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少数民族植物景观是民族传统聚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各民族地域性和文化性表现的重要载体.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植物景观体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和多元文化融合等文化内涵;其多样性表现在景观类型多样、植物构成丰富和同民族地域差异等方面;同时,这些民族景观植物对乡土环境的优良适应性使其植物景观具有极高的生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植物景观是民族传统聚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各民族地域性和文化性表现的重要载体。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植物景观体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和多元文化融合等文化内涵;其多样性表现在景观类型多样、植物构成丰富和同民族地域差异等方面;同时,这些民族景观植物对乡土环境的优良适应性使其植物景观具有极高的生态应用价值。由于国内对西南民族景观植物资源及其景观设计的研究较薄弱,导致对这些民族特色植物景观缺乏保护和传承;因此,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景观植物资源的整理和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对民族聚落风貌的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植物景观是民族传统聚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各民族地域性和文化性表现的重要载体。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植物景观体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和多元文化融合等文化内涵;其多样性表现在景观类型多样、植物构成丰富和同民族地域差异等方面;同时,这些民族景观植物对乡土环境的优良适应性使其植物景观具有极高的生态应用价值。由于国内对西南民族景观植物资源及其景观设计的研究较薄弱,导致对这些民族特色植物景观缺乏保护和传承;因此,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景观植物资源的整理和景观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对民族聚落风貌的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斌 《风景园林》2018,25(11):112-116
少数民族聚落景观作为文化景观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演变实质是文化的变迁。聚落景观演变的文化驱动机制有三:内化机制表现为人对聚落景观的意义认同和范式遵从;外化机制表现为人的意志外化为制度文化并对聚落景观施加影响;涵化机制解释相异文化接触交流的途径以及可能导致文化分离、整合、同化或边缘化的结果。分别对传统的和现代的少数民族聚落景观演变进行文化解析,提出基于内化机制重构意义系统,基于外化机制优化制度文化和营造真实景观,基于涵化机制弘扬文化自信与自觉,以抵御少数民族聚落景观的现代异化。  相似文献   

5.
孙鹏  王乐君 《山西建筑》2014,(20):33-34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更新传统聚落,将研究对象置于具有突出苗文化、世界苗族发祥地的黔东南苗族聚落,通过对苗族聚落景观的历史特点的分析来还原自然,以期引起社会对黔东南苗族聚落景观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张菁  龙彬  陈秋渝 《中国园林》2023,39(1):85-91
渝东南传统聚落景观是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的重要保护对象。该地区独特的山地环境和复杂的民族构成是探究聚落景观生成机制的关键。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从生态、生产、聚落和宅屋4个层次选取传统聚落景观的关键特征要素,结合GIS空间统计分析与形态分析的方法手段,总结归纳出受地理与民族双重影响下的渝东南传统聚落景观特征:1)受北高南低的自然地貌差异影响,传统聚落在区域尺度上呈现出北靠山居、南临水体的景观特征;2)受民族互动的影响,不同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呈现汉族聚落位于交通便利的溪河两岸,土家族聚落位于溪河两岸与浅丘地带,苗族聚落位于后山“溪里”的族群景观分异;3)传统聚落景观在聚落尺度上受地理与民族双重影响而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地理要素主要作用于生态、生产与聚落景观层次,民族要素主要作用于聚落与宅屋景观层次,并呈现出“从区隔到融合”的发展规律。渝东南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及其生成机制的挖掘为武陵山区文化生态保护提供了实证依据与支撑,可为构建西南山地多民族文化生态体系提供一个区域性的参照。  相似文献   

