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石黑阳极掺杂碳酸锂、碳酸钠、硼酸、三氟化铝后的临界电流密度,结果表明:碳酸锂、碳酸钠使石墨阳极的临界电流密度增大,硼酸、三氟化铝则使碳阳极的临界电流密度减小,并讨论了有关机理问题,为掺杂阳极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石墨阳极掺杂碳酸锂,碳酸钠,硼酸,三氟化铝后的临界电流密度,结果表明碳酸锂,碳酸钠使石墨阳极的临界电流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解铝工艺正朝着“低电压、低温度、高电流效率、低极距、低排放、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设计一种新型电解铝智能、节能新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阳极独立提升工艺的一部分,本文首先设计了三种不同的阳极母线布置方案,然后对三种布置方案进行了比选,从布置空间、可靠性和成本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选出了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两步烧结法制备铝电解用NiFe_2O_4基金属陶瓷惰性阳极,重点研究了不同阳极电流密度下惰性阳极材料的电解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阳极电流密度在0. 2~1. 2 A/cm^2之间时,槽电压相对稳定,波动幅度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阳极电流密度在1. 4 A/cm^2时,槽电压波动较大.电解后阳极尺寸无明显变化,棱角分明,与电解液接触面平整,无开裂、肿胀以及表层剥离的现象.从微观形貌和微区面扫描成分分析可知,阳极腐蚀速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阳极电流密度为0. 8 A/cm^2时阳极腐蚀速率最低,产品铝中主要Cu、Ni和Fe杂质元素总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高银铜阳极的电解精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有高 《有色冶炼》1994,23(3):11-16
铜电解精炼时,阳极中含银高会导致阳极钝化,结果使产出阴极铜质量差而且能耗高。本文讨论了在电解精炼过程中高银铜阳极产生钝化的机理,也介绍了在工业生产的阳极中掺入银使其含到257盎司/t的实验室系统研究的结果。试验表明,依靠仔细控制工艺参数,如电解液温度,电流密度以及电解液和镍的浓度可防止极钝化。  相似文献   

6.
钕电解阳极过电位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慢扫描示波法测定了钕电解的阳极过电位 .考察了温度、阳极电流密度、Nd2 O3添加量、电解质组成等因素对阳极过电位的影响 ,探讨了降低阳极过电位的可能途径 .结果表明 ,阳极过电位随阳极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一定范围内 ,阳极过电位与阳极电流密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满足塔菲尔方程 ;电解质中LiF和Nd2 O3浓度增加 ,阳极过电位降低 ;适当控制阳极电流密度、升高温度、增加电解质中LiF和Nd2 O3的浓度并尽可能减小极间距 ,均有利于降低阳极过电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高电流密度下双向平行流铜电解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通过分析双向平行流上进下出循环方式对浓差极化的影响、研究高电流密度下阳极铜的钝化现象、研究高电流密度下阴极铜板面粒子形态和质量影响因素。解决浓差极化、阳极钝化和阴极铜质量波动大等一些列问题,目标是成功实现350~400A/m2电流密度下双向平行流铜电解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产出合格的高纯阴极铜产品。  相似文献   

8.
薄炜 《宝钢技术》2014,(6):32-35
梅钢电镀锡机组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新的MSA环保镀液体系,是世界上第一条MSA环保镀液与氧化铱不溶性阳极结合的电镀锡生产线.为满足产线连续运行,机组配备了离线制锡系统、镀液在线蒸发回收系统等.分析可溶性阳极和氧化铱不溶性阳极在MSA镀液中的应用差异,特别是不同应用环境中产生的差异化缺陷.重点介绍了梅钢镀锡生产线上的典型缺陷如酸斑、不润湿、低电流密度缺陷、高电流密度缺陷产生及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铝工业的迅速发展,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的开发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预焙阳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炭阳极作为铝电解槽的心脏,其质量和工作状况的好坏对铝电解生产是否正常及电流效率、电能消耗、产品等级等经济技术指标影响十分巨大。要提高阳极质量,原料质量是前提,过程控制是关键。目前,在阳极电流密度方面,我国(0.69~0.74A/cm2)与先进工业国家(0.8~0.9A/cm2)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同样大小的电解槽在其它技术经济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阳极电流密度为0.8A/cm2的电解槽,其产量比阳极电流密度为0.7A/cm2的电解槽产量高14%,这无疑会使电解生产…  相似文献   

