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读者:为规范稿件处理流程,提高稿件处理效率,缩短审稿周期,以便更好地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服务,本刊已正式启用"在线投稿"系统。具体事宜如下:1.投稿请登录www.mesnet.com.cn。点击页面右侧的"在线投稿",注册成功后,即可进行在线投稿。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各位读者:为规范稿件处理流程,提高稿件处理效率,缩短审稿周期,以便更好地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服务,本刊已正式启用"在线投稿"系统。具体事宜如下:1.投稿请登录www.mesnet.com.cn。点击页面右侧的"在线投稿",注册成功后,即可进行在线投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目前通过电子邮件网上投稿存在的弊端.提高期刊编辑部工作效率,参照传统期刊编辑部工作流程,在Windows2000的IIS环境下,运用ASP Access数据库方式,开发了基于因特网的在线投稿系统.系统可以完成作者在线投稿,稿件自主管理、实时跟踪审稿进度,编辑在线审稿,稿件在线管理,编辑与作者、作者与作者之间沟通等主要功能,并可根据权限对稿件及网站进行管理,基本涵盖了期刊编辑部稿件管理全过程.为提高用户访问速度,采用了动态生成静态页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现在线投稿后对编辑部工作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稿件管理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的现状,从稿件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个基于ASP和SQLServer的在线投稿系统。实现了用户注册、登陆、投稿、查询、留言等基本功能。本系统还设计了管理员用户登陆模块,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稿件和网站的管理,提高了稿件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一种分布式的多层混合网络考试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及教学环境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论述一种新型网上在线考试系统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主要技术手段及其实现方法.该系统由考试应用子系统和考试管理子系统组成.考试应用子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进行设计和开发,提供应用服务器作为数据和客户端的中间平台,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考试管理子系统采用两层架构,这样可以简化开发步骤,提高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MVC模式的在线投稿与审稿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期刊管理和编辑出版流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网络投稿与审稿已成为期刊管理的主要趋势和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科技期刊投稿与审稿的工作流程,基于J2EE平台,采用MVC模式Struts框架结构,分析并设计了在线投稿与审稿系统,实现了稿件作者在线投稿、期刊编辑在线审稿、在线退修等功能.该设计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可推广性,是Struts架构在稿件管理业务中的一个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扩大与广大作者、读者的信息交流渠道,《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即日起正式开通信息化平台,同时网站域名更换为http://nsmr.cansm.org。该平台通过建立期刊采编系统,实现作者在线投稿、稿件进展查询;审稿专家在线审稿;编辑在线收稿、稿件处理、编辑加工;读者在线检索...  相似文献   

8.
使用在线投稿方式改变《航海职业教育》传统的投稿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编辑、审稿专家、投稿人工 作负担。投稿系统主要分为从网络投稿系统着手,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校刊编辑部的现有业务流程 进行分析,基于Web 技术,采用Java EE 开发技术,借助MySQL 数据库,开发基于MVC 模式实现稿件在线投稿系统,完成了在 线投稿、审稿、排版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工作流程中,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系统是基于ASP+Access数据库编程实现了基于网络在线投稿系统。系统能够实现作者实时在线投稿,自主查询审稿进度、意见,审稿老师在线审稿,稿件在线管理,编辑与作者、编辑部与审稿老师之间沟通等功能,大大提高期刊编辑部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期刊编辑部用户和稿件管理优化问题。随着业务的发展,编辑部用户和稿件数量都在迅速增加,如何利用系统积累的大量数据来为编辑部的工作服务,成为现在网络在线投稿信息管理系统索要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挖掘大量数据之中隐藏在其中的能对决策提供支持的信息,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特点,结合网络在线投稿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特点,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投稿系统中的应用,提高用户满意度,同时又能减轻期刊编辑部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11.
胡波  谭良 《计算机科学》2016,43(4):97-101, 110
HBase已成为大数据存储、分析和处理的关键部件,对其进行性能优化是当前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HBase架构包括多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的通信采用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RPC)通信机制,但这些子系统的RPC客户端采用的是阻塞通信模式,这种模式在客户端数据请求密集的情况下会引起线程的阻塞,影响了子系统之间的通信效率,降低了HBase的性能。首先分析了HBaseRPC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机制,然后提出了一种HBaseRPC客户端非阻塞的通信模型,并通过Java NIO技术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降低了阻塞模式对通信性能的影响,提高了HBaseRPC客户端的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12.