7.
川西高山环境条件下,藏族羌族少数民族聚落的乡土景观具有它独特的保护意义和艺术价值,文章通过探索传统的聚落景观在历史更新中的影响要素,以及应对社会和自然环境变化的方法,总结出具有相当的可行性的藏羌少数民族乡土景观设计策略,为探索该地区聚落景观的适宜发展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可以为川西北藏羌少数民族乡土景观的改善提供设计依据,这将会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同时为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传承提供帮助,对少数民族地区村镇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潘莹  方逸真  施瑛 《风景园林》2020,27(1):83-89
粤北古驿道沿线传统聚落是古驿道"文化线路"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些学者已开展沿线传统聚落的研究,但未从景观视角确立聚落中的观测指征。结合Google earth和ArcGis软件以及实地调研,对粤北古驿道中的连州丰阳-东陂古道、西京古道、梅岭古道沿线的传统聚落进行定点采样和定量分析。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其宏观层面的聚落高程、聚落规模,中观层面的聚落景观格局、居住地内部肌理、坑塘布局特点以及微观层面的民居平面形制。结合移民史和地方志等史料进行环境作用机制分析,得出不同层面的聚落景观差异分别受不同的主导因子影响,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影响其宏观层面,民族民系与移民文化主要作用于中观、微观层面。通过对比研究,明确粤北不同古驿道沿线聚落景观资源的差异,以期为各条古驿道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楚雄州牟定县传统彝族聚落景观实地调研考察,提炼出彝族传统聚落的特色景观和文化元素,并运用于"彝人天堂"规划项目,该文利用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的分析模式,从通道、边界、区域、中心节点和标志物五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解析,分析项目对彝族聚落传统景观的传承和延续方面的得失,为塑造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彝族景观提供理论借鉴和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各地乡土聚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遗存,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居住文化,在急速地城市化背景下面却临困境。文章论述了乡土聚落与地域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影响乡土聚落的条件因素,分别从我国各地的代表性的乡土聚落逐步展开,探讨其居住文化特点。提倡在进行乡土聚落景观保护与更新基础上,实现传统居住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恩施州少数民族地区为例,调查了M大学返乡服务的双少硕士生的数量状况和受到社会评价情况,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部分民族地区的城市特色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相关类型的城市特色研究和规划实践较少。本文结合那曲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实践,从自然、文化和人工这三方面出发,对那曲城市特色要素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在具体的空间形态表达上进行了针对性落实,为少数民族地区城市设计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3.
林宪德 《新建筑》2011,(2):114-118
以"民居垂直分布论",亦即主张强势民族占领富庶平野地,弱势民族退居贫瘠高山区之观点,来谈论少数民族民居的生态分布。20多年来,通过对中国西南山区到东南亚北部山区的民族社会与民居形态的田野调查发现,人类生存斗争的残酷历史在世界各地不停上演,决定了民居的立体分布现象。民居的立体分布模式乃是依从"先以武力决定农耕形态,再以农耕形态决定民居形式"的逻辑形成。尽管很多民居研究者喜欢以"世外桃源"、"香格里拉"来论述少数民族的居住文化,但以适者生存的道理来诠释其事实,也许更能取信于人。  相似文献   

14.
丰燕  杨毅 《华中建筑》2012,(1):86-88
旅游开发作为民族村镇保护与发展的一种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制定和编制民族村镇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旅游开发往往作为主导策略被放在主要位置加以阐述。似乎已形成民族村镇要发展必须要发展旅游的思维定式,传统民族村镇必须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的思路。该文提出民族村镇旅游开发应基于民族村镇自身特点,分析旅游开发与民族村镇发展的关系,指出民族村镇的旅游开发必须走和谐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玥  王文威 《新建筑》2010,(3):54-57
通过简述汶川博物馆设计概况,分析研究了其设计思想和特点,展现了汶川博物馆作为标志性文化建筑所具有的羌族地域特色。博物馆形体简洁、厚重,传承了羌族建筑的精髓,延续了羌族的传统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对于维护民族多元文化生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和保护的紧迫性,讨论了文化地理学对于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适用性,从文化生态与景观、文化扩散与整合、文化源流与区划、地方文化与制度、综合演变机制等方面阐释了文化地理学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方法与优势,探讨了文化地理学对于揭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特色文化内涵与特质的路径,为深化学科研究和保护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提供了较好的研究范式与应用基础。并以瑶族为例,初步提出了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框架,旨在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7.
Driven by a concern about the negative side effects of ethnic concentration neighbourhoods, many European governments aim to create more ethnically and socio-economically mixed neighbourhoods. At the same time, housing policy aims to give tenants more choice in how and where they live. The objectives of these two policies might conflict as offering people choice has the potential to increase self-segregation, especially across ethnic group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choice-based letting on (self) segregation in housing association stock in England. We analyse whether households who let their property under choice-based letting end up in neighbourhood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ethnic concentrations than households who are matched to a dwelling using the traditional allocation system. We focus on how the effect of choice-based letting differs for ethnic minority households and non-ethnic minority households. Using unique data on all lettings made in the housing association sector in England in 2006/2007 and an ordered logit regression model we show that ethnic minority households are more likely to let a property in an ethnic concentration neighbourhood than non-ethnic minority households. Ethnic minorities letting their property under choice-based letting are the most likely to accept a dwelling in an ethnic concentration neighbourhood.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民族村的发展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国民族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民族集聚区的民族村发展。本文以仪征市大仪镇河北民族村发展规划为例,论述从政府扶持、繁荣经济、民族融合、公众参与、完善保障五种途径,将河北民族村打造为全民富裕现代化社会主义民族特色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嘉绒藏区灾后重建中景观与生态设计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灾后重建应注重生态的维护与改善对城镇发展的重要性,并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内涵,延续民族地区的传统文脉,同时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自然,合理布局.嘉绒藏区由于地处川藏的过渡地带,对生态的维护与改善显得尤为重要.以嘉绒藏区小金县长坪村、双桥村灾后重建规划为例,从村寨总体轮廓景观、节点景观、人文建筑和绿化景观设计等方面做了探讨,尝试从当地传统藏寨和藏居中汲取创作灵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有地域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嘉绒藏区景观体系,从而试图探寻一条适宜于嘉绒藏区灾后重建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