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绝非"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革命,而是围绕人文本位为核心,逐步撑起一个立体的新型发展结构,最后形成以人的发展为主要脉络并一以贯之的社会系统。这就要求城乡统筹规划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脱离直觉规划,走向系统规划。本研究论述了这一规划转型的过程,并认为中国未来的改革需要关注三件事:边缘革命、区域竞争和思想市场。城乡统筹规划的具体方法与这三件事密切相关。首先,应通过城乡统筹规划建立全社会共同的底线,目的在于规范市场,优化服务;面对区域竞争,城乡统筹规划应以全民规划为导向,纠正地方政府的偏好和干预,利用规划指引的方式迅速介入地方城乡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矛盾;为了实现城乡思想市场的长久持续繁荣,城乡统筹规划应本着和合共生的文化理念,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容纳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发挥城乡文化的持续创造力。城乡统筹规划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持守底线、顺势而为和多元包容。 相似文献
3.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欣欣向荣,但此时的城乡差距依然是我国面临的紧迫问题。规划作为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的工具,在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从改革开放伊始,我国部分地区就开始探索城乡统筹规划之路。求真路上的艰辛和挫折为我国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才有了后来《城乡规划法》的颁布。该文梳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城乡规划成果,通过对各类城乡规划内容的分析,归纳各类规划的共同点和不同规划的创新点或偏重点,从而判断城乡规划编制内容的趋势,不仅希望为学者展示我国城乡规划的成果,也希望为将来的各类城乡规划导则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多级政府管理体制下,一级规划主管部门对应一级规划事权.城乡统筹规划如何面向规划事权是充分发挥规划职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济南市立足实际,面向管理需求,对应规划事权,划定市区为规划区,构建由宏观层面的城市总体规划、市区镇村体系规划,中观层面的中心城控制性规划、重点地区次区域规划,微观层面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组成的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尤其是加强了承上启下的市区镇村体系规划、重点区域的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覆盖乡村全域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实现市区暨规划区域乡规划的多层次统筹. 相似文献
5.
6.
7.
8.
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内容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城乡统筹规划是规划领域的新内容,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理论剖析。笔者对城乡统筹规划的内涵进行了概括;从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市发展三个方面,兼顾产业、空间、社会、生态等内容,分析了城乡统筹规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将共生理论、产业扩散与空间增长的阶段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重点论述了共生理论与规划内容、城乡协调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9个方面对规划内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最后对城乡统筹规划与区域规划间的关系做了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介绍了GIS技术和城乡规划的概念,同时简要分析了GIS技术在城乡统筹规划中的应用。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片面强调城市发展而忽视乡村发展需求,城乡建设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导致了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城乡统筹规划发展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GIS技术在城乡统筹规划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论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及我国先发地区的政策选择——对苏州城乡一体化实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回顾城乡关系演进的理论和历史经验,提出城乡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阶段性特征,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转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很高;同时,城乡一体化的目的不是要“化掉”农村,而是要确保使农村对称于城镇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多方面的功能.先发地区的城乡二元发展已经面临走向城乡一体化的现实诉求和政策选择.以苏州城乡一体化实践为例,讨论其政策目标和成效、运作机制的创新,以及各县级市(区)在其各自的城乡一体化实践中所形成的亚模式,进而评析其成功经验与局限性.最后基于对城乡关系演进的理性认识,对未来我国先发地区城乡关系发展的愿景及相应的规划策略做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2.
区域城市城乡整体规划理论探讨——重庆市城乡统筹战略规划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重庆区域城市大空间整体规划的角度,对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提出了城乡统筹,整体规划,和谐共生的设想。文章还从城市社会学,城市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等角度对重庆市区域整体规划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其实施的理论和方法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的乡村经济和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乡镇建设无序、缺乏规划、环境恶化、城乡差距加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城乡矛盾日益加剧。在此现实情况下,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建设,强调协调城乡空间布局,逐步改善人居环境,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基础上认为,城乡一体化应强调体现城乡特色,而不是消灭差异;应体现区域差异和地域特色;应重视生态环境规划;应先行基础设施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重点考察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领域制度创新的前沿动态,以及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配套改革实践中的典型经验、教训与启示,希望能为决策者、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界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将城市和乡村纳入统一的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促进了城乡统筹.各省市依据地方实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地方城乡规划条例的基础上,以城乡统筹为理念对城乡规划编制体系进行改革.基于此,研究分析了国家在规划编制体系方面所进行的创新以及存在的问题,归纳和总结了地方在省域层面、次区域层面、城市层面、县(市)域层面、镇层面、乡层面和村庄层面对城乡规划编制体系进行改革的途径和特点,以期为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构筑层次分明、上下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德国经验对我国规划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空间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德国空间规划体系中每层次规划的主要目标功能,以及之间的协调关系。提出应借鉴德国经验,从整合规划、完善法律、转变观念、改革机构、强化区域规划等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乡关系的战略转型与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2003年提出"统筹城乡"开始,到2007年十七大明确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标志着我国城乡关系已进入了国家战略主导下的"以城带乡"阶段,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大量开展,这一规划完全不同于1990年代以解决乡村工业化所产生的空间"碎片化"问题为核心的问题导向的规划,而是在充分把握"主体与边界"、"阶段与模式"、"非农化实现形式"、"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制度创新的方向"等几方面内容的基础上,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核心的目标导向的规划,制度创新和空间组织是支撑规划的两大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8.
乡村地区作为城乡规划管理较为薄弱的区域,在规划编制方法、规划落地实施等方面往往聚焦于单个村庄的编制,缺乏从区域层面审视乡村地区发展的实践探索,尤其是缺少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等各要素的多规合一型规划,使得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不足。浙江省杭州市从城乡融合、区域统筹的视角出发,编制面向区域层面与操作层面的郊野单元规划,在空间范围上实现了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全覆盖,在规划类型上具有多类型、多层级特征,存量规划、实施性规划特色显著。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村庄规划体系,在规划内容方面更是体现了高效利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要求,尤其是促进了规划实施与规划编审程序深入对接,推动了城乡要素深度融合、城乡空间全域管控,是对乡村振兴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划模式与技术方法的成功探索,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