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经常有人说"想吃什么了,就是身体缺什么了",还有"这东西炖了这么久,很香,很有营养"。这样的话作为茶前饭后的谈资也没什么问题,要是当了真用来指导饮食,就很糟糕了。味道在远古时代,因为食物短缺,人体对特定营养成分的需求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对某些食物的渴望。比如糖能快速转化为热量,对于补充体力有着重要的价值,而那个时候的糖直接与甜味相关。再比如盐,  相似文献   

2.
江大红 《美食》2011,(9):50-51
"口味"就像每人都有的一张个性名片,有人喜欢蛋糕糖果的甜美,有人喜欢四川火锅的热辣……但实际上,口味不仅是对某种味道的偏好,还可能隐藏着营养失衡的"密码"。美国"食物信息网"近日就撰文指出,口味和身体状态息息相关。想吃甜食,证明体内能量缺乏;爱吃肉,可能是缺铁;吃得太咸,是过度疲劳的表现。中国古语说,"想吃什么就是缺什么",现在,大量营养学研究证实,这句话确实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3.
正坊间传闻,说身体有酸碱之分,大部分疾病由"酸性体质"造成,于是有观点称可以通过碱性饮食来中和人体多余的酸性,达到身体酸碱平衡。这是真的吗?身体的酸碱性和食物的酸碱性有关系吗?食物酸碱性是怎么判断的有人认为,醋、柠檬等吃起来酸的东西就是酸性食物,而吃起来有碱味——很苦涩的食物就是碱性食物。吃碱性食物身体就会变成碱性,而吃酸性食物身体就变成酸性。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当素食主义成为一股流行风潮,只吃素成为很多人的保健法宝。在这些人眼中,想减肥的不吃主食,怕生病的也只吃素,喝酒更是他们不敢去触碰的事。事实上,我们可能误解了食物,主食、糖和酒并不是可怕的恶魔,只要吃得得当,他们对我们的身体也有着极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5.
正糖果、蛋糕等各种甜食总是让人们欲罢不能。最近几年,很多文章和影视作品都说糖吃多了会使人上瘾,危害比毒品还大……这里的糖是指添加糖,并不是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2012年,《自然》杂志发布文章称,虽然糖也有一定成瘾性——如果你喜欢吃甜食,你会越来越想吃,而且无法轻易"戒掉"。因为当你吃糖之后,大脑会分泌一些让你感到愉悦的成分,比如多巴胺。不过,糖的成瘾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累积起来的,越吃越想吃。糖吃多了的危害,证据最确凿的是导致龋齿和肥胖,才不像毒品那样恐怖。  相似文献   

6.
李春晖 《美食》2023,(1):39-44
<正>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性比较大,因此也就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和特色,比如在我们国家,南方人是以大米为主食,而北方人则是以面食为主食。南北饮食的差异性不仅仅是体现在主食上面,在味道上也是各有不同。尤其是在食物的甜味和咸味方面,为此还引发了网友们激烈争论,大家称之为“南北咸甜之争”。南北咸甜之争,到现在也没有定论,也有网友表示:只要自己喜欢就好,想吃什么口味就吃什么口味。  相似文献   

7.
刘少伟 《美容院》2024,(3):16-17
<正>现在,很多人平日里奶茶、果汁等甜饮料不离手,虽然不饿,但就是想吃甜的;虽然不渴,但就是想喝甜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多人想通过吃甜食来缓解不良情绪,寻找短暂的释放,之后又因吃下太多甜食陷入后悔、自责的漩涡,进入恶性循环。更严重的问题是,当一个人习惯频繁地摄入高糖食物后,每次总是要吃更多更甜的食物,才能获得跟之前一样的满足感。事实上,糖瘾难戒并不是因为一个人缺乏意志力,而是因为糖瘾本质上是一种神经紊乱。  相似文献   

8.
渴了喝水,饿了吃饭,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是科学的,也是合理的。但有人认为,爱吃啥就是身体缺啥,就可以大量吃啥。比如,想吃糖就是缺糖,爱吃肉就是缺脂肪,这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科学的。 人爱吃什么食物,完全是一种习惯。比如有的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网上"超级大胃王"的视频非常火,我们看着一个瘦瘦的美女吃下好多汉堡、牛排、寿司、炒面等等,真是羡慕又嫉妒啊,为啥人家怎么吃都不胖,我们喝杯凉水都长肉呢?我们吃饭是因为吃到"肚子里"的食物,会转化为能量来供给身体消耗。如果吃得很多,消耗得很少,剩下的热量就会转  相似文献   

10.
正八月气温高,老年人难免没有胃口吃东西。如果食欲减退,食物吃得少,能量摄入降低,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素的摄入也会相应减少,容易使健康和营养状况变差。如果是由于味觉减退导致的食欲减退,还可能使得老年人口味加重,出现重盐、重糖等情况,这对于高血压、高血糖的老年人来说,是很不利的。如何增强老年人的食欲正确烹调食物饮食中增加一些调味料(如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说,吃了负能量食物(Negative Calorie Foods)不仅不会给人体增加能量储备,反而会消耗能量,越吃越减肥。生活中,真的存在如此诱人的负能量食物吗?实际上,真正的负能量食物并不存在。网络上推荐的大多是能量低、富含膳食纤维的植物性食物。而打着"负能量"旗号大肆宣传的减肥产品就更不靠谱了。  相似文献   