王爱珍  成守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5):1790-1794,1800
为了改善基于串行总线技术的电站仿真机接口系统通信速率低、分布距离有限、扩展不方便以及调试困难,提出了基于ARM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分布式智能化输入输出接口系统.基于提出的分布式仿真机接口系统思想,分别从系统设计、系统软硬实现以及组态设计等进行了设计和实现.系统实际应用表明,基于ARM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接口系统通信速率高、分布距离远和扩展更方便,能够满足电站全范围仿真机输入输出接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一种改进的基于密度聚类模糊支持向量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恒  邹开其  崔杰  张敏 《计算机工程》2009,35(5):194-196
为了提高模糊支持向量机在数据集上的训练效率,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密度聚类(DBSCAN)的模糊支持向最机算法。运用DBSCAN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对分类贡献小的中心样本,用剩余的边缘样本集合完成模糊支持向量机的训练工作。实验表明,该方法形成的聚类边缘样本较好地保持了原样本的分布情况,在保证分类精度的同时,大大缩短了训练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杨成慧  殷红  孟建军  姜虎强 《计算机仿真》2007,24(10):144-147,208
为了更好地提高通信网络架设实际问题的工作效率,进行了通信网络架设过程的仿真研究.通过算法的比较选择,对通信网络构架进行了动态规划.以最小代价生成树普里母算法为研究基础,采用数据结构的分析方法进行假设论证.文中结合通信网络构架的实际具体问题,讨论了网络规划中线路权重的选取方法,并在C语言环境下设计了适用于各个城市网络的节点-支路邻接表的数据存储结构.经实例验证,该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并有效减少资源浪费,不仅可以保证通信网络架设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网络架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跨区域互联电网的逐步实现,使得与之相应的电力通信网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网络架构日趋复杂,现有集中式仿真的计算、存储资源有限,无法满足电力通信网的仿真需求。提出面向电力通信网的分布式仿真系统,利用EXata网络仿真器构建仿真子系统、数据分发服务(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DDS)中间件实现仿真子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并基于预定义同步时间点的方式同步推进仿真子系统的仿真过程,使各子系统能够协同完成整体网络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集中式仿真,所提出的分布式仿真系统仿真效率更高,能够支持大规模电力通信网的仿真。  相似文献   

16.
网上审批系统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网上审批系统存在诸多弱点.在对网上审批系统在信息共享,智能化和用户个性化方面的不足和Agent技术的优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技术的网上审批系统的模型,描述了各种Agent的功能,Agent的结构及各种Agent在系统工作流程中协作.最后,描述了基于KQML和XML的Agent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7.
The problem of load balancing when executing parallel programs on computational systems with distributed memory is currently of great interest. The most general statement of this problem is that for one parallel loop: execution of a heterogeneous loop on a heterogeneous computational system. When stated in this way, the problem is NP-complete even in the case of two nodes, and no acceptable heuristics for solving it are found.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heuristics is a rather complicated task, we decided to examine the problem by elementary methods in order to refine (and, possibly, simplify) the original problem statement. The results of our studi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Estimates of efficiency of parallel loop execution as functions of the number of nodes of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parallel computational systems are obtained. These estimates show that the use of heterogeneous parallel systems reduces the efficiency even in the case when their communication subsystems are scaleable (see the definition in Section 4). The use of local networks (heterogeneous parallel computational systems with nonscaleable communication subsystems) for parallel computations with heavy data exchange is not advantageous and is possible only for a small number of nodes (about five). An algorithm of optimal distribution of data between the nodes of a homogeneous or heterogeneous computational system is suggested. Result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substantiate the conclusion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8.
张银霞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14):104-105
该系统实现了洗衣机类电机的智能在线动态检测与数据处理功能,通过集散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较好地实现了80V低压自动启动,匝间286V绝缘,空载220V运行,堵转、耐压、噪声等性能参数的在线动态检测,并较好地实现了对各项性能指标的显示和统计,从而大大地方便了用户,此外,该系统通过基于聚类的K簇算法对积累的电机检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根据检测参数的规律分析出易出问题的工位,为有效管理提出了依据,切实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摘要:PPI协议是S7-200系列PLC最基本的通信方式,在小型控制系统中应用极其广泛,复杂的网络编程容易造成数据丢失,通讯数据混乱,使用其网络向导功能进行网络编程与设置,具有直观、简单、易于掌握、不易出错,提高了工作效率,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present some basic rules allowing comparison of data processing and data communication subsystems in a form applicable in practice. The proposed approach addresses the corporate network communication subsystems design problem. Corporate networks classification, design, evaluation, planning,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as well as tuning, integration, or migration tasks are usually formulated as find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is most suitable for a given corporate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he design procedures are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it is possible to transform data processing subsystem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into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vice versa. The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when known allow comparison of categorized requirements and available ser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