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端羟基丁二烯液体橡胶(HTPB)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力学及电性能。结果表明:HTPB的羟基与环氧基团发生了化学反应;HTPB改性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下降;低橡胶用量下环氧树脂的弯曲、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显著提高。HTPB橡胶颗粒均匀分布于环氧基体中并在固化时形成相分离。此外,改性环氧树脂的电绝缘性及介电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电子包封料用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聚醚二元醇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合成了聚氨酯预聚体,并用自制的聚氨酯预聚体对环氧树脂进行了改性。采用红外光谱对所制备的改性环氧树脂进行了官能团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聚氨酯预聚体成功的连入环氧树脂侧链中。采用差示扫描热量法(DSC)研究了改性环氧树脂包封料的反应特性,获得了反应的起始固化温度、固化温度及后处理温度,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改性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燃烧性、耐潮性和韧性等,满足一般包封料的要求,可作电子元件包封料的基体树脂。  相似文献   

3.
采用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对邻甲酚酚醛环氧树脂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一种高防潮性能的环氧绝缘材料,从理论计算及实验的角度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质量分数为10%时,改性环氧树脂的模量和韧性较高、高温体积变化率较小;在改性环氧树脂与水的层模型中,水分子向远离环氧树脂的方向扩散;改性环氧树脂样品的吸水率相对于未改性的降低了13.74%;在吸水后,改性环氧树脂样品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均大于未改性的,且电气强度比未改性的提升了1.1 kV/mm.  相似文献   

4.
系统介绍了几种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方法,对橡胶、互穿网络聚合物、核壳橡胶、热致性液晶、超支化聚合物以及纳米粒子增韧环氧树脂等增韧方法和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100 MW机组凝汽器酸洗造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盐酸酸洗及复合铜缓蚀剂造膜工艺对100MW机组凝汽器铜管进行了酸洗造膜,铜管内结垢及腐蚀产物全部洗掉,铜管成膜完整致密。机组运行后,凝汽器没有发生腐蚀泄漏,经运行1年后检查,铜管保护膜仍完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环氧树脂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和环氧树脂固化工艺的不断革新,对固化剂的质量、品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耐低温抗裂增韧固化剂——聚壬二酸酐(PAPA)、抗开裂增韧固化剂——聚癸二酸酐(PSPA)及液态酸酐固化剂HK—021等产品的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7.
用二氨基二苯基砜为固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固化酚醛环氧—环硫树脂。并用红外分析的方法对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凝胶化时间分别计算出酚醛环氧树脂/二氨基二苯基砜和酚醛环氧—环硫树脂/二氨基二苯基砜的固化反应的活化能。并且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数值推算出该反应的固化工艺。  相似文献   

8.
环氧树脂县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粘接性能,广泛地用作涂料、粘接剂和电绝缘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其缺点是硬而显脆性,故冲击强度和剥离强度小,热冲击易引起龟裂等。提出了改进环氧树脂的脆性,提高其韧性的各种方法。其中,弹性体改性法有明显效果,并进行了很多研究。尤其是用按基为端基的液态丁睛橡胶(CTBN)改性的环氧树脂有多种粘接剂在市场上销售。如图1所示,CTBN改性环氧树脂的韧性是先将CTBN溶于环氧树脂,再与团化剂混合,随着环氧树脂的固化使CTBN相是球状分离而获得的。本方法的缺点是必须先把橡胶济于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9.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齐聚物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获得高韧性环氧树脂,合成了异氰酸酯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用两端含羟乙基的直链有机硅(PDMS)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进行扩链改性,得到羟基封端的有机硅改性的含羧基的聚氨酯齐聚物,用此齐聚物作为增韧剂去接枝改性环氧树脂,然后用甲基四氢苯酐进行固化,得到了聚氨酯(PU)/环氧树脂(EP)互穿聚合物网络。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互穿聚合物网络形成的动力学和微相分离行为;用动态力学分析和摆锤冲击实验等考察了不同配比下IPN的力学性能;用热失重分析研究了材料的耐热性。结果表明:PU/EP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可以得到冲击强度、模量及耐热性同时得到提高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环氧树脂固化后内应力大、抗冲击性差、耐湿热性差及剥离强度低等缺点,介绍了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3个主要途径,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利用有机硅、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互穿网络、无机纳米填料以及柔性固化剂等方法增韧环氧树脂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基体环氧树脂韧性差的特点,从环氧树脂增韧改性入手,研究了珠胶结构复合材料中基体组成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环氧树脂体系中添加液体CTBN橡胶,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韧性,提高环氧树脂对钢珠的粘附性。当CTBN添加量小于15%时,复合材料基材中环氧树脂为连续相,CTBN橡胶为分散相,复合材料的压缩和拉伸性能主要表现为刚性环氧树脂的性能。该配方范围内制备的增韧的珠胶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珠胶粘附性有所提高,所获得的相关力学参数可用于珠胶结构件设计。  相似文献   