12.
正夏季养心方法很多。一是在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晚睡以适应夏热的气候,早起以顺应昼长的规律。二是在衣着方面,夏天出汗多,衣服要轻薄,勤洗勤换。三是饮食方面,要少吃热性的食物,多吃酸味、甜味的食物。这类食物可以清热消暑,增加体内水分,以补充出汗的消耗。如酸梅汤、凉粉、拌黄瓜、糖拌西红柿、绿豆粥等均属此类。它们既  相似文献   

13.
文摘     
糖在食品中的重要性 人类从打猎为生的史前时代起就很重视甜味食物,甜味植物是安全食物的最好指针,带苦味的植物常有毒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甜味食品的喜爱仍旧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4.
《饮料工业》2014,(11):56-56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8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发现,肠道细菌决定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而非此前我们认为的大脑。每个人的肠道细菌都千差万别,这些细菌不但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让我们的身体机能正常运转,它们还控制着我们的胃口,主宰着我们的情绪,决定我们想吃什么,所以在对食物的选择上也是因人而异,例如天生有人就喜欢吃肉或糖类,这意味着他们的肠道内需要这些营养。所以在节食减肥期间,面对美食,我们往往不能说"不",因为你的肠道可能就吵嚷着再来一份吧!  相似文献   

15.
正人如果吃足够多的糖,的确会尿出"糖尿"来,但这和糖尿病无关,仅仅是身体对血糖的重吸收机能被推到了极限。我们直接吃下去和分解食物得到的糖,都会被消化系统送进血液里运输到各个需要能量的器官,用不完的被送到脂肪组织储存起来——肚腩、双下巴脂肪肝就是这么来的。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会经过肾脏,在那里,废物会被过滤出来用水带着变成尿液送出体外,而糖、电解质这些有用的东西则会被有选择性地重新吸收回血液,但肾脏重新吸收糖分的能力不是无限的,血糖浓度超过180 mg/dl时,肾脏就对多余的糖分无  相似文献   

16.
想吃甜食,证明体内能量缺乏;爱吃肉,可能是缺铁;吃得太咸,是过度疲劳的表现……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教授说:“国外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口味偏好与营养缺乏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少口味偏好可通过更丰富更新鲜的食物来纠正。”  相似文献   

17.
<正> 许多儿童都有偏食的毛病,因此,未能从日常饮食中摄取身体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铁、碘等。就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儿童饮食作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国家的儿童,在营养需求和食物选择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发达国家的儿童食物能量偏高,而且糖、脂肪和盐的含量过高;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则面临食物短缺、缺少微量元素、能量摄入低的问题。由此可见,在为儿童设计食物时,必须全面考虑到他们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甜味是一种基本味感。除了作调味品外,还能提供机体的能量来源,并且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饱胃感。而甜味最直接的来源莫过于糖。食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调味品,炒菜、熬粥、制作点心和小吃,样样都要用到它。糖的甜味可以说是各种味道的圆润之师,任何的味道和糖结合,都会变得厚实起来。糖的种类有很多,除了日常见到的白糖、红糖、冰糖等,还有许多用法功能各不相同的糖,如具备医疗作用的葡萄糖,充满儿时回忆的麦芽糖,西餐甜点里常见的糖雪等等,都是形形色色的"糖"。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患者专用食品不含糖,不升"糖"(血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不少食品都打起了"健康牌",纷纷用"无糖"、"低糖"、"吃了不发胖"等诱人字眼招徕客人。这些食品对于糖友们来说真的安全吗?到底有没有糖,要看配料表购买无糖食品光看是否含有蔗糖、白糖等成分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其配料表里是否有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等成分。如果配料表里有以上成分,食用后仍能使血糖升高。"糖"在医学上是个广义的概念,糖可以专门指白糖,也可以指各种有甜味的、能够在人体中转变成葡萄糖的食品成分,比如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等。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说,即使没有甜味,只要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也可以称为"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正食物都有营养,营养给你健康、智慧和力量,但会吃才有健康,会吃才能增加智慧和力量,因此会吃是一门学问。穷困的年代,面对吃饭人们只有一个烦恼,就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吃饱;现在富裕了,吃饱饭已经不是问题,人们烦恼却增加了,越来越不会吃,越来越不敢吃。通过各种食物摄取营养,保证行为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和身体机能的正常,是自然界所有动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本能。在从自然界获取食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些东西不能吃,有些吃多了不好,有些用火烤烤更好吃,有些多吃才有劲儿。直到近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的极大发展,人们才慢慢清楚,我们所吃的食物不过是由各种各样的元素构成,这些元素中的许多也是人体的组成部分,摄取食物就是为了及时补充人体代谢掉的各种元素,这个过程,被我们称之为营养。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摄取的元素是否刚好达到需要补充的量,就决定了我们的营养状况;如果摄取食物中所含的元素组合起来,刚好能补充缺失的元素,说明营养状况良好,理论上来讲人体就会保持健康的状态;如果某种或者几种元素过量或者不足,营养状况不好,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即所谓不健康。因此可以讲,饮食决定了营养状况,营养状况又会直接反映到人的健康水平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