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沉积物理模拟原理,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河口坝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合工区的沉积背景及特征,通过相似准则建立物理模型,设计了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沉积物理模型设计的实验方案,详细分析了河口坝储层分布规律,建立了单河道分叉河口坝组合模式、单河道摆动河口坝分布模式、多河道拼接河口坝分布模式和单河道与单河口坝组合模式这四种河口坝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对歧口凹陷古地貌、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等地质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沙一下重力流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分析了重力流的搬运沉积特征与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来水特征、湖水位、初始流速、沉积物浓度与泥砂含量、湖区底形、流态等对重力流沉积砂体形成及演化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实际砂体与实验砂体厚度分布对比,滨海4以南、港深78、滨海28以北地区为上倾尖灭砂体有利储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3.
基于沉积模拟的河口坝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应用沉积物理模拟实验原理和储层构型分析方法,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为例,结合工区构造沉积背景,开展水槽模拟实验,对实验区河口坝构型进行解剖。首先参照河流相构型界面划分方案划分出水槽模拟实验条件下可识别的3、4、5级沉积界面,在此基础上识别出4级构型界面所限定的单一河口坝砂体构型单元,从剖面和平面上对单一河口坝进行了识别,定量分析了河口坝的宽厚比,研究可以为井下河口坝构型的解剖提供参考。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重要的储集类型之一,且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对该类砂体形成、分布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二叠系中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模拟原型,应用沉积模拟实验技术,论述了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沉积微相特征,探讨了影响辫状河三角洲形成及演变的控制因素,揭示了平缓构造背...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7,(3):37-44
泥石流冲击力是拦砂坝发生冲击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泥石流对拦砂坝的冲击力,可为防止拦砂坝发生冲击破坏及拦砂坝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影响泥石流冲击力的因素众多且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选取泥石流浆体容重、排导槽坡度、排导槽进口泥深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别对3个因素设立3个水平,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确立9组试验方案,分别进行数值模拟,以关键点泥石流最大冲击力为评价指标,基于试验结果,运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对以上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泥石流浆体及块石冲击作用下拦砂坝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相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排导槽坡度为影响冲击力大小最显著的因素,其次为排导槽进口泥深、泥石流容重;泥石流浆体会对整个坝体产生冲击作用,而块石仅对坝体局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伶仃洋是一个动力和沉积十分复杂的河口湾,它不但不同于黄河、长江、钱塘江河口,而且在世界各大中河流的河口中也是很特殊的类型。西部浅滩区河日砂坝发育,滩涂资源丰富,围垦条件优越,东部槽区水道深  相似文献   

7.
针对影响堰塞坝溃坝洪水的主要因素制定室内水槽试验方案,分析入库流量、坝体物质组成、坝后坡度、坝顶长度及开槽宽度等5种因素对堰塞坝溃坝洪水的影响,采用水位计量测坝前库水位,根据水库水量动态平衡方程计算溃口下泄流量,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不同工况下的溃口流量过程线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规律如下:堰塞坝的入库流量和坝后坡度与最大洪峰流量正相关,与峰现时间反相关;坝体粗沙含量及坝顶长度与最大洪峰流量反相关,与峰现时间正相关;坝顶开槽宽度与最大洪峰流量及峰现时间反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水库泥沙淤积、延长水库寿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水库异重流的形成条件、持续运行条件、排沙能力等进行了讨论;结合2001~2006年期间黄河小浪底水库的异重流排沙实践,分析了水库异重流潜入时坝前水深、潜入点至坝前库底比降、水流流量、历时、出库水流流量等因素对异重流排沙比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小浪底水库洪峰流量的增大,异重流潜入点距坝里程减小,库底比降增大;当水库水流流量较大、历时较长、出库水流流量较大、坝前水位较低、异重流潜入点距坝里程较短、潜入点至坝前库底比降较大时,水库排沙比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永宁江建闸补偿工程对椒江河口影响,根据椒江河口的水文测验资料,分析了补偿整治工程对河口动力沉积因素的影响,探索了工程影响河段河床演变对工程的响应。文章认为补偿工程后,南槽纳潮量增大、动力增加显著,南槽稳定刷深,达到了改善南槽航道及港区水深的目的;北槽动力相对减弱,北槽淤浅,浅滩有所发育;河床冲淤变化趋于稳定,将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上很多河口三角洲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消失的海岸、沉降的三角洲、受污染的水域,再加上台风的袭击,使居住于河口三角洲的居民被迫迁移。探讨了国外河口治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搜集河北平原东沽港镇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开展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利用物探、钻探、水准测量等技术手段进行勘查,并对地面沉降现状及危害进行跟踪调查,系统研究了东沽港镇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位于第四系古河道变迁带,具有物质松散、抗压性弱、沉陷性大的特点,在地下水位变化过程中,受砂层饱和自重、地下水下渗及其孔隙水压力差等影响,古河床与河漫滩易出现错动裂缝。②研究区地面沉降主要的外部因素是浅层地下水位下降,是引起地面沉降的动力;主要的内部因素是地层沉积差异,为地面不均匀沉降提供了物质基础;次要因素是深层地下水位变化、地质构造活动和人为回填池、塘等。研究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为河北平原地面沉降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白鱼河流域是典型的秦巴山地变质岩水土流失区,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平均年侵蚀模数4500t/km2以上,森林覆盖率仅14.8%,水土流失制约着流域内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1982年该流域被列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后,制定了生态经济型防护体系治理规划、通过五年集中治理和五年巩固性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均侵蚀模数降至620t/k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2%,人均纯收入增长近十倍,为同类型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提高环境容量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近岸水下沙坝的位置与高度是河口海岸底床变化的主要原因,波浪与地形之间的耦合与反馈造成了沙坝向海连续迁移。使用LITPACK的添加模块LITPROF模拟沙质海岸剖面形态变化主要是沙坝的形成与迁移,通过模拟不同波浪入射角及剖面坡度对沙坝形成与迁移的影响,得出沙坝主要在波浪破碎点处形成,波浪入射角增大,沙坝离岸迁移越快;底床坡度越陡,沙坝产生与迁移越快,岸滩变形也越大。  相似文献   

14.
