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巨大能量.持续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作为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和新一轮科技竞赛的制高点之一,近年来人工智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有力支撑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在国务院7月8日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部署,通知的发布把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相似文献   

4.
李战怀  于戈  杨晓春 《软件学报》2020,31(3):597-599
大数据时代,数据规模庞大,数据管理应用场景复杂,传统数据库和数据管理技术面临很大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因其强大的学习、推理、规划能力,为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专刊强调数据管理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研究人工智能赋能的数据库新技术和新型系统,包括两方面:(1)传统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技术及系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将会焕发新的生机;(2)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石.因此,围绕传统数据管理的不同技术层面,需要新的理论和系统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人工智能(AI)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赋能网络安全的同时,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本文在介绍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安全关键场景的基础上,分析人工智能因潜在技术滥用、新技术应用等带来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建议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1月12日,《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2019年)--主要应用场景研判》在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年度工作会上正式发布。该白皮书全面梳理了全球和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产业发展态势,并归纳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剖析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场景落地在网络环境、应用需求、智能化基础设施、计算能力、内容升级五大关键因素,重点围绕公共领域的安全防护、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在线客服的标准化应答、医学影像的诊疗和预测性分析、零售门店的营销和供应链管理等8个主要应用场景。重点从应用趋势、商业价值及竞争态势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提出了强化共性技术攻关、深化拓展应用场景、完善创新基础设施、鼓励开源平台发展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人工智能已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其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已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的日常生活。然而,人工智能面临多种隐私和安全问题,并且人工智能系统的高复杂性和难解释性,导致这些安全隐患无法得到有效的检测和预防。特别是航空航天、智慧医疗和无人驾驶等安全攸关的领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可解释性方面对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保证人工智能的安全成为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专栏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安全的学术研究及产业实践,探索人工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展示国内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各国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产业创新的背景下,设计作为创新的动力之一,一方面推动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而倒逼着自身完成调整和转变。当今全球产业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设计的变革又一次到来。文章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设计的主体、客体以及相互关系的转变作为切入点,阐述设计"引领需求""共享服务""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新业态,以期对即将到来的设计新时代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的进步将带动智能产品和产业的迅猛发展,进而对经济结构的变革起到推动作用,甚至带来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当前,人工智能时代特征已经初步显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加速进步近年来,科技进步带来了数据存储和计  相似文献   

10.
《软件》2018,(2)
<正>导读: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国政府把人工智能(AI)作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鼓励、扶持和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1354家企业,2017年投资总额超过622亿元,相比2012年的6亿元翻了上百倍。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国政府把人工智能(AI)作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鼓励、扶持和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显示,从2012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为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门前沿学科,面临很多争论、困难和挑战,本文从两大方面论述了人工智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ChatGPT的爆火在全球社会引发了一场研发大规模语言模型的热潮。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不仅革命性地改变了人机交互的形式,提升了人机交互的体验效果,还对人工智能产业产生了深刻影响,加速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近年在政策层面被国家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将难求"局面显现.对此,国内必须充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前景,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有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工智能(AI)2.0中的行为智能及其视野三拓展,崛起中的产品智能,智能机器人、无人系统、产品智能化三者协作发展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明确了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领域,分析了人机融合增强智能,指出了产品智能化实现方向,为发挥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促进人工智能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各产业变革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类正迈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度融合,成为了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量,培养智能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跨学科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人才变得极为必要。为了适应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这一迫切需求,高校需要加强智能类学科建设,探索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新模式,提升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地位并创新拓展其他学科的发展建设方向。文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交叉融合模式:一方面,从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出发,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开展人工智能基础学科方向建设,夯实人工智能领域学科的基础;另一方面,结合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方向布局,依托相关领域优势学科发展建设行业领域智能化新学科方向,实现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与其他领域学科建设的共融共生、相互助力、协同发展。在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市的学科建设中,这一模式发挥了显著作用,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电力领域,并促进着电力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近年来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新兴起的一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而且对于电力产业的整体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应用领域进行简要分析,在结合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优势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19年以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在产业链建设、政策推动、投融资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但也面临各种内外部压力和挑战。展望2020年,国内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将更关注落地前景好的底层技术公司,但产业整体面临的外部形势将更为严峻。基于上述分析,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提出,以算力为核心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建设,体系化梳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供应链现状,加快开拓国内外应用市场并提升出海抗风险能力,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及VR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其次回顾了VR产业的早期发展史,重点研究了人工智能可能对其带来的发展变革,随后指出当前VR产业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最后,本文从行业监管的角度出发,对于如何更好地引导VR产业健康发展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当前,AI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逐渐从互联网、新零售向制造业、农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和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全面赋能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人工智能正日益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通用技术,其基础设施属性正在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20.
<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是从专用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再到超级人工智能。在新时期,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更加迅速,并将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当前,如果说要推荐一个最热门的词汇或技术,当属“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近十年里,已成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竞相角逐发力的高科技领域。在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的今天,人工智能必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带来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