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何华春 《金属学报》1981,17(1):97-100
<正> PtW_(8.5)和PtW_(8.5)Re_5Ni_2两种合金(以下简称PtW和PtWRe_5Ni_2)经过再结晶或稳定化处理后出现热电性能的反常现象,即所谓的K状态。这一反常现象的出现表明与一般固溶体不同,当合金在高温下长期退火或缓慢冷却时电阻增加,冷加工时则又减少。合金经冷加工(以下称硬态)和再结晶处理后其室温和高温电阻的变化亦不同,说明与合金的组织状态有关,为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研究两种 PtW 合金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热处理和冷加工对性能的影响。合金经稳定化处理后获得高的电阻率和低的电阻温度系数,在高温下抗氧化良好,性能稳定。在室温当面缩率大于98%时可以得到很高的电阻应变灵敏系数和抗拉强度。两种合金都是单相固溶体,但是与一般的固溶体不同,在高温长时间加热或缓慢冷却时电阻率增大,冷加工时则又减小。硬态试样在不同温度退火时发现电阻率在850℃最大。这种反常现象是由于 K 状态形成“不均匀固溶体”所致,其中的原子分布是短程有序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冷加工对奥氏体型耐热钢ЭИ395及ЭИ69的耐热性能的影响。冷加工采用了冷轧及冷拔两种方法。变形率为25%,50%及75%。首先进行了高温机械性能试验:测定了高温硬度,进行了高温持久强度及在改变应力及温度条件下的高温持久强度试验。结果表示冷加工有效地提高了奥氏体型耐热钢的耐热性能。微观组织及结构的研究证明冷加工所造成的合金的及钢内部的超显微的结构的不均匀状态是合金及钢强化(包括忍热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冷加工所造成的强化相的分析对合金及钢的强化也有很重要意义。ЭИ395及ЭИ69型耐热钢的再结晶的研究说明虽然由于变形率增大而促使易于产生新的再结晶的晶核,但它们的增长速度受变形后特殊结构的影响,因而对耐热钢的耐热性能影响不大。当再结晶晶核的增长速度迅速增大时即消灭了合金及钢中由于冷加工所造成的特殊结构。只有在这样情况下再结晶才减低了合金及钢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冷加工对奥氏体型耐热钢ЭИ395及ЭИ69的耐热性能的影响。冷加工采用了冷轧及冷拔两种方法。变形率为25%,50%及75%。 首先进行了高温机械性能试验:测定了高温硬度,进行了高温持久强度及在改变应力及温度条件下的高温持久强度试验。结果表示冷加工有效地提高了奥氏体型耐热钢的耐热性能。 微观组织及结构的研究证明冷加工所造成的合金的及钢内部的超显微的结构的不均匀状态是合金及钢强化(包括忍热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冷加工所造成的强化相的分析对合金及钢的强化也有很重要意义。 ЭИ395及ЭИ69型耐热钢的再结晶的研究说明虽然由于变形率增大而促使易于产生新的再结晶的晶核,但它们的增长速度受变形后特殊结构的影响,因而对耐热钢的耐热性能影响不大。当再结晶晶核的增长速度迅速增大时即消灭了合金及钢中由于冷加工所造成的特殊结构。只有在这样情况下再结晶才减低了合金及钢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5.
含Hf的镍基高温合金存在Ni_5Hf相,它是影响合金初熔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该相的量大于1.0v-%时,在加热示差热分析(DTA)曲线上的1135-1160℃处出现Ni_5Hf相的熔化峰。P.D法定向铸锭上、下端存在明显的Ni_5Hf偏析,因而对初熔的敏感性明显不同。 Ni_5Hf相的初熔促进了共晶γ′和M_3B_2的熔化。低碳与无碳含Hf合金的初熔倾向更大,缓冷组织和固溶处理的升温速度对初熔是敏感的。 高于3V-%的初熔量将会降低合金的持久强度,其断裂主要沿Ni_5Hf初熔区和共晶γ′之间的界面扩展。采用1150℃8h预处理能消除全部的Ni_5Hf相,有效地控制含Hf合金的初熔。  相似文献   

6.
