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精梳针织用纱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梳针织用纱要求条干和强力均匀、结杂少而小、常发性和偶发性纱疵少,对纺纱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精梳针织用纱质量的关键是控制配棉和纺纱两个环节,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长度、细度、成熟度、短绒和有害疵点;纺纱过程中应优化纺纱工艺,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和控制成纱棉结。  相似文献   

2.
提高针织用纱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翁毅 《棉纺织技术》2005,33(7):53-54
针织用纱质量的要求高于机织用纱,对纺纱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针织用纱质是控制配棉环节和纺纱环节.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成熟度、短绒率和有害疵点;纺纱过程中应优化纺纱工艺,控制成纱棉结和提高条干均匀度.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精梳针织纱的质量,以CJ 14.5 tex针织纱为例进行了纺纱实践.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长度、细度、成熟度、短绒和有害疵点;对传统纺纱工艺要进行优化,选用新型纺纱器材,调整设备状态,重点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和控制棉结.生产实践表明,优化后的纺纱工艺成纱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纺纱工艺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纺好精梳特细号针织用纱的配棉技术要求以及主要纺纱工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不同用途转杯纱纺纱要求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拓宽转杯纱的应用范围,提高成纱质量,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分析了针织、机织及牛仔布用 转杯纱的纺纱要求。针织用纱配棉成分要求最高,且成分要稳定;转杯纺工艺流程应根据配棉成分,织物要求合理选择,随着纱线号数的减小,纺杯直径减小,转杯纱捻系数增大,清纱工艺参数从严,针织用纱要求最高,牛仔布用纱要求最低同时,还述及了高 、中、低档织物所用转杯纱各级纱疵的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杨达 《棉纺织技术》1991,19(10):41-43
针织用纱的一个共同要求是条干要均匀,棉结杂质要少而小。汗衫用纱不仅要满足以上要求,还特别强调细节要少;绒衫、弹力衫、棉毛衫等要求纱的捻度少,只有了解产品质量要求,才能正确确定纺纱工艺和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半精梳纯棉喷气涡流纺针织纱的生产技术要点,包括原料选配、工艺参数以及在生产实践中采取的技术措施,并与同配棉的同号数环锭纺半精梳纯棉纱的成纱强度、捻度、条干、毛羽等成纱质量作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喷气涡流纱捻度大、毛羽少,粗节和棉结较少,但成纱强力较低、条干较差,总体质量性能优于环锭半精梳纱.  相似文献   

8.
控制精梳落棉率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合理控制精梳落棉率,分别在低配棉与高配棉条件下对精梳落棉率、精梳条含短绒率与成纱质量指标进行了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精梳条含短绒率与成纱主要质量指标没有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精梳条短绒率的变化,成纱条干CV值、细节、粗节和棉结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调整精梳落棉率的方法,以达到保证精梳纱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控制偶发性纱疵、确保成纱质量,介绍偶发性纱疵分类分级标准、成因及危害;详细分析从合理配棉、各工序工艺配置、设备状态、操作管理等方面应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施;阐明配棉工序应重点控制原料中短绒含量;清花工序应减少纤维损伤,降低短绒含量;梳棉工序应选用优质针布,提高生条质量;精梳工序应保持通道光洁,顶梳、锡林无损伤,精梳滤尘风量、风压正常;并条工序采用顺牵伸工艺;细纱工序减少机械波的产生,加强空调管理;络筒工序合理调整电子清纱器灵敏度;操作管理中做到清洁到位、方法正确,杜绝不良防纱疵行为引起清洁类纱疵等。指出:控制偶发性纱疵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纱疵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严格的控制体系,强化精细管理、优化工艺、更换新型纺纱器材专件,使纱疵降至最低,确保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霞  秋黎凤  熊伟  汪军  王照旭  赵阳 《纺织器材》2011,38(5):41-43,50
在相同的混配棉、前纺工艺、纺纱环境、纺纱流程条件下,针对精梳细号棉纱细小纱疵比粗号棉纱少且布面质量好这一反常问题,分析了细小纱疵产生的原因;并通过试验论证,指出在某一号数范围内的纺纱工艺、牵伸原理、纺纱某些参数的设置与设备不相符的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调节混配棉质量,改进纺纱工艺与管理,制定不同号数范围内棉纱细小纱...  相似文献   

