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突尼斯的东部边缘,中新统灰岩、泥灰岩和硅质碎屑沉积出露差,并且缺乏具有年代特征的动物群信息。这些层系的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的细分仍没有明确地确定。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下构造分析,对这个边缘地区(Cap Bon地区、Hammamet海湾和Sahel地区)进行了地下层序的区域性研究,因而识别了从Langhian到Messinian时期的7个三级沉积层序,这些沉积层序的边界以下超和上超/顶超关系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层序地层学赖以建立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地层结构的发育与基准面变化和沉积生供应量间的相互作用有关。阿尔伯塔东卡里的一个小型湖泊扇三角洲证实了这些原理,并且说明了层序地层的概念在规模和时间上是各自独立的。这个扇三角洲的形成是由于数天内路旁排水沟的水面先后降作用。可供沉积和充填的水下空间(即可容空间)的变化导致一系列体系域的发育,并且和沉积盆地在长时间所形成的体系域相类似。在湖面上升时期,随着扇三角洲楔状体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海相中新统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珠江口盆地5口井的海相中新统层序地层分析,发现了10个层序界面及9个最大海侵面,用综合生物地层年表确定了层序界面年代。大多数层序界面时间上可与深海沉积间断及氧同位素曲线正向偏移相对应,气候变冷及冰川型海退是形成层序界面的重要原因,本区占水深曲线与Haq等(1987)的海平面曲线对比表明,古水深的变化在二级周期上受沉降的海平面变化控制。本探讨了中中新世早中期本区北东向古海流的加强事件及区域储盖组合与海平面相对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据层序地层分析将上、下第三系分界置于珠江组下部大砂岩底附近。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南里海盆地在洋壳或渐薄陆壳基底上沉积的中生代和第三纪的沉积物厚度可达20km以上。在南里海盆地的内部,目前还没有钻遇中生界、古近系和渐-中新统沉积地层,但它们在盆地边缘的陆上地区有出露。上新世至今的沉积地层厚度在7km以上,已经根据二维(2D)地震资料进行了填图,而且最近钻的探井也穿过了这些地层。这些地层中的绝大部分(6km厚)由上新统Productive Series组的河-湖三角洲沉积组成,Productive Series组沉积在中新统海相页岩层序之上,二者呈不整合接触,构成盆地的主要油气储层。Productive Series组之上是厚度约为1km的晚上新世至今的海相沉积。上新统沉积层序的厚度表明,南里海盆地第三纪晚期曾发生过比较快速的沉降;然而,并没有地质证据证明在此期间曾发生过能够产生重大热沉降事件的构造运动。本文的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晚中生代热沉降地壳上沉积物荷载和压实作用就可以解释目前在南里海盆地所观察到的沉降和沉积样式,而不需要其他的第三纪沉降机理。最为关键的是。此模型将上新统Productive Series组的沉积环境解释为与全球海洋系统隔离的封闭洼陷,其基准面受局部因素而不是全球海平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下刚果盆地中新统主要的沉积类型为深水重力流沉积。通过对钻井与测井资料的分析,结合高分辨率三维地震特征的研究,揭示了下刚果盆地西南部地区中新统深水沉积体系与层序的发育特征。A区块中新统可识别出7个三级层序(SQ1—SQ7),层序格架下发育块体搬运沉积、水道、堤岸、朵体、废弃水道、决口扇及深海泥质沉积7类沉积单元。各层序格架下重力流发育特征和规模不尽相同,其中SQ1—SQ2和SQ4—SQ5沉积时期重力流沉积规模较小,发育小型高弯度重力流水道和堤岸沉积;SQ3和SQ6—SQ7沉积时期重力流沉积规模较大,发育大型复合重力流水道、朵体和堤岸沉积。综合研究区深水沉积单元的发育特征,建立了该区深水重力流沉积模式,即块体搬运沉积发育在近陆坡区域,向前依次发育近源端的水道-堤岸复合体和决口扇沉积,水道高弯度地区的废弃水道以及水道末端的朵体沉积。这个沉积模式为该地区下一步的深水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湖沉积体系层序发育的直接因素是地层基准面的变化,不同部位基准面变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地层接触关系、河道砂体的叠置方式、冲积下切作用以及古土壤面可以用来识别层序边界;河湖沉积准层序的划分基础是短期地层基准面的变化,其识别标志包括岩性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及其内部构成特征;准层序有三种类型,即基准面上升准层序、基准面下降准层序和复合型准层序,它们在准层序的演化过程中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中新统重力流体系内部结构及演化特征等问题,开展了层序地层划分、重力流体系沉积特征阐述及控制因素讨论的研究。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在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识别区内重力流沉积的岩相特征、构成单元,揭示其沉积演化过程并探讨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内中新统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4),所发育的重力流沉积在岩性上主要为硅质碎屑和泥质岩等,沉积单元主要包括水道内部滑塌变形层,块体搬运沉积、重力流水道充填、天然堤-溢岸沉积和前缘朵叶体沉积等。早中新世(SQ1)区内多发育鸥翼形、弱受限—不受限的沉积型水道-堤岸复合体和朵叶体等,中中新世早期(SQ2)区内多发育W形、弱受限的侵蚀-沉积型分支水道(多期叠置),中中新世晚期(SQ3)区内多发育U形、受限的侵蚀型水道,晚中新世(SQ4)区内多发育V形、深切的侵蚀型孤立水道。气候变冷、海平面持续下降,致使研究区由下陆坡-盆底到下陆坡、中陆坡和上陆坡,进而影响了重力流作用的强弱。西非海岸发生的3次构造抬升作用和气候变冷,为重力流沉积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物源。盐构造的多期活动,对重力流沉积的发育具有重要改向、限制、封堵或破坏等作用。明确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中新统大型重力流沉积体系特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可为研究区内深水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层序地层学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颇具生命力的新兴学科。文中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层序地层学形成的4个阶段,从陆相层序的成因、控制因素、层序及体系域模式、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等方面介绍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领域,着重分析了在隐蔽预测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层序地层学下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潮水盆地北部亚盆地中侏罗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针对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实际,将湖水盆地北部亚盆地中讲罗统龙凤山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2个二级层序.通过系统的沉积体系及沉积淀化分析,发现从一个三级层序到另一个三级层序,或物源区有很大变化,或沉积作用方式发生变化;物源区随时间的变化,反映了构造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盆地海相中新统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江口盆地5口井的海相中新统层序地层分析,发现了10个层序界面及9个最大海侵面,用综合生物地层年表确定了层序界面年代.大多数层序界面在时间上可与深海沉积间断及氧同位素曲线正向偏移相对应,气候变冷及冰川型海退是形成层序界面的重要原因.本区古水深曲线与Haq等(1987)的海平面曲线对比表明,古水深的变化在二级周期上受沉降和海平面变化控制.本文讨论了中中新世早中期本区北东向古海流的加强事件及区域储盖组合与海平面相对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据层序地层分析将上、下第三系分界置于珠江组下部大砂岩底附近.  相似文献   

11.