淤泥质海岸是我国海岸重要组成部分,其泥沙运动主要是"波浪掀沙,潮流输沙",在大风天破碎波作用下,水体含沙量剧增,对港口航道泥沙回淤会产生严重影响。以往研究沙和粉砂在破碎波作用下含沙量分布特征的较多。本次试验采用自来水和徐圩航道试挖槽内原状泥调配得到的试验淤泥,通过室内1∶200缓坡长水槽试验,分析研究崩破波作用下淤泥密度分别为1.35,1.40和1.45 kg/L的水体含沙量分布特征及掀沙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破碎波掀沙能力与床面淤泥密度有较强的非线性关系。淤泥密度小于1.45 kg/L时,在破波点之前,底部就开始形成高含沙区,在破波点附近达到最大,在破波点后一定距离,水体明显出现泥沙分层现象。底部含沙量较大时,破碎波作用下淤泥与粉砂含沙量垂线分布特征相似都不均匀。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南汇东滩滩地地貌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汇东滩位于长江口与杭州湾的交汇带,受长江径流、来沙、波浪、潮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滩地地貌演变复杂。近百年来,南汇东滩北冲南淤,呈整体向东南伸展的演变趋势。波浪和潮流的共同作用,控制着南汇东滩滩坡和滩地走向,形成了岸、滩、槽平面发散的地貌形态。近年来,受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影响,南汇东滩上段冲刷,下段淤积,地貌形态总体变化不大。没冒沙是南汇东滩上的次生沙体,形成于上个世纪的20年代,形成以来虽经历复杂的演变过程,但多年来沙嘴(或沙脊)的位置和走向基本保持稳定。南汇东滩平缓且稳定的滩坡、丰富的泥沙供应和适当的潮流、波浪动力是没冒沙长期稳定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6.
根据某矿区现场踏勘,结合工程地质条件,针对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总结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边坡变形机理,推测矿区边坡未来变形范围。通过调查矿区内博物馆—速凝剂厂范围内塌陷区和博物馆西侧的滑坡,阐述了引起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因素,即内在因素是边坡自身问题,外在因素是长期震动和堆载。并结合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和影响因素,分析了边坡变形机理,将边坡变形分为4个阶段,即孕育阶段、张拉阶段、剪切阶段和滑移阶段。且基于边坡变形机理,推测了滑坡变形范围,大范围的边坡滑移还不存在,仍处于前2阶段。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措施,使边坡稳定问题得以解决。因此,研究采空区上覆岩质高边坡变形机理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深切河谷地区修建地下工程,山体不同坡度时会对初始地应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当山坡坡角分别为30°、45°和60°时,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条件下山体中在垂直向和水平向典型剖面中初始地应力分布的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山体同一高程处,地应力的分布特点是先增大后减小的驼峰式。2地下洞室开挖距离坡脚越近,修建后洞室周边的塑性区越大,对于洞室围岩的稳定性越不利。3在研究河谷地区的地应力分布规律和状态时,仅考虑自重作用是不全面的,应该结合区域特性,考虑构造应力的影响。4由于河谷形成过程中的卸荷作用及风化作用,河谷底部构造强烈,产生了大量的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8.
Levees are affected by over-exploitation of river sand and river adjustments after the formation of sand pits. The slope stability is seriously threatened, drawing wide concern among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the area of water conservanc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uncertainties of slope stability of levees under river sand min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uncertainty caused by interest- driven over-exploitation by sand mining contractors, and uncertainty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slope or sand pit to the bottom of the levee under the action of cross-flow force after the sand pit form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uncertainty analysis, the distribution and related parameters of these uncertainties were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Yangtze River sand mining practice. A risk model of the slope instability of a levee under river sand mining conditions was built, and the possibility of slope instability under different slope gradients in a certain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was calculated with the Monte Carlo method and probability combin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instability risk rose from 2.38% to 4.74% as the pits came into be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