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常各沉积盆地低阻油层的形成都有必然的规律,而断块油藏低阻油层破坏了这种规律,使得解释评价难度加大。文章利用大量的岩电分析资料,同时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和自然伽马能谱资料,针对断块油藏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形成河南油田断块油藏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是岩石的矿物成分中长石含量高,并进行了含油饱和度校正方法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对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岩石物性测试、压汞、恒速压汞、密闭取心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定量、半定量地研究了葡萄花油层低饱和度油藏的成因。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孔隙结构差,油气运移毛细管阻力较大,原油驱替水不充分,是低饱和度油藏的主要内因;地层较平缓,构造幅度低,小于油水过渡带的高度,是形成低饱和度油藏的强化因素;油藏构造调整导致早期油藏遭到破坏、晚期油藏分异不充分是低饱和度油藏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33块沙三上为高压低渗油藏,储层岩性细、地层水矿化度高以及油藏高度低的特点决定常规的低阻油层评价方法不适用该地区.针时油藏特点,提出了可动水分析技术,分析了产层含水饱和度与束缚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确定出可动水饱和度定量评价低阻油层,并揭示该区域低阻油层的分布特征.利用该技术对文33决沙三上可能产生低阻油层的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长2油藏在沉积和成藏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低饱和度油藏,油水同层比较普遍,油层电阻率普遍偏低,与水层的电阻率很接近甚至低于水层的电阻率,是定边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套主要含油层.该低阻油层具有油藏构造幅度低、油水分异不充分、含水饱和度较高、孔隙结构复杂、地层水矿化度高、钻井液滤液易侵入等特点,采用传统小型解堵压裂增产措施改造后,油层大面积产水或不产液.在反复增产改造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对比储层资料和不断总结施工成功经验,经过两年开发经验积累,终于形成了适合于定边地区长2低阻油层开发的复合配套增产技术,为后期定边地区长2低阻油藏的规模上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受低幅度构造、地层倾角小、储层渗透率低、油源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油层中存在自由水,若整个开发层系的油层大面积内均为油水同层,则称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油井投产初期就具有一定含水率。由于室内岩心试验获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在饱和油情况下进行,因此,油田实际含水与采出程度和利用室内试验曲线计算出的理论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不能较好吻合,当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较高时这种误差会很大,导致含水与采出程度理论曲线无法正确预测油藏含水上升规律。根据试验获得的相渗曲线和实际生产数据,采用试验数据与生产实际相互印证的方法,修正油藏含水上升规律,计算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解决了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以及具有原始含水饱和度油藏含水上升规律预测问题,对正确认识油藏和开发指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低阻油层测井识别及饱和度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吸取和继承前人对低阻油层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低阻油层含油饱和度的测井评价研究。