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物元可拓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物元可拓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首先对物元可拓法进行了介绍,再以北京市某地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细化了水质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利用关联度函数及权重系数等手段,排除了人为的干预,使评价结果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经验证,模型评价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表明:利用物元模型对区域水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评判具有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物元可拓模型,对天津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抽样检测的18组样品的水质类别80%以上处于Ⅳ和Ⅴ级,NO-3、NO-2和总硬度等是主要的权重影响因子。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当地特定的地质环境背景及人类经济活动是导致区域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为验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采用传统的综合评分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同批次18组样品中,15组样品评价结果完全一致,准确率达83%以上,另3组评价结果相差一个等级,可能与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等级区间划分有关。对比结果显示,物元可拓模型在天津市浅层地下水质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是地下水水质定量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物元可拓法在邯郸市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物元可拓法在水资源综合评判中的应用,首先对物元可拓法进行了介绍,再以邯郸市浅层地下水为例,对其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排除了人为的干预,并利用关联度函数及权重系数等手段,使评价结果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经验证,模型评价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本区的研究表明利用物元模型对区域水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评判具有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物元可拓法在水资源综合评判中的应用,首先对物元可拓法进行了介绍,再以邯郸市浅层地下水为例,对其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排除了人为的干预,并利用关联度函数及权重系数等手段,使评价结果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经验证,模型评价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本区的研究表明利用物元模型对区域水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评判具有客观、...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物元可拓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物元可拓法的基础上修正了物元可拓法应用在水质评价中的局限性,并对其作了相应的改进.利用改进的物元可拓法对徒骇河白鹤现2006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增加了劣V类水质,更符合实际水质状况,排除了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6,(1):67-70
为了客观、准确评价受黄土高原土壤影响的水源地的水质类别,选取蒲河巴家嘴水库型水源地作为典型,应用物元可拓理论建立物元模型和关联函数,选定高锰酸盐指数等评价因子,用实测的2005—2014年水质数据分析计算其综合关联度和可拓指数,评价了该水源地的水质类别。评价中考虑了水体主要水化学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含量较低,而总硬度与硫酸盐含量较高的特点。与单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相比,物元可拓法评价受黄土高原土壤影响下的水源地水质状况比较科学,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闫英战  杨勇  陈爱斌 《人民长江》2010,41(15):27-30
可拓神经网络是可拓学与人工神经网络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模拟人脑神经系统思维等智能行为。讨论了神经网络物元模型、神经网络的物元可拓性及基本物元变换,并利用可拓学的扩缩变换,通过在输出空间中用一个区域来代替BP神经网络的训练停止区域,极大地提高了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以几个主要指标作为衡量水质优劣的标准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建立可拓神经网络训练水质的模型,并与普通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速度和训练效果比较,实验表明,用可拓神经网络对水质的评价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针对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近年来水质健康状况,寻求可持续的、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方式.从松花江水质状况出发,构建河流水质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结合各指标的时间序列的变化信息对河流水质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2015-2019年河流水质健康等级整体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等级,...  相似文献   

9.
基于物元可拓理论,构建了将物元分析与贴近度思想相结合的物元可拓模型,对焦作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应用表明:物元可拓模型计算简便、便于操作,关联度思想结合熵权的应用,可避免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更真实可信,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各评价指标不相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物元可拓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在此基础上,利用物元可拓法对鸡西市地下水水样进行水质等级评价,同时采用综合评价分值法进行了对比。Piper三线图显示,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HCO3—Ca型水、HCO3·Cl—Ca型水和SO4—Ca型水,水质本底条件较差。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超过一半的水必须处理后,方可作为生活饮用水。物元可拓法采用综合关联度与可拓指数判断地下水水质级别,不仅能反映其相对性,也能反映绝对性,可延拓连续的特点使其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水质距离评价法是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它将水质评价问题转化成度量空间中各点之间相对距离的问题,原理简单,评价结果精确.本文采用该方法对潭江干流三个断面和全河段水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潭江干流总体水质较好,符合国家地面水Ⅱ类水标准,但部分监测断面处溶解氧、氨氮、总磷等超标.  相似文献   

12.
针对灌溉水质单指标评价的缺点和现有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将分辨能力强、不易丢失信息的物元模型引入到灌溉水质的评价中,并采用主观权重(AHP法)和客观权重(熵权法)综合的方法解决关联度计算时权重不易确定的问题。将基于综合权重的灌溉水质评价物元模型应用于实例分析,5个水样的灌溉水质分别为Ⅱ级、Ⅲ级、Ⅴ级、Ⅴ级和Ⅲ级,与属性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物元模型用于灌溉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可行、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3.
模糊物元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之上,与熵权法相结合,构建了用于评价地下水水质的模糊物元分析模型。在进行水质评价时,把水质的分类等级作为物元的事物 , 以它们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通过计算与理想模糊物元之间的海明贴近度,实现对水样水质的等级评价。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应用此模型,对焦作市主城区中深层地下水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是合理可行的,且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为水质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质评价分析在地表水水质数据库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评价是水资源保护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资源管理机构业务流程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形成多类统计分析报表和图形,用于指导各项业务,是各级水资源管理机构的重要技术手段。结合江苏省水文局 “地表水水质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发建设的具体实践,分析了多测点、多参数、不同时期、多模式的评价分析模块功能及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经过实际应用,基本实现水质评价的自动化,提高了水质评价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区域农业水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致使农业水资源系统退化特征日益明显 ,识别区域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对于维持农业大系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为研究对象 ,在建立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初选集的基础上 ,选取主成分-相关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权重法计算指标权重 ,运用改进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文中研究成果为维持农业水资源系统良性运行、保障区域水安全与粮食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深度评估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标准化水平,指导标准化工作建设,通过分析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模式,构建包含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环境保护、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的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求取权重,利用物元可拓法构建标准化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官务水库为例进行实证应用,计算结果表明:官务水库运行管理标准化水平为“好”状态,运行管理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但组织管理、安全管理、保障措施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双台子河口湿地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2003年双台子河口湿地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判.利用加权平均模型及最大隶属度原则,根据2003年双台子河口湿地的水质监测资料计算出评价水质情况的模糊子集,得出结论双台子河口湿地的水质等级为Ⅳ,水环境质量较差.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运用为双台子河口湿地水资源规划及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8.
物元模型在大坝安全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物元分析理论应用于大坝安全度评价,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通过关联度确定待评大坝的安全度等级.应用表明,物元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大坝安全程度,为大坝安全度评价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