10.
阳极是预焙电解槽的核心部件。阳极质量直接影响阳极电流密度的提高及电解系列强化电流;阳极结构形式及各设计参数的确定与阳极电压降密切相关。本文提出阳极炭块质量标准及设计要求, 以降低电压降为主线, 分析阳极炭块形状尺寸、阳极钢爪数量、钢爪直径与炭碗孔径等对阳极压降的影响; 各项参数选取的依据, 探讨其合理的参数值; 对材料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力学分析, 探讨减小生产中阳极钢爪热变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宽度为1295mm的电解铜箔生产中,我们使用了一种新型电解阳极。这种阳极由一块主阳极和两块辅阳极组成,能在很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即使在12000A/m^2的电流密度下,旋转阴极辊筒表面了具有均匀的电流分布,并得到厚度一致的电解铜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铝电解阳极效应"趋零化"耦合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及在酒钢集团东兴铝业公司500k A铝电解槽应用情况。从影响阳极效应基本因素出发,研究技术条件耦合匹配平衡优化原理与方法,在合理技术条件范围内建立以低窄氧化铝浓度为核心的耦合匹配优化技术条件体系,实现技术条件合理可控,形成铝电解降低阳极效应系数新技术,实现阳极效应系数小于0.013次/槽·日、阳极效应持续时间小于88秒/次,取得了显著经济与社会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使用锰钛合金做阳极并在电解液中加入悬浮颗粒(CMD或EMD)制备二氧化锰的有效方法。首先,在试验过程中分别采用纯钛、钛合金和钛锰合金做电解阳极材料,通过实验对比表明:采用锰钛合金做阳极材料,可以实现阳极在高电流密度下不易钝化,电解电流效率高,并且具有所生产二氧化锰含量高,铁含量低等优点;其次在选取电解液时,通过普通电解液和加入悬浮颗粒电解液进行对比,加入悬浮颗粒的电解液可以解决在电解过程中耗电量高,电解电流效率低,所生产二氧化锰含量低等缺陷。在试验过程中得出悬浮颗粒的最佳加入量:CMD加入量为0.075 g.L-1,EMD加入量为0.1 g.L-1,当悬浮颗粒加入量不低于0.05 g.L-1时,二氧化锰的含量均高于91%,符合电池用无汞碱性锌-锰二氧化锰电解二氧化锰含量要求,并且悬浮颗粒加入越多二氧化锰含量越高,电解产品中硫酸根就越容易清洗。  相似文献   

14.
从阳极极化曲线、腐蚀速率、阳极极化后表面产物、极化后电解槽中阳极泥的显微组织结构等方面研究了Pb-0.08%Ca-1%Sn三元合金的阳极极化行为。结果表明:Ph—Ca—Sn阳极在铜电积液中容易产生钝化现象,其维钝电流密度为97.72μA·cm^-2;Pb—Ca-Sn阳极极化后,表层呈疏松鳞片状,其物相组成为α—PbO2、β-PbO2和PbSO4。  相似文献   

15.
利用座滴法和双室透明电解槽对NiFe2O4基惰性阳极的润湿性和气泡析出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解质对NiFe2O4基惰性阳极的润湿性要优于碳素阳极。在低电流密度情况下电解,阳极气泡的析出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先在阳极表面形核,以球形方式长大,小气泡在长大过程逐渐汇聚偏移,然后逸出。惰性阳极上析出的气泡尺寸比碳素阳极小,在阳极上的逗留时间也更短。大电流密度情况下,气泡的生成速度加快,尺寸降低,很难准确测量气泡的直径。  相似文献   

16.
在宽度为1295mm的电解铜箔生产中,我们使用了一种新型电解阳极.这种阳极由一块主阳极和两块辅阳极组成,能在很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工作。即使在12000A/m’的电流密度下,旋转阴极辊筒表面也具有均匀的电流分布,并得到厚度一致的电解铜箔。  相似文献   

17.
晏歆 《铜业工程》2022,(6):88-91
基于前期对复杂原料的分析及对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改进了低砷阳极的电解工艺条件。具体改进措施:降低电流密度,调整添加剂用量和种类,改变电解槽给液方式及控制阳极装槽比例。综合来看,经过工艺改进,消除了电解过程中阳极钝化的现象,由漂浮阳极泥导致的液位线粒子基本消除,阴极铜物理外观得到改善,基本实现了低砷阳极的正常电解生产。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我国在60千安侧插自焙阳极电解槽上所采取的工艺技术条件,大体上可分为高阳极电流密度、高铝水平、高炉面生产和低阳极电流密度、低铝水平、低炉面生产两类。低铝水平生产,在国外实行较为普遍,而在我国采用的则很少,异议也较多。虽然  相似文献   

19.
计算了普通电解槽生产中通常的阳极极距,提出了阳极极距“三层构成模型”及“极限阳极极距”概念,用此理论对目前研究中的低槽电压生产仍能获得较好生产指标进行了解释,并展望了铝电解工艺能耗能达到的可能范围:在阳极电流密度为0.8A/cm^2左右时,电解直流电耗可达到9500kWh/t—Al左右.  相似文献   

20.
低品位阳极大板高电流长周期铜电解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大冶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厂低品位、高电流、大阳极、长周期铜电解工艺流程的特点,并对其主要生产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电流密度下,延长阴极周期不会对阴极铜质量和电耗造成负面影响,改进辅助设备可以满足生产,作业率从93%提高到了95%左右,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约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