主要通过对比分析阿尔奇模型和Waxman-Smits模型的适用条件,建立了以束缚水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等参数为核心的低阻油层含油饱和度测井定量解释模型,以获得较准确的低阻油藏的重要储层参数,该评价方法在储量计算和油藏开发生产中获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苏丹Muglad盆地Jake South油田白垩系Bentiu组和Abu Graba组油藏分别为复杂断块背景下的整装背斜油藏和层状油藏,均存在大量低阻油层,对油水层识别造成较大困难。首先根据粒度、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致密度等分别对Bentiu组和Abu Graba组进行储层分类,并在每类储层内部定义低阻油层;然后综合利用岩心、薄片、物性测试、扫描电镜、X-衍射资料,明确各类储层内部低阻油层成因,并根据储层类型和低阻成因分别建立识别方法。结果表明:低阻成因主要为泥质含量高或孔隙结构细造成高束缚水饱和度、存在导电矿物和油气充注不足造成低含油饱和度,不同类型复杂断块油藏不同储层类型内低阻油层成因不同。Abu Graba组低阻油层识别难度较大,依次采用图版法、考虑粉砂组分的解释模型法、综合法进行识别;而Bentiu组低阻油层识别相对简单,主要采用综合法进行识别。综合各种方法,在研究区共识别未射孔低阻油层77层275.9 m。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图尔盖盆地WTK油田白垩系油藏低阻油层发育广泛、识别难度大的现状,利用岩心分析与测井资料,对该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开展研究,并结合试油等资料,探索油、水层识别方法。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从沉积过程储集层岩性与黏土矿物含量、成岩作用中孔隙结构特征与流体分布、成藏过程中油水分异等内因及钻探过程中测量方法精度等外因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区油层低阻主控因素为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与高束缚水饱和度和矿化度引起的导电性,构造幅度低与油层厚度薄为次要因素。通过对储集层导电模型分析,基于地层水与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构建电性特征与流体饱和度对应关系,分层系建立低阻油层定量评价模型,划分各流体类型下限标准,实现流体精确识别。在生产实践应用中,测井解释与实际生产匹配程度88.2%,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W油藏Z1油组为高孔低渗低阻油藏,低阻油层的地质成因复杂多样。该文针对Z油组的储层发育特征,统计了储层的不动水饱和度,分析了低阻层段Z1油组的高不动水饱和度的成因,以及不动水饱和度与油层电阻率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形成低阻层段Z1油组高不动水饱和度主要原因是储层细颗粒含量高,储层孔隙结构差、细微孔喉体积百分数高,以及岩石的亲水性。地层电阻率随着不动水饱和度的增高而降低。因此,高不动水饱和度是影响W油藏Z1油组低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电法测井受井身环境制约,对岩性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含油饱和度评价常使用的Waxman-Smits以及双水模型的众多参数无法量化,而难以推广。影响含油饱和度的因素分别是油藏高度、岩石物性、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从油藏流体饱和度形成条件入手,构造孔隙结构系数(孔隙度、渗透率及胶结系数的函数),分析大港油田现有岩电资料及毛管压力分析资料.应用含油高度、油水密度差以及岩石物性等资料,建立了纯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统一解释图版。实践证明,该解释模型不仅适用于准确求取低电阻率岩性油藏的含油饱和度,也适用于研究非低电阻率碎屑岩油层含油饱和度。图5表1参4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研究油气成藏与演化各阶段的油藏特征,分析成藏特征中出现的特殊油藏现象至关重要。从构造位置、沉积微相、储层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压力系数、含油饱和度、产液量和产油量等方面对博兴洼陷的成藏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从博兴洼陷成藏中一些特殊现象归纳出2类油藏:一类是原始含油饱和度低且常压的油藏,其在成藏过程充满度低;另一类是有充足的烃类流体以及足够成藏动力的油藏,其充满度可以继续升高,油藏现阶段还具有继续充注成藏的条件,这2类油藏均处于成藏建设期。  相似文献   