12.
无机纳米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各种无机纳米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有机化修饰方法及增韧环氧树脂的机理。提出今后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应集中在解决无机纳米粒子的团聚问题;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其功能化;无机纳米粒子的筛选及新体系改性环氧树脂的开发;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增强增韧机理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改性nano-Al2O3为填料,制备了PMMA-g-Al2O3/EP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MMA改性Al2O3纳米粉体的加入改善了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冲击强度等综合性能,其冲击强度可达到18.34 kJ/m2,热导率提高率为22.9%,体积电阻率最高为14.98×1013Ω.m,且PMMA改性纳米Al2O3填充环氧树脂的综合性能优于未改性纳米Al2O3和A151改性纳米Al2O3填充环氧树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号机循环水系统因杂物堵塞及点蚀型水质等因素,造成凝汽器铜管渗、泄漏。通过对故障成因的分析,决定采用预膜防腐蚀处理技术。运行中,配置好的预膜药剂在凝汽器铜管内部形成均匀的保护膜,很好地实现了凝汽器铜管防腐蚀、防渗漏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刘雯  郭瑞  解晶莹 《电源技术》2012,36(8):1232-1234,1244
综述了金属锂二次电池中金属锂负极改性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电解液添加剂、金属锂保护膜、新形态锂电极等主要改性方法,并对以后锂电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环氧改性不饱和聚酯—酰胺—酰亚胺H级耐氟里昂浸渍漆是由环氧树脂、固化剂及交联剂等与不饱和聚酯—酰胺—酰亚胺树脂溶液进行化学共混改性而制得的。它综合了聚酯—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以及聚胺—酰亚胺的耐热性能与环氧树脂的粘结性能。基础树脂不饱和聚酯—酰胺—酰亚胺是  相似文献   

17.
环氧树脂因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和力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输变电领域,而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在保持环氧树脂固有性能的同时,还能提高其韧性、憎水性、耐候性等,从而满足特定场合的使用要求。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采用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及其他改性方法进行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采用有机硅化学改性法的研究情况,并提出适合户外应用的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是今后的研究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荆门热电厂4号机凝汽器铜管在大修检查中发现甲、乙、丙三侧水进口端100mm左右管段有不均匀的铜基体裸露腐蚀,部分铜管中部也发生沉积物下腐蚀。在运行1年后的临检中发现,在大修中更换的新铜管进口端又发生了相同的腐蚀。经过对材质、水质、运行方式等试验研究,调整硫酸亚铁成膜处理、循环水加药处理,在铜管表面形成了较好的保护膜,控制了铜管腐蚀。  相似文献   

19.
新型电力系统正往绿色化、智能化发展,采用3D的打印方式制备电工材料成为未来电气设备的发展方向。现有的光固化3D打印树脂力学性能较差,且不可回收利用,文中基于植物基的大豆油丙烯酸酯,添加环氧树脂和聚硫橡胶,采用双固化工艺制备高力学性能的3D打印件。研究表明,制备的3D打印双固化树脂原料粘度适中,且具有较快的光固化速率;3D打印双固化树脂样品的拉伸强度为83 MPa,弯曲强度为129 MPa,综合力学性能优于双酚A环氧树脂和商用光固化树脂。在加热条件下,3D打印双固化树脂中的酯基在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催化剂催化下发生酯交换反应,聚硫橡胶中的二硫键在高温下断裂和重组加速酯交换反应,促进3D打印双固化树脂的高效绿色回收。研究表明,3D打印双固化树脂的回收率可达98%,且回收过程不产生三废。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是在聚合物分子设计的基础上,运用“侧基技巧”对双马来酰亚胺进行改性。侧基的引入,不仅取代了分子结构中的活性基团,延长了胶粘剂的使用期限,而且还改善了该聚合物的溶解性和机械性能。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是一种具有良好耐热性的环氧树脂固化剂(M树脂)。在对环氧—M树脂、环氧—M树脂—桐油酸酐、环氧—M树脂—混合酸酐三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