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盐碱化作为一种渐进性环境地质灾害,已严重制约着人类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盐碱地实施改良和微咸水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以往的盐碱地改良多用明渠、暗管排水、暗管结合大口径竖井抽排、种植耐碱性植物等方法,明渠及埋设暗管对地表的开挖破坏性极大、且排水量及适用深度有限、植物改良存在周期长、费时费力等诸多缺点。水平定向钻进铺管技术可将滤水管以水平或近似水平安装在含水层中(水平井),可垂直于含水层流向长距离铺设,与传统改良方式相比能获得较大的出水量、成本低、且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等诸多优势,工程实例证明,该施工工艺技术为盐碱地改良、地下咸水开发利用、浅层低渗透性地下水资源开采等提供了较理想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2.
任恩良;邱轩浩;王丽;王丽萍;赵一波;屈忠义 《金属矿山》2024,(12):26-35
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盐碱地严重制约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和作物的生长发育,如何有效改良盐碱地,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紧迫问题。粉煤灰作为一种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已被证明具有广泛的农用价值,在盐碱土壤改良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系统回顾粉煤灰的产生与理化特性、粉煤灰作用下盐碱土壤的理化性能、粉煤灰的潜在危害与土壤调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粉煤灰的特点及潜在性能,探讨了在盐碱土壤改良中的机理,阐述了粉煤灰在土壤改良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指出盐碱土主要由高盐分引起土壤颗粒聚集,使得土壤紧密,容重大、易板结、透气透水性能差,导致微生物难以生存,养分难吸收、难积累、难分解。粉煤灰因其特有的粒小质轻、多孔性以及含有硅铝钙等元素的特点,可从物理上疏通盐碱土堵塞的孔隙、促进团聚体形成、降低容重,从化学上促进离子淋溶与盐碱土发生离子交换、降低p H值与钠离子含量,复配有机肥、腐殖酸、活性污泥等可以弥补盐碱土养分、有机质不足的问题。在上述基础上,指出粉煤灰改良盐碱地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与攻克的难点:(1)对粉煤灰进行科学的物化分析,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元改性处理和复配功能材料,结合各种类型盐碱土提出综合性利用方案;(2)对粉煤灰改良盐碱土前后进行环境污染评价,尤其是重金属赋存特征及形态评价,确保土壤利用的安全性与科学性;(3)以粉煤灰和盐碱土多年田间实际应用结果,制定相关产品标准、技术规程和评价体系。通过以上研究,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中盐碱土壤改良实践和粉煤灰资源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实现粉煤灰环保化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4.
5.
6.
西北最大的淡水湖——博斯腾湖是新疆焉耆盆地上的一颗明珠,由于周边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大量利用地表水进行灌溉,致使盆地地下水位抬高,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农业生产出现恶性循环,土地盐碱化越重,需要大量水进行压碱排盐,排渠越挖越密,大量土地被占用,高矿化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湖中,致使湖水水质变差。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的生活水平的改善。采用竖井排灌技术,降低了地下水位,节约了大量水资源,扩大了灌溉面积,收到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以铁矿排土场废石土为研究对象,自制模型试验装置,设计4种基质改良方法,开展SEM检测实验,并应用IPP软件对SEM照片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在不同改良措施下对铁矿排土场土壤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3%有机肥土壤孔隙度为16%,与对照组排土场原矿土相比增加了60%。复合施用3%有机肥、掺拌30%的黄土的处理孔隙度达到最大33%。单施3%有机肥、5%有机肥对土壤大团聚体含量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复合施有机肥、掺拌黄土的处理与单施有机肥的处理对比,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并不显著。各改良措施的MWD与FMD均随着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含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9.
介绍天津北辰某建筑地基土质改良的的试验过程,从液塑性、颗粒分析、水稳性、收缩性等指标分析改良前后土质的差异,为地基基础类型选择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为了把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二叠纪富含有机质油页岩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对室内盆栽和大田施用油页岩和半焦对比试验,根据农业、林业、环境、食品相关标准,对油页岩和半焦成分、环境土壤有机碳、果实污染物进行检测,测定试验材料理化、养分、重金属指标,探明油页岩有机质的矿化分解过程,为制备以油页岩为原料的生态修复基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检测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植物长势也明显优于对比组。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油页岩可以作为制备生态修复治理基质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盐碱地改良、沙质荒漠化防治、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土地复垦、退耕还林、水源地涵养等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基改良技术的发展,在软弱地基上进行工期短又能保护周遍环境大型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地层的不均一性、地质调查不足。对改良方法、施工管理等的理解不深,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会遇到改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或预定的改良方法不能实施等问题,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对其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16.
煤炭开采造成了大量的沉陷区及废弃地,亟待进行土地复垦,而土壤改良是土地复垦的关键和基础。我国煤炭开采大多集中于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域,经过采煤扰动后土地极度退化,自然恢复困难,通过人工手段恢复是目前土地复垦主要的研究方向。人工恢复的关键点是对土壤的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丰富微生物功能群,进而提高人工恢复的效率。综述了生物改良内涵,分析了矿区土壤改良的影响因素,植被恢复和微生物修复对土壤改良的影响,介绍了现代监测方法高光谱遥感对复垦土壤和植被的监测应用情况。总结了目前自然演替及人工演替下土壤性状的变化、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植被、微生物在随复垦时间延长而对土壤改良的贡献,微生物复垦新技术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以及高光谱遥感在土壤和植被的快速无损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归纳出植被恢复、微生物群落功能增强与土壤改良是相互促进的,人工复垦能加快植被恢复速率,增加土壤结构优化及养分积累,促进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以丛枝菌根真菌为代表的微生物对复垦区植物的生长发育性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是高效、低成本人工生态修复的有效手段,高光谱监测已经在土壤质量和植被长势等方面取得广泛应用,对于矿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方地区广泛存在的膨胀土路基病害处置及煤矸石资源化利用需求,采用煤矸石粉改良膨胀土的胀缩特性.通过现有的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中的室内试验方法,利用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再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和无荷载膨胀率试验,研究分析在掺入6%,8%,10%,12%煤矸石粉下膨胀土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和无荷载膨胀率的变化规律,比较素膨胀土和改良土的效果,并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分析膨胀土的改良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煤矸石粉掺量的增加,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提高,无荷载膨胀率减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有提高,煤矸石粉能够有效地降低膨胀土的胀缩性和改良膨胀土的抗剪强度,得出了改良膨胀土的物理化学机理及微观结构机理,并且确定了煤矸石粉的最佳掺量为8%,为有效改良膨胀土路基、资源化利用煤矸石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18.
TRD水泥土连续墙因具有污染小、挡土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深基坑工程。为研究TRD水泥土的强度性能,降低工程成本,本文以雄安地铁1号线明挖区间TRD连续墙结构为例,通过一系列室内土工试验,对TRD水泥土进行改良。研究表明:1)改良后的TRD水泥土28 d抗压强度达到1.48 MPa,渗透系数为8.90×10-8 cm/s,其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均能满足工程要求;2)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TRD水泥改良土的抗压强度和质量损失率逐渐下降,最终趋于稳定,其中前3次冻融循环对土体的影响最大,8次以后影响变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层条件下的围护结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