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屈服强度450 MPa级新型耐候钢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冷却相转变行为研究,成功试制了20 mm厚屈服强度450 MPa级耐候钢板,并对钢板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及焊接性能进行了分析。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和钢板试制结果表明:精轧温度约为850 ℃、累计压下率不小于0.6、轧后冷速为15~30 ℃/s、终冷温度不大于579 ℃可以得到以多边形铁素体(晶粒尺寸为3~10 μm)和退化珠光体为主并含有少量马奥岛(M-A组元)的钢板,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458和557 MPa,伸长率不小于 28%,-60 ℃冲击功不小于 287 J,其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与钢板有效晶粒尺寸较小以及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较高有关。72 h亚硫酸氢钠和氯化钠溶液周期性浸润试验结果显示,试制钢板的耐蚀性能比Q345B分别提高了约49%和40%。对试制钢板进行线能量为30 kJ/cm的埋弧焊焊接试验,得到的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熔合线处-40 ℃冲击功为156 J。 相似文献
2.
一种实用经济型耐候钢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一种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抗大气腐蚀性较好的无镍低合金耐候钢的研制过程。通过试验,确定了研制钢的合适成份、冶炼及轧制工艺;全面考察了钢的耐蚀性能,并与A_3钢作了对比;测试了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用以代替A_3或16Mn钢制作在大气中裸露使用的各种构件,可减少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通过Gleeble—1500D热模拟机研究了不含Nb元素和含Nb元素耐候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分析了Nb元素及冷却速度对耐候钢CCT曲线及组织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Nb元素的加入阻碍了耐候钢相变的发生,降低了各相开始转变的温度,导致相变曲线向右下移动;当冷却速度为15℃/s时,加入Nb元素的耐候钢组织发生明显的变化;含Nb耐候钢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其硬度逐渐提高,当冷却速度大于5℃/s时,有大量的贝氏体生成,当冷却速度大于20℃/s时,有部分马氏体生成,均有利于提高耐候钢的强度,改善其性能。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本文讨论了用3种试验成分所获得的高强度耐候钢的原始结果。试验用钢化学成分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较普通耐候钢要高的含铜量(1.3%)。这种钢除了能改善耐腐蚀性能外,还可获得显著的沉淀强化。在这些试验钢种中,除含铜量高外,为使轧制和时效工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采用了添加铌、钛两两种微量元素的做法,要比添加单一微量元素获得的强度水平高得多。本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试图在新研制的含铜钢中,用成本较低的硅代替成本较高的镍元素。近年来研制的一些用于北方高寒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TRIP钢中AJ代si合金化以取得极好的机械性能和改善可涂覆性的兴趣不断增加,本文用JMat.ProTM软件进行热力学计算,来评价和比较在多相钢的镀锌过程中加人si和址对相变的影响。多相钢连续镀锌时相中C的富集和合金元素含量,这个模拟软件为si与Al的最佳组合提供了重要用途。发现Al比si会使A1温度显著提高,延性范围更宽。对于一定体积分数的相,用si和Al合金化的钢的奥氏体中C含量相似,但是,由AJ合金化的铁素体中可富C,因而有提高强度的可能性。评价了由Mn、A1和si不同组合合金的退火奥氏体的临界硬化范围。最后,用模拟CCT曲线图预测Al合金化钢相对Si合金化钢,退火过程中会形成更多的铁素体,并且在460oC下保温时间更短。但是,Si—TRIP需要较快的冷却速度以防止珠光体形成并需要较长的等温保温时间完成贝氏体转变以获得较高残余奥氏体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6.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1.25Cr-0.5Mo气保焊丝钢的连续冷却相转变行为(CCT),并在沙钢高线车间进行了该焊丝钢盘条的工业试制。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在950 和1 000 ℃ 2种变形温度下均得到铁素体(F)和马氏体(M)两相组织,且随变形温度和冷速降低,马氏体含量降低且尺寸减小;现场试制时设定精轧温度为950 ℃,吐丝温度为870~890 ℃,冷却速率为 0.3 ~ 0.5 ℃/s,则制得的盘条组织为F+M,强度低于830 MPa,其拉拔深加工时制丝顺畅,未发生断丝。 相似文献
7.
8.
通过连续冷却相转变行为的研究,利用试验轧机成功试制了24mm厚,屈服强度460MPa级耐候钢板,并分析了钢板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腐蚀性能以及焊接性能。连续相转变行为和钢板试制结果表明:精轧温度不大于850℃,厚度压下率不小于0.6,冷速为4~15℃/s和终冷温度不大于465℃可得到以针状铁素体(3~10μm)和多边形铁素体(5~15μm)为主的钢板,其屈服强度不小于480MPa,抗拉强度不小于635MPa,伸长率不小于23%,-40℃冲击功不小于209J。对试制钢板进行了热输入量为72kJ/cm的双丝埋弧焊接试验,无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得到了无缺陷焊接接头,焊接热影响区-40℃冲击功不小于100J;粗晶区的高韧性与其晶内铁素体为主以及少量晶界铁素体和上贝氏体的微观组织有关。72h周浸试验结果表明:试制钢种的耐大气腐蚀能力比普碳钢Q345B提高了46%。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硅含量对Cu-6A1-4Ni-28~32Zn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的加入促进γ相析出,使合金具有效强化效果。硅含量越高,强效果越大,但合金脆性增加,难以成型,在该合金中,硅首先溶解在块状相中,使块状相强化,当硅含量较高时才部分溶于基体中,使基体硬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复合铝散热片材料的选择及其最佳复合工艺参数。着重探讨了钎焊料A1-10%Si合金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可压延变形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南钢通过150吨转炉及3500炉卷轧机生产焊接结构用耐候钢CortenB的研制与开发过程,并对生产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回顾了近年来耐候钢研究的进展概况,重点总结了耐候钢的实验研究方法、锈层的形成机理、锈层的显微组织及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钢的腐蚀防护情况.指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热模拟试验技术对实验室制备的含硼微合金钢连续冷却转变形为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冷却速度、变形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的影响,探讨了硼对转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量硼延缓多边形铁素体生成,有利于获得贝氏体组织;无硼及wB=00020%时,分别在1~25及05~25℃/s的冷速都能得到贝氏体组织;wB=00030%时,冷速在2℃/s 以上能得到贝氏体组织;与未变形相比,变形导致试验钢贝氏体冷速区间变窄。在同一冷速下,随硼含量增加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先降低再升高,显微硬度随硼含量增加先增加而后降低。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高铁、精密机床、风电等重大装备的应用与建设,对轴承提出了高品质、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要求。除了轴承结构设计、制造精度外,轴承用钢对轴承产品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目前高端轴承应用需求,分析了高铁、风电、盾构机等重大装备领域轴承需求现状和性能要求,介绍了国内外轴承钢的发展方向和钢种开发情况,并讨论了轴承钢质量控制原理和思路。轴承钢产品质量控制的目标可归纳为纯净化、精细化和均匀化。其中冶金和凝固过程通过窄成分控制、低有害元素含量、碳化物液析、元素偏析带状、结晶组织缺陷、夹杂物控制等以获取洁净钢。后续轧制锻造工序通过控轧控冷实现组织的均匀化和精细化控制,以满足后续热处理等工序的加工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南钢利用自炼的优良坯料资源进行轴承钢带钢的开发,以替代棒材轴承钢,简化了下游的制造工艺,降低了加工成本。通过对加热工艺、轧制工艺、冷却工艺的摸索,使产品的碳化物控制水平达到并超过了棒材的水平,实现对棒材成功替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