国园林》2012,28(4):73-76
通过考察遗存的宋代文献典籍和宋代绘画,指出方池和直线形的池岸是两宋皇家园林理水的常见形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水手法受到宋代流行的风水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并和曲水流觞一样具有悠久的传统 值得注意的是,方池理水在两宋私家造园活动中也非常流行,反映宋人的理学思考背景,形成了独特的方池欣赏文化.两宋园林中方池的欣赏趣味向外传播,影响了朝鲜半岛的造园艺术.  相似文献   

20.
鲍沁星 《中国园林》2012,28(8):89-92
灵隐飞来峰是西湖第一山林,具有峰石林立、洞壑万千的独特风景,对于南宋临安皇家园林叠山有重要影响,同时它也是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价值至今尚未引起充分重视。探讨了灵隐飞来峰的由来、独特平地石山风景及其对园林叠山的影响,指出其文化反映的是自唐代以来兴起的中隐文化和以石为主的山林欣赏趣味的逐步成熟,是启发中国园林叠石为山的造园思路的重要源头之一。不但其佛教造像艺术非常重要,而且独特的风景园林文化遗产价值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