11.
E65型精梳机喂棉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析精梳机喂棉长度、小卷定量对梳理效果、精梳落棉率及分离接合质量的影响.在E65型精梳机上采用不同的给棉长度及小卷定量,进行了CJ 14.6 tex纺纱工艺参数对比试验,测试了精梳落棉率、精梳台时产量、成纱条干、成纱千米细节、成纱千米粗节、成纱千米棉结.结果表明:在新型高效精梳机上,采用较小的喂棉长度及较大的小卷定量,可提高精梳机的梳理效果、改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2.
该厂生产的15.3tex精梳棉纱是定点供应上海针织九厂生产“三枪”名牌针织的针强用纱,笔者详细介绍了纺纱各工序半制品,成纱的质量控制标准及其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莉  王娟  张文泰  李国锋 《纺织器材》2022,(2):39-41+49
为了降低纺纱成本,用新疆棉开发不同层次的本色棉精梳纱,分析本色棉半精梳纱的研究进展及产品特点;以集聚纺C 22.4tex半精梳针织纱为例,从工艺流程、原棉选配、各工序的工艺措施以及纺纱指标,对比探讨集聚纺本色棉半精梳纱生产的关键技术。指出:集聚纺半精梳纱的条干不匀率、粗节和棉结相对于普梳纱在质量方面具有优势;30%精梳含量的集聚纺半精梳纱相比纯精梳纱,吨纱可减少用棉0.2t,成纱指标优于普梳纱、劣于精梳纱,条干不匀CV值随着精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变化显著;对条干、细节和棉结要求不高时,合理选配原料,采用较低的精梳纱含量,可降低成本,提高半精梳本色纱附加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转杯纺配棉与成纱质量的关系以及配棉特点.生产实践证明,合理配棉能够有效控制成纱中的粗节、棉结、成纱条干CV和成纱强力等指标,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CJ14.5tex针织用纱的生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精梳针织用纱要求条干和强力均匀 ,结杂少 ,纱疵少 ,因此 ,生产中必须做到工艺精细、管理严格。自 1 997年来 ,我公司生产CJ 1 4 5tex针织用纱产品 ,产量逐年增加 ,质量保持稳定 ,深受用户信赖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1 配棉( 1 )加强原棉检验把关。目前各企业为了严格控制“三丝” ,均实行了人工挑棉 ,因此 ,我们在挑棉的过程中实行了原棉把关 ,首先在车间分级室设立了本年度各等级原棉标样 ,制定了把关防疵标准 ,对于等级不符、短绒率较高、含杂较多、“三丝”较多的各种原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阐述了对针织用纱配棉要求,前后纺各工序提高针织用纱半制品质量的主攻方向及措施,并重点介绍了国内总结的提高针织用纱质量的“两大两小”先进工艺及其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供棉纺厂提高针织用纱质量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探讨Sunlite/木棉55/45 14.6 tex针织用纱的纺纱工艺要点。通过分析Sunlite纤维及木棉纤维的特点,制定了纺纱工艺流程,研究了工艺设计原则,优化并实施了纤维材料预处理、开松、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系列工艺措施,解决了纺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控制了条干均匀度、粗节、细节及棉结,顺利研制出功能性保暖休闲针织面料用纱,并对所开发纱线进行了成纱质量指标和抗菌、保暖、透气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Sunlite/木棉纱成纱质量达到使用要求,所研制的混纺纱抗菌、保暖、透气等性能良好,达到了功能性保暖休闲针织面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簇绒毛毯纱的半精梳纺纱工艺及其技术改造措施。结果纱线的条干和强力得到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配棉条件下集聚纱与赛络集聚纱的性能差异。采用4种配棉方案分别纺制JC 14.6tex集聚纱和赛络集聚纱,分析比较了条干、毛羽和断裂强度等各项性能。结果表明:纺纱原料和纺纱方法都会对成纱条干、毛羽和断裂强度产生影响;随着配棉中长绒棉比例的增加,集聚纱与赛络集聚纱的性能逐渐提高,当长绒棉含量达到100%时,成纱各项指标均达到较优值;在4种配棉方案下,赛络集聚纱性能均优于集聚纱,说明采用赛络纺能够进一步改善集聚纱质量。认为: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用户质量要求,综合考虑设备条件、管理工作要求以及原料成本,科学合理地配置纺纱方法和纺纱原料,以达到满足质量要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对半精纺圆机针织用纱的开发和质量控制做了分析和探讨。介绍了半精纺圆机针织面料的特点,提出了圆机针织用纱的质量特点与要求以及开发圆机针织纱的难点。结论为:应从把好原料关,合理优化工艺,半制品质量指标的控制、规范运转操作减少有害纱疵,加强设备管理提高成纱条干等5个方面来提高针织用纱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