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文章中对完全混合式和推流式这两种极限流态的特点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并用数学模式推导出了许多有说服力的公式,读后颇受启发。我们知道,至今在谈论这两种流态的运行特点时,习惯上总是认为推流式普通曝气池虽其处理效率较高,出水污染物含量低,但其污泥负荷低,曝气时间长,因而池子容积大。而完全混合式曝气池,除了具有稀释能力大且耐冲击负荷等优点外,其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虽不及普通曝气池,但其污泥负荷高,曝气时间短,处理污水的能力大,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碘离子作示踪剂,采用矩形脉冲示踪法测定了实验室规模的升流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有效容积27.5L)的流形分布。它表明UASB 反应器可分为污泥床区、悬浮层区和三相分离区三部分。其中污泥床区和悬浮层区可用完全混合反应器描述;三相分离器可用推流式反应器描述;污泥床和悬浮区通过废水流量相连通。  相似文献   

3.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流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活性污泥法的两种流态,分析比较了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池型、曝气方式、水力特征、各自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反应内在规律、去除率、适用水质等,从理论上证明了同样的污水水质若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则推流式曝气池的动力学负荷、体积处理负荷均大于完全混合式;推流式曝气池需氧量小于完全混合式;推流式曝气池比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经济。  相似文献   

4.
SUFR脱氮除磷系统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UFR)脱氮除磷系统中高PHB及低PHB含量的污泥在有无外碳源及硝酸盐条件下的反硝化吸磷/释磷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反硝化聚磷菌约占全部聚磷菌总量的72.4%,同时加入碳源和磷酸盐的反硝化速率高于只加入碳源的反硝化速率,约有37%~39%的脱氮作用是由反硝化聚磷菌完成的;(2)当有外碳源存在时,反硝化速率是无外碳源时的1.6倍左右,PHB含量高的污泥表现出反硝化吸磷现象,PHB含量低的污泥表现出反硝化释磷现象;(3)在缺氧条件下,吸磷量与消耗PHB的比值为0.71~0.86,低于在好氧条件下的1.08。  相似文献   

5.
将绿色技术融入污水治理,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生态单元一体化反应设备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生物单元通过污泥循环与硝化液回流实现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AOs).结果 表明,当ABR进水容积负荷(VLR)为1.2 kg/(m3·d),CSTR反应区DO的质量浓度为1.5~2.5 m...  相似文献   

6.
采用SBR反应器对比研究了序批式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反应器(HSBR)与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的碳氮去除。结果表明,两反应器在COD、NH4-N去除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HSBR的NH4-N过程去除速率显著高于SBR反应器,且HSBR反应器的TN去除率可达62.95%,高于活性污泥反应器39.3%。HSBR的悬浮污泥和附着污泥的比硝化速率分别为2.14 mgNH4-N/(gTS.h)和1.16 mg mgNH4-N/(gTS.h),比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16 mgNOX-N/(gTS.h)和1.22 mgNOX-N/(gTS.h),显示HSBR的硝化作用主要集中在悬浮污泥中,而反硝化作用则主要是由生物膜附着污泥完成。  相似文献   

7.
在完全混合流反应器中接种亚硝化颗粒污泥,通过分阶段使用连续流和序批式运行方式,成功启动了全自养生物脱氮(CANON)工艺,并对反应器性能、污泥形态与活性、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初始连续流运行获得的良好基质比,序批式阶段的高氨氮负荷和高溶解氧条件可有效促进污泥浓度与活性的增长,使得反应器在最终连续流状态下的总氮去除负荷达到了1.75 kg·(m~3·d)~(-1)。运行期间,颗粒污泥的密实度和沉降性能均得到改善。由Miseq高通量测序的结果可知,CANON颗粒污泥具有相对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对应于总氮比去除速率0.24 g·(gVSS·d)~(-1),Nitrosomonas(好氧氨氧化菌)与Candidatus Kuenenia(厌氧氨氧化菌)丰度比值约为3:1。少量贫营养型亚硝酸盐氧化菌对CANON工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冬季生物处理系统硝化功能差的问题,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富集低温硝化污泥,分析富集前后微生物种群变化,考察在5、10、15、20℃下的氨氧化速率变化,探究低温硝化污泥(10℃)及中温硝化污泥(25℃)对受低温冲击的生物处理系统硝化功能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一般好氧池中的活性污泥在10℃和高氨氮负荷驯化后,可富集获得硝化活性为66 mg/(L·h)的低温硝化污泥;富集198 d后,其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和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的相对丰度提高了43倍和42倍;该硝化污泥在10~20℃的环境下,其硝化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5℃环境下,其氨氧化速率为10℃时的48%。对比低温和中温硝化污泥强化受7~8℃冲击的生物处理系统时,发现投加低温硝化污泥的生物处理系统5 d后,其氨氮去除率上升至99%以上;而投加中温硝化污泥的生物处理系统,则需20 d,且亚硝氮有明显积累,这说明采用与被强化体系温度差小的硝化污泥,能更快地恢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硝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两段式曝气工艺的短程硝化反硝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温(20~23℃)条件下,采用S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通过两段式曝气的方法,控制氨氧化细菌(AOB)的比增长速率高于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经过80个周期的运行实现了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并稳定运行。当COD降解过程结束后,比耗氧速率(SOUR)可以直观反映AOB比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短程硝化实现前后的扫描电镜(SEM)图片表明,在短程硝化实现过程中,污泥中的杆状菌逐渐减少,球状和椭球状细菌逐渐增加。对克隆文库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污泥中的细菌分属8个不同的细菌类群,种类比较丰富,其中优势菌群为β-变形菌和拟杆菌门。  相似文献   