层序地层学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颇具生命力的新兴学科。文中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层序地层学形成的4个阶段,从陆相层序的成因、控制因素、层序及体系域模式、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等方面介绍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领域,着重分析了在隐蔽圈闭预测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层序地层学下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河湖沉积体系层序发育的直接因素是地层基准面的变化,在其不同部位基准面变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地层接触关系,河道砂体的叠置方式,冲积下切作用以及古土壤面可以用来识别层序边界;河湖沉积准层序的划分基础是短期地层基准面的变化,其识别标志包括岩性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及其内部构成特征,准层序有3种类型,即基准面上升准层序,基准面下降准层序和复合型准层序,它们在准层序的演化过程中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论述了层序地层学及沉积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了与层序地层学及沉积体系相关的理论和基本概念。层序地层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研究方法标准化及应用地区特殊化,尤其要加强深水层序、碳酸盐岩层序及层序模拟研究。沉积体系研究要由静态描述向动态模拟、由宏观分析向微观刻画发展,要加强沉积过程恢复,在更规范、更精细的等时层序格架内编制沉积体系图件,为寻找油气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T—R旋回基本理论,结合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层序地层学以及区域连井剖面层序地层学解释,建立了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3级层序地层格架,将该区古近系核桃园组—廖庄组划分为1个Ⅰ级T—R旋回和4个Ⅱ级T—R旋回,并将核桃园组进一步划分为9个Ⅲ级T—R旋回,并进一步分析了泌阳凹陷T—R旋回层序中的沉积体系与沉积层序模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分布受凹陷地质构造与沉积特征控制,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同时结合本地区的生、储、盖组合,对泌阳凹陷油气藏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了有利区带和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含油气盆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序地层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已发展为与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及地震资料相结合的综合阶段,并且已从在理论有争议的模型演化成一种在实践上可采纳的方法。介绍了主要在七个方面的最新进展。陆相层序地层学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层序地层学概念已被用于各种陆相中相构型变化的解释。给出了应用于我国陆相盆地的六个实例,它们是有益而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17.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两条实测剖面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分析了沉积相迁移规律、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荆门-当阳盆地厚度约为1200m的上三叠统可以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TS1、TS2、TS3和TS4).层序界面类型主要有不整合面、岩性岩相转换面、河流冲刷侵蚀作用面等.从TS1-TS2到TS3-TS4沉积物组构从低能到高能的变化,表明层序发育特征受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等因素的共同控制,研究区经历了从湖沼体系到冲积体系的转变.九里岗组以湖沼体系薄基底型含煤细粒沉积旋回为特征.盆地物源供应相对不足;王龙滩组以发育冲积体系厚基底型砂岩为主的沉积旋回为主,代表构造活动加强,盆地处于过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理论是指导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强有力的工具之一,系统研究盆地的层序地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考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历史,认为各研究者是依据不同理论体系、应用不同研究方法、在不同层序级别开展的,取得的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结果,至今仍然未形成统一的层序级别划分方案;在系统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制定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的划分方案:上古生界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22个三级层序;最后,指出了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LSC3、LSC4、LSC5,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识别出5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浅湖-近岸水下扇;较深水湖-浊积扇;滨浅湖-扇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诸、盖条件后认为:在垂向上,LSC3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宝饶构造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前缘席状砂。  相似文献   

20.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反射等标志,识别出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将东海陆架盆地瓯江凹陷古近系划分为3个层序,层序界面分别为T20、T40、T42、T50,并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为依据在单井上将每个三级层序细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在层序格架内利用钻井和古生物资料分析了沉积体系在瓯江凹陷的平面展布:月桂峰组主要是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灵峰组和明月峰组是三角洲相和滨海相沉积,瓯江组和温州组为三角洲相和滨海相沉积,其中瓯江凹陷东次凹为浅海相沉积;沉积物源主要以西向东注入和西北方向向东南注入,同时揭示了古近系两次大规模海侵分别是古新世中期灵峰组沉积时期和始新世中期瓯江组沉积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