影响含Hf定向凝固合金初熔的某些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Hf的镍基高温合金存在Ni_5Hf相,它是影响合金初熔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该相的量大于1.0v-%时,在加热示差热分析(DTA)曲线上的1135-1160℃处出现Ni_5Hf相的熔化峰。P.D法定向铸锭上、下端存在明显的Ni_5Hf偏析,因而对初熔的敏感性明显不同。Ni_5Hf相的初熔促进了共晶γ′和M_3B_2的熔化。低碳与无碳含Hf合金的初熔倾向更大,缓冷组织和固溶处理的升温速度对初熔是敏感的。高于3V-%的初熔量将会降低合金的持久强度,其断裂主要沿Ni_5Hf初熔区和共晶γ′之间的界面扩展。采用1150℃8h预处理能消除全部的Ni_5Hf相,有效地控制含Hf合金的初熔。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两种Al-3Li-2Cu-0.2Zr(重量%)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抗拉性能,其中一种合金不含Cd,一种含0.2%Cd。不含Cd合金在所研究的全部固溶热处理状态下,都保持了末再结晶组织,而为了防止含0.2%Cd合金在固溶热处理时产生再结晶,发展了特殊的处理方法。在高温退火过程中,锆和镉在一起或进入Al_7Cu_2Fe和T_2相中去或起成  相似文献   

8.
经再结晶退火后,纯金属,固溶体和长程有序合金的电阻应变系数减小,冷加工时则增大.纯金属和固溶体的电阻应变系数随温度升高单调下降.晶体缺陷,弥散析出相以及原子排列的有序程度是影响电阻应变系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示差热分析和金相分析相配合的方法,研究了添加Zr的铸造镍基高温合金中Ni_5Zr相的溶解和转变。Ni_5Zr的存在显著地降低合金的初熔温度并诱发(γ γ′)共晶的溶解。在850℃以上高温热暴露时Ni_5Zr发生如下转变: Ni_5Zr γ(C)—→ZrC γ试验结果证明示差热分析技术在高温合金相变研究中是一种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SO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Ni_5Zr IN CAST NICKEL-BASE SUPERALLO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示差热分析和金相分析相配合的方法,研究了添加Zr的铸造镍基高温合金中Ni_5Zr相的溶解和转变。Ni_5Zr的存在显著地降低合金的初熔温度并诱发(γ+γ′)共晶的溶解。在850℃以上高温热暴露时Ni_5Zr发生如下转变: Ni_5Zr+γ(C)—→ZrC+γ 试验结果证明示差热分析技术在高温合金相变研究中是一种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对定向凝固高温合金DZ125合金进行表面喷丸处理,然后在1000~1230℃加热4 h,研究铸态、固溶态和标准热处理状态DZ125合金的表面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表征喷丸强度的Almen值为0.17 mm时,3种状态的合金出现再结晶的温度分别为铸态1000℃、固溶态1050℃和标准热处理态的1100℃。3种状态加热温度为1150℃及以下均产生胞状再结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3种状态合金的再结晶表现为铸态再结晶层最深、其次是固溶态,然后是标准热处理态。可以通过先固溶处理再吹砂然后时效处理的工艺来替换铸态吹砂然后热处理的工艺来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再结晶层厚度,进而降低再结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纯Mo及Mo-43wt%Re合金不同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Mo-43wt%Re合金较纯Mo加工硬化显著,冷轧态纯Mo硬度仅为340HV,而Mo-43wt%Re合金的硬度达420HV.同时,Mo-43wt%Re合金抗高温软化性能较纯Mo得到显著提高,纯Mo的再结晶开始温度为900℃左右,Mo-43wt%Re合金在1350~1400 ℃开始再结晶,且再结晶晶粒细小,此时合金硬度较低,冷加工性能较好,可进行的最大变形量达50%.冷轧态Mo-43wt%Re合金出现大量位错胞组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位错密度不断降低,且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出现了均匀的螺位错网络和波浪形位错等组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的方法制备了外层为Cu_(60)Ni_(40)合金,芯层为Ni_9W合金的Cu基复合坯锭,结合传统的RABiTS路线成功获得了无铁磁性、高强度、强立方织构的Cu_(60)Ni_(40)-Ni_9W-Cu_(60)Ni_(40)复合基带。利用EBSD技术对复合基带轧制织构及再结晶退火后的微取向特征进行了分析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大变形量冷轧后复合基带表面形成了典型的铜型轧制织构,在截面方向上织构呈现梯度分布的特征,在再结晶退火后该复合基带表面立方织构含量达到了97.6%(10°),并发现,在再结晶过程中立方织构优先在外层材料中形核、长大,并逐渐吞并周围的非立方晶粒。