10.
在反应器中分别投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聚合氯化铝溶液(分别为0、50、100、400 mg/L废水),作为对照组、低PAC组、中PAC组、高PAC组,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发现,培养70天后: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能形成颗粒污泥;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4组反应器污泥质量浓度、比重逐渐增高,污泥体积指数、污泥的含水率和不完整性系数逐渐降低;4组反应器的COD去除率分别为95%、98%、98%和98%,氨氮去除率分别为60%、94%、99%和99%,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为58%、84%、79%和78%;投加PAC的3组污泥比好氧速率、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均高于对照组,投加PAC的3组中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污泥的硝化速率逐渐增高,比好氧速率、反硝化速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浓度的优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 重力出流式MBR是利用液位水头重力驱动出水,整个系统结构紧凑,操作简便. 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浓度增大(3.9~18.4 g/L),同样的曝气强度对膜表面滤饼层的剪切能力降低,膜通量下降;污泥粘度从5.4 mPa×s上升到680 mPa×s,相应的污泥中的传氧系数与清水中的传氧系数之比a从0.89降到0.10. 因此,从提高膜通量、氧传递速率和降低能耗的角度出发,将MBR的污泥浓度控制在适当范围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当污泥浓度大于4.8 g/L,污泥浓度的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硝化以及反硝化速率的提高没有明显的贡献. 因此,从MBR的处理能力和运行能耗的双重影响确定MBR的最佳处理污泥浓度值为4~6 g/L,在该浓度区间,生物反应器系统对冲击负荷有较好的抵御能力,同时系统的运行能耗也较低.  相似文献   

12.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采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先以反硝化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低基质含量配水通过逐步降低进水C/N及水力停留时间的策略快速富集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之后在低曝气条件下进一步缩短HRT以模拟生活污水富集氨氧化细菌(AOB),基于对反应器内脱氮性能和不同阶段功能菌动力学活性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功能菌演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CANON工艺在75 d内成功启动,反应器氨氮去除率超过了93%;将该工艺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实现了高效的脱氮性能,反应器内anammox对NH_4~+-N降解速率μ(NH_4~+-N)与异养菌对COD的降解速率μ(COD)的比大于1.0,与反硝化菌的NO_3~--N降解速率μ(NO_3~--N))比大于2.0。  相似文献   

13.
《小氮肥》2016,(12)
正1 IMC工艺特点(1)根据反应动力学理论,生物作用于有机基质的反应速率与基质浓度呈一级动力学反应,IMC是按时间作推流的,即随着污水在池内反应时间的延长,基质浓度由高到低,是一种典型的时间推流型反应器。从选择器理论可知,其扩散系数最小,不存在浓度返混作用。在每个运行周期的充水阶段,IMC反应池内的污水浓度高,生物反应速率也大,故反应池单位容积处理效率高于完全混合型反应池以及不完全推流式反应池。  相似文献   

14.
王瀚  陈希  张媛媛  袁乙卜  胡彬  宫延哲  张建民  范晨龙  房妮 《当代化工》2022,51(5):1076-1079+1097
平行运行2组构型相同的低高径比SBR反应器,分别以高扩散性的NaAc(1~#反应器)和低扩散性的可溶性淀粉(2~#反应器)为单一碳源模拟生活污水,研究不同扩散性的两种碳源对生物除磷污泥颗粒化早期聚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初期可溶性淀粉(2~#反应器)通过絮凝作用最先在系统中形成粒径较大但疏松的絮体污泥,在培养后期NaAc(1~#反应器)能够显著加快污泥的聚集和颗粒化速度。反应器运行90d后,1~#系统初步实现了颗粒化,污泥粒径在200μm左右,颗粒污泥轮廓清晰,结构密实;2#系统污泥以絮体为主,粒径为50μm左右。两个系统中COD去除率均达90%以上,2~#反应器除磷率低于1~#反应器。1~#系统内Defluviicoccus(88%)占据绝对优势,除磷由Dechloromonas(5.46%)完成;2#系统优势菌属为Ornithinibacter(33.19%)和反硝化聚磷菌Tessaracoccus(38.34%)。  相似文献   