12.
储岩热解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储岩热解分析是一项简便、快速、有效的地球化学录井技术,可用于石油勘探的油层检测和油气藏早期评价。热解含油率反映储岩的含油性,可半定量地确定油层级别;根据油藏剖面的热解参数变化,能进行油藏非均质性描述,确定油水界面;利用热解含油率作为油层产能预测模型的计算,结合其它分析资料,可在试油之前预测油层产能;热解旨标(S0+S1')Pg表征油层原油的油质,能用于预测井下原油的密度。  相似文献   

13.
低电阻率油层研究的3个尺度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拉张的地质背景下,高束缚水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形成于弱水动力变化带,水动力的强弱变化形成特殊的储集层岩性叠置结构(即不同的岩性按一定比例关系形成薄互层),形成由微孔隙与大孔隙构成双组孔隙系统的油层微观组构,油层高含束缚水因而电阻率低,但其中较大孔隙储集可动油气,具备产能。以沉积相研究为指导,从沉积相、储集层岩性结构及储集层微观组构这3个尺度进行研究,有助于在弱水动力变化带寻找高束缚水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运用这一方法研究了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某断块,数口井见到增油效果。图2参16  相似文献   

14.
王军  柳红春 《断块油气田》2000,7(4):20-22,40
讨论卫81块的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和储层渗流特征。通过研究卫81块的沉积微相,确定出该块的沉积相、沉积微相类型,勾绘出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分区图。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通过统计计算非均质参数分别表征出81块的层间、层内、平面及孔隙非均质性。储层渗流特征研究以储层润湿性和相渗曲线为基础,得出卫81块束缚水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值较大的结论。卫81块储层地质特征研究为治理方案的编制打下基础,最终改善了卫81块  相似文献   

15.
针对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八道湾组油藏前期成因研究缺乏储层物性、隔夹层对含油饱和度低的影响,从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及非均质隔夹层等方面开展了油藏低饱和度成因分析,剖析了构造幅度对油水分异、储层物性对油水同产区厚度、隔夹层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孔隙结构差造成储层油水分异不明显、油水置换不完全是八道湾组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主要原因;②储层低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物性特征导致油水同产厚度较大是八道湾组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次要原因;③由于八道湾组并没有形成区域性的、连续的隔夹层,因此,隔夹层对八道湾组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将为八道湾组的高效开发提供依据,加快探勘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油气藏形成机理出发,分析了油气藏中孔隙结构和聚集驱动力对原始饱和度形成所起的作用。油气在驱动力的作用下,首先在构造顶部较大的孔隙喉道相连接的大孔隙中聚集,随着油气柱高度的增加(即驱动力的增加),油气才能进一步进入较小的孔隙喉道中,油藏中距自由水界面越高,油气饱和度则越大。据此,建立了油气藏高度和孔隙物性参数与气藏饱和度的关系,进而可对油气藏饱和度进行预测。经实际应用并用毛管压力资料和核磁实验资料获得的饱和度进行对比,饱和度的平均误差在1%以内。该方法还可用于缺少电阻率测井资料或电阻率曲线受井眼和泥浆侵入严重影响而无法使用等情况的饱和度预测中。  相似文献   

17.
马岭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老区未来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补充层系之一。研究资料表明,马岭油田长8油层组油藏的储层属于砂岩型储层,总体上物性较差,属低渗—超低渗储层;储层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主干河道部位;成岩作用过程中溶蚀作用对于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作用明显。长8油层组上部油藏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河道位置或主河道侧翼位置,具有河道砂岩比较发育、相对较好的物性特征。同时,油藏饱和度与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具有正相关性。说明马岭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的形成与储层分布和储层发育特征关系密切。同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距离油源近,两侧泥岩比较发育,具有形成油藏的有利圈闭等特征,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8.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渗流特征明显不同于常规油藏.采用室内大模型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拟合建立含水率变化经验公式.在数值模拟过程中考虑了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对渗流特征的影响,从而使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没有无水采油期,且存在一个含水快速上升后略为回落的含水稳定采油期,初始含水饱和度越高,含水稳定期采油时间越短;当注采压力梯度接近拟启动压力梯度时,采出程度随注采压力梯度变化较大;当注采压力梯度远大于拟启动压力梯度时,采出程度随注采压力梯度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注采压力梯度小于拟启动压力梯度时,注水速度与最终采出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八面台油田单井产能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表明,八面台油田油井产能主要受断层、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控制。对于构造油藏,位于断层上升盘的油井在投产初期要比位于下降盘上的油井产油量高、含水低、开发效果好。同时,高产井主要分布在距离断层50~100m的范围内,油井距离断层越远。获得高产井的概率越小,获得低产井、特低产井的概率就越大。岩性油藏的单井油气产能主要受沉积砂体控制,八面台油田部署在分流河道砂体上的油井开发效果最好,而位于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上的油井开发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岩心等资料统计,通过计算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分层系数、砂岩密度和钻遇率等量化指标,从层内、层间、平面三个方向研究储层的非均质程度,最后根据平面含油饱和度讨论储层的非均质性与含油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影响,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的两个小层(长61和长62亚段)非均质性较强,且平面非均质性突出;储层的含油气性与砂体的展布特征及物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即物性最好、砂体厚度最大的河道地区,储层的含油饱和度最高,含油气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