对其力学性能表征发现:该复合基带在室温下的屈服强度为170 MPa,达到了商业化Ni_5W合金基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几种激光表面处理工艺对不同状态的Zr-4合金板材泡疖腐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激光表面处理可以显著提高Zr-4合金抗疖状腐蚀性能;激光表面处理前Zr-4合金板材的状态(消除应力退火态、再结晶退火态、冷加工态)对激光表面处理后板材的疖状腐蚀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激光表面处理对Zr-4合金板材疖状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几种激光表面处理工艺对不同状态的Zr-4合金板材泡疖腐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激光表面处理可以显著提高Zr-4合金抗疖状腐蚀性能;激光表面处理前Zr-4合金板材的状态(消除应力退火态、再结晶退火态、冷加工态)对激光表面处理后板材的疖状腐蚀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锰对5056合金热挤压管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锰含量对5056铝合金热挤压状态管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5056合金中锰元素的含量少,对再结晶的抑制作用弱,使得挤出的管材组织发生了完生再结晶,从而使其力学性能与退火状态的基本相同,这就为在冷加工时,充分发挥合金的塑性,减少加工道次和退火次数,合理制定冷加工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DZ406分别进行强度为0. 3 MPa、0. 5 MPa的1 min表面喷砂,经过热处理后得到不同厚度的再结晶层,通过SEM及拉伸试验机研究了再结晶层厚度对DZ406合金870℃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强度喷砂处理的合金在热处理过程后均产生等轴状的再结晶晶粒。0. 3 MPa喷砂后再结晶层平均厚度为15μm,而经0. 5 MPa喷砂后合金再结晶层平均厚度达到25μm,再结晶层厚度随喷砂强度的增大而增加。DZ406合金870℃高温拉伸性能随再结晶的产生而明显降低,但不同再结晶层厚度对DZ406合金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不大。再结晶产生的横向晶界在高温拉伸过程中成为裂纹萌生区,是造成DZ406合金拉伸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合金状态对单晶高温合金DD6再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晶高温合金DD6进行表面吹砂处理,然后在1100~1250℃加热4h,研究其铸态与标准热处理状态的表面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为1200℃时,铸态合金出现等轴再结晶晶粒;而加热温度为1150℃时,热处理态合金出现等轴再结晶晶粒,铸态与热处理态合金的再结晶是由胞状再结晶晶粒和等轴再结晶晶粒组成的;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等轴再结晶晶粒逐渐长大,胞状再结晶晶粒逐渐减少,胞状再结晶内部粗大的γ′相由长条状向颗粒状转变。由于铸态合金含有一定数量的粗大γ′相以及γ+γ′共晶组织,在相同的条件下,铸态合金的再结晶倾向小于热处理态合金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渗流铸造的方法将Cu_(78)Al_(10)Fe_6Ni_6合金与钨丝复合制备出Wf/Cu_(78)Al_(10)Fe_6Ni_6复合材料。采用二级轻气炮进行Wf/Cu78Al10Fe6Ni6复合材料弹体超高速侵彻混凝土靶的实验,实验速度为2.4 km/s。借助透射电镜对侵彻后剩余弹体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由于侵彻过程中高温高压的作用,剩余弹体的不同区域出现了不同的微观组织,从弹头到弹尾依次出现了非晶组织、再结晶、孪晶、层错和位错。非晶组织是由于弹体在撞击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使基体铜合金发生了熔化而后又快速凝固产生的,再结晶组织是由于基体铜发生了旋转动态再结晶而产生的,孪晶、层错、高密度位错是由于弹体在侵彻过程中受到大的动载荷冲击发生严重塑性变形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喷射沉积技术制备含Ni的Al-Zn-Mg-Cu合金。利用扫描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以及拉伸测试研究了Al_9Fe_(0.7)Ni_(1.3)颗粒对合金固溶处理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合金中的Ni元素以亚微米球状Al_9Fe_(0.7)Ni_(1.3)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l_9Fe_(0.7)Ni_(1.3)颗粒主要在晶界附近分布,说明该颗粒在固溶过程中具有有力的抑制再结晶作用。固溶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为603 MPa,断裂延伸率为11.79%,主要断裂方式为穿晶延性断裂。实验结果表明,亚微米球状Al_9Fe_(0.7)Ni_(1.3)化合物对合金性能有重要影响,可以产生细晶强化和Orowan强化,是合金发生穿晶延性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