15.
在高污泥龄(169 d)和常规污泥龄(9 d)条件下运行多级缺氧好氧(AO)工艺,研究相关强化脱氮性能,为其稳定运行和优化提供参考。长期稳定运行结果表明两种污泥龄条件下,多级AO工艺中出水水质较好,TN去除率分别为63.2%和64.9%。对于硝化菌,污泥龄对氨氧化菌活性影响较小,而主要影响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其中低污泥龄条件下驯化的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较低。不同碳源类型反硝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级AO工艺中,反硝化主要利用外源碳源和内源碳源,而内源呼吸反硝化在工艺脱氮过程中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R1,R2两组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生活污水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启动策略。其中R1接种的硝化絮状污泥中添加30%亚硝化颗粒污泥,R2只接种硝化絮状污泥。结果表明,R1经12 d(48个周期)启动成功,R2经过42 d(168个周期)启动成功,两个反应器的亚硝化率均能稳定维持在95%以上,颗粒平均粒径在第60天分别达到了922μm和625μm。采用亚硝化和颗粒化同时进行的策略可以快速启动亚硝化颗粒污泥,接种部分亚硝化颗粒污泥可以进一步缩短启动时间。而R1中PS/PN的变化比较平稳,说明R1中的微生物能够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抵御环境的变化。出水浊度和SVI的检测结果表明,R1的颗粒结构比R2紧凑,且凝聚沉降性能比R2好,R1更有利于污泥浓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推荐教材《排水工程(下)》(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针对图1(排泥方式1)所示污泥系统,导出了剩余污泥排放量公式(4-35):式中:Qw──排放的剩余污泥量 θc──污泥龄 V──反应池体积 R──污泥回流比其所作前提条件为:反应池混合方式为完全混合,且式中,X,Xr分别为反应池内污泥浓度和回流污泥浓度。 笔者认为,对于完全混合式反应器而言,式(1)实际为回流污泥与原污水混合后的平均污泥浓度,不宜用来表示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浓度。因为国内许多院校采用这本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参考书,故本文特…  相似文献   

18.
悬浮填料与好氧颗粒污泥SND影响因素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研究了推流式反应器中,生物膜法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pH、溶解氧(DO)、C/N比最优值,以及对有机负荷、氨氮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膜法SND的最适pH应在7.5左右,好养颗粒污泥在pH 8~9的范围内T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生物膜法SND与好氧颗粒污泥SND的最佳DO质量浓度均为3mg·L-1左右;生物膜法SND的最佳C/N比为12,好氧颗粒污泥SND的最佳C/N比为5.COD在某一范围内时,两者均不受COD影响,COD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和95%左右;而当氨氮质量浓度不断升高时,两者氨氮去除率均降低,但生物膜法SND比好氧颗粒污泥SND的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9.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菌种、启动与效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唐崇俭  郑平  陈婷婷 《化工学报》2010,61(10):2510-2516
厌氧氨氧化是微生物和环境领域的重大发现,具有很高的科学和实用价值。研究证明,除了人们最早认识的浮霉状菌外,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也有厌氧氨氧化活性。以厌氧颗粒污泥、硝化污泥、自养型和异养型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物,均可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中,依次呈现菌体自溶、活性迟滞、活性提高和活性稳定4个阶段,根据这种阶段性可及时调控启动过程。实验室和生产性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平均容积基质氮去除速率可达50.75kg.m-3.d-1和9.50kg.m-3.d-1,显示了极高的脱氮效能。  相似文献   

20.
高氨氮制药废水短程生物脱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勇智  彭永臻  王淑滢 《化工学报》2003,54(10):1482-1485
引 言短程生物脱氮的概念就是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 ,采用适当的手段阻止其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然后直接进入反硝化阶段 .这样 ,将节省2 5 %因为供氧而消耗的能源 ,在反硝化过程中将节省 4 0 %的有机碳源 ,同时反应的速率大幅度提高 ,剩余污泥量大为减少[1~ 5] .实现短程硝化与反硝化的关键在于抑制硝酸菌的增长 ,从而导致亚硝酸盐在硝化过程中得到稳定的积累[6] .短程生物脱氮工艺尤其适用于低碳氮比、高氨氮、高pH值和高碱度废水的处理 ,而在处理过程中较多地采用序批式生 物反应器 (SBR) .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的整个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